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IPO :一份顺风车“体检”与投资分析
@陈达美股投资:
来聊聊,我如何看顺风车模式前景,以及打车SaaS行业的“rule of 40”——40法则。 1、在一个投资者的报表数字视野里,顺风车是一个迥异于网约车的细分模式 一个生意是否值得长期投资,有时要看模式本身是否天生圣体,这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财务状况的大致区间,而公司本身,再决定在这个区间里,精雕细琢能达到的水平。比如目前美国整个航空业——如果不是亏损的话——行业净利率基本就在0%-10%这个区间徘徊,你就算雕出花来,螺蛳壳里做道场,精细化、差异化、产品优化做到极致,好点的诸如Delta 赚个8%,而差点的像西南航空,山河破碎,就只能赚两个点。 我仔细分析了主营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港股IPO招股书,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算是看起来相同商业模式,如果再进一步细分模式找到利基,那么体现在数字上、模型上、增速上、利润率上,可能会大有不同。 举个例子,我们认为软件SaaS模式要比硬件好,但SaaS之内又有许多细分。SaaS行业一直以来奉行所谓rule of 40——40法则(意思是,一个SaaS公司收入增速+利润率,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在40%以上就牛逼,尽管是个没什么道理可讲的经验之谈)被奉为圭臬,但不同SaaS公司,有可能rule of 40,但也有可能是rule of 80,不是同一物种。 比如都是打车SaaS,嘀嗒和滴滴的模式就很不一样。如果只是看到打车应用SaaS这个子集,看到的无非是网约车,无非是嘀嗒、滴滴、Uber、甚至美团打车,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的数字应该很接近,然后效率之王会胜出一点点(就像我们在其他行业里看到的那样)。我们会说,规模是万善之母,网络效应叠加马太效应,老二必死,开卷有益你卷就完了,云云。——但是对于嘀嗒 vs. 滴滴,这可能是非常错误的认知。 网约车、拼车、顺风车(顺风车是指私家车主自发组团客运,与网约车的不同在于后者是营运车辆,而前者带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