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天前举行的新罕布什尔州共和党初选当中,特朗普赢得了90%以上的支持率和1.2万张选票。第一眼看起来,这个结果平淡无奇——作为现任总统,特朗普在党内没有什么像样的竞争对手,初选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但是,仔细看看数据,你会发现:特朗普赢得的票数太多了,太多、太多了。
仔细看看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选举结果,我们不但能理解特朗普是怎么赢得选举的,还能理解当代的“媒体传播与动员策略”,乃至一些更大、更普遍的话题:作为任何人(任何产品、任何内容、任何公司),如何赢得自己所需的大众支持。
现任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新州初选获得了1.2万张选票。
上一个谋求连任的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新州初选获得了7000多张选票。
上上一个谋求连任的总统小布什,在2004年新州初选获得了5000多张选票。
作为在任总统,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都没有面临什么党内挑战,投给竞争对手的票可以忽略不计,初选支持率也都在80%以上。然而,特朗普的票明显比较多。即便共和党人都知道初选毫无悬念,即便2月的新罕布什尔州还非常寒冷,仍然有1.2万人走出家门为特朗普投票了;相当于奥巴马和小布什谋求连任时的初选得票之和。
这就叫做“充分动员基本盘”。这体现了特朗普的基本盘何其强大。
自从2015年特朗普正式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以来,唱衰他的言论一直不绝于耳。在初选阶段,他的民调数字一路领先,媒体认为这是受访者“胡乱回答”的结果;初选结果告诉大家,受访者的回答是认真的。在大选阶段,他的民调数字一路落后,事实上也确实输掉了普选票(落后2个百分点),但还是依靠选举人票的绝对优势赢得了总统大位。
2016年大选的民调确实有问题——在佛罗里达、俄亥俄、密歇根、威斯康辛、宾夕法尼亚等重要战场州,特朗普的得票率超过民调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问题在于,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传统媒体真的因为讨厌特朗普而“伪造数字”了吗?为什么初选阶段特朗普的民调数据没问题,大选阶段却有问题了呢?
进一步说,2017年上任以来,特朗普的支持率在绝大部分时间都低于50%;大部分美国人认为他会在连任选举中失利。上述民调数据是真实的吗?如果不真实,又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情况,我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特朗普可能确实只得到了少数人(不超过人群的50%)的支持,但是他的支持者非常热情,而反对者则不太热情。换句话说:爱特朗普的人,深深地爱着他;恨特朗普的人,只是想远离他,而没有特别痛恨他。所以,到了选举日,特朗普的基本盘会蜂拥出来为他投票,甚至热情洋溢地感染几个路人甲;而反特朗普的“基本盘”其实很小。
如果你是美国人,接到报社打来的电话,询问你“是否支持特朗普总统”,那么你很可能说“不支持”。这就意味着你很想让他下台吗?不,特朗普在任期间,美国经济比较强劲,股市连创新高,失业率连创新低;他基本履行了自己的竞选承诺。你可能没有动力给他投票,但你更没有动力给他的竞争对手投票——无论是极端左倾的桑德斯、沃伦,还是中立和稀泥的拜登。
在2016年大选和2018年中期选举期间,还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自动电话访谈”和“在线访谈”模式的民调中,特朗普的支持率要略高于“人工电话访谈”模式的民调。这或许意味着中立选民并不讨厌特朗普,只是主流社会反对特朗普的调子太大了,他们不好意思公开承认自己支持他。当然,由于样本数量太少,我们不能严格地证明选民是否“只是假装自己讨厌特朗普”。
无论如何,那些敢于承认自己“支持特朗普”的人,热情很高、决心很大、执行力很强。无论是大冷天还是下雨天,无论国会是不是在弹劾总统,无论媒体的焦点在哪里,他们都乐意携家带口地出来为自己的候选人投票、造势。所以,特朗普出席的选举集会总是爆满,他收到的小额捐赠数量总是最多。
这就够了吗?这就能造就一位“政治素人”总统,并且支撑他连任成功吗?按照传统的选举理论,这是不够的:
在美国这样广阔而复杂的国家,保守派(共和党)和自由派(民主党)的基本盘规模是大致相仿的,可能各占40%;剩下20%的中立选民决定着每一次选举的结果。所以,任何人若想夺下总统大位,必须“向中间靠拢”——在争取初选提名时,可以发表一些激进言论以动员基本盘,但是到大选的时候就不能这样做了。如果你是共和党候选人,那么在长达一年多的选举周期里,你应该“先向右转、再向左转”,最后停留在中间偏右的某个位置上,赢得尽可能多的选民。
可是特朗普公然违背了上述理论。在拿下共和党提名之后,他的政策仍然在向右转,他的脾气仍然没有收敛。在2016年大选辩论上,特朗普全程表现的冲动暴躁、令人生畏,而希拉里则彬彬有礼、舌灿莲花。如果是一个完全客观的路人甲,应该承认:希拉里看起来更温和、更像总统、更能赢得支持。
然而,时代变了。现在是2010年代,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去中心化内容分发的熏陶之下,大众心态已经发生了明确的变化:
人们不再相信“彬彬有礼、带着职业微笑、四平八稳”的人,无论是政客、商人还是娱乐明星。
人们不再追求“一尘不染、完美无缺”的人设,无论在银幕上还是现实中。
人们对公众人物的私德和陈年旧事没那么在意了,而是更在意他们的政策主张和现状。
控制主流媒体已经毫无作用,因为博客、论坛、社交网络能够帮助大众完成自我组织,没有谁能垄断话语权。
控制大金主的意义也下降了,希拉里能从华尔街拿到很多钱,特朗普能从彻底动员的小额捐款人那里拿到更多钱。
“主流社会”已经不复存在,人们围绕自己的阶层、背景、兴趣爱好,形成了无数个小圈子,你必须逐一争取这些小圈子的支持。
希拉里看上去就像一个纽约精英律师,或者高盛投资银行家。她滴水不漏、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但是很假,浮在半空中,不食人间烟火。在二十年前,这种人可以当总统;现在,这种人绝无可能当上总统。说实话,如果2016年是桑德斯或拜登与特朗普交战,赢面会明显更大;当然,2020年上述两位老将出马也不再顶用了。
事实上,从出马竞选总统的那一刻起,特朗普就深知:他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不可能以“传统路线”或“中间路线”取胜:
他是华盛顿的局外人,缺乏党内盟友,更不会有什么跨党派盟友。
他的历史污点太多,离婚、招妓、婚外情,拍几个肥皂剧绰绰有余。
他说的有争议的话太多,主流媒体注定不可能给他任何好脸色看。
他确实相信“美国第一”,也确实认同类似19世纪杰克逊主义的那一套政策,上述政策肯定不能团结最大多数人。
为了把自己的政策兜售出去,他必须采用夸张的、极端的表述方式,这就使他更不容易获得“路人甲”的支持了。
面对重重困难,特朗普坚定地选择了“彻底动员基本盘”,求助于算术公式:看起来,他只能赢得不超过40%的美国民众的支持;但是,如果他的支持者能够达到80%的动员率,而竞争对手只能达到50%的动员率,那么他就可以赢得选举。没错,就算全部中立选民都站在竞争对手那边,只要他在动员率上取得压倒性优势,他就能干干净净地赢下来。何况在一些重要的局部战场,特朗普的基本盘明显大于40%,尤其是中西部的“铁锈地带”。
这就变成了“二选一”的战略对决:特朗普决心依靠基本盘的动员取胜,希拉里决心依靠中立选民的支持取胜。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东拼西凑的“反特朗普大联盟”一败涂地,而“特朗普小联盟”特别能战斗。2020年初选的情况一样是如此。不管你喜欢与否,现在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掌握核按钮、能随时召开全国电视讲话、能驳回任何国会立法的人,是极具特色的特朗普,而不是某个毫无特色的反对特朗普的人。未来四年很可能也是如此。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如果你在运营一种产品、一种内容、一个平台,你应该选择“尽可能争取中立者”,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用户基础;还是应该选择“尽可能动员基本盘”,在垂直或特色领域里面做出尽可能大的文章呢?
我们就把目光聚集在互联网领域吧。在3-5年前,由于流量红利尚未耗尽、用户习惯尚未成型,答案无疑是前者——凡是没有尽快积累用户基数、没有完成“出圈”的平台或应用,大部分都垮掉或被收购了。在内容领域,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内容”仍然是比较弱小的。
现在的情况可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应用已经证明,若能充分动员基本用户、垂直用户,那么1亿人可以打败3亿人,3000万人可以打败1亿人,500万人又能打败3000万人。在收入环节尤其如此:“为爱付费”不是一句空话。你可以拥有5亿“毫无感情、缺乏忠诚度”的用户,其中大部分人都不想为你付费,甚至盼着你垮台;而你的对标拥有1亿“很有感情、很有战斗力”的用户,兜里但凡有100元就愿意拿出90元付费。那么,你和你的对标谁会撑到最后呢?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爱你、有人恨你、有人对你没感觉。你可以说服尽可能多的人爱你,也可以说服爱你的人更爱你。最终,你可能发现:爱你的人都是你的死忠粉丝,而“恨你”的人其实也不希望你死,他们只想远离你而已。大道通天,各走一边,你不去招惹他们,而他们也不想抢走你的胜利。这就够了。
这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不成熟的想法。时代变得太快了,我们必须适应它,否则就会被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