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老虎财经app
环球老虎财经app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0关注
223粉丝
0主题
0勋章

“入主”启明星辰,“移动系”A股版图再扩大

随着网络安全需求的上升,网络安全产业也进入发展黄金期,而启明星辰作为国内网络安全龙头公司之一也吸引了“移动系”的进入,然而不同以往的是,“移动系”通过本次定增还成功取得了公司实际控制权。8月8日晚间,启明星辰公告称,中移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将成控股股东,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将成实控人。作为中国移动集团全资子公司的中移资本此次“入主”启明星辰,意图或在于形成中国移动集团的网络安全业务板块。随着启明星辰“并入”,中国移动集团的A股投资版图再次扩大。中国移动集团“入主”启明星辰中国移动集团将成为启明星辰实际控制人。据启明星辰公布的关于公司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显示,本次涉及的权益变动主要是因为公司向中移资本增发股票所引起的。通过启明星辰的定增,中移资本以每股14.35元的价格收购了启明星辰增发的2.83亿股股票总计价格约40.63亿元,定增完成后,中移资本将直接持有公司23.08%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此外,为了体现合作诚意,公司原实际控制人王佳、严立夫妇放弃所持启明星辰8.65%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所以拥有启明星辰23.08%股权的中移资本不仅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还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而作为中国移动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移资本获得公司控股权也意味着中国移动集团成为启明星辰的实际控制人。除了获得一家上市公司控股权外,中国移动集团还将在这笔交易中获得较高的资本溢价,相比于发行价14.35元/股,启明星辰8月8日收盘价溢价高达108.57%。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股权变动除了对定增对象提出限售条件外,还对公司原实控人采取非常严格减持约束。据公告披露的“减持安排”,从公告直至定增股票上市,原实控人王佳、严立夫妇不得减持上市公司股票超过2%,定增上市后三年中,减持累计不得超过8%。而即便是按照以上节奏有节度的减持,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规定,公司达成2023年营业收入较202
“入主”启明星辰,“移动系”A股版图再扩大

最漫长的猪周期

文 | 董二千;编辑 | 杨旭然2020年,正邦科技创始人林印孙以320亿元财富问鼎江西首富。这一年,正邦科技的净利润达到了57.44亿元,足足是2019财年的3.5倍、2018财年的30倍。当时其股价最高涨到近26元,市值高达800亿元。也是在这一年,林印孙对外表示,公司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一亿头生猪出栏。林印孙之子、时任正邦科技总经理职务的林峰更是公开宣称:“实现一亿头生猪出栏目标,只是我们的起点,仅仅是正邦产业链整合的开始。”这看起来就像又一个财富传奇的开始,但最终却变成了林氏父子事业的顶点。2020年之后,市场上的生猪供给大幅增加,远远超过了居民的消费需求。猪肉价格步入漫长的下跌周期之后,养殖企业的利润和财富也在周期中消失殆尽。成也周期,败也周期。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在2023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生猪近期产能7亿头以上,加上在建和闲置生猪产能超过10亿头,再算上目标产能可能超过15亿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监测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低于5: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巨潮WAVE》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猪企上市公司累计亏损近百亿元。而曾经一年赚将近60亿元的正邦科技,则深陷亏损泥潭无法自拔,因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01失效的经验“届时肉价跌到4-5块(每斤)都是完全可能的。”2020年8月,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接受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早已有圈内养猪大户预测,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块(每斤)。我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5块(每斤)都是完全可能的”,陶一山的表态非常悲观。当时“5元论”一出,顿时引起业内一片争议。新希望总裁张明贵反驳道:
最漫长的猪周期

诺亚控股发布2023一季报:“国内+国际”双循环配置稳健发力,核心客户数与经营利润双提升

2023年5月31日——诺亚控股有限公司(Noah Holdings Limited,纽交所证券代码:NOAH,港交所证券代码:6686,以下简称诺亚)公布2023年一季度未经审计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经营利润达2.8亿元,环比增长26.9%,Non-GAAP净利润达2.4亿,环比增长60.6%;净收入录得8.0亿元,同比增长1.0%,值得一提的是,诺亚海外业务贡献净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68.4%,环比增长13.0%。得益于客户界面的持续投入与高效的成本管理,一季度实现经营利润率34.7%,环比增长9.8%;核心客户数同比增长16.4%,其中黑卡及超黑客户同比增长19.5%,诺亚国际总活跃客户同比增长35.3%。诺亚控股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女士表示:“全球宏观经济经过了极其复杂的2022年后,2023年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随着利好政策的释放,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将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目前看来,虽然居民对收入增长预期持保守态度,但储蓄率的提升,也为未来财富管理行业差异化的投资产品提供了增长机会。”全球配置需求明显国际业务稳健发力2023年,国内各行各业全面复工复产,财管和资管行业也逐渐呈现复苏态势,重启增长。但在目前俄乌冲突、地缘风波、美联储加息等大环境影响下,投资人的策略及回报预期、专业机构的运营模式都会随之改变。作为国内首个美股、港股两地双重主要上市的财富管理公司,诺亚凭借自身实力,理解、洞察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对资本市场的时局动态始终保持高度敏锐,提供适时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夯实自身“行业领先”的地位。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诺亚实现净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募集费收入同比增长72.8%。经营利润率环比增长9.8%,Non-GAAP净利润率环比增长12.9%。分板块看,财富管理净收入同比增长1.5%,其中海外业务 同比
诺亚控股发布2023一季报:“国内+国际”双循环配置稳健发力,核心客户数与经营利润双提升

10亿美元战投极石汽车,“世界铝王”魏桥集团有何“盘算”?

一笔高达1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不仅令昌敬和他的洛轲智能吸引了市场的颇多关注,也令此前颇为低调的魏桥集团重新站在了聚光灯下。 布局新能源汽车虽有时间上的前后,但终局未定,难言谁为胜者。 近日,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创立的洛轲智能迎来大利好,公司宣布获得魏桥集团高达10亿美元战略投资,公司推出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石汽车,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事实上,作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昌敬在转战新能源汽车之初,便受到市场的青睐,众多资本先后投资洛轲智能,公司估值一路上涨。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表示,没有400亿造不了车,随着10亿美元投资的落地,洛轲智能和它的极石汽车正越来越接近这一数字。 一口气拿出10亿美元,魏桥集团到底什么来头?据悉,魏桥集团是一家来自山东的企业,更是世界五百强之一,一直以来都十分低调,这也让集团略显神秘。 自带光环的极石汽车 2023年8月22日,极石汽车正式发布并推出首款智能豪华SUV极石01,作为一台“为户外而生”的SUV,极石汽车正在以独特的角度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市场的青睐和关注自极石汽车创立便开始了,因为打造极石汽车的洛轲智能出自昌敬之手。 作为石头科技的创始人兼CEO,昌敬有着不俗的知名度。 作为一名颇为成功的创业者,昌敬在其创立的美图软件北京魔图精灵科技有限公司被百度收购之后,昌敬开启了第二次创业——石头科技。 作为一家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曾在科创板创下近千亿元市值,更是小米生态圈的重要一员,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耕,成为该赛道的龙头。 2014年,昌敬找来丁迪、毛国华、吴震等朋友凑出20万元,创办石头科技,这颗“疯狂”的石头正式开始滚动,认缴了12.24万元的昌敬,占了61.2%的公司份额。 此次创业并非一时兴起,昌敬曾表示,2013年他在国内搜索扫地机器人,只发现两家品牌,且没有什么数据。在调研了20多个扫地机器人产品后,昌敬发觉没有一款产品可以
10亿美元战投极石汽车,“世界铝王”魏桥集团有何“盘算”?

终止发行GDR,鱼跃医疗全球化野心“搁浅”?

作为国内“呼吸机龙头”,在全球新冠肺炎爆发期间,鱼跃医疗凭借着国内供应链优势出口大增,股价、业绩双涨实现戴维斯双击。然而狂欢过后,海外业绩从顶峰跌落,此番突然终止GDR的背后,个中缘由如何?6月12日,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鱼跃医疗”)发布公告表示,考虑到国内外市场变化,通过对公司实际财务及经营情况、资金需求以及长期业务战略规划进行全面审视,决定终止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以下简称“GDR”)。据悉,鱼跃医疗的GDR发行申请于去年十二月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受理,不久前在公司的业绩说明会上,鱼跃医疗还向投资者表示,“公司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相关工作正按计划推进中”。今年以来,包含君实生物、乐普医疗、康希诺在内的一众企业前后发行GDR赴瑞交所或伦交所,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又可获得融资,而鱼跃医疗突发终止GDR相关计划也使得市场一度热议背后缘由。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末时,公司货币资金合计48.38亿元,其中存放在境外的款项总额仅2460.69万元,而2022年,鱼跃医疗境外销售收入同比2021年下滑了56.34%,海外业务的毛利率下降18.22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内销售业绩。实则自去年底开始,证监会就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存托凭证规则做出调整,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A股公司出海融资热度持续提升。市场一度猜测此次终止GDR与相关新规有关,然而目前来看鱼跃医疗自身条件已然满足相关条件。鱼跃医疗也成为GDR新规后首个终止发行的企业,背后缘由几何?“呼吸机龙头”终止发行GDR6月12日,鱼跃医疗突发公告称,董事会决定终止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而就在不久前业绩大会上,鱼跃医疗还表示GDR相关事项正在推进中。2022年12月8日,鱼跃医疗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境外发行GDR
终止发行GDR,鱼跃医疗全球化野心“搁浅”?

汤姆猫实控人朱志刚与关联私募基金“合谋”套现的“非典型样本”

汤姆猫实控人朱志刚2月刚与盈迈旗下两只基金签订一致行动协议,随着股价的不断走高,原本3年的协议却在不到一年便要求解除,实控人给的理由是基金管理人主要股东发生重大变更,而细究发生变更的四位股东,其中深圳博海产业运营集团和广州悦安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汤姆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抽丝剥茧这盘“棋”,实际上隐藏着实控人朱志刚与关联私募基金“合谋”套现的“图谋”。 12月1日,汤姆猫收到证监会的监管函,内容主要是因为汤姆猫实控人朱志刚与盈迈旗下两只私募基金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后在短时间内解除,违反了相关规定。 事情的起因是2021年2月10日,金科控股与盈迈一号基金、盈迈二号基金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关系生效时间自双方签署协议之日起3年,股票锁定期为6个月。 然而一致行动关系不到一年,汤姆猫控股股东便“急于”解除关系,于11月19日披露《关于股东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的公告》。在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前,盈迈一号基金不持有汤姆猫股份,盈迈二号基金则在3月26日通过3.62元/股受让了2162万股汤姆猫。 图片来源:公告 为何如此短的时间便解决一致行动人关系,汤姆猫给出的原因是因为盈迈一号、盈迈二号管理人主要股东发生重大变更,经营理念和投资策略有较大变化。 老虎财经发现,退出的这四家股东浙江金岳控股有限公司、杭州晟彦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博海产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悦安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恰好是2020年12月28日进去的四家股东,承接人恰好是此前出让53%股权的金航,金航是两只基金管理公司浙江盈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东。 抽丝剥茧后发现上市公司与盈迈资产新增的两家股东深圳博海产业运营集团和广州悦安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盘“结盟”棋局中,实控人与私募基金更像是“合谋套现”。   与私募基金"合谋套现"? 2021年2月10日,金科控股与盈迈一号基金、
汤姆猫实控人朱志刚与关联私募基金“合谋”套现的“非典型样本”

软件外包公司的出路“样本”:软通动力2个月翻倍“变形记”

华为Mate60 Pro问世后,A股便围绕着“华为概念”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狂欢,软通动力自然也搭上了这波顺风车,近日更是收获20cm涨停,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股价涨超一倍,市值近450亿。作为外包商,软通动力不仅在业务上深度绑定华为,两者在股权上同样有关联。 11月14日,软通动力股价再度上涨,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上涨5.21%,收盘价为47.46元,这一收盘价已创公司历史新高,市值近450亿。 事实上,前一天软通动力才刚刚收获20cm,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公司股价已累计涨超100%。 作为华为核心概念股,软通动力的此**涨,自然离不开华为概念的加持。据悉,华为研发的鸿蒙系统,虽早已问世,但因其与安卓的相关性较强,不少人心中智能手机的两大主流操作系统仍是IOS和安卓。 但近日,市场传出“鸿蒙与安卓应用或现硬分叉局面”的消息,若属实,这意味着鸿蒙将作为一个彻底独立的操作系统存在,其下蕴藏的巨大想象空间促使包括软通动力在内的华为相关概念股大涨。 “寄生”华为、阿里的外包商 软通动力牵手华为,已走过17个年头。 公开资料显示,软通动力的主营业务包括通用技术服务、数字技术服务、咨询与解决方案、数字化运营服务。 具体来看,软通动力在信创及开源鸿蒙等领域不断深化与华为的合作,算力和算法层面也和鲲鹏计算、升腾计算有着全方面的合作,公司也因此与鸿蒙概念、华为升腾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据悉,软通动力成立于2005年,2010年,公司选择在纽交所上市,然而2013年,软通动力却选择了私有化,并于2014年9月正式退出美国股市。 离开美国市场后的软通动力将目光对准了大A,2016年至2019年间,软通动力曾三次尝试以资产重组的方式,登陆A股,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2021年3月,软通动力向创业板递交了IPO申请,并于当年9月成功过会。 事实上,二者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6年,软通动力牵手华为,并在
软件外包公司的出路“样本”:软通动力2个月翻倍“变形记”

安倍晋三遇刺引发日本金融市场“震荡”,“蝴蝶效应”或将波及全球市场

安倍遇刺引起轰动,这也同样传导到了金融市场。枪击事件发生后,日经225指数短线跳水,美元兑换日元汇率跌幅也同样扩大。而其之所以对股市有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政客身份,另一方面其提倡的“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股市提振作用明显。尤其是其提倡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影响本土,对全球金融市场同样影响巨大。7月8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医生表示,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死于“大出血”。此事在今天上午就开始发酵,据央视援引日本MBS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奈良县的近铁“大和西大寺站”发生枪击事件,正在进行演讲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击,处于心肺停止状态。政坛震荡殃及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在今天上午出现“惊魂一跳”。除了“波及”日经指数,一向有着“避险属性”的日元同样受到影响。今年以来,日元处于“风雨飘摇”之势,开启兑美元暴跌之路。而日元的贬值对全球经济或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金融市场“震荡”日本金融市场遭受“惊魂一跳”。7月8日,据央视援引日本MBS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奈良县的近铁“大和西大寺站”发生枪击事件,正在进行演讲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击,处于心肺停止状态。政坛动荡传导到了金融市场上,就在发生枪击事件后,日经225短线跳水回吐了之前的涨幅,现报26517.19点,同时美元兑换日元跌幅也扩大至0.1779%报135.767。事实上,此前也曾出现过因为安倍晋三而导致股市变动的情况。2020年,安倍晋三辞去首相一职,随后日经225指数短线跳水,一度跌超2.5%;同时美元兑换日元汇率跌幅扩大至0.1779%报135.767。而其之所以对股市有影响,除了政坛身份外,其此前主张的“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股市提振作用明显。有报道指出,占日本股市交易额约60%的外国投资者普遍看好“安倍经济学”。据悉,在安倍就任后的一年,《日本平成经济通
安倍晋三遇刺引发日本金融市场“震荡”,“蝴蝶效应”或将波及全球市场

险企“掘金”银发经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市场被各路资本争相竞逐。而对于险企来说,近年来“保险+养老”成为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模式来看,险企们以重资产、轻资产模式发力养老社区。银发经济成为新一轮的风口,因此其也成为各大险企的必争之地。9月22日,在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第18家开业运营的养老社区泰康之家·渝园的开业仪式上,85岁的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成为首位签约入住居民的消息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由此催生的“银发经济”推动险企纷纷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其中,大多数险企都采用了“保险产品+养老社区”模式,来实现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服务的联动。目前,已有包括A股五大上市险企在内的十余家险企通过发布养老服务品牌或者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布局养老金融。“银发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在经济学上,“银发经济”指的是随着社会老龄化而产生的,与老年人群相关的经济和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的总称。当前,全球社会步入老龄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9.8%;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9%。此外,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3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1/4;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占比超过总人口的1/3。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养老需求增长,以养老为核心的“银发经济”日渐成为国内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近年来,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养老服务业、医疗保健业、老年旅游业等消费性服务业迅速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产值将上升至13万亿元,养老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未来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国家政策也在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带来契机。去年2月份发布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
险企“掘金”银发经济

海通证券拟溢价114%私有化海通国际,最高或花费35亿港元

10月6日晚间,海通证券子公司海通国际公告披露,即将从港交所实施私有化。10月6日晚间,海通国际在联交所发布公告称,要约人海通国际控股已于9月26日,就前提条件获达成后以协议安排方式将该公司私有化,并请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交该建议。上述计划生效后,海通国际控股将拥有海通国际100%的股份,而且相关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将同时被撤销。据悉,海通国际于9月27日开市前停牌,前一日收盘价为每股0.71港元。本次私有化的全部计划股份将按每股1.52港元注销,注销价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溢价约114.08%。公告显示,海通国际目前已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3895.71万份购股权且尚未行使,所有该等购股权可予行使。适用于每份尚未行使购股权的相关行使价为0.928-2.614港元/股。悉数行使全部尚未行使购股权将导致发行3895.71万股新股份,占公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46%和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0.46%。在无新股份发行,且没有新购股权授出的背景下,按照已授出购股权行使与否推算,海通国际控股在该建议和购股权要约项下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34.17亿-34.7亿港元。根据公告,在正式实施私有化之前,仍需满足获上海市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报批等前提条件。此外,公告显示,在10月5日,不可撤销承诺股东各自已经以要约人为受益人作出不可撤销承诺,将行使或促使行使所拥有的全部投票权,在任何股东大会上对上述私有化计划的相关议案投赞成票。不可撤销承诺股东合计持有1.40亿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1.66%。事实上,此前就有消息称,海通证券正在考虑将海通国际私有化,从海通证券今年以来的动作中也能看出其有意对海通国际进行重整。海通证券此前对海通国际的持股比例约为67.92%,今年3月,海通证券参与海通国际供股计划,供股价每股0.65港元,集资最多近13亿港元。该计划实施后,海通证券
海通证券拟溢价114%私有化海通国际,最高或花费35亿港元

“独角兽”药师帮赴港上市,B2B医药电商是门好生意吗?

在医药电商C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之际,药师帮成了国内B2B市场的独角兽,平台年度GMV超275亿,成立七年六轮融资累计超30亿元。而面对连年亏损的药师帮不禁引人发问,电商医药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国内B2B医药电商独角兽,药师帮将赴香港上市。 6月3日,老虎财经发现,药师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药师帮”)于5月24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和高盛。 招股书显示,成立七年的药师帮营收已从零达到百亿规模,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院外医药综合服务平台,覆盖30.5万家下游药店以及约13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拥有25.6万个月均活跃买家。 过去三年,药师帮搭乘“互联网+”的东风,营收迅速扩大,自2019年以来其平台交易额持续保持高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42.9%,至2021年综合成交额高达275亿元, 药师帮也因其特有的“医药批发电商”角色,作为行业龙头自成立以来备受诸多资本青睐。招股书显示,此前药师帮共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百度、阳光人寿保险、DCM、复星医药和顺为资本等,合计募资约4.6亿美元。 平台年度GMV超275亿 5月24日,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药师帮,向港交所提交上市前文件。 成立于2015年的药师帮致力于赋能及数字化整个价值链的参与者,包括药企、药品分销商、药店及基层医疗机构。 与当下“遍地开花”的线上医药电商平台不同,药师帮作为B2B的医药营销平台聚焦的则是院外市场的药品流通业务,其主要连接药厂、医药企业、中小型药店、基层医疗机构、店员,致力于让药店及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及销售工作实现提效降本。 招股书介绍,药师帮收入主要来自于自营业务销售医药产品,以及在平台业务中交易的医药卖家的佣金。 具体来看,药师帮通过SaaS工具和线上交易平台,能让缺货的药店诊所在平台上快速对接到有货的批发商,而批发商则可通过平台将货源铺至更多的药店,扩宽销路
“独角兽”药师帮赴港上市,B2B医药电商是门好生意吗?

刘格菘走下“神坛”了吗?

曾让刘格菘晋升“顶流”基金经理之列的“押注式投资”不灵了。其在2022年看好且重金押注的新能源、光伏在二级市场表现惨烈。因此,刘格菘所管6只基金年内收益遭大幅回撤。2022年,刘格菘没能复刻奇迹。3月30日,广发刘格菘管理的6只基金披露年报,年内收益率均在-20%至-30%之间,排名更是在同行中靠后。经过梳理发现,在对6只基金的运作上刘格菘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即高仓位运行,集中持仓。在投资标的的选择方面,刘格菘看重了热门赛道新能源和光伏。不过,去年这两个板块相关企业在二级市场成为资金先后抛售的目标。因此,重仓相关企业的刘格菘首当其冲。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让刘格菘业绩猛踩刹车的“押注式投资”是其在2019年成为公募黑马的密钥。据悉,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在当年年拿下公募权益冠军,迷你基金夺冠的秘籍是重仓了芯片股。而随着“制胜法宝”的失灵,“顶流”刘格菘似乎走下“神坛”。业绩翻车3月30日,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管理的基金都披露了年报。天天基金网显示,去年刘格菘共计管理6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下同),这6只基金从排名来看,在同行中处于末位。业绩上也遭遇了大幅度回撤,6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在-20%至-30%之间,落后于业绩基准。其所管基金业绩遭遇滑铁卢,被基金公司视为生命线的规模也出现下滑。具体来看,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此前可谓是扛起了顶流的规模大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该基金规模为183.91亿元。而到去年年末,这只基金规模已降至129.95亿元,足足降了近54亿元,这也是刘格菘管理的基金中规模跌得最为明显的一只。广发双擎升级混合作为其代表性产品,在2019年因121%的骄人成绩登上冠军宝座,而执掌者刘格菘也一举成为行业顶流。在2021年,广发双擎混合虽不如以往辉煌,却也有着不错的收益。不过,就在2022年该基金规模从2021年的134.72亿元降至百亿元之下
刘格菘走下“神坛”了吗?

礼来是如何成为全球医药第一股的?

美国持续加息周期之下,全球医药产业迎来了一场寒冬。 然而就当大多数医药公司市值回落之际,礼来却以单年暴涨超60%的表现,超越辉瑞、强生、艾伯维等制药巨头,以5500亿美元的市值笑傲群雄。 礼来是一家美国老牌药企,起步于1876年,成立之际正好是美国建国100周年。熟悉医药产业的投资者都知道,礼来虽然一直保持在药企第一梯队,但却始终是跟随者角色,直至GLP-1的爆发才帮助其登上巅峰。 比“药王”更加可贵的是,在长达近150年的“长跑”时间里,礼来公司的股票始终稳步向上,可以说正是关键节点的选择,成就了礼来的众多高光。国内医药行业在不断与国际接轨,礼来式的成功经验显然值得国内药企学习与借鉴。 骨子里的实用主义 礼来的诞生,离不开工业革命的大背景,只不过这次变革发生在医药行业。 19世纪中后期,南北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美国各地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产业百废待兴。受限于当时紧缺的卫生条件,通过蚊虫叮咬就可以传播的疟疾成为困扰民众最为严重的疾病。 一位名叫Eli Lilly的退役军人注意到了疟疾的危害性,由于他还是一名专业的药剂师,因此Eli Lilly对于市面上配方粗糙、药效不一的药物心知肚明。尽管如此,Eli Lilly的家人还是在劣质产品上吃了亏,这促使他产生了自行生产药物的想法。 1876年,Eli Lilly将此前的想法变为现实,正式创立了礼来,而公司生产的第一款药物正是真正能够对抗疟疾的药物奎宁。可以说,从礼来诞生的第一天起,他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司,实用主义深入骨髓。 切实解决美国人民根本矛盾的奎宁成功了,而创造它的礼来也成为美国制药典范,并引领制药行业开始朝规范化方向发展,如在其生产的药物标签上注明了配方成分。后来,礼来也成为推动药物联邦监管形成的主要推力,也就是后来的FDA。 除了推动行业监管,礼来还在拓展自身的工业能力,那就是更高效率地生产规范化产品。 进入2
礼来是如何成为全球医药第一股的?

华融“加速”瘦身,信保基金62亿接手华融信托77%股权

8月16日,中国华融公告关于转让其所持华融信托全部股权事宜,其中,受让方信托基金以61.52亿元接盘。此前不久,中国华融才公布华融湘江银行股权转让相关事宜的公告。可见,中国华融在进一步加速瘦身。 8月16日晚间,中国华融发布金融牌照转让公告,以61.52亿元价格转让其所持有的华融信托76.79%股权,受让方为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公司(下称“信保基金”),公告显示,双方于当日签署了《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合同》。 转让完成后,中国华融将不再拥有华融信托任何权益,且华融信托不再为中国华融附属公司且不使用集团的综合财务报表综合入账。 此次的转让也意味着中国华融将再减少一个金融牌照。据悉,华融信托是一家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2008年设立,中国华融为其控股股东,其他股东还包括长城人寿、珠海市华策集团、新疆凯迪投资、新疆恒合投资。目前,华融信托经营的业务品种主要为信托业务和固有业务。截至2021年末,华融信托归母所有者权益约为人民币34.10亿元。 本次华融信托的受让方信保基金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中国信托业协会联合13家信托公司出资设立,于2015年1月16日获发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15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本次转让华融信托外,近来,中国华融频频瘦身,多次出让金融牌照。 就在两个月前,6月9日,中国华融与湖南财信和中央汇金签署《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合同》,转让标的为中国华融所持有的华融湘江银行31.41亿股股份,转让总代价为119.81亿元。此次转让完成后,华融将不再拥有华融湘江银行任何权益。 1月27日,中国华融公告称,国新资本有限公司受让华融证券71.99%股权,双方当日已签署国有产权交易合同,交易对价为109.3亿元。 据了解,目前,华融已分别于2021年12月13日、2022年5月6日、2022年6月24日及2022年6
华融“加速”瘦身,信保基金62亿接手华融信托77%股权

韵达: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在快递价格战愈加激烈的大背景下,韵达守住榜二,并保持单票收入最高,成为行业中高质量发展的“稳健实力派”。其网络号召力的背后,离不开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与精耕服务的坚持……万物复苏之春,快递打头阵。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3年2月,快递业务量完成91.8亿件,同比增长32.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849.7亿元,同比增长29.3%。物流业的强势增长,折射出消费的超预期复苏,与实体经济同源共生的物流企业,也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在最新投资者交流中,韵达强调“积极引导加盟商参与建设网格仓,探索重塑末端服务能力”,快递同行一片降本增效价格战中,如此表述显得“朴素而另类”。韵达的选择基于对行业的深刻洞察:“2021年下半年起,行业快递价格有明显改善,并处于稳步向好的状态,预计2023年不太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行业价格波动,服务竞争成为新的行业发展重心。”面对行业变局,公司仍保持自己的节奏,业绩弹性已开始逐步验证——综合2022全年表现,曾一度引发市场担忧的韵达,稳稳守住了榜二的位置。并且在2023年,其单票收入保持领先,修复速度领跑行业。基于以不变应万变的稳健战略,韵达的核心竞争优势究竟是什么?在快递企业酣战复苏市场的当下,公司价值是否被市场低估?单价“逆势”提升韵达守住了单价。近期,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2月份经营数据。行业单价为6.2元,同比-0.5%,韵达/圆通/申通单票收入分别为 2.6 元、2.54 元、2.42 元,同比分别+11.1%、-4.8%、-6.6%。1-2月累计来看,行业单价同比+0.7%,韵达/圆通/申通单价同比分别+6.9%、-2.8%、-2.5%。从环比变动来看,2月份行业单价-1.36 元,环比下降16.2%,韵达/圆通/申通单票收入分别 -0.15元、-0.2 元、-0.28 元。在2022年的不确定环境下,韵达的单票收入增幅也领先同行,实现同比增长20.78%
韵达: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谁来护航我们的“养老钱”?

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冲击之下,中国过于依靠基本养老金的单一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4623亿元,这部分资金将在2035年耗尽。要保障国人未来的养老质量,养老结构的调整和养老规模的扩容,早已成为时代趋势和制度共识。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每人每年缴纳上限为12000元。9月26日,国常会再出利好,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养老体系的完善只是第一步,同样重要的,还有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在无风险收益不断下降的时代背景下,养老金收益能否跑赢通胀,关系到老百姓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在这方面,公募基金无疑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嘉实基金等国内养老金投资的先行者,已经为中国的养老金管理提供了现实样本。01他山之石对于国民养老金的统筹管理,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金管理模式,尤其值得我国参考借鉴。与中国一样,美国养老体系也由三大支柱组成,即第一支柱国家统筹的基本养老金制度、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和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但是在资金结构上,中美两国差异较大。美国养老体系的中流砥柱是第二和第三大支柱,占比分别为57.9%以及35.4%,而中国第一支柱占比高达62%,第三支柱几乎为零。美国第二支柱中最著名的是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401K计划,雇员缴款限额是20500美元,第三支柱则以个人退休账户IRA为主,限额是6000美元。截至2021年三季度,美国401k计划规模超过6万亿美元,占美国养老金总资产比例超过15%,IRA资产总额已达13.2万亿美元,
谁来护航我们的“养老钱”?

三天涨183%,融创走出“ICU”?

“赌徒”孙宏斌可以暂时喘口气了!由于融创中国过去一年壮士断腕般的自救以及近期的政策利好,其“咸鱼翻身”重回投资者视野。不过短暂的风光之下,融创中国还面临着巨额债务有待偿还。9月6日的融创中国依旧是地产市场中最靓的“崽”,其盘中涨超72%,近三个交易日的涨幅达183%。而在前一日,港股通标的名单发生调整,新加入的22只股票中,融创中国是唯一一家房企。这就意味着融创中国重新获得了南下资金买入准证。其之所以能重回资金视野,一方面是政策使然,另一方面融创中国的自救初见成效。过去一年,债务压顶之下,融创中国为回血频频甩卖起旗下项目,同时还积极寻找AMC机构纾困。如今,其旗下诸多项目已寻得新主,而孙宏斌极力推进的境外重组有望在年底完成所有流程, 在盘活资产方面,融创中国也找来了长城资产、华融资产等来帮忙,涉及金额约240亿元。可以说,融创中国已渡过至暗时刻。当前略显失意的孙宏斌此前曾是业内知名的白衣骑士,回首孙宏斌的过去,不是在并购就是在并购的路上,从绿城,佳兆业,到万达,到泛海,再到华夏幸福,都是孙宏斌出手的标的。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杠杆收购亦导致了其四面楚歌。融创中国黎明已至?近几日,在香港上市的地产股表现可谓是风光无两,其中融创中国最为强劲,9月6日,融创盘中一度涨超过72%,最高价触及2.74港币,在三个交易日中股价一路上涨,涨幅达183%,成功摘掉“仙股”帽子。从消息面上来看,9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最新的《关于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调整的通知》,融创中国成功回归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股票名单,即日起生效。根据股票名单显示,在本次港股通标的名单调整中,加入22只股票,删除27只股票,融创中国是唯一一家房地产企业获纳入。而从融创中国自身的销售状况来看,其销售数据亦是可圈可点。比如9月3日,北京朝阳公园融创壹号院开盘,现场认购达169套,均价超3000万,总认购金额当天约为56
三天涨183%,融创走出“ICU”?

千亿埃安被抢疯了,“蔚小理”靠边站

小鹏的团队成员,不少出自广汽研究院,据说埃安能独立,是广汽集团看到小鹏风光上市,受了刺激,觉得也有能力造出第二个小鹏。 一家“小透明”新能源车企正在上演神话。 10月20日,广州汽车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广汽埃安引入A轮融资,17.72%的股份融资了182.94亿元,也就是说,埃安这轮估值达1032.39亿元。 要知道,这已非常接近它母公司A股的市值。截至10月26日收盘,广汽集团(601238.SH)市值为约1270亿元。 这轮融资过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埃安估值仅低于蔚来,是小鹏市值的两倍多。同时,这也是新能源汽车整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单笔私募融资。 随着越来越多公司涌入,国内新能源汽车赛道已经变成红海,这些造车公司迟迟未能盈利,令资本逐渐丧失信心。今年以来,小鹏市值跌去80.33%,蔚来跌了58.89%,理想跌了39.49%。 埃安的融资,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投不上,投基金也要“上车” 埃安本轮共吸引了53名投资者,其中不乏老面孔。譬如广汽的老股东们,汇垠天粤、广州产投是广汽十大股东之一,持股比例分别为3.78%、1.38%。 广汽埃安还得到众多广州地方产业投资机构的支持,包括番禺产投、粤港澳产融、粤科集团、汇垠天粤、广州工控、越秀产业基金、恒健控股、南粤基金、智都集团等。 面对合肥投资蔚来的佳话,地方产业投资都想再造一个。广州已经错过了小鹏,2020年小鹏在美股上市后,广州开发区控股、粤财信托才投资了45亿人民币,小鹏工厂早已落户肇庆。 不过,其他区域产投也有出现,例如龙江基金,是由黑龙江省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持股55%,位于黑龙江的国资企业中国一重集团占股5%,另外40%是国有的诚通基金、国新基金。 一些广东知名民营资本也参与了埃安的融资。 除了美的“少东家”何剑锋创立的盈峰资本,还有房产大亨的身影——周泽荣的侨鑫金融集团。周泽荣早期从澳大利亚回国后主要投资广东房地产
千亿埃安被抢疯了,“蔚小理”靠边站

元宇宙步入暗夜

撰文 | 文烨豪  编辑 | 吴先之元宇宙的故事,似乎讲不通了。当下,刮起元宇宙热潮的Roblox股价已跌去大半,带头大哥Meta也正因元宇宙亏损深陷泥潭。再看国内,从字节“派对岛”到腾讯“幻核”,尾随的巨头们纷纷将曾经的试水业务视为了弃子——从《雪崩》到“血崩”,2022年,元宇宙在互联网语境里已然袪魅。元宇宙热度不复往日,梦中人们亦迎来了梦醒时分。今年下半年以来,一众试图靠元宇宙发迹的初创企业正陆续逃亡、倒下,只有一些残留的“信徒”,还在苦苦支撑。巨头“退烧”与众多从所谓的“元年”迸发的风口不同,元宇宙概念爆发至今,尽管吸引了各个领域的玩家们接连入局,但实质成果却寥寥无几。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元宇宙概念背后极大的不确定性,毕竟其仅是脱胎于科幻小说,凝结着大众想象的产物,同过去有实体支撑或立足于商业逻辑的风口全然不同。基于此,当下玩家们对元宇宙的态度亦不同往日般暧昧,尤其是颇爱追风的互联网巨头们,字节元宇宙社交App“派对岛”关停,腾讯数藏平台幻核被裁撤,TME数字藏品业务亦被叫停——巨头们触及元宇宙的频率,正肉眼可见地下滑。背后的逻辑在于,当下元宇宙相关产品并没有大规模爆发的土壤,而巨头们所谓的元宇宙产品,不过是“不可错失风口”的逻辑下,颇具实验性质的尝试。以NFT/数字藏品为例,于大厂而言,其时刻透着金融炒作的危险气息,稍不注意便会触及监管红线,屡遭“敲打”的巨头们自然望而生畏、谨小慎微。而对品牌来说,NFT/数字藏品无非品牌营销及会员管理层面的入口,入局更多考虑的是营销层面的价值,而非凌驾于主营业务之上。相比之下,XR设备或许是当下元宇宙领域为数不多的确定性机会,Facebook更名Meta的逻辑支撑亦在于此。毕竟选择硬件作为落地场景,不仅能嫁接元宇宙,亦能避免被元宇宙“绑架”——就算元宇宙最终被证伪,亦能靠XR硬件通往后智能手
元宇宙步入暗夜

这三年,23000亿砸向光伏!

“双碳”风潮下,光伏赛道火热,过往三年中,产业链不同环节强劲扩张。黑鹰光伏统计发现,从2020年至2023年初,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核心具体环节,以及光伏玻璃、胶膜、金钢线等辅材环节,累计可查的投资总额(公告)超过20000亿元。如果加上其他未具体明确投资环节的巨量产能投资,总投资规模将超过23000亿元。狂热之下,未来光伏出现阶段性产能的绝对的、严重的过剩成为必然。“过剩”通常是竞争市场的常态,但“绝对的过剩”或巨量的过剩,必将引起惨烈竞争和强烈的洗牌。一,多晶硅环节,过往三年累计投资分别为207亿、2200亿和4500亿,明显加速度。从2020-2022年,多晶硅领域累计投资额度超过6907亿元,成为各路资本蜂拥而入的关键环节之一。除了通威股份、协鑫科技、特变、大全和东方希望等老牌多晶硅企业,这一赛道还涌入了宝丰、丽豪、吉利等各路新竞争者。最新消息是,吉利科技集团正积极构建光伏上下游布局,规划2025年多晶硅年产能达到20万吨,2030年达到50万吨,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产能预期方面,多晶硅环节,以2024年底452万吨的多晶硅料产能,以对应产能的测算逻辑,2024年分别对应:1678.8GW的硅片年产能;1626.8GW的电池片年产能;1577.1GW的组件年产能。2,过往三年中,硅棒/硅片的投资总额分别为超600亿、800亿和1572亿,总计超2900亿。硅片环节原本是“双龙头”引领局面,隆基和中环的先发优势非常明显,二线梯队虎视眈眈,更多竞局者跃跃欲试。过往三年中,硅片环节涌入大量新的投资者,比如阜新新能源、金阳新能源、和邦生物、双良节能、江苏新潮、三一集团等等。3,过往三年,电池与组件环节投资总额分别为3106亿、2200亿和超3000亿,累计超8300亿元。过往三年中,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等老牌组件企业均加大扩张力度,此外,正泰新
这三年,23000亿砸向光伏!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