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观察

生物医药新时代的商业智库和价值灯塔

IP属地:北京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8 11:47

      41家港股公司呼吁降低港股通门槛;诺华引进国产小分子肿瘤药

      港股通能否为更多医药公司敞开大门? 10月15日,41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出联名信,再次呼吁港股通渠道的扩容与门槛调整。41家公司中约一半是港股18A公司(依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的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因此港股创新药企是这次呼吁的主力。 联名信主要呼吁了三点:降低港股通进入门槛;暂缓“出通”调整,并对已“出通”的公司做追溯调整;支持港股18A公司进入港股通。 又一款国产创新药授权MNC。 10月17日,百裕制药宣布,一款在研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全球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授予诺华,获得70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未来可能高达11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等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的特许使用费。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市场速递 1)41家港股公司呼吁降低港股通门槛 10月15日,41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出联名信,再次呼吁港股通渠道的扩容与门槛调整。41家公司中约一半是港股18A公司(依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的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因此港股创新药企是这次呼吁的主力。联名信主要呼吁了三点:降低港股通进入门槛;暂缓“出通”调整,并对已“出通”的公司做追溯调整;支持港股18A公司进入港股通。 2)翰宇药业:Hikma拟向公司采购约8400万元利拉鲁肽注射液 10月17日,翰宇药业公告,公司收到美国合作方Hikma的采购需求订单,其拟向公司采购金额为1173.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0.84亿元(含税))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仿制药)。 3)百裕制药研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对外授权 10月17日,百裕制药宣布,一款在研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全球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授予诺华,获得70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未来可能高达11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等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的特许使用费。 / 02 / 医药动态 1)
      23评论
      举报
      41家港股公司呼吁降低港股通门槛;诺华引进国产小分子肿瘤药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8 11:47

      RNA编辑先驱打了一场翻身仗

      “CRISPR让个道,RNA编辑疗法要提速了”。 这是今年2月,发表在《Nauter》上的一篇文章标题(《Move over, CRISPR: RNA-editing therapies pick up steam》)。 正在走向前台的RNA编辑技术,因其更安全、更灵活的特性,被视为有望超越CRISPR的存在。 技术方兴未艾,MNC如礼来、GSK的押注,更是一度将其热度推向高潮。不过,成立于2012年的RNA编辑先驱Wave,用了10多年的时间,才将首个RNA编辑项目WVE-006推向临床。 期间,由于其他核酸药物的临床失利,Wave股价由高点的56美元/股一路跌至1美元/股左右,市场预期不再。 沉寂多年后,一场由临床数据带动的反攻,正在上演。 10月16日,Wave发布WVE-006临床1b/2a期积极数据。 数据显示,在两例PiZZ型AATD(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中,单次皮下注射WVE-006使其平均血浆总AAT水平达到约11µM,患者血浆中循环野生型M-AAT蛋白在第15天达到平均6.9µM,占总AAT的60%以上。 与基线相比,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的增加与功能性M-AAT的产生一致。平均总AAT蛋白从基线时的不可量化水平增加到第15天的10.8µM,达到了监管部门批准AAT增强疗法的基础水平。 由于PiZZ型AATD患者无法自然合成M-AAT蛋白,因此,M-AAT蛋白的出现,证明了突变型Z-AAT mRNA被成功编辑。 换句话说,Wave的RNA编辑平台终于实现了机制验证。Wave CEO兴奋地称之为,“人类首次治疗性RNA编辑数据”。 数据发布后,Wave股价暴涨75%。 在此之前的9月24日,Wave另一款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WVE-N531,在中期临床中展现出成为杜氏肌肉萎缩症BIC药物的潜力,公司股价随之暴涨53%。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W
      82评论
      举报
      RNA编辑先驱打了一场翻身仗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5

      肺癌明星靶点“狙击战”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一直备受瞩目。 一方面,患者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耐药性问题,需要更有效的新疗法;另一方面,药企对初治患者疗效提升的追求从未停止。 这也导致了ALK抑制剂领域的新药层出不穷,可以说是“铁打的明星靶点,流水的药王”。 放眼全球,ALK抑制剂的竞争仍在持续迈向新的高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国内企业也没有缺席,迎来最新进展的是亚盛医药。 日前,亚盛医药的APG-2449获得CDE许可,将开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两项注册III期临床研究。 APG-2449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具有口服活性的小分子FAK抑制剂,是第三代ALK/ROS1 TKI,也是国内首个获CDE许可进行临床试验的FAK抑制剂。 这可能意味着,国产药物搅局ALK靶点格局的节点越来越近,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创新药的下一个重磅产品已经在路上。 / 01 / 必争之地 “得肺癌者得天下”这句话在肿瘤领域广为流传。肺癌是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肺癌患者数量庞大,一直是药企的必争之地,这也正是ALK靶点成为药企追逐的热点的核心原因。 一方面,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ALK重排患者的规模不小。 据华创证券研究报告,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约占全部非小细胞肺的3%-7%。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022年新增肺癌患者就达到了106万人。据此推算,中国每年新确诊的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超过6万人。如果放眼全球,新增患者的数量会更加庞大。 另一方面,ALK重排患者在治疗上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由于靶向药物的疗效显著,ALK重排被称为“钻石突变”,用药周期已经趋向于慢性病管理: 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洛拉替尼作为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CROWN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洛拉替尼治疗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60%,中位
      131评论
      举报
      肺癌明星靶点“狙击战”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4

      新周期,医药不言顶

      医药大涨之后,下一步呢? 这可能是近期,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回顾过往多次牛市,医药板块的表现相对温和、稳健,但这次不一样,高弹性的创新药产业链已成为医药板块的主战场。 并且,前期经历了3-4年下行行情,估值和业绩预期压缩幅度巨大,年初至今,医药板块的表现基本仍处于整个市场倒数第一。 这意味着,当前医药板块仍处于非常有性价比的估值区间,反转趋势中无需轻易言高。 立足产业角度,在政策周期和技术周期双重共振驱动下,中国医药产业正迈入最好的时代,收获创新成果。加之市场情绪带来的估值、预期修复,一场由创新药企带动的新“风暴”即将袭来。 对于中国医药产业而言,这可能又是一次绝佳的“跃迁”机会。 / 01 / 预期纠偏下的估值修复 医药板块更受到市场关注的核心逻辑之一是,预期差的修复。 相比于大部分行业,是由正常预期再到超预期的演绎,医药板块则是从“负预期”到正常预期,远未到“超预期”的阶段。 2019年至2021年是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三年,但是基本面增长得快,市场预期膨胀得更快,加之新冠疫情催生的一系列新需求干扰了人们的判断,最终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了产能大扩张,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要。 而资源在短期内的过度涌入,导致单药研发成本飙升而单药回报预期滑落,一升一降之下,投入产出预期恶化,内卷竞争压力凸显。加之监管推动的降价、创新药出海不顺,更是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行业的发展预期,泡沫破裂。 本轮行情启动之前,从2021年年中算起,中国医药行业股价已经经历了3-4年下行行情,估值和业绩预期压缩幅度巨大。根据WIND数据,年初至今,医药板块基本处于整个市场倒数第一。 这也意味着,当前医药板块标的仍处于非常有性价比的估值区间。正因此,即使大涨,本质也只是估值修复,回归正常预期。未来,还会有一系列行业利好,推动医药板块预期的走高。 今年的医保谈判,可能是超预期兑现的一个节点。一方面,近两年
      35评论
      举报
      新周期,医药不言顶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2

      这届诺奖,给AI赛道打了一针强心剂

      AI,成了2024年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 先是人工智能学者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表彰他们“利用物理学工具,开发出了当今强大机器学习技术的基础方法”。 紧接着,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David Baker、Demis Hassabis和John M.Jumper,以表彰他们用AI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 不得不说,AI的影响力确实太大了。诺贝尔奖预示着宇宙的尽头可能是AI,制药产业的未来必然趋势也日渐明了:AI,即未来。 这是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信号。在AI领域,中国企业早有预判,持续发力。 AlphaFold获奖的第二天,10月10日,国内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就其同类型技术的XtalFold™AI平台,与全球头部药企强生旗下的子公司Janssen Biotech达成授权合作。 近年来,诺贝尔奖成果商业化的进程正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快,在AI的加速下,这一趋势或将更为明显。 / 01 / 制药产业的必然走向 在制药产业,AI赋能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诺贝尔奖的认可,仍然赋予了AI制药不一样的意义。 今年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Heiner Linke对获奖的AI蛋白质结构预测技术评价极高,核心在于,当蛋白质变得可以预测,医学界攻克更多不可成药靶点、增效减毒改进药物都有了更大的底气,AI颠覆式的进展,为科研和生物医药产业打开了全新的可能。 诺贝尔奖作为学术界的最高奖项,标志着科学界公认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前瞻性领域,往往带动相关学科与领域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催生更多新发现与新突破。 获得诺贝尔奖认可之后,相关领域迎来黄金时代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量子力学在诺贝尔奖的推动下,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医学领域也不例外。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目前,免疫疗法是肿瘤治疗领
      58评论
      举报
      这届诺奖,给AI赛道打了一针强心剂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2

      基因疗法第一网红,翻盘越来越难了

      提到基因疗法,蓝鸟生物是绕不开的一个存在。 1992年,两位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创立了蓝鸟生物的前身Genetix Pharmaceuticals。经过近20年的坚持,蓝鸟生物在基因疗法的努力方显成效。 2010年,《nature》发布了一项临床试验结果,在蓝鸟生物Lentiglobin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中,一位患有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成功摆脱输血治疗。 要知道,此前对于地中海贫血患者只有终身输血这一治疗方案,而蓝鸟生物则为地中海贫血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蓝鸟生物也由此一战成名,获得了众多投资人的青睐。2013年6月,蓝鸟生物登陆纳斯达克。 此后,蓝鸟生物一路向上,不仅收获了众多荣誉,2017年被评为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之一,2018年被评为最有可能被收购的十大并购标的之一;公司股价更是水涨船高,2018年时市值最高曾逼近300亿美金。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波折与意想不到。2020年,蓝鸟生物首款基因疗法产品获批,这本该是其高光时刻的开始,没想到却成了其过山车式命运的最高点。自此之后,蓝鸟生物的一路向下,如今市值已不足1亿美金。 更糟糕的是,当前公司负面不断,产品安全性问题争议持续,蓝鸟生物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危险…… / 01 / 7名患者患癌风波 日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让蓝鸟生物陷入了风波。 该研究是针对基因疗法Skysona治疗脑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2-3期研究(ALD-102和 ALD-104)和一项正在进行的随访研究(LTF-304)数据。 结果不容乐观:67名儿童患者中,7 名接受Skysona治疗的儿童患上了血癌。6例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Skysona治疗后 14 至 92 个月内出现;另一名患者在57个月时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目前,6 例MDS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1 例患者因移植物
      76评论
      举报
      基因疗法第一网红,翻盘越来越难了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2

      22亿美元和解,​GSK为安全买单

      经过长达5年的法律斗争,GSK最终还是选择了和解。 10月9日,GSK宣布就其胃灼热药物Zantac致癌问题诉讼案与10家原告公司达成和解,GSK需要为大约80000起诉讼支付22亿美元,为每位索赔人支付大约27500美元,避免其在美国面临的93%州诉讼案。 同时,对首个发出Zantac致癌风险警告的美国独立实验室Valisure,GSK也同意了以7000万美元解决诉讼。 历时5年,22亿美元,这一巨额赔偿不仅为GSK敲响了药物安全警钟,也为其他药企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药企们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更加重视药物安全性和透明度,以避免类似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 01 / Zantac“致癌”风波 Zantac本是一款热销的胃灼热药物,从风靡全球到因致癌风险退出市场,长达数年的诉讼纠纷,对患者和生产商来说都算得上是一次缓慢又波折不断的过山车。 这场风波,还要追溯至2019年6月。当时,Valisure在例行批量检测时发现并告知FDA,Zantac中的活性成分雷尼替丁在某些条件下降解,会生成2A类致癌物N-二甲基亚硝胺(NDMA)。同年9月,Valisure向FDA正式提交公民请愿书,要求召回含雷尼替丁的所有产品。 自此,Zantac深陷致癌风波。 FDA进一步发现,Zantac存放温度越高或时间越久时,原本含量极低的NDMA超标风险会升高,因此,FDA要求生产商将Zantac召回,退出市场。 即使2020年,Zantac制造商们纷纷接受召回指令,但患者们的恐慌与愤怒情绪仍得不到平息。 此后辉瑞、勃林格殷格翰和赛诺菲等生产制造商,便一直被层出不穷的官司缠身。身为原研大药企的GSK更是首当其冲,承担最大炮火。 Zantac致癌风波愈演愈烈,反转不断。尽管2022年8月,GSK声明没有证据表明雷尼替丁治疗与患者癌症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原定为Zantac第一次审判的诉讼原告,也
      130评论
      举报
      22亿美元和解,​GSK为安全买单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2

      孤儿药之王的动荡时刻

      20多年前,医学界对罕见病的研究以及罕见病的治疗都是十分稀少的。罕见病较小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研发难度,让药企对这一领域望而却步。 而BioMarin在过去25年中,死磕罕见病,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推出了八种罕见病药物。可以说,这一纪录在生物技术行业中鲜有公司能够匹敌。 然而,随着其被寄予厚望的血友病A基因疗法Roctavian的商业化失败,一场战略审视开始了。 今年以来,BioMarin陷入动荡之中。在过去九个多月中,裁员、高管重组、削减开支和搁置研究项目。 业务结构大洗牌与新竞争同步到来,BioMarin何时能够走出这次动荡,还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相较于拥挤的癌症、慢病市场,长期遇冷的罕见病领域和患者,还需要更多的“BioMarin”。 / 01 / Roctavian发射“失败” BioMarin专注做罕见病,创始人和诸多高管均是基因泰克出来的,过去20多年的战绩相当不错。 当年,BioMarin以治疗粘多糖贮积症I(或MPS I)的药物Aldurazyme为起点,创立公司并在同年推动了该药的临床试验,最终在2003年Aldurazyme获得了上市批准,成为了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粘多糖贮积症I的酶替代疗法。 如今,BioMarin已经拥有了8款商业化产品。其中,2个主打药物是侏儒病的特效药VOXZOGO和血友病A的基因疗法Roctavian。 而其在罕见病上的布局还远不止于此,从最早的酶替代疗法到如今的基因治疗,还有多肽/生物制品、寡核苷酸疗法以及小分子药物等,相当广泛,光临床管线就有30款。 BioMarin也被市场评价为,罕见领域管线布局最深远、最成熟的药企。这种出色的研发能力,也使其常常被许多小型药企视作行业标杆。 然而,随着Roctavian的发射失败,BioMarin陷入了动荡之中。 Roctavian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治疗严重血友病A患者的基
      86评论
      举报
      孤儿药之王的动荡时刻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10-11

      NewCo要趁早

      “这是与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最活跃的讨论之一”,总部位于上海的 L.E.K.Consulting大中华区管理合伙人兼医疗保健联席主管Helen Chen说。 Helen Chen所指的是NewCo模式。今年以来,在老大哥恒瑞医药的带头下,技术入股、与海外资本一起攒局,其他创新药企正在迅速跟进。 在资本寒冬,NewCo模式是国内药企出海的创新探索,也是令人期待的未来。 “随着那些已经宣布的令人大开眼界的交易,即使是以前没有考虑过这一点的人,现在也可能被那些促成交易的人联系。”Helen Chen表示。 不过,从医药产业的发展过往来看,任何一个模式的诞生,都会经历由盛而衰再到平静的过程。这一次,NewCo模式会是例外吗? / 01 / 受到追捧 放眼全球制药产业,NewCo并不是新模式,但在国内算是新事物。它的兴起,必然离不开榜样的带头作用,也就是恒瑞医药的成功。 今年5月16日,恒瑞医药宣布,将GLP-1产品组合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 根据协议条款,Hercules将向恒瑞医药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1.1亿美元,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57.25亿美元,及达到实际年净销售额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交易总额超60亿美元。 除了首付款、里程碑等,恒瑞医药还将获得Hercules19.9%的股份。这样的模式,对于创新药企而言无疑极具吸引力。因为,不仅能拿到实打实的首付款资金,还能通过股权锁定后期收益,不被中间商赚差价。 日前,恒瑞医药GLP-1资产海外NewCo公司Kailera Therapeutics(Hercules CM NewCo)正式官宣成立,并购高手Ron Renaud出
      77评论
      举报
      NewCo要趁早
    • 氨基观察氨基观察
      ·09-29

      罗氏眼中的肿瘤学未来

      在众多深耕肿瘤学的制药巨头中,罗氏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存在。 自推出全球首个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以来,罗氏一直在引领肿瘤学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推动该领域不断更上一个台阶,造福更多患者。 凭借数十年的研究,罗氏已经在乳腺癌、肺癌、血液肿瘤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强大的领导地位。对于全球药企,尤其是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罗氏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布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那么,未来罗氏将如何继续布局,实现更大的突破? 在2024年CSCO大会上,罗氏给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不仅带来众多领域重磅数据,还展现了肿瘤前瞻性布局。 这些不仅展示了罗氏对未来肿瘤学发展的战略布局,也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关于肿瘤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 01 / 改写秩序,定义时代 当前的肿瘤学领域,言必谈差异化优势。那么,差异化优势应当如何建立?罗氏的思路,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整体可分为“产品”和“理念”两大维度。 就产品本身而言,必须是足够精准、便捷的。 精准不难理解,随着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技术不断突破,精准治疗是肿瘤学的大势所趋。正如从HER2到PI3K靶点,罗氏引领了乳腺癌领域靶向药物的研发热潮,至今其仍在将这一领域推向更高的高度。 例如,PI3Kα抑制剂伊那利塞三联疗法,显著延长患者PFS,从7.3个月提升到了15.0个月,实现超双倍获益,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57%,有望重塑PIK3CA突变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 而所谓便捷,指的是给药方式的持续改进。 在肿瘤治疗领域,生物药的地位持续提升,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生物药通常是静脉注射,给药过程需要数个小时的住院治疗,于患者而言不便,也增加了医疗资源和社会成本。 如何改进静脉注射大分子药物的痛点?罗氏一直引领变革,在国内,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利妥昔单抗皮下制剂等相继获批,阿替利珠单抗皮下制剂也有望于近期获批。 剂型改变带来的优势,
      118评论
      举报
      罗氏眼中的肿瘤学未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