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观察

聚焦上市公司市值与价值。

IP属地:陕西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22 12:35

      7300亿电力巨头,又有大动作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中国基金报报道,市值超过7300亿的长江电力又有大动作:拟斥资不超过110亿元投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最近,市场对长江电力的关注度一直升温,主要是其股价已经突破了30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7300亿。拉出这家A股巨无霸的年线图,甚至比贵州茅台还要稳健。 作为传统电力公司,长江电力在上轮白马股大牛市时显然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涨幅远远不及其他消费和科技类大白马,估值最高时也不到20倍。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用在长江电力身上,无比贴切。 和很多央国企不同,长江电力丝毫不掩饰对公司市值的偏爱。自2015年起,公司在每年的年报中都会反复强调市值管理的重要性,每次公司市值跨上新台阶,长江电力也会特别向市场宣传介绍。 长江电力能在熊市中成为避风港,估值低和公司重视只是基本条件,公司质地够好,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长江电力的主营业务是水力发电,公司拥有长江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而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长江电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企业。 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总装机容量4549.5万千瓦,占到全国水电装机的12.92%,运行管理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4座巨型电站。 与消费和科技白马、以及传统的火电公司相比,垄断了核心资源的水电龙头,无疑是更好的商业模式之一。 科技企业需要不断投入巨大资金,搞风险极大的技术研发,现金流和利润率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存在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风险和技术变革的颠覆性压力; 消费公司要面临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一些可选性消费品,下游需求也不太稳定; 火电企业要面临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结构变动的巨大冲击,在电站建成之后,煤炭采购也会造成巨大的成本开支,极大影响利润率; 相比之下,拥有稀缺资源的水电龙头,上游技术和原材料,既不存
      30评论
      举报
      7300亿电力巨头,又有大动作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20 21:51

      宗馥莉辞职了,但娃哈哈诸多疑问待解:股权谁继承?国资有分红吗?关联方付品牌费吗?

      这两天,新闻资讯上被宗馥莉辞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的消息刷屏,各路解读不断。 7月17日,一封落款为宗馥莉的“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在社交平台流传开来,也由此揭开了娃哈哈集团股权和公司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从目前综合的信息来看,尽管宗馥莉、娃哈哈集团以及背后的大股东杭州上城区国资尚未有公开且明确的表态,但宗馥莉辞职一事,基本上已经被实证。否则何以舆论发酵了多日,没有任何一方来否认呢? 宗馥莉是辞职了,但围绕在娃哈哈集团身上的股权、公司治理等许多问题还待解,比如股权背后的利润分配问题、娃哈哈集团与管理层个人关联方的品牌授权或特许使用权问题,以及宗庆后之后股权的继承问题等等。 【宗馥莉放下企业管理权,宗庆后之后谁来继承股权?】 作者注意到,宗馥莉在辞任声明中明确表示:“近期,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东就本人自宗庆后董事长离世后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致使本人无法继续履行对娃哈哈集团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职责。” 公开信息显示,娃哈哈集团的股权分为三部分,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占46%,宗庆后占29.4%,娃哈哈集团工会也即员工持股平台占24.6%。宗馥莉在辞任声明中提到的对其本人在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中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的股东方,是来自上城区国资,还有娃哈哈集团的部分股东。 说实话,作为公司高管在辞任声明中敢如此“直怼”公司的大股东,真的有点勇!颇有种“娃哈哈公主”的霸气。 但公司治理不是置气,而辞职也未必是“以退为进”的一招妙棋,毕竟成熟型的企业,离开了谁不能转? 7月18日,宗庆后亲弟弟、宗馥莉亲叔叔宗泽后在朋友圈的发言,也将“宗馥莉辞职事件”背后的原因指向了公司股权和企业治理的问题。 宗泽后认为,宗馥莉最大的问题是接班娃哈哈不应该考虑如何做大规模,如何赚钱,如何大刀阔斧改变现状,她首先要考虑是如何做好事,
      64评论
      举报
      宗馥莉辞职了,但娃哈哈诸多疑问待解:股权谁继承?国资有分红吗?关联方付品牌费吗?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19

      钟睒睒,又赢了!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7月18日,中国瓶装水行业两件大事同时登上热搜。 一则是娃哈哈东窗事发,“争夺财产”、“家族内斗”、“侵吞国有资产”等一系列未经证实的传言铺天盖地的砸向宗馥莉;另一则是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正式发布致歉声明,农夫山泉清者自清,以蒙受冤屈遭迫害的形象回归公众视野。 在今年掀起的这场瓶装水龙虎斗中,原本以为娃哈哈已经成功扳回一局,但现在来看,笑到最后的可能还是农夫山泉。 钟睒睒真不愧是中国首富,过去二十年,他打遍所有对手,从未输过。 2000年,当时国内瓶装水领头羊是娃哈哈,主营纯净水,农夫山泉想要换道超车,于是斥资3.5亿在浙江淳安千岛湖投资建设瓶装水生产基地,准备生产天然水。 为了给天然水造势,媒体出身的钟睒睒特地策划了一场内容炸裂的新闻发布会。活动现场,农夫山泉拿出一段由三个实验组成的宣传片,其中一个实验里,几只大白鼠分别被喂以纯净水和含有微量元素的农夫山泉天然水,6天后,喝天然水的大白鼠还有40%活着,喝纯净水的则只剩20%,于是得出一个结论:科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无益。 此举让娃哈哈、乐百氏等企业极为愤怒,69家公司组成联盟声讨农夫山泉,娃哈哈还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农夫山泉送上法庭,最终农夫山泉“喜提”20万元罚款。 表面看起来是宗庆后赢了钟睒睒,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天然水优于纯净水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农夫山泉陆续在大城市打开市场,娃哈哈则逐渐失去统治地位,并最终交出行业头把交椅。 2012年,农夫山泉已经正式成为中国瓶装水的新王,但此时一个强劲的对手又站了出来,就是背靠华润的怡宝。2010年,怡宝在瓶装水市场的占有率还只有6.7%,随后一路高歌猛进,一度与农夫山泉分庭抗礼。 2013年,农夫山泉发难,目标直指怡宝,采用的套路,整个发展过程,乃至最终结果,都和当年狙击纯净水几乎一模一样。 首先,现场做pH值测试实验,然后得出弱碱性的农夫
      144评论
      举报
      钟睒睒,又赢了!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19

      重新评估中国光伏企业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中国光伏企业的日子,已经大不如前了。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隆基预计亏损50亿左右,通威亏30亿左右,TCL中环约亏30亿,爱旭约亏27亿,晶澳约亏10亿… 在太平洋的另一边,是前段时间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成功完成了对隆基绿能的市值超越,一举成为全球光伏领域市值最大的企业。在中国对世界光伏产业拥有绝对统治力的背景下,这样的情况是始料未及的,也是难以接受的。 美国光伏的这一轮凶猛反扑始于2022年。 这年8月,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IRA),该法案提出计划在10年内发放7370亿美元补贴,其中369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能源安全,核心就是对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进行补贴,扶持本土企业。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之前的测算,《IRA》对美国太阳能全产业链的补贴理论上可达到17美分/瓦,这一数据已经基本接近于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即便美国企业的成本比中国企业要高的多,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补贴后也会很有赚头。 以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为例,2023年总共实现8.31亿美元的净利润,其中至少有7亿美元来自补贴,而在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是亏损4416.6万美元。 高强度的补贴彻底激活了美国光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2022年以来,美国本土的光伏产能一路狂飙突进。 2022年,美国大约只有8GW左右的本土组件产能,到2023年这一数据迅速提升至13GW以上,另据伍德麦肯兹统计,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规划,2026年美国组件产能将超120GW,是当年本土光伏装机需求的3倍。 2022年以前,美国本土几乎没有硅片和电池产能,但根据InfoLink的数据,到2025年,美国硅料、硅片、电池环节的产能将分别达到25GW、11GW、24GW。 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此前在一份报告中如此写道:我们曾以为美国到20
      122评论
      举报
      重新评估中国光伏企业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19

      存储芯片,起飞了!

      作者:小李飞刀,编辑:小市妹 2024年2月初至今,A股存储芯片板块回暖明显,相关指数基金也开始发力,其中科创100ETF华夏(588800)涨幅近10%。个股方面,兆易创新、长电科技飙涨超60%,澜起科技大涨超40%。 存储龙头强势表现背后是业绩、估值、政策面的共振,其持续性或可保持相对乐观的期待。 【上行周期进行时】 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处在新一轮复苏周期中。销售收入拐点出现在2023年二季度,净利润表现更为滞后一些,拐点出现在2024年一季度。 ▲来源:Wind 具体看,国内多数半导体龙头净利润已在上半年出现激增态势。在芯片设计领域,韦尔股份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暴增754%至819%,澜起科技预计同比暴增613%至662%。在设备领域,北方华创预计同比增长42.8%-64.5%。在封测领域,通富微电上半年扭亏为盈,二季度环比增长92%-181%。 从企业业绩数据看,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基本与全球保持同步,均处于上行周期之中。那么,本轮半导体上行周期会持续多久呢? 首先不妨在历史上找一找规律。纵观过去20年,全球半导体周期平均为3-4年,上行1-3年(均值2.2年),下行1-2年(均值1.4年)。 其实,全球半导体周期与全球经济周期基本吻合。逻辑上,全球经济活跃度高,对消费电子的需求旺盛,驱动半导体景气度走高,反之亦然。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8年次贷危机,当年10月均见到了半导体周期谷底。 最近一轮半导体周期,上行期为2019Q4-2021Q4,下行期为2022Q1-2023Q2,跟经济周期也大致吻合。美国在2020年释放了尤为激进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驱动全球经济从疫情泥潭转为火热复苏。但从2022年开始,通胀失控,加之持续加息,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半导体需求下行,行业周期也趋而直下。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半导体行业触底复苏,转为上行,主要驱动因素有两个方面。
      43评论
      举报
      存储芯片,起飞了!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18

      欧菲光,反转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继2023年扭亏为盈后,欧菲光7月9日披露,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600万元-4500万元,继续实现扭亏为盈。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切总会过去,一切总会到来。” 蔡荣军一直企盼的春天,似乎来了。 被苹果踢出“果链”后,欧菲光的下一个大客户是谁,曾有报道称,欧菲光获得了华为Mate 60系列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指纹模组绝大部分订单。 对于向华为手机的供货情况,由于保密协议的原因,蔡荣军并未正面回应,而是说道:“倔强的活着。”貌似云淡风轻,实则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从公司增加产线,厂区大量招工,以及专业机构的调研来看,欧菲光主供华为基本坐实。 和华为一样,蔡荣军也期待一场U型反转。 2023年4月23日,蔡荣军指出,经历了2022年的最低谷,2023年公司已经筑底企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吹响“反攻号角”。 绑定华为,欧菲光“起死回生”,也侧面印证了其技术实力。而且,由于美国科技打压,华为手机采用国内供应链,相关的业绩提升也将具备较强的持续性。 在镜头方面,欧菲深度参与华为6P-7P高端镜头项目,下一代的7P产品已对华为送样。因此明年的新品,欧菲光模组大概率还是主供。 而且,由于消费电子处于周期调整期,零部件供应商大幅洗牌,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退出后,头部企业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另外,下游需求火爆,镜头等模组短期供应不足,供应商也出现涨价的情况。有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华为Mate 60系列的屏下光学指纹模组供应商的相关产品已提价15%至20%,部分型号甚至提价30%。 量价双生,欧菲光的反转几率大增。资本市场已经率先反应,此前公司股价连续六天涨停,市值直接暴涨了150亿。 在被苹果踢出局后,欧菲光业绩一落千丈。 加之2020年以来,公司大客户华为因美国打压,手机业务跌入低谷。2021年,华为出货量跌出全球前五名。两大客
      110评论
      举报
      欧菲光,反转了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18

      山东前首富,杀了个回马枪!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被苹果捅了一刀的歌尔股份,又悄悄杀回来了! 根据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81亿元-12.65亿元,同比增长180%-200%。 【深蹲起跳】 2022年11月8日,歌尔股份突发公告,公司已收到境外某大客户通知,暂停生产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随后证实,被砍单的正是苹果当红产品AirPods Pro 2。 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2020年和2021年,AirPods大约给歌尔创造了206亿和244亿的营收,分别占歌尔营收总额的35.7%和31%。核心业务订单丢失,对公司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 2022年,歌尔股份被迫计提资产减值17.97亿元,此举直接导致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近六成。2023年,歌尔股份进入全面衰退,归母净利润继续大幅下滑43%至10.19亿,只有2021年的四分之一,全年净利率1.03%,不到2021年的五分之一。股价更是一泻千里,巅峰时的歌尔股份市值一度逼近2000亿,到现在只剩下约800亿。 历史上看,苹果的“弃子”基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东山再起,因此几乎没有人想到,歌尔还能逆势杀回来。 今年上半年,歌尔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1.81亿-12.65亿,减去一季度的3.8亿,整个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恢复到8亿以上,这已经是公司历史上第二季度的次高值,仅次于2022年第二季度。 利润率层面,公司一季度净利率已提升至1.89%,二季度数据虽然还没公布,但大概率会继续增长,上半年整体达到2%-3%是完全可期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此前有消息传出,今年6月份歌尔的工厂已经重新开始涨价招聘,小时工最高时薪可以达到26元,公司管住宿,还有客车专门负责接人。 综合所有这些来看,歌尔股份正在从苹果砍单的阴霾中走出,快步实现复苏,但这并不是公司现在最大的看点。 【脱胎换骨】 歌尔不仅总量在恢复,结构也在
      17评论
      举报
      山东前首富,杀了个回马枪!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17

      利润大增近500%,“机场茅”彻底回来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继上海机场2023年实现扭亏之后,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为7.1亿元至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5.87%至556.63%。可以说,上海机场的经营情况已经步入正轨,持续向好。 不仅如此,根据上半年业绩预告,上市机场全部盈利。白云机场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4.04亿至4.94亿元,同比增长155.67%至212.48%;厦门空港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28亿元-2.74亿元,同比增加37%-65%;深圳机场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6亿元至1.9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510万元;海南机场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2.7亿元-3.3亿元。 疫情三年,中国航空业遭遇严重冲击,以国际客流为主的上海机场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一家。2020-2022年,上海机场年度营收几近腰斩,合计亏损接近60亿元,业绩下降幅度远超过白云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机场。 2023年,国内航空业逐渐复苏,中国民航国内航线完成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4.8%;国际航线完成473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4.6%。 过去很多年,上海机场旗下运营的只有浦东机场,单这一家机场,其实还不足以实现当下的业绩。 上海机场能够重回营收巅峰,还得归功于之前的资产重组。 2021年6月,上海机场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机场集团持有的虹桥机场公司100%股权、物流公司100%股权和浦东机场第四跑道。 按照2019年的数据,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7609.7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二,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4563万人次,在全国机场中排名第8。至此,上海机场不再专指浦东机场,而是成为整个上海市机场的代表,同时也成为A股第一家拥有两大超级机场的上市公司。 2023年,虹桥机场公司实现营收31.51亿元,净利润2.57亿元;机场物流公司实现营收17.07亿元,净利润4.67亿元;两家
      47评论
      举报
      利润大增近500%,“机场茅”彻底回来了?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17

      这家小市值公司,成了今年最牛医药股

      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 A股医药板块已经连跌四年,并没有止跌的迹象。 今年以来,中证生物医药大跌20.5%,仍是表现最差的行业指数之一,A股医药生物总共495家公司,只有45家上涨。即使是昔日备受追捧的各类医药茅族,如今似乎已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但也会有一些公司让人眼前一亮。 受益于GLP-1类多肽药物及减肥神药的横空出世,来自科创板的诺泰生物今年逆势大涨56.3%,成为沪深两市医药股中涨幅最高的公司。 旧势力后退,新势力登场。 【逆流而上】 诺泰生物是典型的“小而美”企业。 公司是国内少有的聚焦多肽药物及小分子化药的生物医药企业,业务形式包括自主选择产品业务和定制类产品及技术服务,前者主要是多肽类原料药,后者主要是CDMO(药物代工生产)。 很长时间里,多肽药物的市场并不大,诺泰的业绩和股价表现也乏善可陈。直到最近两年,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几款多肽药物横空出世,公司业绩开始爆发性增长,带动股价起飞。 6月20日,诺泰生物披露生物医药行业首份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可达1.8亿元-2.5亿元,同比增加330%-497%,其中二季度净利润1.49亿元,环比增长125%,同比暴涨7倍以上,堪称多肽供应链中业绩边际改善最为明显的公司。 不仅是营收和利润在迅猛增长,公司作为细分行业龙头的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也大幅提高。2022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诺泰生物的毛利率从52.6%增长到67.26%。 ▲来源:同花顺 如果把诺泰放在整个医药行业进行比较,更能看出公司业绩的含金量。 在医保控费、人口下行、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最近几年业绩和股价都经历了深度调整,各细分板块中的核心资产,都开始出现增长困境和盈利难题。 疫苗茅智飞生物净利润从去年四季度之后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共426亿元,比2018年底增长了10倍以上,销售毛利率相
      106评论
      举报
      这家小市值公司,成了今年最牛医药股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07-16

      仅一家扭亏,中国葡萄酒企业怎么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截至7月15日,在A股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只有一家扭亏,这还是通过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效降低了营业成本和费用导致的。 具体看,威龙股份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78万元至106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ST通葡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50万元至-2450万元,同比减亏61.44%至65.65%;莫高股份预计上年同期亏损达1283.78万元;中信尼雅表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万元至-55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621.4万元。 过去几年,外界几乎把所有的热情、兴趣乃至财力、物力都放在了白酒产业上,却少有人注意到,国产葡萄酒近乎崩溃了。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14.3万千升,同比下降33.18%,距离2012年巅峰的138万千升更是减少了近90%。 另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去年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总销售收入只有90.9亿元,相比2016年464.54亿元的高点下降了80%。更惨的是利润,去年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仅为2.2亿元,创下历史最低,相较2015年52亿元的高点已经跌没了95%。 2023年国内葡萄酒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减少15家至104家,相比于2017年高峰时的244家减少了57%。 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是一道分水岭,包括白酒在内的中国整个酒行业都遭受了一场巨大的洗礼。不同的是,白酒在经过短期调整后走向复苏,凭借品牌升级的逻辑再创辉煌,2018年-2023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收入从5364亿增长到7563亿元。 中国葡萄酒的潜在消费者数量非常有限,早期外资品牌进入能为行业开拓增量,以张裕为代表的本土酒企也能从中受益,二者是竞合关系,但随着进口葡萄酒愈发强势和凶猛,双方逐步向存量竞争关系转变。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2015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占有
      97评论
      举报
      仅一家扭亏,中国葡萄酒企业怎么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