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 5
  • 收藏

狂泻18.18%!今天一个大妖股崩了

市界2021-09-17

2010年3月26日,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豫金刚石”。敲钟现场,老板郭留希笑意盈盈。

当时,豫金刚石的人造金刚石产销量已经做到全国前三,俨然是行业里冉冉升起的新星。

这是一家注定不安分的公司。

2015年3月至5月,豫金刚石股价暴涨174%,当年6月、7月又暴跌58%,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妖股。

折腾十多年后,这家公司终于被*ST(当前证券简称*ST金刚,方便起见下文仍称“豫金刚石”),并走到了强制退市的危险边缘。

9月16日晚,该公司公告称:公司股票存在被强制退市的风险。9月17日,豫金刚石股价暴跌18.18%,市值仅存21.7亿元。

一切的根源是,2016年—2019年间,公司长期、系统性地财务造假。证监会调查发现,在此期间,公司虚增收入、利润数亿元;虚增资产19亿元;未依法披露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合计42亿元;实际控制人郭留希及关联方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32亿元。

如今,公司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财务黑洞。

实控人花式掏空上市公司

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地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参与者除了实控人郭留希及关联方,还包括多名高级管理人员。豫金刚石更多地是扮演了一个“提款机”的角色,在被吃干抹净后,只剩一个千疮百孔的空壳子。

花式掏空公司路径第一条:虚假采购,直接掏空上市公司。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告知书》,2016年至2019年,豫金刚石与它的多名供应商,签订了多个虚假采购存货、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的合同。而在豫金刚石为这些不存在的资产付款后,后者将采购款打给了郭留希及关联方。这一系列虚假采购背后,公司总经理及财务总监等多位高管,都有参与。

截至2019年底,这些不存在的资产,已经在豫金刚石的账面上累计了18.56亿元,其中,虚增存货6.28亿元、虚增固定资产4.06亿元、虚增其他非流动资产8.22亿元。

四年间,加上郭留希及关联方直接以“借款”等名义从公司直接拿的钱,郭留希及关联方从上市公司套现了31.7亿元。

第二条路径:违规担保,间接掏空上市公司。

2016年至2019年,郭留希主导豫金刚石为其自己、关联方及外部第三方(债务人)累计提供违规担保34笔,合计金额高达41.32亿元。

所谓的担保,就是指豫金刚石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郭留希及其关联方等不履行债务时,豫金刚石要按照约定履行债务责任。

2019年,豫金刚石巨亏52亿元,其中33亿元就是因为担保、违约等原因,公司计提的或有损失。要知道,从2010年上市到2018年,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不过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2019年巨亏的原因还有,公司计提了合计19.6亿元的存货减值、固定资产损失、其他应收款坏账,而这一部分很有可能也是公司此前虚增的资产。

显然,公司实控人及高管都在一心“搞钱”,无心经营。哪怕财务造假,2017年到2019年,三年虚增的营业收入只有5.66亿元。这个规模,可能都没有实控人自己质押股票套现的金额高。

早在2016年11月底,实控人郭留希就将自己手中的股权,质押给了万向信托有限公司,质押股数高达1.85亿股,占其所持股权比例的99.89%。如果按照质押日参考股价的3折计算(保守估计),郭留希获得了大约6亿元。

在实控人及关联方一通“胡搞”之后,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豫金刚石的营业收入合计只有8.82亿元,但是赚的没有亏的多,同期公司净亏损16.87亿元。

在2019年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2020年公司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原因之一,就是截至2020年底,豫金刚石大部分银行账户、土地、对外投资股权等已被冻结、查封,公司能否持续经营具有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2020年11月4日开市起,也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 “豫金刚石”变更为“ST金刚”。

截至2021年6月底,豫金刚石受到限制的资产合计22亿元,占总资产的35%。

不仅如此,2020年末,涉及造假的存货、固定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科目,依然占公司总资产比重超过70%,审计机构对它们的价值到底多高、要计提多少减值准备,均持有疑虑。

与此同时,豫金刚石2019年净资产为17.36亿元,追溯调整虚增的18.56亿元资产后,公司或将资不抵债,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无论是业绩还是经营,如今的豫金刚石,已经满目疮痍。但即使不考虑亏损,豫金刚石自2007年以来的累计净利润也只有11.7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实控人套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坑了一堆人

答案是:找人“借”来的。

自2010年上市,到今年6月底,通过发行股票、定向增发和银行借款,豫金刚石一共融资了约76亿元。其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2016年的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近46亿元。

参与那次募资的除了郭留希本人,还有郑州冬青企业管理中心、北京天证远洋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天正远洋)、北京天空鸿鼎投资中心(以下简称天空鸿鼎)和朱登营。

其中郑州冬青企业管理中心主要出资人,为豫金刚石或其旗下子公司高管,天证远洋和天空鸿鼎背后的最大出资人均为王刚。

这次增资中,天证远洋和天空鸿鼎共计花费近28亿元,取得了豫金刚石约27%股权。按照常理推想,豫金刚石爆雷,股价大跌,这两家公司肯定损失惨重。但市界查询发现,它们其实坑的是兴业银行

2016年11月28日,天正远洋刚成为豫金刚石新股东不到一个月,就将持有的豫金刚石所有股份及股利等法定孳息质押,向兴业银行郑州分行贷了16.4亿元。

2020年,天正远洋破产。之后,公司持有的豫金刚石股票被拍卖。兴业银行拿到了9.7亿元股票拍卖款和红利的优先受偿权,但目前还有10亿左右的债权没有收回来。

天空鸿鼎同样在2016年11月份,把持有的股份悉数质押给了兴业银行。之后,天空鸿鼎也以破产告终。

被“坑”的银行,并不止兴业银行一家。随着豫金刚石一步步被掏空,2019年开始,公司的多家银行借款陆续出现违约。

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合计有15.89亿元,其中有11.45亿元已经逾期。而同期账面资金只有1.48亿元,其中还有近六成是受限资金,用不了。这点资金,还银行借款的零头都不够。

逾期债务背后的银行,包括郑州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上海浦东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分、支行。逾期借款要收取更高的利率,由此给本就不富裕的豫金刚石,带来了更重的财务负担。

除此之外,还有一家国资公司同样被豫金刚石“坑”了一把。

2018年,豫金刚石控股股东以4.6元/股的价格,向河南农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投金控”)转让了约8949万股。截至2021年9月17日,农投金控持股浮亏约为2.5亿元。

按照原本的构想,农投金控还承诺向豫金刚石提供30亿元流动性支持,不过后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承诺尚未履行。

国资愿意给豫金刚石提供帮助,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该公司在人造金刚石领域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三。我国的人造金刚石一半产自河南,国资救豫金刚石,其实也是为了保护当地的人造金刚石产业。

打烂一手好牌

金刚石,即钻石原石,世界上大约有50%的金刚石用在工业领域,研磨、切割、钻孔和抛光等工艺,都需要金刚石。

河南生产人造金刚石,还要从60年前说起。

世界上已经探明的钻石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博茨瓦纳、加拿大、刚果和澳大利亚等国。我国天然钻石矿稀缺,只能从国外进口。最初,我国的金刚石供应国主要是前苏联。

1960年,我国的金刚石供应被切断。当时正赶上我国发展工业,精密机械、石油开采、冶金等领域,这些无一不需要金刚石。

1960年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了一项代号为“121”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个课题,任务是研发人造金刚石,解决被国外“卡脖子”的难题。

河南,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登上了人造金刚石的大舞台。

当时,北京通用机械研究所、郑州三磨所、地质科学研究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人造金刚石研发。3年后,中国的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诞生。随后,郑州三磨所接下了将人造金刚石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任务。

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到了2000年,我国人造金刚石达到12亿克拉(1克拉等于0.2克),一举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国家,并保持至今。

近水楼台先得月,河南也就因此拥有了培育钻石的产业集群。

郭留希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人,1988年,25岁的他在老家做起了个体户,主要经营电导圈。1999年他和合作伙伴创办了一家名叫河南远发金刚石的公司,主要做金刚石原料辅料。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郭留希回忆,公司越做越大后,“家族病”开始显现,能干的员工一个接一个被挤走。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又成立了华晶硬材料有限公司。曾有媒体报道,2002年,郭留希公司生产的金刚石新型原辅材料,占据6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金刚石生产企业——黄河旋风,还曾多次到他的公司学习。

2010年3月26日,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证券简称“豫金刚石”。当时,公司人造金刚石的产销规模已经位居国内第三,而且拥有国内领先的合成设备和生产技术。

河南有金刚石产业集群优势,行业规模、技术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可以说,郭留希刚开始拿了一副好牌。

豫金刚石所处的人造金刚石行业,近年整体发展速度很快。如果没有财务造假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爆发,公司或许会乘上行业发展的东风,向前再奔一程。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金刚石单晶产量由2001年的16亿克拉增加到142亿克拉,不到20年时间增长了8倍。

品级更高的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钻石别无二致,在消费领域被称为培育钻石。市场普遍认为,培育钻石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

这主要是因为,同样克拉的培育钻石价格只有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施华洛世奇、戴比尔斯等知名珠宝品牌都开始推出培育钻石的饰品,而且培育钻石更环保也更契合Z世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行业前景看起来越来越好,但早在2014年就开始发力珠宝级培育钻石的豫金刚石,却因财务造假等问题,走到了退市的危险边缘。其高管团队,恐怕最终也难逃法律的制裁。

真是手段使尽,心思却没用在正地方,打烂了一手好牌。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举报

评论5

  • 云里梦里飞
    ·2021-09-18
    牛 这样造假都没事
    回复
    举报
  • 繁荣景象
    ·2021-09-18
    法律手段跟上就好
    回复
    举报
  • 龙腾虎跃168
    ·2021-09-18
    害群之马,打击了对A股的信任。
    回复
    举报
  • Diaschy
    ·2021-09-18
    666
    回复
    举报
  • 一剑奈何
    ·2021-09-18
    555
    回复
    举报
    收起
 
 
 
 

热议股票

 
 
 
 
 

7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