钛财经

有钛度的财经新媒体——用独特视角探察产业变幻。

IP属地:未知
    • 钛财经钛财经
      ·10-27

      AI智能硬件,下一个万亿风口?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2024年下半年,生成式AI的关注焦点似乎开始向硬件领域转移。 一是字节跳动加速在AI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日前,字节跳动发布首款AI智能体耳机Ola Friend,后者接入旗下的豆包大模型,并与豆包APP结合。由此,这款AI智能硬件成为字节跳动在AI场景的一个探索和尝试,通过豆包大模型为用户在生活中各个场景提供更为直接的帮助。 二是凭颜值产品经理的名气,迅速进入大众视线的宋紫薇在近日发文确认从理想汽车离职。而她给出的理由是,自己“一直在关注AI智能硬件赛道,希望去探索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新领域。” 科技巨头和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发力AI智能硬件,在于后者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据《全球AI可穿戴市场报告》显示,预计AI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19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207亿美元,CAGR达30.3%——这还仅仅是AI可穿戴设备的巨大成长空间。可以说,AI智能硬件大有可为。 海量新品成先锋,AI智能硬件潜力巨大 AI,是当今时代无疑是极具影响力的强大工具。它以其惊人的运算能力、高效的数据处理速度以及不断进化的学习能力,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进程。同时,AI也是无可争议的热门趋势,无论是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还是商业世界的创新变革,亦或是日常生活的点滴改变,都能看到AI活跃的身影。 在全新的发展态势下,如何更好地应用AI,已然成为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所面临的核心主题。我们看到,有众多实力雄厚的科技巨头,凭借着庞大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技术底蕴,积极地尝试将AI与自身的核心业务相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科技巨头对自身的传统产品进行全面改造,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竞争力。同时,科技巨头也在精心做好前瞻技术布局,通过发力AI新品不断拓展AI的使用场景——从智能交通到智慧医疗,从智能家居到智能制造等,AI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
      146评论
      举报
      AI智能硬件,下一个万亿风口?
    • 钛财经钛财经
      ·10-20

      极米科技利润暴跌、市值缩水背后:全怪投影仪不香了?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极米科技的三年上市之旅,似乎在从高光时刻频现到当下的“一地鸡毛”。 截至2024年10月18日收盘,极米科技的市值相比最高点已暴跌近90%,为52亿元,股价也从上市初巅峰时期626.68元/股,跌至如今的74.30元/股。而既是极米科技的客户,又是股东的百度好像也不看好前者的发展——不断减持手中的极米科技股票。 身为国内投影仪这一细分赛道的领跑者,极米科技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的确曾取得过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如今的极米科技所带来的成绩和表现,或许是连其自身都无法直视的。显然,极米科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深深的泥淖和重重的困境之中。 这种困境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地束缚着极米科技前进的步伐,使其在市场的浪潮中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黯淡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不禁为极米科技的未来发展感到担忧。 投影仪愈发式微,拖累极米科技 电视or投影仪? 在此前,或许这是不少消费者在选择家庭观影设备时,为之纠结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虽然电视是更为传统的大屏电子设备、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似乎缺少了一点时尚气息,且较为笨重。 相对而言,投影仪更能够展现消费者的个性和品位,也能更好地融入家居装修风格之中,甚至还可以成为时尚单品。同时,投影仪虽然自身没有屏幕,但能够在不占空间的同时投出超大画面,相对电视来说有着较大的尺寸优势。 似乎看起来,投影仪相比电视有着很多优势。这也导致投影仪在刚刚开始进入万千家庭时,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投影仪是否会代替电视机”的话题讨论。而在小红书上,“买电视还是买投影仪”以及“电视机好还是投影仪好”等话题,也都有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相关笔记。 在对投影仪保持乐观心态的人心中,好像认为前者取代电视在家庭中的位置是必然趋势。如,极米科技的创始人钟波就相信未来的电视一定是没有屏幕的,并于2013年创业做投影仪,201
      91评论
      举报
      极米科技利润暴跌、市值缩水背后:全怪投影仪不香了?
    • 钛财经钛财经
      ·10-13

      AI电视浪潮下,海信AI智能体是智商税吗?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日前,海信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百吋AI新品阵容,推动电视在尺寸方向的大屏化升级,并试图引领AI电视创新方向。而在发布新一代AI电视的同时,海信还依托自研星海AI大模型,首发包含影视专家、游戏助理等在内的12个AI智能体。 按照海信的说法,通过这12个AI智能体,能够构建大屏数字化伙伴群,让电视具备类人化思考和服务能力,激发大屏应用场景的全部潜能。其实,类似让AI智能体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们已经在很多行业或产品上都见到过。 不过,大部分AI智能体说到底更多的是噱头,能够真正独当一面、产生质变的只是少数。说到底,我们只关心两个本质问题:海信为何要做电视层面的AI智能体?后者会让电视更智慧,还只是智商税呢? AI智能体,海信不得不做 首发12个AI智能体,显示出海信势在必得的决心。 当然,加码AI智能体,或许也是海信面对时代洪流之下,不得不做出的决策。从诞生的原因看,AI智能体,是伴随AI浪潮、AI大模型等加速落地,而衍生出的一个全新智能实体。而从时代趋势看,AI智能体已然在千行百业加速落地开花。 在本质上,AI智能体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和执行动作的智能实体。不同于传统的人工智能,AI智能体具备通过独立思考、调用工具去逐步完成给定目标的能力。而相较于与人类之间的交互是基于prompt实现的大模型,AI智能体的工作仅需给定一个目标,它就能够针对目标独立思考并做出行动。 AI智能体的基本特征在于其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适应性。在类别上,AI智能体目前可分为自主智能体和生成智能体。而在经过迅速的发展之后,AI智能体现在已经跨入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智能体阶段。从目前已推出的AI智能体与产品来看,其已逐步渗透至金融、电商零售、教育、医疗、制造、交通、媒体娱乐、能源、物流、政务等行业领域。 同时,AI智能体也愈发展现出自身的“捞金”实力
      176评论
      举报
      AI电视浪潮下,海信AI智能体是智商税吗?
    • 钛财经钛财经
      ·09-27

      康佳上半年净亏损超10亿背后,彩电与白电业务“集体哑火”?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最近两年,康佳跌入泥潭的速度,似乎正在加快。 从2022年开始,康佳的净利润就走上亏损之路。据康佳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了14.7亿元,2023年净亏损21.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5亿元。 而在今年8月底康佳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归母净利润亏损10.88亿元,同比下降462.81%。此外,与近几年净利润急速下滑相对应的是,营收也几乎呈现持续下跌的态势。如,今年上半年康佳营收仅为54.13 亿元,同比下降48.31%。 甚至从扣非利润来看,从2011年起,康佳就开始了连续亏损——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累计亏损额超过140亿元。康佳陷入亏损困境,显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不是一个原因所造成的。此次不妨从两个角度——彩电及白电来切入,看看康佳陷入困局的一些原因。 彩电业务过于被动,康佳已然掉队 康佳陷入泥潭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许与彩电业务表现过于被动有一定联系。 多年以来,彩电始终是家电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家电企业的荣辱兴衰,都与彩电业务的表现有着或直接,或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康佳在辉煌的时刻,曾经是国内的“彩电一哥”。尤其是在2003年到2007年,康佳曾连续五年霸榜国内彩电销量第一。 甚至到2017年,康佳彩电都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由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康佳彩电销量占有率为14.09%,位于市场第一位。但在随后的时间中,康佳的彩电业务却迅速下滑。 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由群智咨询发布的2018年全球彩电业务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的彩电出货量排行榜中,康佳只排在第十一位,被挤出国内彩电第一梯队。能够看到,仅仅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康佳的彩电业务就“崩塌”了。 康佳的彩电业务直线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众多家电巨头在彩电市场投入更多
      170评论
      举报
      康佳上半年净亏损超10亿背后,彩电与白电业务“集体哑火”?
    • 钛财经钛财经
      ·2023-10-04

      联名“成瘾”的茅台,是在过度消耗品牌力?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茅台联名引发的行业“狂喜大地震”,余波仍在持续。 尤其是对于营销行业而言,茅台联名所制造的巨大传播声量、覆盖的广阔人群、达成的真实销售成果等,无疑在一遍又一遍地刷新认知。与当年“脑白金”以洗脑播放占领无数消费者心智不同,茅台似乎只要祭出联名这一大招,瞬间就能让合作企业直接“起飞”! 这样的魔力,不仅是其他白酒品牌难以达到的,甚至是几乎所有公众熟悉的品牌都很难实现的。茅台通过联名这根“魔法棒”散发出的魔力,让太多企业“挤破头”也想要与其合作。而对茅台来说,真的需要这么多联名吗?已经联名“成瘾”的茅台,又是否在过度消耗自身的品牌力呢? 联名“成瘾”,背后的巨大利益 联名,是品牌营销中打造传播声量的重要一环。当联名与目标人群的高度契合,在与品牌或产品巧妙结合的基础上,更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也有可能产生巨大利益。 很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茅台+瑞幸”。 一个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白酒品牌,另外一个是以平价美味被年轻消费者所熟知的咖啡品牌。二者原来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但却通过各自最大的特色标签——“酱香”和“拿铁”,上演了一场风靡全民的营销盛事。 从实打实的销量上看,仅上线短短一天时间,酱香拿铁便卖出超542万杯,单品销售额超1亿元,刷新单品销售纪录。随后的销量,也足以让两大企业为之满意。 而从销售态势上看,在刚上市的头几天,瑞幸咖啡APP上显示一些门店的酱香拿铁要排队两小时。在线下,一些门店里来买酱香拿铁的人排起了长龙。甚至还有的门店卖完最后几杯酱香拿铁,就直接打烊!简单来说,瑞幸门店原材料备货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费者下单的手速。 而在传播层面,火爆程度更是远超所有人的预期和想象。在酱香拿铁上市当天,多个“瑞幸联名茅台”、“酱香拿铁”的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其中,“瑞幸回应喝茅台联名咖啡能否开车”还迅速登上了热搜第一,阅读量超2.1亿
      1,074评论
      举报
      联名“成瘾”的茅台,是在过度消耗品牌力?
    • 钛财经钛财经
      ·2023-09-10

      稚晖君大动作引深思:人形机器人将成AI终极载体?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对“天才少年”稚晖君(本名“彭志辉”,以下简称“稚晖君”)的了解,源于他在b站上发布海量自研机器人的相关视频。如,《我把自行车做成了自动驾驶!》《我造了一台钢铁侠的机械臂!》……这些视频的点击量动辄数百万,且质量极高,因此稚晖君也被粉丝称为“野生钢铁侠”。 而稚晖君再次亮相,并轰动舆论、登上热门话题榜,则是他自华为出走仅半年时间左右,就成功创业并带来团队的首个产品——人形机器人远征A1。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称稚晖君联合创始的初创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新创”)已完成多轮融资。 据相关人士透露,智元新创的估值达十几亿美金。虽然这一消息尚未得到确认,但新增股东里已经出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巨头。从本质上看,这家初创公司以黑马之姿横空出世,固然有稚晖君的光环在,但也与人形机器人本身的巨大发展潜力有直接关系。 从发展趋势看,落地越来越近、实际价值越来越高的人形机器人正迎来自己的曙光。尤其是在大热的AI赋能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终极载体,前景一片光明。 人形机器人大爆发,落地或近在眼前 由稚晖君担任联合创始人的智元新创,是当下科技圈内的明星企业。 成立于2023年2月27日的智元新创,满打满算至今也不过半年之久。但其迅猛发展势头和毫无波折的成长历程,让很多初创企业羡慕,甚至“吃上了柠檬”。因为智元新创在当下融资寒冬的大环境中,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完成多轮融资! 天眼查显示,今年3月高瓴创投、奇绩创坛一起参与智元新创的天使轮融资。4月初,智元新创又完成A轮融资。同月月末,智元新创再度完成A+轮融资。而在4个月后,智元新创的A++轮融资,又博得业界的关注。智元新创不仅融资速度超快,且都是业内知名投资机构前来“捧场”。 难道说,顺风顺水的融资过程,仅仅是因为稚晖君的个人魅力备受投资机构青睐?显然不完全是。喜欢押宝未来与热点
      1,401评论
      举报
      稚晖君大动作引深思:人形机器人将成AI终极载体?
    • 钛财经钛财经
      ·2023-08-13

      降价受同行非议,零跑汽车“割肉”换量值不值?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今年以来,“价格战”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旋律。从合资车企到自主车企再到新能源车企,降价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而此前曾命悬一线的零跑汽车,从今年3月初发动价格战以来,销量开始回暖,6月份,卖出了1.3万台,创下历史新高。 零跑降价为了续命 在年初的首个月份,零跑汽车单月销量仅仅只有1139辆。以2022年年底的数据来看,零跑汽车在全国137个城市共计有销售门店548家,平均下来一家门店月销量仅有2.08辆,这样的表现不止车企难以为继,就连店内人员工资也负担不起。 眼看着销量跌到谷底,零跑无奈祭出“降价”的大招。 今年3月,零跑汽车在2023年度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4款新车,包括3款年度改款车型和1款全新车型(C11增程版本)。值得注意的是,全系车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价”。 T03从8.25万-9.95万元降到了5.99万-8.99万元;新款C01从19.38万-28.68万元降到了14.98万-22.88万元;新款C11纯电从原来的18.58万-23.58万元降到15.58万-21.98万元。 虽然明知越卖越亏,但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当时坦言,“如果零跑2023年销量上不去,那后面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从逆势涨价到降价急先锋,零跑在不到三个月内的“大变脸”引来业界非议,认为零跑这样做损人不利己,既难以提振自己带来销量,还把当时已经有些风声鹤唳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搅得更加动荡不安。 尽管伴随着争议,但零跑汽车的销量却在逐步回暖。 4月份零跑汽车的销量飙升到了8000多台,5月份,零跑汽车已经重新回到月销万台的水平,到了6月份零跑以1.3万台的销量,创下历史新高。 资本方面也对零跑汽车重拾信心。3月份,零跑汽车的股价还在27港元左右的低谷徘徊,随着销量的回暖,零跑汽车的股价也在7月份冲破了40港元的大关。 就在零跑汽车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
      1,512评论
      举报
      降价受同行非议,零跑汽车“割肉”换量值不值?
    • 钛财经钛财经
      ·2023-08-05

      高端茶饮在消失,奈雪喜茶们开始躺平?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炎炎夏日,本该是新式茶饮的销售旺季。但近期,#喜茶奈雪为何又不香了#登顶微博热搜。新茶饮两大头部品牌喜茶、奈雪被指业绩不佳,同店销售额未能恢复至2019年同等水平。 此次热搜的起源是“表里表外”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描述称“官方数据显示,国内旅游1.06亿人,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以往这个时候游客们集结打卡、网红奶茶店捷报频传,但今年却静悄悄的。”难道,高端茶饮真的不香了? 高端茶饮为何受冷落 针对这次“喜茶奈雪为何又不香了”的讨论,有媒体在网上发起了一项“为何大家不爱喝喜茶奈雪了”的投票,有一项数据值得“玩味”——高达15.7万人的表示是“越来越贵了”。 实际上,一年多以前,为了获取更大的消费人群,喜茶、奈雪的茶都曾先后官宣全面降价计划,产品价格大部分告别“3字头”。其中,奈雪的茶经典产品大幅降价10元,还推出9元~19元的“轻松”系列,喜茶则是19元以下产品占据主要部分。 降价调整本是一件利好消费者的策略,但似乎也有人并不“买账”。投票评论区有不少网友都留言提及“价格降了但又没完全降”。 “部分产品价格下调确实会让我有消费的欲望,但是那几款核心产品价格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多了杯量的选择。”有消费者反馈道。 除了价格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新式茶饮同质化严重,新奇度在降低。 由于新式茶饮市场入门门槛并不高,技术壁垒也低,要想进入该赛道并不难。我们可以发现,市面上头部茶饮品牌品类大多逃不出现制奶茶、现制水果茶、现制气泡茶和现制冷泡茶等几类。 当然,各品牌也试图在某些特色单品上突破打造“爆款”。有数据显示,2022年的50个主流新茶饮品牌一共推出了2244款新品,平均每个月上新187款新产品,新茶饮对于“上新”的执着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要知道在“油柑”之前,行业基本围绕着“茶、奶、水果”
      1,152评论
      举报
      高端茶饮在消失,奈雪喜茶们开始躺平?
    • 钛财经钛财经
      ·2023-07-30

      靠补贴月销三千台,岚图汽车下半场还有救?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在新能源汽车已成汽车行业的主流之时,一些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型新能源,而借助岚图汽车布局新能源的东风汽车,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东风汽车的分公司,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岚图汽车)为独立运营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不从属于东风公司旗下的任何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仅隶属于东风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只是,与很多传统汽车转型遇到的困境类似,岚图汽车在开拓新市场的过程中,难言顺利。背靠老牌的东风集团,2018年成立、已推出三款新车,月销却还在2千台上下徘徊的岚图,也面临残酷的竞争,甚至是生死存亡,它太需要一场品牌与销量的翻身仗了。 三款新车均“试错”? 作为东风汽车举全集团之力打造的“高端品牌”,岚图汽车曾自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造车新势力”,意在发挥传统车企造车优势的同时,用创新产品和创新理念做新能源细分市场领航者。 不过,自2018年成立的岚图汽车,至今依然显得不温不火,与其早年定下的“打入高端市场”的目标,也宛若天堑。 实际上,通过岚图汽车2022年交出的销量成绩单,就足以看出,岚图汽车正处于发展困境。数据显示,岚图汽车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仅为1.94万辆,按照其全年销量目标,刚到及格线。 要知道,按照乘联会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在行业近乎翻倍的增速之下,岚图汽车的销量表现,显然有些差强人意。到了今年,4月份岚图销量终于重回3千台的水平,不过前四个月的总销量仍旧没有过万。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岚图产品本身素质不错,核心问题是品牌没有树立起来,也未形成自己的标签。也有车企人士表示,从岚图的价格定位来看,它实在是有些过于自信。 岚图FREE刚推出时主打增程,瞄准的就是当时的爆款产品理想ONE。但与后者专注“奶爸车”的定位不同,岚图这款35万元级别的中高端车,仍
      1,390评论
      举报
      靠补贴月销三千台,岚图汽车下半场还有救?
    • 钛财经钛财经
      ·2023-07-23

      躲过传统家电的围猎,小熊电器真的高枕无忧?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绕开传统家电企业的围猎,小熊电器开辟了“创意小家电”新赛道,在打造爆款单品、快速扩充产品品类的同时,乘上线上电商的快车,才有了远高于传统家电企业的增长速度。 但是成萧何败萧何,创意小家电企业爆款难以复制、产品过于繁杂且同质化,以及重营销轻研发的通病,也在考验着小家电企业的应变能力,对于小熊电器来说,前路并不乐观。 重营销轻研发 根据小熊电器公布的2022财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收入41.18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同比增长14.1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录得3.86亿元,同比增长36.31%。 尽管从财报数据来看,小熊电器的营收、净利润均呈现较快增速。不过,近几年,小熊电器小家电的销量增速却在不断下滑、以及去年底库存量迈入千万台,也一定程度在诉说着小家电行业的竞争加剧。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小熊电器在小家电行业的销售量增速分别为30.39%、40.22%、-13.70%、3.28%,可见,自上市以来,截至去年末,小熊电器的小家电,其年度销售量的增速呈现明显、大幅放缓。 另外,笔者注意到,小熊电器自上市以来,其小家电行业的库存量不断增长,并且,截至去年年底,小熊电器的库存量已经迈入千万台级别。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小熊电器的小家电行业库存量分别为748.38万台、858.49万台、941.95万台、1,037.2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8.83%、14.71%、9.72%、10.11%。 同时,小熊电器当前的支出结构仍有明显缺陷:营销费用占据大头且持续攀升,研发费用则占比过低。 财报显示,2022年小熊电器总销售费用高达7.3亿元,同比增长31.94%,是同期研发费用的整整五倍。细分项目中,品牌宣传费、市场促销费增幅最高,分别达到54.15%和41.75%。 从传播效果来看,小熊电器这一波组合拳无疑是有效
      1,838评论
      举报
      躲过传统家电的围猎,小熊电器真的高枕无忧?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