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财经推荐

行业资讯解读,行业分析。

IP属地:未知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2-23 09:41

      海尔生物吸并上海莱士,资产整合背后是海尔大健康的战略谋局

      12月22日深夜,海尔生物发布重磅公告,海尔生物计划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自己的同门兄弟上海莱士,并且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海尔生物从12月23日,也就是今天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对这笔交易的关注度非常高。因为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的市值差距,不少舆论用了较为夸张、吸眼球的字眼评论这笔交易。 而相比市值,更值得关注和解决的是这笔交易的原因和逻辑。 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是同门兄弟,有共同的实控人海尔集团公司,同属于海尔大健康产业“盈康一生”。海尔生物是海尔在大健康领域孵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上海莱士于今年6月18日正式被并购,进入海尔大健康板块。 关于两家公司的合并更准确、理性的说法,应该是同一实控人下资产的优化组合与业务融合。而且,上海莱士并入海尔后的战略定位、业绩表现都有向新向好的调整,对于擅于并购整合甚至跨国并购的海尔来说,整合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不会有文化冲突、管理矛盾、负债过高等传统并购模式经常出现的问题。 选择海尔生物作为交易后的存续主体,必然有它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考量。此外,海尔生物上市后,经历从“超低温存储龙头”向“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场景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战略升级,拥有更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关于后续发展规划,公告也有提到,海尔生物“将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与战略外延拓展,打造具备持续成长潜力的、植根本土并面向全球的一流综合生物科技龙头企业”。 因此,这次合并,更应该被关注的是海尔继续壮大大健康产业的战略谋局。 从成立大健康产业品牌“盈康一生”,到盈康一生旗下的3家上市公司,即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莱士,不断地围绕各自产业链进行“延链、强链、补链”,再到此次推动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整合,海尔大健康在不断完善布局、向千亿版图迈进。 海尔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62评论
      举报
      海尔生物吸并上海莱士,资产整合背后是海尔大健康的战略谋局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2-05

      新能源车百尺竿头,践行“长期主义”方能更进一步

      图为某汽车工厂生产线。资料图片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实现突破,市场规模日益增长,中国汽车逐渐成为“新名片”,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11月,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的国家,产销规模已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就在全行业憧憬未来蓬勃发展之际,却有多家车企要求“供应商自2025年1月1日起降价”的邮件遭到曝光,有的甚至要求供应商一次性降价10%。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是在物美价廉的基础上,更加享受到了实惠。但此消息在业内却瞬时激起千层浪,有多家供应商对此表达不满。有业内人士直言,在多次汽车“价格战”后,行业已处于利润微薄的状态,一旦继续陷入价格“内卷”的泥沼,诸多弊病恐将接踵而至。 首先,对于零部件供应商而言,其利润空间会遭受严重挤压,这有可能致使研发投入被迫削减,进而使产品质量与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得到切实保障。而这种因过度压缩成本带来的恶果,在一些车企的产品售后表现上已初现端倪,一些4S店闭店,给消费者售后服务带来不便。 试想,有部分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味地要求供应商降低价格,可能导致一些供应商降低用人成本,甚至可能在生产环节中对质量把控不足,导致故障率上升。消费者在售后维修的成本,可能大于恶性价格战后的折扣,造成双输局面。而过度的价格厮杀,车企自身同样会深陷困境,或会让其深陷低价、低质如何抉择的泥淖,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再者,整个行业生态链也会遭到破坏,中小车企和供应商可能因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而倒闭,行业集中度虽会提高,但也会丧失其应有的多样性与蓬勃活力,不可避免地走向资本高度聚合,乃至部分垄断,对于消费者长期利益而言,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汽车行业若要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绝不能单纯依赖价格战这一策略。车企当务之急是要将核心关注点更多地倾向于核心技术研发、突破领域,致力于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
      71评论
      举报
      新能源车百尺竿头,践行“长期主义”方能更进一步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1-26

      不罕见的罕见病:神经内分泌肿瘤每年新发7万例,平均5年才能确诊

      据统计,中国每年神经内分泌肿瘤新增病例大约7万例,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分布广泛,患者平均需要5年才能得到确诊,而全国现存患者已超过30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王于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千人千面”,误诊漏诊率相当高,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频繁发生低血糖、反复出现腹泻、腹痛、反复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时常被误当作当成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治疗等常见疾病治疗。事实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该疾病有被治愈可能性很大。 不罕见的罕见病 肿瘤七成发生在胃肠、胰腺部位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绝大多数病人与遗传无关,并且病人年龄跨度很大,有七十多岁发病的老人,也有不到十岁的少年。 王于介绍,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可以分泌出几十上百种激素,所以它可以起源于身体的各个器官,胃肠、肺、胰胆、胸腺以及皮肤等多个器官都可以生长,发病部位相当广泛。其中,发生在胃肠、胰腺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到70%。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在2023年被纳入中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但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种罕见病,无论是理念、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国内其实都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早期症状不典型,分布部位广泛,症状多种多样,给医生的判断带来很大的迷惑性。 目前,只有大约2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具有典型症状,还有80%的肿瘤默默长大,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不少病人从发病到确诊,都历经坎坷,有的因为反复低血糖长期在内分泌科治疗,有的因为反复消化道出血当普通消化性溃疡治疗,也有因为反复出现腹泻、腹痛被诊断为胃肠炎,还有的被误诊为胃癌、胰腺癌。直肠或者胃里长了一个神经内分泌肿瘤,但在做肠镜、胃镜检查时被当作息肉摘除了,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全球数据表明,患者平均需要5年方可确诊,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出现远处转移。医生指出,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高的可能比普通癌症更凶险。比如,胃神
      160评论
      举报
      不罕见的罕见病:神经内分泌肿瘤每年新发7万例,平均5年才能确诊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1-11

      聚焦脑健康领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患者价值,灵北在行动

      2024年11月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期间,专注于神经科学的全球制药公司灵北,举办了“丹麦视角:助力健康中国2030—灵北在行动”活动,并以“脑健康创新,助力健康中国2030”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围绕脑部健康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如何推动政府、产业与医学界的共同行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旨在为“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提供思路和建议,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中国患者。 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丹麦驻华大使馆参赞、健康与生命科学主管马丁博士,丹麦驻上海总领事管领事、丹麦创新中心主任石安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头痛科主任王永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副院长黄培坚教授,灵北中国(大陆和香港)总经理霍衍思等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出席活动的嘉宾合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副院长黄培坚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头痛科主任王永刚教授,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灵北中国(大陆和香港)总经理霍衍思,丹麦驻华大使馆参赞、健康与生命科学主管马丁博士,丹麦驻上海总领事管领事、丹麦创新中心主任石安胜(从左到右) “健康中国 2030” 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其重点是提升公众健康水平、推动医疗保健领域的创新以及增加高质量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可及性。 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表示:“得益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中丹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特别是在生命科学、初级医疗保健、慢性病防治以及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管方面。中国是丹麦重要的贸易伙伴,丹麦已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丹麦的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集群在中枢神经系统、癌症、炎症和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等领域具有领先水平并享誉全球,我们希望丹麦制药企业借助进博会这一平台,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经贸合作,将更多创新药物和疗法带到中国,惠及患者。” 丹麦驻华大使馆
      100评论
      举报
      聚焦脑健康领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患者价值,灵北在行动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1-08

      诺华深耕广大县域市场,进博会上讲述“小城故事”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推创新和广覆盖是诺华的策略重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为响应“强基层”政策号召,在加速创新药物渗透到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努力,讲述诺华深耕广阔县域市场的“小城故事”。 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表示:“中国幅员广阔,优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如何提升基层疾病诊疗水平、促进基层人民健康是医疗健康行业各方共同面对的挑战。诺华的使命是创想医药未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和各方共同努力,让基层患者也能同步受益于更多创新药物,同时助力提升县域疾病诊疗、疾病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切实帮助到更广泛的患者,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加快创新药物渗透,提升县域患者可及性 近年来,受益于创新药审批加速、医保落地等,很多全球创新药物在大中城市的可及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6成人口来自于县域,这里集中了大量未满足的患者需求。然而创新药物在县域市场的渗透率远远不足,由于基层诊疗水平的受限,很多基层患者无法获得创新药物带来的临床获益。 正是基于对患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从2021年开始,诺华开始布局县域市场,不断加快“下基层”的步伐,推动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下沉”。 诺华在全国覆盖约1000个县域市场,产品已涵盖皮肤科、风湿科、心血管、眼科等主要疾病领域。诺华不断拓展基层专业药房合作,帮助药师提升患者服务和管理能力。同时,诺华还与电商和零售合作伙伴一道,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给药的便捷性,惠及广大的县域患者。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诺华不断深化与相关机构和专业协会的合作,帮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士的诊疗水平,从而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诺华支持了多个基层诊疗能力提升项目,助力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包括: “千县启航
      225评论
      举报
      诺华深耕广大县域市场,进博会上讲述“小城故事”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1-07

      诺华在第七届进博会上展示创新可及成绩单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下称“进博会”),诺华展示了在提升医药健康可及性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深耕县域 “中国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要切实改善患者的治疗获益,除了研发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还要让有需要的患者用得上、用得起这些药物。一款创新药物的上市只是一个开始,让创新药触达需要的人群,满足那些未尽之需,才能真正达成创新药的使命。”诺华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价值准入部负责人罗亚表示:“诺华在不断加快创新药物引入的同时,正在多项并举,不断拓展医药健康可及性,通过多种方式减轻患者负担,惠及更广泛的患者人群。” 诺华在提升药物可及性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连续十多年在全球《药品可及性指数》排名中名列前茅。诺华也是首家推出与药品可及性挂钩的可持续发展债券的医药企业。2023年,全球有约2.84亿患者受益于诺华的产品。在中国,诺华通过积极参加医保谈判、探索早期准入、拓展县域市场、提升疾病认知等方式,不断提升中国患者的医药健康可及性。 积极参加医保谈判,探索早期准入 国家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旨在通过优化医疗费用分配机制,降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诺华支持中国的医保政策,积极参与国家的医保谈判,探索多元化的支付手段,让中国患者尽早受益于创新药物。自2017年以来,诺华已有近40款产品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在跨国企业中居前列。2023年,诺华创新药物惠及了约7300万中国患者。 同时,诺华积极支持“先行先试”和“港澳药械通”等政策,与博鳌乐城先行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推动突破性创新药物的引进,解决临床急需。诺华是最早支持博鳌乐城“先行先试”政策和“港澳药械通”政策的跨国药企之一。比如“进博宝宝”乐可为®在海外获批后,2021年即在博鳌乐城先行区实现中国首针注射,次年落地粤港澳大湾区,随后于2023年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诺华也
      270评论
      举报
      诺华在第七届进博会上展示创新可及成绩单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1-07

      卡尔史托斯首批国产化创新产品亮相第七届进博会,持续深化高质量本土化发展战略布局

      2024年11月7日,全球微创外科领域领导者卡尔史托斯以“光耀新途 熠彩华章”为主题,连续第六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本届进博会期间,卡尔史托斯首次设立“本土化产品”展区,重磅展出由卡尔史托斯上海松江制造基地完成制造的首批共8款国产内窥镜影像产品样机,标志着公司在深化高质量本土化发展战略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此外,通过实景模拟“OR1一体化手术室”等多业务领域展区,卡尔史托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其在外科领域的多元化创新产品矩阵和领先诊疗理念,涵盖从首至足各科室的丰富影像产品和专科器械产品组合,彰显了卡尔史托斯在将国际领先的微创技术与中国市场需求深度融合方面的不懈努力,以及其在推动中国医疗科技进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上所展现出的卓越贡献与巨大价值潜力。 卡尔史托斯中国区总经理阮琼女士表示:“卡尔史托斯一直将进博会视为加速创新成果引入和本土化战略落地的重要驱动平台。在既往的参展历程中,卡尔史托斯不仅成功将多款‘展品变为商品’,更实现了将‘全球创新引入’与‘本土生产研发’加速并举的策略。未来,卡尔史托斯将继续聚焦中国医生与患者的实际临床需求,依托我们在微创技术领域的深厚创新实力和整合医疗解决方案的能力,深度挖掘并激发新质生产力,力求满足中国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多元化、复杂化的临床需求,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全力推动中国微创外科领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卡尔史托斯展台(7.1H A3-03) 本土制造基地首批样机首秀,本土化进程全面加速 卡尔史托斯充分呼应中国近年来推出的鼓励外资投资及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政策红利,于去年第六届进博会上正式宣布,将在上海松江区设立其亚太地区首个制造基地。在本届进博会上,首批本土化产品涵盖内窥镜摄像主机、影像模块及摄像头等共计8款产品惊艳首秀,标志着其核心影像产品开启国产化新阶段。 通过本土制造高质量医疗设备
      196评论
      举报
      卡尔史托斯首批国产化创新产品亮相第七届进博会,持续深化高质量本土化发展战略布局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1-06

      加速展品上市及推动重大投资 诺华进博会“溢出效应”凸显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诺华展示了包括多个“全球唯一”或“全球首个”创新药物在内的近20款重磅创新产品和前沿疗法,其中包括多款在获批前就已经亮相进博会的创新产品,由“展品变商品”,并推动重大投资及落地,充分体现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表示:“中国正在致力于更高层次的开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进博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诺华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从第一届进博会开始已经携手走过七年。对跨国医药企业而言,进博会是展示创新药物、前沿疗法以及医疗解决方案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一平台的‘溢出效应’近年来不断放大,诺华受益其中。” 深化放射配体疗法布局 展品变商品,“进博宝宝”引关注 自2018年参加首届进博会以来,诺华已有近40款创新药及适应症在国内获批,其中有多款药物在获批前就已亮相进博会,参展后加快在华上市进程,成为“展品变商品”的“进博宝宝”,惠及中国患者。 降血脂创新药物乐可为®在欧盟和美国获批后,于2021年11月首次亮相进博会,其后连续参展,成为明星展品。通过“先行先试”等创新举措,乐可为®相继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2023年8月,乐可为®在国内正式获批。 治疗乳腺癌的创新药物凯丽隆®于2021年首次参展进博会,之后加快上市步伐,2023年1月在国内获批,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批晚期一线绝经前适应症的CDK4/6抑制剂,同年12月,凯丽隆®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全球首个为多发性硬化患者定制的全人源抗CD20单抗全欣达®在2021年进博会上首次展示,一个月后在国内正式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MS),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和活动性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2023年全欣达®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先进疗法引进中国,展品推动重大投资及落地 诺华是放射配体疗法(RLT)的全球领导
      315评论
      举报
      加速展品上市及推动重大投资 诺华进博会“溢出效应”凸显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1-06

      诺华进博会展示五大技术平台 创新研发服务中国市场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诺华集中展示了五大关键技术平台,以及多个基于这些平台开发的在研产品及已上市产品,展现了诺华“聚焦创新药物”战略的布局和成果。 作为一家专注创新药的公司,诺华聚焦患者需求最为迫切的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免疫,神经科学,肿瘤等四大核心治疗领域,围绕患者需求,运用前沿的关键技术平台开发高临床价值的创新疗法。诺华在五大关键技术平台同时进行研发投入,包括两个成熟技术平台(化学疗法、生物疗法),以及三个新兴技术平台(xRNA疗法、放射配体疗法、因与细胞疗法),并拥有60多个处于探索期到早期临床开发阶段的项目,为未来几年的研发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诺华创新的关键词是聚焦,这一聚焦战略得以让诺华将资源投入到核心治疗领域内那些最有影响力、最有潜力的创新产品和疗法上。”诺华药品开发部中国区负责人高蓉表示:“诺华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五大关键技术平台全面布局,打造了极具潜力的产品研发管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诺华将利用深厚积累和规模优势来探索、开发和商业化最新疗法,造福全球及中国患者。” 聚焦五大关键技术平台 五大关键技术平台,聚焦创新惠及患者 生物疗法是指从生命分子中提取药物,经过精心研发,用于治疗特定疾病;化学疗法是用于发现可以优化为药物的低分子量合成分子。在这两个成熟技术平台上诺华目前有多款重要的在研产品。如全球首创的小分子补体B因子抑制剂飞赫达®、首次参展进博会的口服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阿曲生坦(Atrasentan)、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口服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 的BTK抑制剂Remibrutinib、治疗乳腺癌的创新药物凯丽隆®等。 除了两大成熟技术平台,诺华着眼未来,全面布局放射配体疗法(RLT)、xRNA疗法以及基因与细胞疗法等三大前沿技术平台。 诺华是放射配体疗法(RLT)全球领导者。RLT被称为“魔法核弹
      181评论
      举报
      诺华进博会展示五大技术平台 创新研发服务中国市场
    • 热点财经推荐热点财经推荐
      ·11-05

      七赴进博 | 诺华携多款全球创新药物亮相第七届进博会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正式开幕,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公司诺华七度赴会,以“聚焦创新药物、共享健康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包括多款“全球唯一”或“全球首个”创新药物在内的近20款重磅创新产品和前沿疗法,以及在共建行业生态圈、提升药物可及性、助力基层卫生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切实而积极的贡献。 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先生表示:“诺华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七年来我们从未缺席。进博会是展示前沿创新、促进交流合作的平台,其明显的‘溢出效应’让诺华大受裨益。借此平台,诺华不断加快全球创新药物引进,推动中国患者与全球同步获益。诺华与中国有138年的渊源,秉持‘承诺中华’的理念,我们始终坚守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长期承诺,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医药可及性,加强行业合作,并推动本土创新。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不断深化与社会各界的互信,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七届进博会诺华展台 创新亮点纷呈“溢出效应”凸显 自2018年参加首届进博会以来,诺华已有近40款创新药及适应症在国内获批,其中包括多款在获批前就已在进博会亮相的创新药,由“展品变商品”。比如全球首创小干扰RNA降胆固醇药物乐可为®、治疗乳腺癌的创新药物凯丽隆®、全球首个获批的全人源白介素(IL)-17A抑制剂可善挺®、全球首个为多发性硬化患者定制的全人源抗CD20单抗全欣达®等,参展进博会后加快在华上市进程,现已惠及中国患者。 其中降血脂的创新药物乐可为®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获益者。乐可为®在欧盟和美国获批后,于2021年11月首次亮相进博会,其后连续参展,成为明星展品。通过“先行先试”等创新举措,乐可为®相继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2023年8月,乐可为®在中国获批。 2021年首次参展进博会的放射配体疗法(RLT),也已成为“展品推动重
      356评论
      举报
      七赴进博 | 诺华携多款全球创新药物亮相第七届进博会
    errorbox banner

    抱歉,当前请求异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