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遇刺引发日本金融市场“震荡”,“蝴蝶效应”或将波及全球市场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2-07-08

安倍遇刺引起轰动,这也同样传导到了金融市场。枪击事件发生后,日经225指数短线跳水,美元兑换日元汇率跌幅也同样扩大。而其之所以对股市有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政客身份,另一方面其提倡的“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股市提振作用明显。尤其是其提倡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影响本土,对全球金融市场同样影响巨大。

7月8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医生表示,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死于“大出血”。

此事在今天上午就开始发酵,据央视援引日本MBS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奈良县的近铁“大和西大寺站”发生枪击事件,正在进行演讲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击,处于心肺停止状态。

政坛震荡殃及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在今天上午出现“惊魂一跳”。

除了“波及”日经指数,一向有着“避险属性”的日元同样受到影响。今年以来,日元处于“风雨飘摇”之势,开启兑美元暴跌之路。而日元的贬值对全球经济或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金融市场“震荡”

日本金融市场遭受“惊魂一跳”。

7月8日,据央视援引日本MBS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奈良县的近铁“大和西大寺站”发生枪击事件,正在进行演讲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击,处于心肺停止状态。

政坛动荡传导到了金融市场上,就在发生枪击事件后,日经225短线跳水回吐了之前的涨幅,现报26517.19点,同时美元兑换日元跌幅也扩大至0.1779%报135.767。

事实上,此前也曾出现过因为安倍晋三而导致股市变动的情况。2020年,安倍晋三辞去首相一职,随后日经225指数短线跳水,一度跌超2.5%;同时美元兑换日元汇率跌幅扩大至0.1779%报135.767。

而其之所以对股市有影响,除了政坛身份外,其此前主张的“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股市提振作用明显。有报道指出,占日本股市交易额约60%的外国投资者普遍看好“安倍经济学”。据悉,在安倍就任后的一年,《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一书记录,日本股价从2012年11月的9000元上涨至于2013年4月份的13000日元,涨幅高达44.4%,尤其在2013年1月,日本央行提出2%的通胀目标,日本股市增长驶入高速。日经指数在2018年10月时突破24270点,创下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新高。

”安倍经济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对应三个方面,即日元贬值、提高通货膨胀预期;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提高个人所得、鼓励企业投资。其中,之所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想通过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创造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以刺激低迷的日本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安倍提倡宽松的货币政策,因而在其任职这几年,汇率一直在下跌,在今年更是跌至谷底。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22日报道,22日,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美元兑换136.5日元的水平。这是自1998年10月以来,时隔24年的最低值。Wind数据显示,美元兑日元汇率由3月初的114.92贬值至4月末的129.81,贬值幅度高达12.89%,远超过同期亚洲其他货币的跌幅。

日元加速贬值的背后

安倍的宽松货币政策只是日元贬值的催化剂之一,其从此前的“避险”资产到现在成为被抛售的对象,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是疫情和地缘冲突。这都导致国际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双双大幅上涨,亦使日元一直处于贬值通道。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能源对外依赖度高达88%,粮食自给率仅有37%。日本财务省今年4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财年,日本进口额同比大幅增长33.3%,其中,原油、煤炭等能源类大宗商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地缘冲突导致用于火力发电的液化天然气等价格暴涨,伦敦洲际交易所数据显示,当地时间7月7日,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突破1900美元每立方米。而根据联合国粮食相关组织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3月和4月两个月的时间,全国粮食价格同比再次上涨12%。

贝瑞研究首席执行官吉俊礼:日本大量进口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类大宗商品,而大宗商品交易以美元计价,因此每当日本买入大宗商品时,都需要卖出日元兑换美元,再用美元结算大宗商品,这也加剧了日元贬值的趋势。

而美联储高歌猛进的加息促使日元加速贬值。

据悉,美联储今年以来已经三度加息,分别在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50个基点以及6月加息75个基点。值得一提的是,6月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为1994年11月以来最大单次加息幅度。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依旧坚守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坚决控制收益率曲线,并通过”买买买“策略来捍卫10年国债收益率0.25%的上限,这使得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截至6月21日,美日10年期国债利差大幅走高至306BPs/3.06%。而随着美债收益率不断走高,越来越多日本套利交易资本正纷纷借入日元再兑换美元投资美债(套取更高的无风险利差收益),此举导致日元兑美元汇率持续加速下跌。

有市场人士表示:当下日元尚未见到止跌迹象。如果美联储未来激进加息,且日本央行坚持货币宽松的话,日元在未来几个月还可能会继续下跌。

值得一提的,在美联储加息后,只要是跟美元在汇率上了贸易结算上紧密的国家都选择加息,中东的沙特,阿联酋等国做出了加息50个基点的调整,香港做出了加息70个基点的调整,那么为何日本还要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据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的2021财年,日本的国债达到了1241万亿日元(相当于9.55万亿美元、人民币3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就意味着,其债务是GDP的266%。

根据日本最新的人口数据1.26亿来算,这相当于每个日本人都背负了991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51.05万元)债务。

一旦加息,政府根本还不起利息。有分析师指出,一旦日本央行放弃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暂时性购债),日债收益率可能会大幅上升,而债券收益率上升意味着日本政府将支付更多的利息,给已经捉襟见肘的日本财政造成更大压力。

日元跌跌不休对全球影响几何?

众所周知,日元是七大工业国的货币,也是外汇市场上最活跃的外币之一,这同时意味着其在货币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自今年以来,日元不断贬值,日元兑美元汇率跌至过去24年以来最低值,促使其避险货币属性“烟消云散”。在此背景下,日元汇率跌跌不休对日本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一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日本而言,日元贬值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

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国内需求不足,因此日本政府倾向于通过促进出口来提振经济,货币贬值便是增加出口的方式之一。自2013年3月以来,日本出口增速确实持续加快,截至2021年,据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日本的出口额增加23.6%至85.8786万亿日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通过贬值对出口的刺激效果正在下降。随着全球供应链增长,日本出口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而日元的贬值促使原材料和中间品进口价格上升,成本的上升无疑将推高出口产品的价格。

以大宗商品为例,今年以来,其价格不断暴涨,无疑将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追踪19种大宗商品走势路透CRB现货指数在今年一季度涨幅达27%。

而大宗商品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最匮乏的资源之一,像日本是石油净进口国,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日本的贸易逆差。从数据更能直观体现,据数据显示,日本5月贸易逆差高达2.385万亿日元(178亿美元),超过市场预估的2.023万亿日元逆差,为自2014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逆差。其中,进口同比飙升48.9%,高于市场预期的43.6%,也远高于出口的同比增幅15.8%。

叠加近年来疫情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速放缓。根据荷兰经济分析局测算,2022年4月,全球出口金额指数较上月下降0.7%,全球出口数量指数虽环比有所回升,但相较去年底下降1.1%。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通过贬值刺激出口效果不达预期。除此之外,日元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正日益凸显。

据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启迪表示,2022年1月,经常账户逆差11964亿日元,创2014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资本和金融账户方面,2022年2月和3月,误差与遗漏分别为-6363亿日元和-9939亿日元,显示隐性资本流出不断增多;外汇储备方面,日本官方储备资产由2021年8月的1.42万亿美元持续下降至2022年4月的1.32万亿美元,尤其是今年1-4月下降明显,规模下降高达835.57亿美元。

当然,日元贬值不仅对日本影响大,其更大的影响或将带来“蝴蝶效应”。

日元汇率贬值提高日本国债风险,同时对日本货币政策稳定性提出挑战,一旦日本放弃进行收益率曲线控制,极大可能造成日本政府无法偿还国债,由此造成的冲击将会波及全世界范围,尤其是其他奉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国家,金融机构也会受到日元套息交易平仓的影响,或引起金融动荡。

中银证券管涛表示,当前对于国际金融市场来讲,最大的风险不是日元的贬值,有可能引发的亚洲地区竞争性贬值。而是如果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最后失守,导致日债收益率飙升,那么对日本经济金融将会带来比较大的这样一个冲击。

如果日债收益率飙升,日本政府的偿债负担会大大增强,能不能维系这么高政府负债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日本的很多金融机构也持有大量的日本国债,那么日债收益率上升意味着这些日本金融机构持有的日债也会出现估值的损失。最近这些年其他国家也大量的增加了日本国债的持有,如果日债价格暴跌,会带来比较大的溢出效应。

兴业证券王德伦也表示日本央行一旦放弃YCC(利率曲线控制),日本资金或将不得不抛售美债,后者面临的上行压力可想而知。考虑到美债是全球利率的“锚”,全球市场因日央行放弃YCC而面临“核弹级”冲击的可能性,显然无法排除。        责任编辑| 陈斌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