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那些事

深挖品牌故事,探寻商业逻辑

IP属地:未知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12-31 19:19

      一夜之间,企业管培生跌落神坛

      你以为的管培生:工作经验丰富,轮岗期满后直接加入管理层,轻松实现月薪上万的人生目标。 现实中的管培生:没人管也没人带,加入团队后只能在一线炼蛊。不仅工资跟普通员工一样,转正难度还比人家高了不少。 除少数大厂外,多数小公司的管培生都面临着“没人管+没培养=大号实习生”的职场困境。 以至于今天再提起管培生,人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掌声与鲜花,而是“天选牛马”这样一个四字差评。 管培生远没你想象的光鲜 提起管培生的工作日常,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没错,就是轮岗。 毕竟在招聘过程中,HR都会让管培生的面试者明白自己和其他员工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在某一个部门长时间发展,而是要以特定的轮岗周期把公司上下所有的工作都摸索一遍。随后凭工作经验丰富+“老板御林军”的王炸组合走上人生巅峰,位列公司领导层。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来自苏州的三寸曾在某千人企业中做了大半年的管培生,如果你问她这半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三寸大概率会用一句“感觉是自己是为了轮岗而轮岗”而回答你。 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三寸曾先后在市场营销、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岗位上工作,而她在这些岗位的工作时长均不足三个月。 老实讲,三寸的轮岗周期很微妙,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摸清部门所有同事的脾气秉性,甚至能记住隔壁工位的小王喝咖啡不加冰,对面坐着的刘姐喝奶茶只喝五分糖。 坏消息是,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足以让我们深度理解每个部门的业务逻辑、触及部门运行的核心。 在文章中,三寸曾用“完全没有工作连续性,与我自身能力也不那么匹配。没有部门觉得你能待长久,都不把你当自己人,所谓的管培生却成了打杂的。”这样一番话描述了自己的处境。 她说的没错,目前管培生的压力来源不仅有工作不熟练,更有职场社交所带来的不适感。毕竟当一个新人顶着“御林军”身份加入团队的时候,其他同事或多或少都会担心自己在对方面前说了什么错话,然
      23评论
      举报
      一夜之间,企业管培生跌落神坛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12-31 10:21

      日赚千元、延年益寿:网课陷阱盯上银发网民

      在互联网世界,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自诩社会经验丰富,但总是对陌生网友盲目信任;他们虽然接触网络较晚,但总是相信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超级网红。 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银发网民”。 而他们的出现,也让那些藏在暗处里的身影蠢蠢欲动。争相推出了“无门槛剪辑课”“老年网红培训班”“直播养生局”等赛博陷阱。 赛博陷阱盯上银发网民 据新华网报道,近期有记者发现,市面上部分主播看准了老人想发挥余热、继续赚钱的心理,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全新的赛博陷阱。 这些人会先在社媒上发布“做直播在几个月内还清8.5万元欠款”“通过打字一上午收入506元”“做互联网口播一天赚3000”等消息,吸引银发网民的注意力。 然后想办法规避平台检测机制,引导这些“年老心不老”的人加入私域群。 只要双方的联系路径被打通,他们就会铺设、推送其他老人的“成功案例”。用“580买课的老学员,扣字就赚了240”“超50岁的老人,一个月收入超过30万”等话术给群成员洗脑,进而煽动他们购买相应的直播赚钱教程。 由于群运营事先分享了各种收益截图和成功故事,所以他们很快就能获得银发网民的信任,在家坐等他们把钱双手奉上。 举个例子。 来自山东的老雷(60岁),就因为被一则号称“只要5980,带你玩转海外电商。不懂外语没关系,低龄老人可做,轻松月入过万”的内容诱惑,添加了机构导师。事后又在对方“每月保底3000元收益,每月带货收益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话术诱惑下,乖乖交了近6000元的学费。 和大家想的一样。 老雷想要机构承诺的收益,而机构则想要老雷的本金。 “我按照他们的要求操作了一年多,到现在一分钱收益都没有。想要联系人退款,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接近6000元就这样打了水漂。”在文章中,老雷懊悔地说道。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人见到了银发网民那颗想成为网红的心。然后打着无门槛剪辑课、包粉丝数、月入过万等幌子,推出了所谓的“自媒体速成班”。 殊不知他
      23评论
      举报
      日赚千元、延年益寿:网课陷阱盯上银发网民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2024-12-27

      财富自由 涨粉百万,初代网红选择扎堆翻红

      从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的那一刻起,中文互联网也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在这段互联网文化野蛮生长的日子里。 杀马特、非主流、文艺青年浪潮...... 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符号诞生。 从拨号上网,到万物互联;从XP系统,到Win11推送。 在互联网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过那些初代网红的现状如何呢? 初代网红文艺复兴:大冰 大冰是谁? 他是作家、主持人、黄金左脸、业余诗人、民谣歌手、老背包客...... 但在今年冬天前,他更是那个被全网嘲讽的对象。 作为中文互联网上的第一批文艺青年领袖,大冰的看家作品自然是《阿弥陀佛么么哒》 《我不》 《你坏》等一系列小蓝书。由于文章核心大多是“背包客和他的疼痛青春”所以这些书虽然销量很高,但总是会被网友打上“油腻”“矫情”“鸡汤”等标签。 甚至网上还出现了恶搞大冰的“冰学语录”和“大冰笑话”。 给大家举个例子↓ 而这些内容的出现,也一度让大冰和他的粉丝被打到了文艺青年鄙视链的底层。以至于在鄙视风潮最强的那一段时间,即使我们只在电视里见过露营的篝火,也可以在面对大冰粉丝的时候以45°角仰望天空,然后轻飘飘地说上一句“我的灵魂比你自由”。 但在大冰加入直播赛道后,网友们却意外发现。 他的身上,还真就有股小说角色般的魅力。 不久前,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64岁阿姨向他咨询“出去转转要花多少钱”。她说自己有一辆电动车,还有多年积攒而来的5000元积蓄。想要趁着还能动的时候,在种完麦子后出去走走,去亲眼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只要想做一件事,那就永远都不晚。 阿姨的想法和大冰的文青基因不谋而合。他不仅为对方提供了往返云南的机票,还发动朋友组成了“护航队伍”在确保阿姨行程安全的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至于一路上的吃穿用度,大冰则联系了当地的民宿老板,帮阿姨寻得了一份包吃包住的差事。 “我没喝过,苦点吧,以后就不吃苦
      82评论
      举报
      财富自由 涨粉百万,初代网红选择扎堆翻红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2024-12-27

      比亚迪“巴西事件”真相,并不复杂!

      近日,因巴西当局的一则官网公告,令比亚迪卷入了舆论风暴!难以想象,他们居然将“解救”、“拦截”、“奴隶劳动”等一系列堪称炸裂的字眼,跟中国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强行关联,这背后究竟是有组织泼脏水?还是另有隐情? 01,巴西和金匠,谁在撒谎? 12月23日,巴西劳工部(MPT)在官网头版头条位置发布了一篇题为《特遣队营救163名工人并拦截比亚迪在卡马萨里的工作(BA)》的报告,该内容还包含了“奴隶劳动”“受害者”等足以引发大众愤慨的字眼,并且MPT还跟MTE(巴西劳动和就业部)一同公布了工人居住生活环境的照片: 一边是巴西政府部门的行为,一边又显得“有图有真相”,所以消息传到了国内后,很多大V和网友不假思索认为“错在比亚迪”,在一众热衷吃瓜的大V们各种转载报道下,舆情彻底被引爆(当然,截至本文发稿前,很多大V都默默删除了当初传播的动辄数千转评赞的爆款博文) 仅剩的一些“痕迹” 在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该事件传输的高峰期大抵就在24日、25日这两天,并且到了25日之后,也有一些知名的资深媒体人大V开始站出来(比如环球时报新媒体主任“paingod”的表态),客观公道地为比亚迪“说话”,坦率讲,还蛮难得的,如果大V都有这样的意识,何尝不是中国企业之幸?互联网生态之幸? 因兹事体大,这事都惊动了外交部,12月25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对此回应称,中国驻巴西使领馆正在同巴西方面保持沟通,核实情况,妥善处理。“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要求中资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 12月26日,比亚迪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转发此次事件中,比亚迪劳务外包公司“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的微博并同时附上了一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慷慨激昂的文字,基本上,李云飞的转发辟谣,代表了比亚迪官方的态度,所以,微博CEO@来去之间和一些正能量大V也都进行了跟转,到此刻,比亚迪深
      144评论
      举报
      比亚迪“巴西事件”真相,并不复杂!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2024-12-27

      AI玩具爆火:字节跳动、特斯拉开始发力

      提起特斯拉、字节跳动这样的科技大厂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马路上呼啸而过的新能源汽车? 还是改变娱乐方式的先进算法?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两家大厂最近“不务正业”般地把目光放在了“玩具”的身上。甚至还以此为蓝图,为我们盘开了一个千亿级的大市场。 大厂靠“不务正业”盘出千亿市场 当科技大厂跨界联动玩具赛道时,又会是怎样的场景? 特斯拉新推出的机器人玩具“Tesla Bot Action Figure”,售价40美元,在上线后的24小时内被抢购一空,目前二手价已被炒到1300美元。 字节跳动的内部礼物——毛绒玩具“显眼包”。因为造型可爱、内嵌豆包大模型,所以问世后迅速破圈走红,在二手交易平台一度被炒至数百元。 除了这两家大厂,马斯克的前女友Grimes也携手玩具公司Curio,借Open AI的语音模型推出了3款毛绒玩具,誓要一举拿下3-7岁小朋友的童年;天猫精灵前合伙人李勇手下的交互式对话玩具挂件“BubblePal”,即使售价高达449元,但仍在上线后的两个月内卖出了2万余件。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现在的大厂和创业者们都盯上了玩具赛道?这些玩具又凭什么在上市后被消费者追捧呢? 抛开黄牛炒作、品牌光环等杂七杂八的因素不谈。 最有可能的就是它们身上那股“科技味”给人们带来了足够新奇的体验。 拿字节跳动的显眼包举个例子。 虽然从外观上看,它只是一个形似小山的毛绒玩具。但当工程师把豆包大模型、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加装在它身上的那一刻,显眼包也将被正式赋予“生命”。而当它开口轻轻说出“主人”并对你的指令做出回应的时候,电影《玩具总动员》所描绘的场景也将就此变为现实。 在市场规模层面,Contrive Datum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在2030年,全球的AI玩具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350亿美元(约合2550亿人民币)。 它们是玩具,更是伙伴 老实讲,在AI玩具这个概念
      327评论
      举报
      AI玩具爆火:字节跳动、特斯拉开始发力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2024-12-27

      波司登陷“3克绒”风波,网友:少请代言,多充几克

      知名品牌波司登因“3克绒”事件成为焦点,引发媒体和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的担忧,尽管波司登已下架相关产品,但网友的疑惑仍未消:绒与绒真的不一样?卖得贵还有理? 01,下架=心虚? 12月25日,波司登有关700元羽绒裤仅3克绒的话题,悉数冲上了热搜,截至本文发稿前,相关话题仍处于热搜标识未消失的状态,一众大V和素人网友都毫不客气地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锐评: 作为行业头部品牌,尤其在这个寒冬腊月,被媒体报道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家关注度高,情绪激动,言辞犀利……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不过,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兼听兼信,因为笔者发现,有关这次的风波,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说法: 12月25日晚间时分,有微博大V用户“HHP良”发动态称:“问了下在波司登的朋友,事实情况好像有点误会”,并且他还贴出了与这个“波司登员工”的微信沟通截图,从截图来看,“波司登员工”的回应是这样的“被人恶意的,这是去年的一款滑雪裤,根本就不是羽绒裤,就是裆部有一点绒”。 假设这个大V所言非虚,聊天对象确为波司登员工,那这波波司登遭遇“集火”倒确实显得有些冤枉,并且,很关键的一点是,这个说法一旦成立,无疑会成为波司登下架3克绒产品的最正当理由——本来就没有多少库存的老款,卖光就下架,合情合理! 这个说法跟早前波司登官方客服提及的“老款库存少”倒也能对上,只不过,此次舆情的引爆,恰恰跟客服回应中的那句“绒跟绒之间不一样”密切关联,客服的不专业回应,把充绒量少引导至绒子品质高所以克数轻上面,一下子激起了舆论的反弹。 因为,如果是羽绒裤,充绒量的多少是有国家相关的标准的: 2022年4月1日起,我国执行《羽绒服装》新国标,其中规定,羽绒服装不再标注含绒量,而应标明羽绒填充物的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且羽绒服填充物的“绒子含量”不得低于50%。 低于50%就不能叫羽绒服,绒子含量每增加5%为一档,最高为95%。标签上没有标注绒子含量,
      119评论
      举报
      波司登陷“3克绒”风波,网友:少请代言,多充几克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2024-12-27

      瑞幸回应蟑螂门:门店未发现虫害现象

      瑞幸又上热搜了。 只不过这次既不是因为联名活动火爆,也不是因为新品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而是因为有人在咖啡里喝到了蟑螂。 瑞幸陷入“蟑螂门” 12月21日,合肥消费者陈先生发帖Diss瑞幸,称自己在咖啡里喝到了一只蟑螂。 据陈先生描述,12月20日14点38分,他的朋友在瑞幸小程序下单购买了两杯咖啡;14点42分,自己前往门店将饮品取走。由于陈先生要开车跟朋友出去玩,所以这两杯咖啡就一直被放在了中控置物架上。 时间来到晚8点左右,刚把朋友送回家的陈先生顺手抓过置物架上的咖啡,却不想在里面喝到了“燕麦状”的异物。 “喝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个异物,我就把它吐了出来,一看是‘小强’一样的东西,当时就拿手机拍了个视频。”在红星新闻的文章中,陈先生如此说道。 俗话说忍一时越想越气。 前脚刚把咖啡丢掉,后脚就直犯恶心的陈先生决定要到门店投诉。 但食安问题的追责毕竟要讲一个“时效性”。由于下单时间跟陈先生喝到蟑螂的时间间隔太长,所以门店的工作人员选择把总部联系方式交给他,让陈先生本人和总部直接沟通并上传异物照片。 “我要求看当时的监控视频,而不是赔偿,先弄清楚事情真相。他们说今天会有区域负责人联系我,带我去门店看监控。”面对订单支出原路返回+赔偿300元的解决方案,陈先生如此说道。 12月24日,结束调查行动的瑞幸向媒体反映称,针对网上流传的“合肥用户喝到蟑螂”一事,经核实后发现门店伙伴严格按照制作规范制作饮品,门店的虫害检查、消杀记录均完整无异常。另在第三方检测公司的到店检查环节里,也没有在门店区域、设备中发现蟑螂或其他虫害情况。 12月25日,陈先生也更新了自己的社媒内容。表示在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带着自己查看监控后,他亲眼确认了瑞幸咖啡的操作流程无异常。 虽然蟑螂的来源无从得知,但陈先生还是决定撤销投诉。 网友们选择和瑞幸站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和以往的食安新闻不同。 面对“喝咖啡喝到蟑螂
      244评论
      举报
      瑞幸回应蟑螂门:门店未发现虫害现象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2024-12-27

      拉黑司机!能解决滴滴“臭车”难题?

      近日,滴滴因“臭车”问题冲上热搜,相关的媒体报道与话题帖下面,已被大量“感同身受”的网友攻占,堪称互联网奇观! 乘客乘坐体验不满意,提供出行服务的滴滴,成众矢之的,似乎也能理解,不过更多网友关心的是,为何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得不到根治? 01,“臭车”引发打工人共鸣 12月23日晚,“越来越容易打到臭车了”的话题再一次冲上热搜,大量网友纷纷来到相关内容的评论区打卡,一些热评点辄获点赞量数千起; 12月24日,“滴滴就臭车致歉”的话题同样冲上热搜,而在这两大话题的相关内容的评论区,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的吐槽中,除了“臭味车”之外,还有对“烟味车”的排斥以及对女性司机车功能的呼唤…… 闹了这么大的动静,那自然除了素人网友,各路大V也纷纷下场,发表自己的经历或者点评,毕竟打车出行事关大家的日常出行,无论大V还是小透明,谁还没有过滴滴打车的经历?关注度之高,也能理解; 滴滴的态度倒也比较诚恳,第一时间关注到了舆情变化,并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公告致歉:“非常抱歉和惭愧,没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相对清新的出行环境,影响了大家的用车体验”,滴滴还表示,正开展“异味车”治理专项,争取改善大家的用车体验; 那么对于这一问题,此次置身风口浪尖的网约车司机群体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24日,由媒体主持的“网约车司机称想要干净整洁但没时间”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媒体采访的网约车司机的回应,或许能代表一部分网约车群体的心声; 不过也有网友尖锐指出,各种“不容易”都不应该是借口,“你去海底捞吃饭,餐厅一股烟味,烟气熏天,你也吃不下去”,虽然用去餐厅跟坐车比较值得商榷,但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乘客们对乘坐环境的重视程度,在与日俱增。 按常理来说,司机没有主观上放任车内环境变糟的动机,乘客也没有要忍受车内糟糕的环境的理由,表面上来看,这个现象似乎成了乘客跟司机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 02,治标难
      520评论
      举报
      拉黑司机!能解决滴滴“臭车”难题?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2024-12-24

      Chat GPT崩溃后,全球学术水平瞬间回落五年

      12月12日,话题“Chat GPT崩了”登上热搜,引众网友哀嚎不已。 有意思的是,在话题评论区里哭得最大声的群体并不是靠Chat GPT做表格、分析数据的打工人,而是平日里专注明星资讯、电竞新闻的清澈大学生。 只因为12月刚好是不少高校的期末季、论文写作季,Chat老师选择在这个时候玩失踪,只怕会让不少大学生过不好年。 Chat GPT 年轻人的第一位赛博私教 从2022年11月上线3.5版本那天算起,Chat GPT已经陪伴了全球用户两年时间。 在这段日子里,GPT不仅完成了3.5-4.0的版本升级,学生们也从没听说过人工智能的小白用户蜕变成了AI工具老鸟。 对那些自上学起就用GPT完成作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有的学习、复习经验都是和AI共生的。倘若这时候直接把工具从他们的手里抽走,这些人势必会两眼一抹黑不知如何是好。 “对不起,我是在它出生后才开始做科研的,就像先有马、后有车,我会开车却不会骑马一样。”在新周刊的文章中,某留学生如此说道。 尤其是到了期末季,学生们对GPT等AI工具的依赖还会更上一层楼。 毕竟复习资料要抓紧整理,不温习知识点的话卷面分数大概率会很难看;平时作业也要按时完成,不能准时交付的话平时分也会被被扣一大截。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理工科的小雪表示,使用AI工具已经成为了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学习日常。 在效率层面,有GPT帮助后他们仅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搞定一份包含示意图的7000字期末总结。所以每到期末季、考试周的时候,同学们往往会众筹订阅GPT的会员服务提升效率,大家都笑称这是“为科技付费”。 高校老师苦AI味久矣 站在老师角度去观察2022年以后的学生状态,我们就会发现“AI味”这个词成了避不开的话题。 在澎湃新闻的报道中,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王教授表示,现在那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采访后再上交的作业往往会充斥着一股“AI味”。这些作业虽然文笔不错,结
      119评论
      举报
      Chat GPT崩溃后,全球学术水平瞬间回落五年
    • 互联网那些事互联网那些事
      ·2024-12-20

      相宜本草“毒原料”后续:“吹哨人”身份曝光,公司已报案!

      百雀羚之后,又一国货美妆品牌被“盯”上了! 近日,低调的相宜本草卷入了“违规添加有毒原料”的风波,引不少消费者愤怒集火,也有不少网友表达了质疑,难道百雀羚的遭遇,在相宜本草身上重演? 果不其然,伴随一些关键新线索的流出,舆情开始逆转,媒体报道口吻中的“吹哨人”,真实身份不简单,相宜本草早已进行报案…… 01,“毒原料”被辟谣! 12月19日,网易财经一篇题为《“吹哨人”曝相宜本草违规添加有毒原料》的文章经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后,引发舆情,该文中,“吹哨人”爆料:上海相宜本草,在其10余款护肤产品内,违规添加一种名为“犁头尖”的有毒中草药,四年间,相关产品的销售金额约6亿元; 图:媒体报道部分截取 “吹哨人”还强调:“为了隐瞒该有毒原料的使用,相宜本草先后通过委托多家不同公司,去云南等地完成采购、物质提取、技术加工、生产制造等环节。“ 由于是正经媒体发出来的原创文章,不少网友理解为媒体采访一类的稿件倒也不是不能理解,那这类文章,天然跟自媒体账号发出的文章在公信力上有区别,加上“吹哨人”还贴出了一堆所谓检测报告之类的“证据”。 也就不能理解很多纯朴、善良的网友的“上头”了: 当然,也有一些相对理智的网友,意识到百雀羚风波之后紧接着轮到相宜本草,或许事有蹊跷,还有一些稍懂化妆品行业专业知识的,提出了对这篇文章中“吹哨人”用PCR验证化学方式的质疑。 当然,网友集火也好吐槽也罢,终归不能代表官方的意思表示,眼看舆情有升温之象,相宜本草官方以及官方的客服人员也分别对公众和媒体作出了回应: 12月19日深夜,相宜本草通过官方声明称:“该文中所谓的‘吹哨人’系被公司解聘的前员工,该前员工自今年10月以来向外界恶意发布该不实信息, 公司当时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我们也将保留对侵犯公司商业信誉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 12月20日(今日)午间时分,据北京商报报道,相宜本草官网客服回应称:“我们
      31评论
      举报
      相宜本草“毒原料”后续:“吹哨人”身份曝光,公司已报案!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