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信贷脉冲和“超额”的回报,潮水起和潮水落-牛万推荐
@牛万的投资策略: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 我常提到的”实际利率“是全球货币信贷脉冲的价格,那么全球货币信贷脉冲的总量变动对全球大类资产的影响也可以同步的分享一下,这样对于“流动性“这个因子对资产的影响分析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从价格和数量上进行观察了---付鹏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现代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央行增加基础货币,银行体系通过贷款等资产扩张增加广义货币,基础货币主要用于满足银行体系准备金和支付清算的需要,而广义货币(货币供应量)是经济主体使用流通的资金。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央行购买国债增加超额准备金,财政新增发债推动银行超额准备金转为财政存款,财政向家庭、企业转移支付推动财政存款转为经济主体存款。 2020年,美联储购买了约52%的新增国债,由此支持财政支出形成的货币供应量占美国新增M2的61%,从央行到银行再到居民及企业的货币信用增长,是疫情后以来资产价格上涨的最主要驱动力。相比于2008年危机后,大规模的财政政策缺位,没有明显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且银行体系通过贷款创造货币的积极性也不高,广义货币没有显著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张幅度低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规模。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同时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良性的循环似乎是一方面便宜而充裕的资金直接推高资产价格,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杠杆托底总需求(企业盈利),而这部分增长又进而消化资产的“虚高”,支撑资产的投资回报率。2008年危机后,有观点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超发货币但并未带来通胀,因此可以将财政赤字货币化视作为“利率病”的解药,但这忽视了政府主导增加的广义货币,也会带来破坏财政纪律、经济内生活力不足等诸多弊端。 超发的货币不会消失,由于各国主要央行仍是将稳定CPI——衡量一部分生产生活资料样本价格的指数——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