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观察

聚焦上市公司市值与价值。

IP属地:陕西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9 14:49

      领涨两市,CPO板块谁会率先突围?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12月19日,CPO板块领涨两市,锐捷网络20cm涨停,光迅科技涨停,博创科技、太辰光、华工科技、光库科技、剑桥科技等都在冲高。 从9月底至今,光模块(CPO)指数整体实现一波上涨。 根据海关出口数据,2015-2023年我国光模块出口年化复合增速为12.26%,上升趋势明显。而2023年11月、12月光模块月度出口规模连续创新高。 作为能让光和电互相转换的有源光器件,光模块在光通信产业链中虽然必不可少,但由于核心壁垒不高,长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光模块本质还是一个组装的生意,另一方面,市场一直处于激烈竞争的红海状态。根据知名研究机构Yole发布的研究报告,在2020年,份额最高的光模块厂商Finisar市占率仅为16%左右,第二名Lumentum份额为11%,CR5仅为63%,市场集中度很低。 激烈的竞争,加上强势的上游,迫使光模块厂商只能通过不断推出新品来维持利润。比如2000年时10G光模块盛行,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10G以太网的速度着实不能满足流量爆发的时代,随着更高速率25G、40G光模块的推出,10G光模块逐渐步入价格下降通道,逐渐被更高速率的光模块所替代。 根据往年经验,一般来讲,新产品推出的早期下游给出的价格会相对较高,而随着其他竞争厂商的技术跟进,新品之后每年会有10%~20%的价格下降区间,产品毛利率逐步走低,直到有更高速率的光模块技术出现,才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 不过,与以往被迫“内卷”不同的是,近年来光模块厂商愈发意识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断向上游芯片领域进军,在高端光模块领域与国外厂商“硬刚”。 目前,国内光模块企业已经在传输速率为10G、25G、40G,100G、400G的产品领域实现了全产品布局,而在下一代产品800G的布局当中,已有多家国内厂商的推出速度快于海外厂商,逐步构建起了先发优势。而在
      10评论
      举报
      领涨两市,CPO板块谁会率先突围?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9 09:49

      盐津铺子,凭什么成资本市场新宠?

      作者:小李飞刀,编辑:小市妹 过去三年多,中国休闲零食龙头良品铺子、三只松鼠股价一度大跌80%,而盐津铺子却逆市走升,当前市值超越前两者。 资本市场对这三家龙头的不同态度,主要源于盐津铺子业绩在2021年经历短暂调整后,迅速恢复并持续保持较高增长,而其竞争对手则持续陷入经营泥沼。当然,盐津铺子之所以能够迅速扭转不利局面,主要得益于其渠道变革、大单品战略的成功实施,这背后也反映了公司掌舵人对商业市场的深刻洞察。 【黑马逆袭】 在销售渠道变革、消费需求不振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中国休闲零食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传统零食巨头不得不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2023年3月,三只松鼠推出了“高端性价比”战略。当年12月底,良品铺子官宣旗下300多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价45%。这是其创下17年来最大幅度降价,标志着公司经营战略从高端零食定位转向追求“性价比”。 然而,这一降价策略非但没有带来销量回升,同时还冲击了企业净利表现。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良品铺子归母净利润分别大幅下滑46%、90%。 这也印证了良品铺子新任掌舵人杨银芬的警告:“公司正在面临着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挑战,不仅是活得困难的问题,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如果不变,真的有可能失去在牌桌上的机会。” 在内卷求生存的大背景之下,盐津铺子却成为了休闲零食行业的一匹超级黑马。 从2021年前三季度至2024年前三季度,盐津铺子营收从16.28亿元增长至38.61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3.35%。归母净利润从0.77亿元增长至4.93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85.7%。 盐津铺子的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表明其盈利能力在此期间不断抬升。据Wind显示,公司销售净利率从同期的4.97%上升至12.83%,创下2012年有财务数据披露以来新高。 与同行对比看,盐津铺子的销售净利率显著高于同期良品铺子的0.3%、三只松鼠的
      51评论
      举报
      盐津铺子,凭什么成资本市场新宠?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8 15:11

      集体冲高,中字头“市值管理”时代来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12月18日,以中字头为首的国资股走强,中材节能、中公高科、中建环能、中国海诚、中光学、中国海防、中视传媒等涨停,中纺标、中科信息、中金辐照等纷纷冲高。 17日,上层对外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了九条措施,包括着力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完善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制度安排、健全市值管理工作制度机制、严守依法合规底线等。 由于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央国企的资产回报能力天然要弱。现在,这种偏见恐怕很难再成立了。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底,中央企业共“压减”法人户数1.9万余户,占总户数的38.3%,且均将管理层级砍到5级以内,低效资产、无效资产及时处置。截止2021年底,中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9.4万元/人,比2012年提高了82%。 著名国企掌门人、执掌过四家世界500强国企的宁高宁之前在采访中就提到:“如今国企的竞争压力不比私企小,想混日子将来肯定是不现实的。” 效率提升带来盈利能力的同步上扬。 广发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特别是2021年之后,国企盈利能力已显著高于民企。与之相悖的是,国企的估值水平依然远低于民企(不到一半)。 由此可见,国企估值重塑的提法,并非政策的一厢情愿,而是经营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 国资委也曾表态,国企今后要聚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等指标,有针对性地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切实提高资产回报水平,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 国企资产回报率的提升依然是未来的一大重要看点,这不仅对资本市场意义重大,更关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试想一下,目前国有资产体量大约在300万亿左右,如果资产回报率提升一个点,就可以多
      9评论
      举报
      集体冲高,中字头“市值管理”时代来了?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8 09:47

      十年难遇的消费黄金坑

      作者:小李飞刀,编辑:小市妹 经历过去三年多暴力腰斩之后,A股食品饮料终于在2024年9月迎来向上拐点。在最近这一波行情中,饮料乳品子行业作为反弹急先锋,未来依旧存在不少可穿越周期的机会。 【估值洼地,十年低位】 11月25日以来,一鸣食品大幅暴涨超170%,一度连续拉出11个涨停板,无疑成为本轮行情的领头羊。 此外,熊猫乳品大涨37%,欢乐家、皇氏集团、均瑶健康、维维股份、李子园、三元股份大涨超20%,新乳业、妙可蓝多、承德露露等多家公司涨超10%。该赛道市值最大的伊利股份、东鹏饮料,期间则录得4%、18%。 过去三年多,饮料乳品很难在短时间有如此爆发力。那么,这一次强势爆发背后,驱动力又是什么呢? 在市值观察看来,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在12月重磅会议落地之前,资本市场已开始博弈会定调刺激消费的政策。 这并不是凭空去博弈,因为2025年1月特朗普正式上台后,加征关税会对进出口产生一定压力,刺激国内需求来对冲就显得十分必要。 国内需求中,投资这驾马车中的基建受化债、地方财政会有一些制约,房地产目标是止跌企稳,均无法承担引擎重任。提振内需消费几乎成为政策必然要考虑的方向。 其实,早在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落地财政刺激规模之前,市场曾对财政发力刺激消费有过一轮激烈博弈。尤其是11月7日,当日有超30家食品饮料企业涨停。不过,财政落地刺激并没有提及消费,市场期待落空,便有一波较大回调。 12月9日,重要会议落地,明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与市场较为乐观的预期相吻合。 此外,饮料乳品赛道估值低洼,最新PE为19.84倍,处于最近十年低位水平,显著低于估值中位数的24.33倍。与之相对的是,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传媒、国防军工等多个板块估值均处于2018年以来估值中位数的85%以上。 ▲饮料乳品PE历年走势图,来源:Wind 此外,饮料乳品赛道除伊利股份、东鹏饮
      141评论
      举报
      十年难遇的消费黄金坑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7 14:31

      反弹拉升,券商的历史和远途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12月17日,券商成为午后为数不多还在坚挺上涨的板块,华林证券、国联证券、第一创业、中信证券等都在拉升。 多年以后再回看,2024年很可能是中国证券行业前所未有的一道分水岭。 尽管券商板块在过去一段时间已有不菲的涨幅,但这还远没有兑现行业真正的潜力和预期。 历史上看,券商板块反转的核心驱动力往往都是基于对资本市场/证券行业支持性政策以及一揽子政策的预期,且通常发生在整个市场处于相对低位的时期,而板块行情的持续则依赖于政策→市场→业绩的正反馈闭环。 以史为鉴,9月24日三大金融部门一把手集体亮相和9月26日最高决策会议的召开可以看成是新一轮反转的开始。政策推动下,中国股市预期彻底得到扭转,A股成交额从此重回万亿时代并一直保持至今,9月30日和10月8日更是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分别突破2.6万亿元和3.4万亿元。 作为市场活跃度提升最直接受益者,券商业绩立竿见影的改善。 数据显示,43家上市券商中有超过30家券商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中信证券Q3归母净利润62.29亿元,同比增长21.94%,华泰证券Q3归母净利润72.11亿元,同比增长137.98%,国泰君安和中国银河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6.17%和54.79%。 相较于头部公司,中小券商的弹性更大。 东北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超10倍,国海证券和第一创业证券的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近20倍。 很显然,政策→市场→业绩的交易逻辑闭环已经形成,只要市场接着奏乐,券商必定接着舞,而这几乎是高度确定的。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明确宣布要设立专项再贷款工具,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和主要股东增持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还将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自身持有的股票ETF等证券资产作为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
      66评论
      举报
      反弹拉升,券商的历史和远途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7 09:46

      中国汽车,又攒了一个大局!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当智能化成为汽车的核心竞逐点,接受大型科技公司的改造似乎就成了车企普遍的宿命。 继华为点石成金赛力斯之后,11月29日,力帆科技发生工商变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已正式接任公司法人和董事长。 中国汽车业又攒了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大局。 【多方共赢的强强联合】 从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力帆科技是一个吉利、重庆市政府和旷视科技三方共治的局面,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是,三方利益高度一致,彼此非常互相需要。 于吉利而言,自入主力帆科技以来就一直试图通过发展新能源车来将公司激活,但效果却始终不理想。今年前三季度,力帆科技营收超48亿元,同比增长超11%,但扣非后净利润却大幅下降超47%。前10个月,力帆科技总共卖出不到1.8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超11%。在智能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能引入像旷视科技这样强大的AI企业做赋能,吉利自然求之不得。 于重庆市政府而言,其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规划中力争要打造全球汽车产业高地。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121.4万辆,汽车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名,其中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辆,同比增长1.5倍,增速全国第一。求贤若渴的重庆市政府正广招天下英才,对于旷视科技的加盟自然乐在其中。 于旷视科技而言,多年的埋头苦干积累了大量AI领域的底层技术,迫切需要一个能大干一场的落地实践载体。在去年的旷视企业业务合作伙伴大会上,印奇曾对AI未来的演进和发展方向做过分析: 要么AI in Digital,像ChatGPT那样,重塑数字世界的新技术范式。 要么AI in Physical,像特斯拉那样,将AI技术引擎与硬件载体结合,通过制造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来改造物理世界。 现在来看,印奇明显选择了第二条路,他需要一个撬动发展战略的支点,力帆科技几乎是不二之选。 力帆原本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拥有完整的造车资质、供应链体
      113评论
      举报
      中国汽车,又攒了一个大局!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6

      2024,中国企业出海走向成熟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今年企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出海。 中国汽车出海,正在开足马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534.5万辆,同比增长21.2%。其中,乘用车出口452万辆,同比增长21.5%;商用车出口82.6万辆,同比增长19.3%。 其实不止汽车。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中国企业一直在充实自己的全球化能力。在新的历史阶段,把握住微笑曲线的两端,核心技术留在国内,将组装、生产等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至国外,这将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新逻辑。 正在崛起的越南,已然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最佳“练兵场”。越南54%的机械设备及零件、52%的纺织皮革原料、40%的手机零部件都来自中国。 越南劳动力成本仅约珠三角的一半,且享受税收、外贸和电价优惠,服装、家具、小家电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外迁至越南。吸尘器龙头富佳股份就计划到2023年,将越南的产能从120万台提升至150万台。 另外,越南与中国一衣带水,供应链近,可快速响应。目前的越南无法代替中国,但可以承接中低端的装配和生产能力,比如TCL在越南、印度的布局,基本上都是装配,而核心技术还在国内。 海天精工的注塑机在越南已占据超40%的市场份额。表面上这款产品是“越南制造”,但是核心部件依然在中国生产。 目前的越南,就像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大量跨国企业将组装、生产等微笑曲线底部的产业链迁移至中国。 当下,这样的产业迁徙正在发生在中越之间。 南下印度投资,是一场勇敢者的冒险游戏。 从增速看,印度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国家,这个南亚大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国博弈的考量,当前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趋于谨慎。 2013年-2019年,掀起了一股印度“淘金热”,小米、vivo、OPPO、传音控股等手机企业最为典型。2020年开始,频繁的“逃税”、“洗钱”审查,令许多中国企业不胜其扰。 比如,印度政府
      87评论
      举报
      2024,中国企业出海走向成熟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3

      马斯克给A股送了个大礼!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历史就在我们眼前爆炸。 特斯拉股价再次刺破天际,马斯克正式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个人财富净值突破4000亿美元的富豪,如果把他看成是一个国家,其在全球的排名是第38。 作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伙伴,A股特斯拉产业链也终于在长久的蛰伏后迎来新的重生。 【基本面与政策面双重利好】 2024年是特斯拉少有的小年。 一方面,核心单品面临上限。2023年ModelY销量达到122万辆,市占率1.7%,复盘2015年以来全球所有畅销车型,单车型销量峰值基本也就在130万辆左右,因此ModelY作为中型SUV已经触及上限。 另一方面,新车型处于真空期,Cybertruck虽然从去年Q4开始交付,但受制于前期产能爬坡,并未带来明显增量。 结果就是,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营收只有720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5%,净利润48.2亿美元,同比下降31.4%,交付量129.4万辆,同比下降2.3%。 所有这些阴霾将会在2025年彻底消散。 首先,特斯拉将重新开启新车周期,其中ModelY改款基本确定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此外还有更重磅的消息,就是特斯拉将在明年推出入门车型“Model Q”,定价在14万人民币左右,车身长度约为3988mm,比Model3小15%,重量轻约30%,制造成本相比Model3也大幅减半。紧凑型车(SUV)是目前畅销车的主要车型,占畅销榜Top20的约半壁江山,特斯拉的入局充满杀伤力和想象空间。 其次,明星产品Cybertruck将跨过产能瓶颈进入放量期,按照马斯克在Q3财报电话会议上的指引,2025年特斯拉整体交付量将增长20%-30%,Cybertruck到2026年的目标是每年至少生产200万台,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至400万台/年。 事实上,当前时局下特斯拉真正难得的地方还不是基本面改善,而是政策面友好。 中国这边,今年4月国家领导在钓鱼台国宾馆会
      563评论
      举报
      马斯克给A股送了个大礼!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3

      12连板的百亿级妖股,跌停了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刚刚经历连续12个涨停板的一鸣食品,跌停了。 即便如此,公司市值也从40亿左右膨胀至110亿。 市场上一个现象是,很多人一边骂着不要跟风炒作,一边蒙眼杀入。一旦股价调转船头,又是一波高位套牢,不知何时解套。 需要说明的是,A股已经不再是炒作的苟安之地。 新国九条的及时推出,更是对资本市场的全面正本清源。 除此之外,打击炒作势力,加强退市力度,维持优胜劣汰,全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才能有保障。 中泰证券曾做过一次统计,区间定在2009年-2019年,统计这十年内ROE高于15%的上市公司数量,其中A股只有18家,而美股有161家;将ROE指标放宽到10%,A股满足这一要求的企业数量为54家,美股则高达298家。 优秀的业绩又带来了更好地市场表现,投资者也获得了丰厚回报。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股走出了长达十几年的牛市,道琼斯指数从最低的6470点涨到了2021年的近37000点,期间涨幅近五倍。 另一边,上证指数早在十几年前就突破了3000点,随后兜兜转转,直到今天还在这个位置晃悠。而在这一时期内,国内GDP已经增长了三倍。尽管不能将中国股市的萎靡全部归因于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活力不足,但这终究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 这种特殊的概念股饱受青睐,致使市场长期浸淫在“跟风炒作”的气氛中。质地好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质地差的公司反而热闹非凡,严重扭曲、背离了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衷。 让股市中的资金始终关注整个经济世界中最有活力最有质量的那部分企业。这样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能给予投资者回报,形成一个双赢的良性循环局面,而对整个市场来说,换来的是一片晴朗的天。 跟风炒作的时代要彻底结束了,投资者有必要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持仓。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
      92评论
      举报
      12连板的百亿级妖股,跌停了
    • 市值观察市值观察
      ·12-13

      重新认识丸美生物

      作者:云潭,编辑:小市妹 12月12日,美妆头部公司丸美股份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丸美生物,标志着丸美进入生物时代。 当下的化妆品行业悲喜并不相通。一方面,超6万家化妆品公司(天眼查数据,搜索范围:企业名称、企业简介、品牌/产品中包含化妆品)角逐厮杀,但今年前10月就有3398家“死亡”(注销/吊销),传统日化企业颓势尽显,行业寒风萧瑟;另一方面,还有一批企业逆势增长,甚至进化为生物科技公司。 要知道上市企业更名必须要经过工商部门、交易所、股东大会的严格审批,当一家上市公司完成更名,标志着此前的战略转型已经进入丰收阶段,真正实现“硬核迭代”。 褪去丸美股份的外衣,丸美生物正式在资本市场亮相。 【丸美“何以”生物?】 硬科技领域,有华为37年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美妆行业,亦有丸美22年对准“抗衰”这一个城墙口猛攻。 从丸美股份到丸美生物,就是这种长期主义的“种因得果”,是其深耕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拐点。 更名证实的是其长期积累的“科技”底色。 2020年起,化妆品行业竞争趋近白热化,但无论是以电商为根基的“淘系品牌”、线上零售服务模式,亦或者靠猛砸信息流、投放KOL迅速走红的新晋品牌,都难以逃脱速生速死的命运。 归根结底,靠代工、流量和过度营销只能是空中楼阁,本质其实是消费企业,这种商业模式缺乏长期发展的基座,导致业绩股价波动剧烈。 只有靠硬核的产品和技术,才能经受住时间的洗礼淬炼,国内外长盛不衰的品牌无一例外。 这其中,丸美以科技为驱动力,加上合理高效的营销打法,短暂休整后,成功穿越周期,并实现了逆势增长。 在人均“成分党”的时代,也只有将原创攥在手里,才能突出重围。 A醇、胜肽、玻色因、重组胶原蛋白被称为“抗老四大成分”,而重组胶原蛋白是真正的“中国成分”,无论技术研发还是商业落地,中国企业在这个细分赛道都遥遥领先,诞生了一批行业翘楚。 对比来看
      55评论
      举报
      重新认识丸美生物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