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社

数据为尺度解析商业,专业、价值、直击重点

IP属地:未知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2-13

      狂奔21年后贷款余额三连降,“白金卡之王”中信信用卡迈入瓶颈

            2003年,中信信用卡的起点。中信发出了第一张信用卡,也是这一年,中信白金卡发卡量迅速成为全国第一,展示了强大的高净值用户基础。   从0到1000万,中信银行用了7年,而从1000万到1亿,用了10年。到2021年,中信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成为五大行之下的王者。   这一年,中信银行顺势喊出“零售第一战略”的口号,试图效仿招商银行,把零售业务做成中信银行的增长引擎。   然而,这三年没有成为中信银行的新起点,反而是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瓶颈。   贷款余额三连降   今年以来,零售第一战略正在渐行渐远。   去年,中信银行首次出现了营收下滑。其中,四个季度有三个季度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是零售银行业务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2023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864.2亿元,同比增长2.1%。零售银行业务占营收比重达到了42%。   然而今年以来,这项业务急转直下,上半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434.6亿,同比下滑1.2%,占比降到40%以下。   信用卡业务的低迷是个值得重视的信号。在信用卡的发放上,中信银行保持着持续增长,几乎是一条平滑向上的曲线。但是在营收、交易量、贷款余额等指标上,几乎都呈现下滑状态。   信用卡贷款余额首次出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今年一季度末,贷款余额5101.2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1.34亿元,下降2.14%。二季度末,余额进一步降至5040.91亿元,较一季度末减少60亿元。三季度末,更是直接跌破5000亿, 降至4985.2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27.36 亿元,下降4.36%,环比又减少了56亿元。   贷款余额代表的是借贷规模的变化,这项数据出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说明中信
      55评论
      举报
      狂奔21年后贷款余额三连降,“白金卡之王”中信信用卡迈入瓶颈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2-10

      被首富喷,被美国人针对, “文化出海第一人” 张一鸣的第三个至暗时刻

          @ShenNiao是TikTok上的一位中国博主,10月1日,他上传了一段高举五星红旗庆祝国庆节的视频,获得了数万点赞、上千位外国网友在评论区送出了祝福。   这只是很普通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可如果往前推哪怕5年,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中国企业出海30年,海尔是第一个代表性企业,阿里是第二个,字节则是第三个。   他们分别代表了产品出海,商业出海,文化出海。   主导这一切的,是张一鸣和他的字节帝国。   算法争议   上个月底,钟睒睒突然发难,要求张一鸣道歉。   “请今日头条、抖音,不要以任何所谓‘避风港’原则进行搪塞,立即撤除对我的个人名誉权的侵害的言论、图片,并向我个人和我家属道歉。”   钟睒睒将矛头指向算法问题。   一个首富对另一个首富的隔空喊话,也让算法问题成为热议的焦点。     这样的探讨,早在8年前就已经进行过。那是张一鸣的第二次至暗时刻,舆论压力要远比今天汹涌澎湃。   在创立今日头条后的很长时间,张一鸣都将其定位是技术公司,而非媒体机构。在他看来,今日头条不会也不需要设立传统意义上的总编辑,不干涉是对内容最好的管理。   但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这种技术中立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   2016年,“后真相时代”成为了年度热词。所谓后真相时代,简而言之就是立场决定是非,情绪盖过事实。   彼时,关于信息茧房的问题讨论也非常多,平台责任已经无法回避。   12月,人民日报评论部刊文《算法盛行更需“总编辑”》,指出不能把筛选信息的推送机制,完全交给机器算法。2017年7月开始,人民日报接连发文,讨论算法问题。   总结下来,算法导致几个问题:1.内
      198评论
      举报
      被首富喷,被美国人针对, “文化出海第一人” 张一鸣的第三个至暗时刻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2-10

      首富黄峥的百亿补贴江湖:挤压电商“**泡沫”,惹恼大品牌

            2019年10月6日,海蓝之谜在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声明:   “海蓝之谜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官方授权销售渠道,包括授权的百货专柜和百货官网、天猫旗舰店、招商银行网上商城等。”   在此之前,海蓝之谜4个月都未曾更新推送。   这段意味深长的声明,被解读为针对拼多多的百亿补贴。   彼时,“百亿补贴”刚刚推行四个多月,已经让平台、品牌方如临大敌。如今看来,这则声明是一个预兆,直到现在,品牌方对于拼多多的攻击始终未曾停止。   “二选一”   2014年,在双十一启动前夕,“阿里取得双十一注册商标”的消息不胫而走。其实,阿里在这件事情很久前就已经注册了相关商标,只不过这一年,还同步流传出:阿里向媒体发《通告函》,要求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样的促销广告。   京东和一众电商平台紧急撤掉相关双十一的宣传文案。京东发文说:   一贯倡导开放和生态,却试图将此节日以‘合法’的方式据为己有,实在是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   2015年,京东试图借助自营向第三方商家入驻发力。当年4月,优衣库和京东签署合作协议,优衣库将在京东设立官方旗舰店。当年,优衣库是极为受欢迎的品牌,京东这步棋直插阿里腹地。然而,不到3个月,优衣库关闭在京东旗舰店,给出的理由是“战略不相符”。   真实原因并不会对公众透露,但我们可以凭借后面的故事推敲出来。   也是这一年,京东与阿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诉讼战,缘由就是知名的“二选一”,即强迫经营者在平台间进行唯一选择。     直到2021年,“二选一”才有了结果。看起来京东大获全胜。   2021年4月10日,阿里被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
      457评论
      举报
      首富黄峥的百亿补贴江湖:挤压电商“**泡沫”,惹恼大品牌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2-03

      11月狂奔的国产车企,要把供应商卷入价格战

          摘要:销量带来的是话语权。   11月底,一封有关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这封信中,比亚迪要求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几乎没有给供应商讨价还价的余地。    事情发酵后,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回应称,   “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但实际上,供应商并没有什么协商的空间。   随着下游车企话语权的提高,向上游压缩成本,换取盈利或者进一步的降价空间,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大趋势。   继续创造新高   11月最重要的活动当属广州车展,本次车展共展出车辆1171辆,其中新能源汽车512辆,几乎所有展台上都有新能源汽车展出。新能源正在加速取代燃油车的地位。   临近年底,很多车企把新车发布放到了明年,因此新车发布并不算多。但这并不阻碍购车情绪的高涨。   下半年以来,车企销量几乎是不讲理地增长,10月刚刚创新高,这个月再次刷新纪录。   目前已经公布销量的11家车企,总销量98万台,平均销量89099台,中位数是41931台。对比上个月,总量增加近4万台,平均销量增加了8730台,中位数增加2817台。这11家车企,只有理想和蔚来出现了环比的轻微下滑,其他车企全部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有6家再度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比亚迪、吉利、奇瑞、零跑、小鹏更是连续多个月创下历史记录。   吉利和奇瑞明显拉开了与中游车企的差距,中下游车企提速明显,销量的差距不断缩小。     得益于这样现象级的增长,中国车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当了主角。乘联会数据称,2024年1至10月中国占
      318评论
      举报
      11月狂奔的国产车企,要把供应商卷入价格战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1-26

      掌舵5000亿,三战黄峥,“废太子”蒋凡带阿里颠覆马云

        2000年,大洋对岸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让中国互联网遭遇了无差别扫射,网易股价跌至0.32美元,新浪股价跌至1.6美元。   这一年,远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阿里巴巴,账上的钱只够撑半年左右,巨大的压力下,马云刀刃向内,做了三件事:培训、整风、大生产。   这是一次开宗立派的变革,很多成果就像江湖门派的帮规一样,被严格传递了下来。   每位新员工,都要从金庸小说中找到一个“花名”,这被看作是阿里文化的基石。入职前都要进行“百年阿里”的课程培训,总监级以上管理者还要参加“百年湖畔”课程,学习阿里的愿景、文化价值观、战略业务规划。同事之间,同学、同门相称……   这一切,蒋凡都没有遵循。   11月21日,阿里成立电商事业群,蒋凡担任CEO,一口气掌管淘宝、天猫、国际业务、1688、闲鱼等业务。按照年营收计,这是5000亿的盘子。   这位关键掌舵人,没有花名,甚至入职前都没有经过培训,是一个非标准的“阿里人”。蒋凡回到阿里核心的同时,正在变相淡化马云一手打造的企业文化。   消失的“花名”   上周末,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几条图文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于东来要求“胖东来人结婚不允许要彩礼或付彩礼”“酒席不能超过五桌”。舆论普遍认为他管得太宽、“爹味重”。   舆论环境的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放在五年前,于东来的发言根本不算什么。   2019年,阿里照常举办集体婚礼,马云亲自担当“金牌证婚人”。在发言中,马云直接飙车:   “婚姻的第一个KPI就必须要有结果,要有产品,产品是什么?要生孩子……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爱是做出来的,孩子是生出来的…… 工作上我们强调996的精神,生活上我们要669,什么叫669?六天六次,关键要……”   如果
      604评论
      举报
      掌舵5000亿,三战黄峥,“废太子”蒋凡带阿里颠覆马云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1-23

      硬控辛巴,佛系出海,万亿快手选择守城

            今年4月,“快手一哥”辛巴在直播时,看着负面评论,逐渐情绪激动,大骂快手平台,随后直播间遭到封禁。辛巴扬言:   “你敢把我所有主播都封了,我敢告到你平台没有现金流!我敢站到香港证监会门前实名举报。”   而后,求锤得锤,辛选旗下“小洛”“徐婕”“佳佳”“蛋蛋”四个主播账号被封。辛巴无奈地表示“快手不需要我”,自己将“退役”。   一个月后,辛选官方号向快手致歉,辛巴的快手号直播权限解封。   时间来到今年9月,辛巴因大闸蟹礼盒价格与小杨哥发生矛盾。就在小杨哥虚假宣传等问题愈演愈烈时,快手反手把辛巴个人账号封了一个月。   辛巴之于快手,就好像《功夫》里,星爷第一次进到“猪笼城寨”面对包租婆。对方一句话没说,送来了几个大耳光。   不怕得罪辛巴   快手的业绩证明,只要用户基础在,大主播无法绑架平台。   今年一季度,辛巴在高调举办了演唱会,中间演讲环节,他透露,2023年,辛选销售额突破500亿。对于个体而言,500亿是一个奇迹。不过这对于快手而言,占比只有4%。前三个季度,快手电商GMV逼近万亿,同比增长19%,今年全年有望冲击1.3万亿。这么大的规模下,快手不怕得罪辛巴。     大主播之于平台,曾经是一种既爱又怕的关系。薇娅偷税漏税、李佳琦“哪里贵了”事件之后,淘宝直播就再也没能再造出头部主播。   但内容生态不一样。早期,内容生态需要头部主播来培养直播购物习惯,如同抖音直播带货初期,需要罗永浩、俞敏洪的入驻。随着用户在平台购物习惯的养成,内容生态有持续不断地造血能力。   底气来自快手一直增长的用户数据。   互联网早就进入了存量市场,多数平台的用户数据基本都是一条直线。微博的日活波动在10万级
      9882
      举报
      硬控辛巴,佛系出海,万亿快手选择守城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1-04

      出海,创新高,凶猛增长,10月国产新能源让欧洲人慌不择路

          “反补贴关税会长远地削弱一个行业的竞争力。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   这是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在10月的表态。   欧盟反补贴税是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但实际上也可能是最不值一提的事件。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路上,这些阻挠可以预见,也无法阻挡大趋势。   继续狂飙   “金九银十”,这两个月通常是国产车企销量增长的关键阶段。   9月的销量已经算得上“疯狂”,10月还在增长。本月,已公布销量的12家主流车企,几乎都呈现同比、环比增长。12家车企销量的平均值高达80269台,比上一个月大幅度增加11358台。按照中位数统计,10月为39114台,比9月增加了6340台,增幅比9月还要夸张。   其中,比亚迪、吉利、奇瑞、零跑、长城、小鹏6家车企销量都创造了历史新高。这样的增长,是以9月多家车企销量创历史新高为前提的,车企快速狂奔的基调依然在延续。       车企竞争的门槛继续提高,上个月有两个车企销量在2万台以下,本月哪吒未公布销量,未过2万台的车企只剩下北汽。小米交付量首次突破2万台,目前已经与蔚来、小鹏的体量相当,末位淘汰已经压迫到主流车企,竞争愈发惨烈。     更让车企压力山大的是头部平台带来的冲击。本月,排名前三的比亚迪、吉利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都创造了历史新高,环比增速也是12家车企中的前三名。排名靠后的北汽环比下滑,哪吒汽车甚至没有公布销量,掉队的意味明显。   车企的内卷还在加剧,一方面,报废更新补贴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便利。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已经达到157万份。另一方面,价格战依然在延续,乘联会数据显示,1至9月汽车行业利润率4.6%,处于较低
      968评论
      举报
      出海,创新高,凶猛增长,10月国产新能源让欧洲人慌不择路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0-28

      打不完的仗,花不完的钱,美团要用效率革命挣2000亿

          2015年的11月,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一个月后,美团内部流传出了一张照片。在一个内部活动上,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情绪失控,与同事抱头痛哭。     张涛的眼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快的、优步中国、赶集网、去哪儿、土豆网……都成为时代的NPC。   现在看看当初,张涛流泪是有道理的,被合并的APP都已淡出舞台,唯独大众点评,依然是很多人手机里的必备APP。   张涛对于大众点评的经营并没有失误,只不过竞争对手是王兴。在那个筋疲力尽的阶段,只有王兴还能继续烧钱。   在大众点评之后,美团将战火从外卖烧到社区团购,又继续烧到网约车、OTA。   如今,美团又掀起了新一轮战争。   闪电仓的新战场   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美团宣布到2027年,闪电仓将超过10万个。   何为闪电仓?结合美团对外披露信息,这是前置仓的一个变种。不同之处归结起来是基本只做线上,“面积小,SKU多、专做外卖、有专人或机器人等保证24小时运营。”   图片来源:网络   模式并非自营,而是与商家合作。商家选址,美团提供“精准选址,运营指导,爬坡资源,牵牛花系统,专属配送解决方案”。   目前美团闪电仓数量为3万个,也就是说,美团要在接下来3年左右,每年建超过2万个闪电仓。这是个巨大的任务指标。   闪电仓暗示着,美团的新战争已经打响。京东旗下的生鲜业务“七鲜”在北京开出首个前置仓,再加上仍然在赛道里的玩家山姆、盒马等,“冬眠”的前置仓又苏醒过来。   美团的特点在于,并不强制商家的供货来源,与商家是一种弱绑定关系。只要商家踊跃参与,就有可能形成快速扩散。   因此,问题的关键就是吸引“吃螃蟹”的商家,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利
      2,281评论
      举报
      打不完的仗,花不完的钱,美团要用效率革命挣2000亿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0-24

      这家国产智能驾驶王牌:暗盘股价大涨,被比亚迪、理想疯抢

          2021年6月,有一家公司,拿下15亿美元融资。按照当时的报道,这是这家公司的第C++++++轮融资。   是的,这家公司光是C轮,就融了7笔钱。   从2020年12月底开始,这家公司每个月拿到一笔钱。资方除了高瓴、中金这样的明星资本,还有比亚迪、东风、长城、比亚迪等一种汽车名企。甚至还出现了宁德时代这样的产业链巨头。   这家公司名为地平线,即将登陆港交所,在昨日的港股暗盘交易中,收涨36%。   值得注意,上市前基石投资者包含阿里巴巴、百度、法国航运巨头达飞集团和一家宁波市政府基金。   可以说,从互联网到车企,从创投到产业链,从央企到政府投资机构,都在追捧地平线。   这家公司是何方神圣?为何会受到如此多的追捧?   发展历程     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12月。   这一年,余凯从百度离职,他邀请了百度IDL主任架构师黄畅、Facbook FAIR创始人杨铭、前诺基亚副总裁方懿一同创业。起初团队擅长软件和算法,但余凯希望能从新品架构底层到软件算法重构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于是他们请来了前华为芯片架构师周峰。   最初,地平线的目标是要打造万物智能的大脑,业务有两个方向:面向智能家居和机器人的安徒生平台和面向汽车智能驾驶的雨果平台。不过后来,智能驾驶业务跑得更快,地平线目前已经专注于自动驾驶。   地平线很讨巧地选择了二级供应商的思路,算法+软件+硬件的模式,为高级辅助(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提供核心技术,方案“三高二低”高处理能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低延迟及低能耗的方案。也就是说,地平线既不抢汽车芯片制造商的生意,也不抢自动驾驶方案的盘子,客户既有OEM(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也有汽车制造一级供应商,避免了最
      1,442评论
      举报
      这家国产智能驾驶王牌:暗盘股价大涨,被比亚迪、理想疯抢
    • 数读社数读社
      ·2024-10-23

      京东杨笠事件另一面,京东正在丢失3C基本盘

          今年上半年,京东的电子及家电收入同比下滑4.6%,占比48.65%。   按照半年报统计,这项业务占比创造新低。而此前,京东这项业务一直超过50%。   与杨笠的合作被推到风口浪尖背后,是京东3C基本盘的松动,当3C的主要消费群体不2像以前那般重要,问题也就相应发生。   拖累业绩   京东已经连续8个季度个位数增长,最近两个半年度持续降速。   今年二季度,京东营收2914亿,同比增长1.2%,这是增速的历史新低。哪怕受拼多多冲击最大的阿里,也有3.88%的增速。     按照通行的逻辑,京东以服务和体验见长,与低价并不产生直接冲突,却与阿里受到了相同程度的冲击。这其中,电子及家电业务是拖累业绩的主要因素。上半年,京东这项业务2683亿,同比减少0.3%。其中,二季度收入1451亿,同比下滑4.6%。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要素值得关注。其一,3C业务就是京东营收失速的关键。因为这项业务减少了71亿,而京东新业务虽然下滑幅度大,但下滑绝对值少,只有25亿。   其二,中期业绩会包含618,电子及家电业务业绩下滑,很大程度上说明,京东3C在618期间卖得不算理想。   这并不是一个季度的问题。京东3C业务的占比一直在下滑。按照年度变化看,从刚上市时期的98%,随后比重一路减少,去年年初,首次跌破了50%。目前看,这项业务还在持续压缩。与此同时,包含日用百货的一般商品收入从2019年开始一直稳定在30%。     3C业务一直是京东的基本盘,而如今,收入和占比同步下滑,意味着京东正在丢失基本盘。这个现象背后,有被动因素,也有主动因素。   先说被动因素,3C的价格普遍较高,最近几年消费承压,京东这部分业务也相应出现滑坡。另
      2,675评论
      举报
      京东杨笠事件另一面,京东正在丢失3C基本盘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