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往往就一两个理由就够了。
一场昂贵的错过。段永平、巴菲特不爱特斯拉(TSLA.US)背后,这位最著名价值投资者如何坚持投资纪律,如何看待公司和产品的本质。
“我不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我甚至都不太了解这个和汽车行业的区别,难道他们不是一个行业吗?”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被问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看法时,段永平反问。
他继续补充:“刚刚买了一部保时捷的电动车,感觉还蛮好的,比我以前开过的电动车感觉要好,不知道这算不算传统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汽车?”
段氏没有明言,那辆不够好的电动车是什么品牌。熟悉他发言的人都知道,2013年,段永平曾经买了一辆顶配版Tesla Model S,开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卖掉了这辆车。
在特斯拉如日中天的当下,最具魅力的价值投资者们仍然对特斯拉说不。不止段永平,巴菲特、芒格以及比尔·盖茨……他们都对特斯拉避而远之。
特斯拉迷雾和起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段永平可能厌恶不确定。
段永平买过特斯拉股票,看上去更多是在游戏。事实上,他很直接,多次明确态度:看不懂特斯拉、不喜欢产品。
即使现在多数人都开始震惊于特斯拉的高速成长,股价上涨,惋惜于没有在之前买入特斯拉股票的时候,段永平对特斯拉的疑问犹在。
他为什么不爱特斯拉?
01 段永平、巴菲特一起说不
看上去是的,段永平错过了特斯拉股票快速成长的历程,价值投资者们好像从来不在乎错过机会。
2013年,特斯拉在第一季度实现了首次盈利,该消息宣布的当月,特斯拉市值直接突破了100亿美元。
那年,特斯拉不仅冲上了Google Trends十大汽车品牌年度搜索排行的首位,还实现了从当年1月起连续14个月的股价飙升,从7美元涨至接近49美元,涨幅达623.19%。
如今,特斯拉市值更是高到接近4000亿美元,“错过”代价不小。不只是段永平,巴菲特也不喜欢特斯拉。
截至2019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曾持有通用汽车公司股票,却从未投资特斯拉。巴菲特早在2008年就投资了比亚迪,当被问及是否会投资特斯拉时,只是简单地回答了一个“不”。
单拿特斯拉今天超400美元的股价来比较,巴菲特、段永平看起来都错过了这7年的成长期,也能看到有媒体用“打脸”来形容他们的缺席。
特斯拉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到段永平投资哲学一部分,短期的盈亏不是目标。如果非要用“错过”一词,巴菲特也曾错过苹果2011年之前30、40美元的最佳时机,直到2017年146美元时才买入。
从外界看来,他错过苹果6年这件事,就像他至今依旧坚持错过特斯拉一样令人无法理解。
巴菲特将“永远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业务”作为黄金法则,“看不懂就不碰”也是段永平常提的观点。
段永平并非没有碰过特斯拉的股票。他本人表示,是在买了特斯拉车后“发现有不少小毛病以及一些不太小的毛病,而且他们居然明确表示目前不想改进,反正车也不够卖……”才变得不喜欢这家公司。
不了解就不投资,看不懂就不碰,不喜欢就不看好……价值投资者的基本纪律,巴菲特、段永平好像从不在乎错过。
02 “经营一家公司,必须保持理性”
至少到目前,段永平依旧“不喜欢这家公司”。
作为一家企业,特斯拉的管理者风格、商业模式、是否值得投资等问题,都引发了不少讨论。
段永平曾引用芒格的评价“马斯克是个被证明了的天才,他可能有190的智商,却自认为达到了250。”随后补充了一句:“然而,要经营一家公司,必须保持理性。”
段永平非常在乎企业管理层的人品。“我记得去上中欧上课听过一个调查,想知道非常成功的人都有什么共同特性,结果发现什么特性的人都有,但他们唯一共有的特点就是正直。”
其次,段永平尤其注重企业文化,常常强调做企业要本分。譬如“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是本分,说话算数、守信誉,也是一种本分。
“我如果认为一家公司不诚信的话,我就不碰了,比如特斯拉。禁区大概主要是两个:生意模式不好,企业文化不好。企业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管理层经常说瞎话,你只要看他以前说过多少瞎话就能明白。”
段永平说得很直接,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往往就一两个理由就够了。
为什么注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比较好的公司,往往会更快发现问题,纠正的机会会大很多,存活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因此,投资时,段永平总是尽量避开利益导向的公司,在他看来,做企业就像跑马拉松,唯有老老实实保持匀速前进,不偷懒、不投机者才不会被淘汰。
03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难道不是一个行业吗?
就在特斯拉备受期待的2013年,段永平买下了一辆顶配版的Tesla Model S。当时,他还为这辆电动汽车断断续续写了一篇“试驾报告”。从其叙述中不难发现,他对特斯拉的改观正由那时开始。
试驾报告中,列举了几项优质体验后,他补充了诸如悬挂系统、内饰差、提车体验差等问题,最后总结道:“Tesla在很长的时间里大概不能替代很好的汽油车。”
这也许是他2013年的初次失望。7年后,也就是今年9月,段永平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对特斯拉没有任何偏见,但观点很简单:“我用了他们的车三年,不喜欢!”
并非苛责,即使今天,特斯拉的产品仍然不够成熟。
今年年初,比尔·盖茨在购买自己的第一辆电动汽车时,同样选择了保时捷而非特斯拉。可以看出,作为消费者的比尔·盖茨和段永平,似乎更希望从传统汽车厂商中购买成熟的新型产品,获得完整的体验。
从消费者的角度,推出完美的产品。段氏及其门徒都有这样的追求。
回到段永平的那句反问:“难道新能源汽车和汽车不是同一个行业吗?”即使是新能源汽车,终究还是一款汽车产品,进入市场时理应拿出汽车该具备的成熟度。
问题在于,马斯克有一种“通过更新来修补问题”的硅谷思维,他将当前特斯拉所存在的瑕疵视为产品升级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创新的汽车驾驶体验更重要,可以超越其他细微缺陷。
这一思维,是特斯拉产品备受争议的源头,也与段永平做产品的理念背道而驰。
一路走来,无论做点读机还是电话手表,“不冒进”、“只进入时机成熟,技术可控的市场”等理念根植在步步高的企业决策中。在中国国产手机品牌的初期,返修率过高,段永平曾经试图劝阻沈炜进军手机的想法。
看重消费者体验的段永平,当然“看不惯”不成熟的特斯拉。
特斯拉也许会成为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拿出真正成熟的产品,但这需要时间。
几年前那份“试驾报告”的小结中,段永平对特斯拉的期待还没有完全被浇灭。他期待时间能让特斯拉的产品成熟,也站在投资的角度说:“Tesla似乎依然有可能是个game changer。时间会说明一切的。”
那个时候,段永平、巴菲特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