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 2
  • 收藏

SOHO中国跌幅扩至40%,此前黑石集团终止收购

老虎资讯综合2021-09-13

9月13日讯,SOHO中国港股跌幅扩大至40%,此前黑石集团终止收购该公司。

黑石集团终止要约收购

9月10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鉴于目前满足收购要约的先决条件进展不足,各方一致认为无法在要约最后截止日当天或之前满足先决条件,经各方一致同意,黑石集团终止对公司收购要约。

公告显示,要约方、承诺方、承诺股东与公司共同评估了满足先决条件所需的正在进行中的评估程序,以及在要约时间表内完成该程序的可能性。各方一致认为无法在最后截止日当天或之前满足先决条件。各方也一致同意不会推迟最后截止日。为解除公司在收购守则项下的持续义务并维持有序的股票市场,各方在咨询执行人员后决定并一致同意不作出要约。要约的要约期限已于本公告日期终止。

此前,6月16日盘后,SOHO中国发布官方公告,黑石(NYSE:BX)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将从控股股东手中以5港元每股的价格要约收购28.56亿股股份,占发行股本约54.93%,要约完成后,黑石将成为SOHO中国的控股股东和最大股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目前,并无任何作出要约的先决条件已达成。

黑石收购SOHO中国反垄断审查

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黑石集团要约收购SOHO中国一事,曾多次出现舆论水花。

8月6日夜间,SOHO中国公告要约进展消息,称要约方收到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1年8月2日签发的通知,对要约方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这一公告反映在市场讨论和报道中,聚焦于“被反垄断立案审查”字面上,“潘石屹跑不掉了”的声音亦有出现。

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8月2日同意正式立案审查起,黑石集团收购SOHO中国的依法反垄断审查,至迟可能要到2022年1月29日左右才能完成。

而值得注意的是,SOHO中国在第一份宣告黑石集团发起要约收购的公告中就已经指出,收购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的经营者集中审查。

潘石屹30年地产往事

1994年,“万通六君子”因经营理念不合正式拆伙,潘石屹带着“第一桶金”,于次年与妻子张欣共同成立SOHO中国的前身——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有着海外背景和投行经验的张欣,和拥有独特商业判断、心细胆大的潘石屹,组成了良好的创始团队和坚固的夫妻合伙人。

凭借新颖的概念和突出的设计,加上灵活的散售模式,SOHO中国迅速崛起。潘石屹打造的北京第一座SOHO项目——SOHO现代城,1999 和 2000 年连续两年成为北京市单体项目销售冠军。一路高歌猛进,2007年,SOHO中国在港上市,曾创下过亚洲最大商业地产IPO纪录。

2010年是SOHO中国最意气风发的时刻,银河SOHO当年卖出146亿,成为单体项目的全国销售冠军,公司整体销售额达到了历史新高的238亿元。SOHO中国甚至提出要“五年之内超越万科”。

与此同时,潘石屹也超出企业家身份,逐渐成了大众偶像。微博意见领袖、出书、做慈善、做展览,甚至联合主演了一部电影。

但商业总有起伏。随着北京出台禁止物业散售政策,加上潘石屹前期为公司打下的“煤老板、江浙老板”客群购买力不均衡,以及写字楼购买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有所减弱,2012年,潘石屹决定将公司从销售转向“自持物业”模式。

充当“收租公”期间,SOHO中国经受着严峻的资金考验。潘石屹曾经公开表示,“ SOHO中国的租金回报率不到3%,但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超过了4%”。

柏文喜分析指出,如果不是销售型物业开发商凭借其庞大的现金流来“供养”自持型商办物业,如果也没有长期、低息的规模化资金来源的话,那么经营上的入不敷出将是早晚会吞噬业主自身的现金流黑洞。

2014年开始,潘石屹走向了售卖资产之路。仅用了三个月时间,SOHO中国出售了上海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2015年,以84.93亿元将上海外滩国际金融中心(8-1)地块50%的权益转让给昔日的对手郭广昌;2016年,以32.2亿元将上海SOHO世纪广场卖给国华人寿保险;2017年虹口SOHO、凌空SOHO分别以35.7亿、49.44亿卖给了新加坡公司吉宝置业和香港知名私募基金公司基汇资本。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开始,潘石屹陆续通过出售资产套现约300亿元。由于售出动作太频繁,导致市场上质疑潘石屹效仿李嘉诚“跑路”的声音络绎不绝。

直到潘石屹手中,只剩下了所谓的“八大金刚”,就是SOHO中国最核心的八个写字楼项目:北京的望京SOHO、光华路SOHO2期、前门大街、丽泽SOHO,以及上海的外滩SOHO、SOHO复兴广场、古北SOHO和SOHO天山广场项目——也正是本次黑石集团所收购股权含有的资产包。

2012年到2018年,SOHO中国营业收入由161.43亿元缩水至17.21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由105.85亿元减少至19.25亿元。对比之下,曾经比肩的房企万科、恒大、碧桂园,早就把销售额做到了几千亿。

柏文喜表示,潘石屹从盖房卖房转为自持,再到卖卖卖,是在国内特定行业环境下从事商办物业开发与运营的必然选择,这一点与从事高周转和毋须运营的住宅开发业务显然有极大的不同。

他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与投资机会并对自身的投资布局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每一个投资者在追逐自身梦想与投资效益时的天赋权利,因此不应该从道德层面评判“潘石屹跑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举报

评论2

  • bioet
    ·2021-09-13
    搞不好从头到尾就是在割韭菜,哪来收购这么好,放放风声就赚几百亿,跟黑(心)石对分,跟某赵薇一样,只是黑石不在国内抓不了
    回复
    举报
  • shasha88
    ·2021-09-13
    跑不了了
    回复
    举报
 
 
 
 

热议股票

 
 
 
 
 

7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