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的背后,是历史重演还是新篇章?
2023年和2024年至今,美股持续刷新历史纪录,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等主要股指全线走高。但在欣欣向荣的市场背后,泡沫的警钟似乎越敲越响。华尔街投资者正在两种情绪之间摇摆——兴奋于科技股和AI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同时又不安于估值高企、美股流动性脆弱的基本面。
这一切,是否预示着危机正在悄然而至?
历史告诉我们,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疯狂的乐观预期。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每一次市场的狂热都埋下了灾难的伏笔。
荷兰郁金香的故事广为人知:一种花卉的价格因投机而飙升,最后在一夜之间崩盘,导致无数家庭倾家荡产。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同样让人记忆犹新。科技公司的市值飙升至天文数字,但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不足,最终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从高峰跌去近70%。
如今的美股市场是否在重蹈覆辙?
高估值:危险信号正在积聚
2023年至今,美股连续两年上涨超过20%,科技股功不可没。从微软到英伟达,再到特斯拉,七大科技巨头市值急剧膨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突破,引发了市场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憧憬。然而,高速增长的背后,估值水平也攀升至令人担忧的高度。
根据席勒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标普500的估值已接近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当CAPE超过30倍后,历史上总会伴随20%至89%的市场回调。巴菲特的“市场总市值/GDP”比值也高达2.17,远超警戒线。
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三季度现金储备上升480亿美元至3252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前三季度Berkshire Hathaway股票抛售明显增加,累计抛售1274.1亿美元。其中第三季度分别减持苹果公司和美国银行200亿美元和90亿美元。巴菲特也声称将继续避免进行重大收购,同时停止回购股票。这对华尔街和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明确的“暗示”,股市有可能即将陷入困境。
这些指标都在警告我们:美股泡沫可能已近临界点。
科技股的集中化也在暗示着繁荣的背后风险。七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谷歌、Meta、英伟达)成为美股繁荣的主要推动力,但也带来了市场结构的高度集中化。2024年,这七家公司的市值增长占标普500总市值增幅的70%以上。虽然它们短期内具备较强盈利能力,但其估值已被显著推高,一旦市场预期变化,回调的幅度可能会非常剧烈。
AI泡沫:繁荣与危机并存
自ChatGPT问世以来,AI技术的迅速普及彻底改变了市场情绪。投资者乐观地相信,人工智能将推动生产力飞跃,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短短两年时间,AI相关概念股如英伟达的市值翻倍,推动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超过80%。
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也暴露了潜在风险。许多AI概念股的股价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盈利增长。2024年下半年,美国科技股的平均市盈率已达到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点,而其盈利增速却未达到匹配的水平。
这一幕,是否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有些相似?在那场泡沫中,投资者对科技公司的未来增长过于乐观,而忽视了企业基本面的支撑力。如今,AI泡沫会不会重蹈覆辙,膨胀过后成为美股崩盘新的导火索?1980年代美国滞胀后宽松和减税政策,以及19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推动了创纪录的股市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1987年、2000年的崩溃。2000年时,大量公司在盈利模式不清的情况下冲击资本市场,最终引发了历史性崩盘。尽管目前的科技巨头盈利能力较强,但市场对AI的过度乐观是否会导致历史重演?
虽然美股由科技股快速上涨拉升估值处于高位,但科技七巨头带来的美股估值结构性变化提高了整体的估值中枢。而且标普500除去科技七巨头的盈利预期在今年第四季度也会迎来超高的预期增长。虽然美联储后续降息步伐放缓甚至停止,但2024年12月份最近一次降息,可能会增加市场的上行风险,给泡沫火上浇油。
美股愈发脆弱,泡沫是否一戳就破?
在市场看似繁荣的背后,风险的苗头也在不断积聚。2024年,标普500经历了自金融危机以来最高频的脆弱性事件。以每周对数回报的一年滚动峰度来衡量脆弱性,2016年后,标普500发生了近百年来4次最大的脆弱性冲击中的2次(2018年2月和2020年3月),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其脆弱性发生的频率增加了约5倍。这种跨资产现象表征着利率、信贷、外汇和商品市场的脆弱性都在增加。最近一个极端脆弱的例子,是2024年8月5日的VIX冲击,这是近34年历史上最大的脆弱事件。
美股高频交易、海量资本堆积和套利交易下,美股面对愈来愈频繁的流动性不稳定。高频交易已占美股交易量50%以上,这种交易模式虽然提高了市场效率,但在流动性骤减时也放大了市场波动风险。另外,美国市场分割、碎片化交易在平常金融市场流动性很高时并不会有大的问题,但当金融条件收紧,市场流动性问题会快速暴露。而且在高频交易和算法交易的推波助澜下,风险被放大。
例如,2024年8月的套利交易平仓引发的美股闪崩,成为脆弱市场结构的缩影。由于日本长年低利率加上日元贬值,不少投资者在日本低息贷款,并将日元换成其他货币,投资到高回报资产中。当日本加息时,利率上升,套利交易便会被平仓。
2025年的关键风险在于投资者还沉浸于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生产率快速提升的过度乐观上,没意识到尾部风险已然过大。目前AI泡沫已经足够大,AI概念股可能会加速泡沫化,也可能回吐较大的涨幅,这两种结果都会导致市场剧烈波动。而且今年8月5日VIX的历史性冲击表明市场结构性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意味着美股可能更容易受到冲击,临界点可能很快到来。
当前美股股价支撑是否稳固?
年初至今,美股在货币政策宽松过程当中持续上涨:标普500指数上涨27.6%,纳指涨34.9%,道琼斯工业涨16.2%。然而,货币政策的宽松、市场情绪的高涨以及科技股的引领作用,正在掩盖一些潜在的隐忧。虽然美股以忠实反映基本面著称,但市场对科技股的狂热推动了估值飙升,与基本面逐渐脱节。基于对美股盈利和估值拆分,美股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估值回升,这与通胀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无风险利率宽松直接相关。然而,这些短期因素是否足够为市场的长期增长提供支撑,值得商榷。
未来美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投资者对盈利增长幅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预期。经济增长是推动企业盈利的关键,而市场对两者的预期直接决定了市盈率的变化。但美股市场日益显现出“寡头化”的趋势: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估值高企的主要推手。
另一个支撑美股股价的因素是上市公司的大规模股票回购。标普500回购指数与市场整体走势高度相关,科技和金融两个行业更是回购主力。然而,许多公司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务来筹集回购资金的。在高利率环境下,这些企业的债务成本持续上升,对盈利能力的挤压日益显著。如果利息负担超过企业的偿债能力,回购计划可能被迫缩减甚至停止,进而削弱股价支撑力。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影响未来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降息步伐放缓,长期维持鹰派态度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减税与关税政策推升通胀预期的情况下。此外,全球供应链风险和经济下行压力可能进一步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如果企业在偿债压力下不得不削减支出甚至抛售股票,这种连锁反应或许会引发美股“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市场更大范围的波动。
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美股投资者应警惕市场的脆弱性——尤其是由债务累积、回购缩减及政策变化共同引发的潜在风险。尽管繁荣仍在延续,但崩盘的种子或许已经悄然埋下,而时间可能已经所剩无几。
2025美股展望:是繁荣的延续,还是悬崖的边缘?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告诉我们,市场繁荣需要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而非对未来增长的盲目乐观。今天的AI技术虽然潜力巨大,但仍需时间来证明其对盈利和经济增长的真正贡献。从郁金香泡沫到互联网泡沫,再到如今的AI狂潮,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有其明确的警示信号。
2025年,如果科技巨头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增长预期,市场或许还有上行空间。然而,一旦经济数据或政策预期发生变化,美股的估值或许会经历一轮剧烈调整。美股的未来是繁荣的延续,还是泡沫的破裂,取决于市场能否在乐观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投资者需要意识到,历史的教训从未远离我们。
2025年的美股市场,正处在繁荣与危机的十字路口。科技股的高歌猛进,既是未来增长的象征,也是潜在风险的预兆。投资者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在乐观与谨慎之间找到平衡。牛市的延续,还是泡沫的破裂,一切将取决于科技行业的基本面能否匹配市场的高期待。
本文来源中概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