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GC
财经观察GC
关注科技与蓝筹
IP属地:未知
4关注
2粉丝
0主题
0勋章

“新质牛”启动在即,大资金抢先入主光启技术

在“924”发布会和“926”会议推出重磅政策后,中国股市一骑绝尘开始报复性上涨。9月24日至10月4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万得全A分别上涨:21%、30%、26%,恒生科技、恒生指数分别上涨41%、25%。10月8日复工第一天,A股大盘更是以历史罕见的涨停板开盘,随后开启震荡模式,截至10月10日收盘,上证指数已回调到3300点附近。许多中小投资者不禁追问:牛市就此结束了吗?  牛市已经启动,上涨之路刚刚开始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近日多次发微博提醒投资者,“千金难买牛回头”、“面对五年一遇的牛市,即使不上车,即使看空也不要做空,不要试图阻止牛市的去路,不然会付出巨大代价,尤其是在牛市的点火启动期,空头会被瞬间打爆。”任泽平强调,当前是牛市的启动阶段,不要被短暂的调整吓到。  不少券商和投资机构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许多机构认为,当前A股市场即将迎来一场“新质牛”行情。  从政策面看,从“924”发布会“一行一局一会”推出多项涉及货币、房地产、资本市场的重磅政策,再到“926”非常规时间点召开的会议对年内财政发力进行“吹风”,政策层明确释放出“政策全面转向稳经济”的信号,极力呵护资本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且政策具备可持续性。  因此,可以认定本轮牛市是基于改革成果、市场发展成果、产业转型升级的牛市,是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特征的“新质牛”。这一观点,从近期市场资金关注的方向也可以得到印证。科创板、创业板、科技等板块近期均涨幅巨大且持续靠前。多家机构认为,本轮牛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聪明投资者”提前埋伏光启技术  在众多新质生产力代表公司中,光启技术近期的涨幅格外亮眼。从8月底至今,光启技术股价累计涨幅最高达75%,并领先大盘率先启动。表面原因,是受光启近段时间启动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利好刺激所致。  
“新质牛”启动在即,大资金抢先入主光启技术

走进光启技术,探访超材料龙头崛起之路

近日,《上证报》、《证券日报》等财经媒体记者走进我国超材料产业龙头公司光启技术,探寻这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如何仅用十几年时间从无到有地开创出一个全新产业并领跑全球。  从无到有,光启让超材料在我国进入实战应用  据了解,超材料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和制造,具有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特殊物理性质的材料。这些材料通常由微米或纳米级的结构单元组成,这些单元按照特定的设计规则排列,赋予材料独特的电磁、光学、声学或力学特性。与传统材料相比,超材料可以实现对光波、声波或电磁波的操控,展现出如负折射、完美隐身、超分辨率成像等奇异现象。  超材料自1968年被前苏联物理学家菲斯拉格(Veselago)提出以来,其广泛的应用潜力和革命性的技术革新能力,被世界各大科技强国视为一项战略性技术争相投入研发。如,在军事领域,超材料可用于开发隐身技术,提高武器装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在通信技术中,超材料可以改进天线性能,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传输;在医疗领域,超材料的应用可能带来更精确的成像技术和治疗手段。此外,超材料在能源收集与转换、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超材料有望在未来科技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超材料产业的发展,几乎完全起始于光启技术。2006年,在杜克大学攻读博士的刘若鹏、季春霖等中国留学生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件“隐身衣”,2009年两人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此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在全球科学界引发轩然大波。2010年,刘若鹏、季春霖等人回国创立光启技术,拉开了我国超材料产业化的大幕。随后,我国超材料产业迎来了加速成长期。  作为我国新一代尖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商,也是国内首个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光启超材料的
走进光启技术,探访超材料龙头崛起之路

华帝2024半年报:营收、利润双增,经营质量稳健提高

8月29日,华帝股份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7.68%;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增长14.77%;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16.69%。  2024年上半年,随着国内经济整体稳步恢复、各项促消费政策落地,厨电行业迎来新一轮的机遇期。作为行业中的头部公司,华帝上半年表现出较强的经营能力,从产品、营销、品牌等方面齐发力,使得营收和利润,经营质量稳健提高,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特别是受益于新渠道的精耕细作,华帝实现了线上渠道和下沉渠道的双增长。  创新开发新品类,加码技术研发  2024年上半年,尽管厨电市场整体稳健回暖,但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后,厨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厨电市场中,大家电销售额下降了2.3%,小家电下降了5.4%。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端,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驱使着各大厨电品牌将更多的资源倾注在产品上。注重产品的研发投入,持续对产品的技术、功能、品质、外观等方面进行升级。  华帝股份作为厨电行业的领军者,敏锐洞察到市场的变化,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进行应对。持续推进产品技术更新迭代,以技术创新打造发展新动能。加大了高端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线上市场,华帝高价位段产品销量显著提升,烟灶套装4500元以上占比提升21.3%,单品烟机2500元以上占比提升6.6%。今年上半年,华帝陆续推出了超薄小飞碟系列烟机、超薄新氧烟机J6200Z等新品。这些新产品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更加符合现代家居审美,更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优质的使用体验。  截至2024年6月底,华帝拥有4758项国家级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605项,“好清洁”类技术专利372项,位居行业前列。洗碗机授权专利量跻身TOP10行列;拥有“国家级工业
华帝2024半年报:营收、利润双增,经营质量稳健提高

从尖端装备到商业航空航天:超材料赋能加速新经济产业变革

7月30日下午中央就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进行了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并特别提到低空经济。他强调,要做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低空经济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领域,显示出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低空经济涉及航空设备、航空运输、航空通讯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其技术的复杂度和实现平稳运行的难度,并不亚于传统的航空航天产业。专家预测,超材料作为一种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精确控制的新型材料,已经在我国尖端装备领域取得了大规模应用,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中也有望大放异彩。  超材料显著提升尖端装备性能  所谓“超材料”(Metamaterial),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超材料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光电子学、材料科学、半导体科学以及装备制造等,是全球最前沿、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研究课题。被《科学》杂志列入本世纪前10年的10项重要科学进展之一,同时《Materials Today》杂志也称其为材料科学50年中的10项重要突破之一。  由于超材料具有“按需定制”的特点,因此其设计的灵活度极大,应用范围也极其广阔,在新型物理器件、天线系统、隐身材料、通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我国超材料企业取得产业化突破后,目前超材料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海陆空各类型尖端装备领域,并已经取实战检验。  除了能够显著降低飞行器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以提升隐身性能,超材料赋能航空航天装备后,在诸多方面为尖端装备的实战性能带来了指数级的提升。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各类型专用飞机,原本就是纯粹的机械结构。加入超材料技术后,不仅能实现减重,而且还可以在飞机体表材料中增
从尖端装备到商业航空航天:超材料赋能加速新经济产业变革

无人驾驶风口已至,超材料有望加速行业变革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无人驾驶技术作为新能源车的标配,正逐渐成为未来智慧出行的核心趋势。在这一轮产业变革中,超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定制的功能性电磁材料,在提升无人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和通讯效率方面,有望扮演关键角色。  超材料优势无与伦比  所谓“超材料”(Metamaterial),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超材料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光电子学、材料科学、半导体科学以及装备制造等,是全球最前沿、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研究课题。被美国《科学》杂志列入本世纪前10年的10项重要科学进展之一,同时《Materials Today》杂志也称其为材料科学50年中的10项重要突破之一。 由于超材料具有“按需定制”的特点,因此其设计的灵活度极大,应用范围也极其广阔,在新型物理器件、天线系统、通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业界专家预测,如果将这些探测和接收能力更强的超材料与无人驾驶汽车的外壳融于一体,就可以完全取消无人驾驶汽车昂贵的传感器系统,而且布局的传感器会更多,探测效果会更好,充分胜任各种复杂驾驶环境。 在无人驾驶车辆中,感知系统是实现车辆自主决策和安全行驶的核心。超材料的应用,能显著提升车辆雷达等传感器的效能。超材料为凭借其独特的定制性能,可以使雷达系统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高精度探测,即使在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以及在人车密集的城市环境中,也能有效减少信号衰减和干扰,确保车辆对周围环境的准确感知,和车辆在高速行驶或复杂交通场景下的安全与智能。  此外,超材料的使用还能在不影响车辆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实现传感器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进一步提升无人驾驶车辆的感知系统效能。  紧缩场实验室推动无人驾驶加速普及  去年12月,
无人驾驶风口已至,超材料有望加速行业变革

光启技术成“科特估”核心标的 估值将重构!

近段时间,A股市场半导体产业链表现强劲。在经过6连涨之后,中证半导指数累计反弹超13%。随着“科特估”概念的持续发酵,市场已经将科技股行情的预期延伸到“科特估”概念。  很多机构预测,与去年以来持续火爆的“中特估”行情类似,“科特估”概念不仅将进一步催化新一轮科技股炒作行情,也将带动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公司迎来估值重塑。未来,在资本的驱动下,这些企业将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速实现“新质生产力”落地,帮助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继“中特估”之后,“科特估”再次聚焦核心资产  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然而,由于外部环境严峻,导致我国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公司普遍估值偏低。以半导体板块为例,从代工、封测,到存储及其他设备公司,无论纵向与自身的历史估值作比较,还是横向对比同一环节的海外企业估值,都处于偏低的水平。  与中特估一样,“科特估”作为我国科技产业的核心“安全”资产,聚焦优势制造、中国自造、先进智造这些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合理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市场价值,发挥资本市场的调节作用,改善“新质生产力”融资环境,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是A股发挥资本市场使命的当务之急。  那么哪些科技领域有望迎来“特估”呢?  方正证券在报告中指出,“科特估”对应的是市场对战略稀缺性行业和新质生产力优质公司的低估。“科特估”企业应该满足战略稀缺性、创新程度高、质地好但估值偏低、有国际竞争力等条件,尤其是重点领域的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包括半导体、大飞机、机床、工业软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以及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如国产算力、生物技术等。  “科特估”后的超材料龙头,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光启技
光启技术成“科特估”核心标的 估值将重构!

“光启速度”再现!半年时间“全球首套汽车紧缩场测试系统”正式运营!

近日,光启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汽研于去年12月签署的汽车天线OTA性能紧缩场测试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全球首个适用于智能汽车天线性能检测的“紧缩场测试系统”于5月24日正式安装上线。该系统不仅大幅提升了汽车通讯测试的效率和精度,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填补了全球智能汽车行业的技术和标准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光启以独步全球的超材料技术为基础赋能民用市场的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落地转化做出了极佳的示范。  软硬件实力独一无二 助力汽车产业打造竞争优势  2023年12月,中汽研与光启技术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携手打造全球首个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将光启技术在超材料领域积累的成熟方案直接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  该实验室在全球率先采用开创性的航空试验方法,通过紧缩场实验室来打造完整的汽车整车通信测试方案,精准测量通信发射和接收能力,一举填补了全球汽车行业整车天线测试的ISO/IEC标准的空白,也彻底解决了困扰全球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通讯难题,帮助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赢得发展先机和行业话语权。  光启技术之所以能担此大任,得益于其独一无二的软硬件实力。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光启技术的紧缩场设备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最大紧缩场实验室静区可达到7米的全尺寸测量,是国内第一套电磁测试领域专业大型综合体实验室,本次建立的“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是国内首个民用领域5米静区的紧缩场试验室。  此外,光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紧缩场测试领域的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团队,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授权专利59项,获中国专利奖1项。团队具备优秀的设计仿真能力,能及时辨别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并具备联合创新能力,可基于新的测试业务领域,进行测
“光启速度”再现!半年时间“全球首套汽车紧缩场测试系统”正式运营!

无所不能的超材料!无与伦比的业绩表现!

连续五年业绩双增!A股还有谁?!  最近,光启技术发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27.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增长54.85%。光启技术表示,营收和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得益于报告期内公司超材料产品竞争优势凸显,批产业务收入和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收入同比大增,超材料业务的营收占比进一步提高,带动整体盈利水平较大幅度提升。  凭借在电磁调制、综合射频传感、功能结构一体化等性能方面的特殊优势,公司超材料产品在核心尖端装备中的渗透率逐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多个型号的尖端装备阶段性研制任务,并大规模批产交付。由于公司超材料产品优势凸显,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报告期内公司超材料业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超材料批产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55.94%。公司根据最终客户的需求组织产能扩充和生产交付计划。  作为我国新一代尖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商,也是国内首个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光启技术已经将新一代超材料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海陆空尖端装备领域,覆盖多个装备体系,几十个关键部位,为我国装备综合作战性能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十余年的发展中,从无到有地构建起了我国超材料产业的完整工业体系,在核心的超材料功能结构产品上建立了超算设计、高分子原材料、复合材料及制件、超材料微电子、高精密机械加工、微波射频综合孔径、先进检验检测等七大方面的核心能力平台。  光启超材料技术产业化的成功,得益于超材料技术与各个装备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广泛赋能。除了在航空装备、航电系统、无人机等领域取得越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23年光启开始把业务触角伸向广阔的民用市场,寻求赋能千行百业,探索更多超材料技术的应用场景。  2023年12月,光启与中国的汽车检
无所不能的超材料!无与伦比的业绩表现!

超材料进入民用领域及光启的估值(三)强大技术壁垒确立龙头地位

作者 林中行 四、超材料市场天然具备易垄断特征 仔细考察,超材料应用有市场如下三个明显特征: 1、超材料有着极高的技术壁垒,先行者尽占领先优势 超材料有着极高的技术壁垒,光启在该领域有着极强的核心竞争优势,前面已经介绍过。这其中除了反向设计技术不容易掌控外,超材料工业化生产的关键点,也就是独特的工业化路径,除了光启外外界更是摸不着头脑。 现在我国学术界和科技界已经普遍意识到超材料技术的重要性,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从原理和应用方向上探讨超材料技术,我国极少数的企业也参与其中。但从全国第2届超材料大会上所发表的主题演讲和论文看,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更无一家企业涉及到产业化。此时光启不但已经掌握了反向设计技术,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出所需的产品,而且还实现工业化大规模量产,还掌控了从基本材料、基本工艺到检测方法大量的专利,占全球与超材料相关专利的80%以上。 在一个有着极高技术壁垒的颠覆性创新领域,从一开始就占据那么大的优势地位的企业,在历史上并不多。这必然对光启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领先优势。 2、超材料具备“烧钱又烧时间技术”特征,后来者很难追赶 有些创新发明虽然从原理上是很简单的,但要使产品即有高性能指标,又在商业上具备可行性,却是非常难的。即需要在不同的技术途径上进行探索,又需要在生产工艺上不断迭代进步。期间不但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还需要长时间的耐心等待,还面临着不确定的结果,失败的企业往往会被淘汰,成功的企业往往会成为平台型企业。具有这种特征的行业被称为“烧钱又烧时间技术”的行业。这种行业最大的特征就是后来者很难追赶,很难一步到位。 芯片就是典型的“烧钱又烧时间技术”的行业。芯片的科学原理非常简单,都是公开的,但要做到现在这样在技术上高度集成,商业上又具备可盈利性,是经过了长达60年时间的途径探索和工艺迭代的最终结果,期间多少企业烟消云散,多少资金灰飞烟
超材料进入民用领域及光启的估值(三)强大技术壁垒确立龙头地位

超材料进入民用领域及光启的估值(二)超材料七大平台全面赋能民用市场

作者 林中行 超材料技术可以赋能全行业发展 从超材料的技术特征来看,它并不是为某个行业或某项需求而发明的技术,其应用面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说几乎所有与实体物质生产相关的产业当遇到由于自然界材料性能有限的瓶颈时都可以尝试用超材料技术去解决。因此超材料是一个能为众多行业赋能的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 下面说几例光启的超材料技术包括光启的极具创新的超材料端到端生产线所形成的独特的技术(即光启所说的七大能力平台)在民用领域已经做到的或者能够做到的案例。   1、飞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天线OTA性能检测 超材料技术的精髓就是根据特定需求逆向推算满足这一需求的材料所应有的微结构,而超材料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产品的性能是否达到预定的功能,需要做一系列复杂而又严格的电磁性能检测,光启据此打造了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电磁性能检测中心。 光启的紧缩场设备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国首位,是国内第一套电磁测试领域专业大型综合体实验室,可对外提供服务的频率低至0.1GHz的低频远场天线测试系统;拥有亚洲最大、全球最先进多探头球面近场测试系统,待测目标尺寸可达8米;拥有多个超高精度散射特性测试紧缩场,频率范围最低0.3GHz。 2023年12月,光启与中汽研签署《汽车天线OTA性能紧缩场测试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将合作建设行业首个适用于汽车整车天线OTA性能测试的紧缩场实验室,共同开展汽车整车天线OTA性能测试技术研究与标准验证试验,联合开展汽车整车天线OTA性能测试的对外检测委托业务。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的最核心部分,作为决定汽车驾乘体验和智能化程度的基础,保证整车天线性能检测是智能网联汽车最基础最关键的测试项目,以往的天线测试基本都是采用近场的方式测试,没有基站和毫米波认证类测试的紧缩场方案。但是近场测试只能测试整车的通信发射能力,无法准确评估通信接收能力,因此不能实现管理整车最终状态的性能的目标。 自
超材料进入民用领域及光启的估值(二)超材料七大平台全面赋能民用市场

超材料进入民用领域及光启的估值(一)估值体系简述

2023年12月11日,光启发布与中汽研签署《汽车天线OTA性能紧缩场测试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及双方成立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公告,标志着光启开始正式携超材料技术迈入无限广阔的民用市场,企业的估值也将有根本性的改变。 一、证券投资估值体系简述 证券市场投资有很多方法,但坚持以企业的内在价值投资为理念,根据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采用相应的估值方法对企业进行估值,以指导实际操作,无疑是市场主流的且比较可靠的方法。 1、清算企业的剩余价值法 对股票形成系统的投资体系产生于美国,其鼻祖为本杰明·格雷厄姆。他的投资体系建立在三大基石基础上:股权是企业价值的一部分、市场先生、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先生认为,股票是有其内在价值的,市场波动总有其潜在的运行规律,那就是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作为投资者,就需要找到企业的内在价值,当价格远低于股票价值时买入,远高于股票价值时卖出。 但在格雷厄姆所处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美国证券市场比较混乱的时代,投资人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因此,格雷厄姆认为企业的投资价值由它进行破产清算时的厂房、设备、现金等资产组成。由于此时所剩的资产不多,相当于抽烟剩下的烟屁股,因此也被称为“烟屁股理论”。 2、成熟型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他在继承其导师价值投资理念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企业的生意模型、经济护城河、管理团队、长期持有等因素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对企业价值的估算,巴菲特提倡“自由现金流折现法(DCF)”。 巴菲特认为,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等于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自由现金流是指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减去必要的资本支出后剩余的现金,即公司可以用来分红、偿还债务或再投资的现金。DCF 绝对估值模型如下: 但该模型中有两个数据很难把握:一是如何根据前面几年的自由现金流推算后面年限的自由现金
超材料进入民用领域及光启的估值(一)估值体系简述

超材料,无限可能!

 最近,在深交所的投资者论坛上,不少投资者对光启技术在民用市场的发展和前景表现出浓厚兴趣。从当前热火的低空经济,到智能汽车检测服务,从前沿的peek材料、信息超表面到5.5G通感一体系统,光启技术凭借自身在超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积累,在诸多民用领域积极探索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呈现出四面开花的大好局面。  服务尖端装备升级,超材料历经实战检验 所谓“超材料”(Metamaterial),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超材料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光电子学、材料科学、半导体科学以及装备制造等,是全球最前沿、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研究课题。被美国《科学》杂志列入本世纪前10年的10项重要科学进展之一,同时《Materials Today》杂志也称其为材料科学50年中的10项重要突破之一。 由于超材料具有“按需定制”的特点,因此其设计的灵活度极大,应用单位也极其广阔,在新型物理器件、天线系统、隐身材料、通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我国超材料企业取得产业化突破后,目前超材料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海陆空各类型尖端装备领域,并已经取得实战检验。随着第四代超材料技术量产的脚步渐进,我国尖端装备无疑有望获得更大的性能优势。 与此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就要求掌握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必须充分发挥技术的潜在优势,探索更多可能的应用场景,在广阔的民用市场实现成果转化。我国超材料作为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材料科学,目前正逐渐加速在民用市场实现落地。 领先技术“打底”,民用场景百花齐放  1、低空经济(飞行汽车) 最近一段时间,低空经济和飞行汽车概念成为A股资本市场最受追捧的热点。光启技术作为我国超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如何在
超材料,无限可能!

中汽研宣布:全球首个紧缩场已进入调试阶段

近日,国资委在其官网首页以专题报道的形式介绍了中汽中心“2024新质创效年”的行动进展。报道中提到,一批重点项目进入建设投运关键期,为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汽车强国建设。其中,去年年底宣布建设的全球首个汽车紧缩场测试项目,当前已经进入系统调试阶段。业内人士预计,汽车紧缩场测试项目的率先建成,有望让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先全球一大步。 全球首个汽车紧缩场,填补行业空白 据中汽中心天津检验中心技术专家介绍,紧缩场是应用近场聚焦原理,采用精密反射面将馈源产生的球面波经过反射变换为平面波,从而在近距离上实现天线参数远场测量的技术。目前,紧缩场测试技术主要应用于通信与航空航天,暂无面向汽车的紧缩场测试系统。 为什么天线性能的检测对于当今的汽车行业如此重要?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已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占比提升至34.9%。2023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0个百分点。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愈加凸显。智能网联汽车绝大部分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由天线性能决定的信号质量。很显然,作为决定智能网联汽车驾乘体验和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保障,整车天线 的性能是智能网联汽车最基础、最关键的测试项目。然而,目前通信行业还没有成熟的方案直接应用于汽车行业,而且全球汽车行业对于整车天线测试的ISO/IIEC标准还处于空白阶段。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汽车领域的天线测试基本都是采用近场的方法测试,没有基站和毫米波认证类测试的紧缩场方案。但是近场测试只能测试整车的通信发射能力,无法准确评估通信接收能力,因此不能实现管理整车最终状态性能的目标。这成为阻碍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的主要瓶颈。 2023年12月,中
中汽研宣布:全球首个紧缩场已进入调试阶段

低空经济、飞行汽车风口渐近,光启整车天线测试有望造就新蓝海市场

在最近的A股市场,低空经济概念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飞行汽车和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股票表现活跃,多支概念股连续多日实现涨停,并呈现上涨趋势。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未来飞行汽车和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相关产业链公司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汽车行业变革加速,天线性能检测成万亿级市场标配 飞行汽车作为一种创新的交通工具,其市场前景备受关注。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到2030年,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而到204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到1.5万亿美元。这一预测表明,飞行汽车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对城市交通产生深远影响,并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道路建设、交通安全和环保等问题。 尽管飞行汽车的市场前景无比广阔,但其在真正落地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飞行汽车普及的关键。由于飞行汽车的驾驶难度较普通汽车要高很多,因此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是飞行汽车正常“上路”的必要前提。而飞行汽车稳定可靠的通信收发性能,不仅是自动驾驶技术得以实现的关键,也关系到空中交通体系的运行安全。未来,天线“信号”的优劣,将成为评判一款飞行汽车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而天线也将成为飞行汽车最重要的基础硬件。 就像手机产业曾经走过的道路一样,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网络对于硬件性能的发挥和用户体验的贡献度越来越大。如今,汽车产业也正在经历类似的变革。如同手机信号之于手机的重要性一样,无论是当下的智能网联汽车,还是即将到来的飞行汽车,其绝大部分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天线通讯。从新能源汽车到飞行汽车,通信性能也是未来汽车的关键基础设施。天线性能检测也必然成为飞行汽车行业的标配。 作为决定汽车驾乘体验和智能化程度的基础保障,整车天线性能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最基础、最关键的测试项目。以往的天线测试基本都是采用近场的方法测试,没有基站和毫米波认证类测试的紧
低空经济、飞行汽车风口渐近,光启整车天线测试有望造就新蓝海市场

颠覆式技术创新+全新产业链赋能 超材料成“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2024年的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导方向,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核心热点。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国家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基石,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超材料作为这一赛道中的创新先锋,近年来,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在新领域新赛道上积极开拓、攻坚克难,不仅实现了国内技术领先,也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充分显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动能。纵观我国超材料产业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其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 前所未有的颠覆式创新技术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素有“一代材料,一代技术”的说法。超材料在底层技术上的颠覆式创新,让我国材料技术跃上了新台阶。 所谓“超材料”(Metamaterial),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超材料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光电子学、材料科学、半导体科学以及装备制造等,是全球最前沿、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研究课题。被美国《科学》杂志列入本世纪前10年的10项重要科学进展之一,同时《Materials Today》杂志也称其为材料科学50年中的10项重要突破之一。 超材料突破了传统的材料设计思想,直接通过材料物理尺度上的有序结构的设计来获得等效的表观性能,而这些性能往往是传统材料望尘莫及的,如左手特性、逆Doppler效应、逆Snell效应、逆Cherenkov效应、完美透镜效应等。 超材料的概念最早由苏联物理学家菲斯拉格(Veselago)于1968年提出,但之后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直到2006年,在杜克大学攻读博士的刘若鹏、季春霖等中国留学生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件“隐身衣”,2009年两人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此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在全球科学界引发轩然大波。2010年,刘若
颠覆式技术创新+全新产业链赋能 超材料成“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新质生产力驱动装备升级,军工板块2024有望加速破局

从去年9月,网络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讨论持续升温,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纷纷发表看法,探讨其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很多地方政府陆续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与传统以物质资源为主的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 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依赖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同时,它还将带动就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当前,已经有31个省份地方两会全部召开,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4年的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增速以及主要任务。其中,共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相对靠前的位置重点提及了“新质生产力”,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但关键还是创新和技术突破。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各省份将着力布局产业链,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回到A股市场,多家机构认为,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破局点,科技创新仍是今年政策的主旋律,预计2024年的投资机会在于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 浙商证券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
新质生产力驱动装备升级,军工板块2024有望加速破局

见底信号明显!多家军工企业发布股份回购计划

1月份以来,A股大盘再度开启向下探底模式,一度跌倒2020年疫情创下的低点附近。受大盘拖累,中证军工指数也持续在低位徘徊。然而与散户们的恐慌割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工行业内却有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股票回购计划。 截至目前,已发布股份回购计划的军工企业约有数十家。其中鸿远电子、中国长城、中科海讯等股份回购期限自2023年12月开始;中科星图、应流股份等股份回购期限自2023年11月开始;新雷能、睿创微纳等股份回购期限自2023年10月开始。此外,2024年1月,光威复材、天秦装备和火炬电子分别公告其股份回购计划。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回顾中外历次熊市,不难看出,上市公司集中回购股份一般都是市场见底的重要信号,投资者据此进场未来大概率都会有不错的价差收益。在当前偏空的市场环境下,多家上市公司逆势进行股份回购,一方面充分说明了企业对自身发展和行业未来的增长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企业对自身基本面和估值性价比的认可,并且账面现金流充足。 首先,从军工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期,大国博弈进入深水区,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红海危机等热点,加速地缘政治新格局演进。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威胁下,世界各国或将继续维持军费高增长态势。2024年,美国国防预算总额为8420亿美元,增长3.2%,日本国防预算达7.7万亿日元,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展望“十四五”时期甚至到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节点上,我国国防支出增速或将长期高于GDP增速,国防支出占GDP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年我国军费预算同比增速为7.2%,增速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3年保持环比增长。在国防需求的支撑下,军工行业未来几年将处于补偿式发展阶段。 2023年作为“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年,为了军工作
见底信号明显!多家军工企业发布股份回购计划

主机厂开启狂买模式,带动光启2023年业绩加速暴增

截至1月22日,军工行业有44家公司公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和预盈的公司占比为79.55%,净利润增幅在50%-100%之间的仅有17家。国内超材料龙头光启技术2023年度全年预计实现净利润5.15亿元-6.3亿元,同比增长36.74%-67.27%。得益于主机厂需求扩大,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占总收入的比重预计达到80%,带动整体盈利水平较大幅度提升。 据了解,超材料作为新一代装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主流技术,对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尤其是新材料、尖端装备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对新一代尖端装备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装备升级换代频率越来越快,特别是近年来周边局势紧张,国防战斗力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提升,公司各类超材料产品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超材料尖端装备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 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报告期内,公司以装备发展需求为牵引,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持续聚焦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研发和批产交付,使得超材料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批产收入大幅度增长。 在技术上,光启技术作为领先的新一代尖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商,目前已经掌握新一代超材料技术产品的深度计算、智能制造以及专业检测等核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打通了超材料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成为集“设计、制造、测试、批产”一体化的全球超材料龙头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巩固自身在超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2023年全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申报超材料业务相关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获得授权33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累计持有3项国家标准。公司及关联主体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持续排名第一,建立起了强大的专利壁垒优势。公司通过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和专利布局,以及国家标准的制定,不断巩固技术
主机厂开启狂买模式,带动光启2023年业绩加速暴增

比小说还魔幻的民间科技!盘点工业大摸底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家

工业大摸底,怎么越看越有点爽文的感觉。 近几年,大漂亮为了阻止中国崛起,在科技领域绞尽脑汁卡我们脖子。但是想不到,情况出现了令人错愕的意外。当年美国人开出天价的航母拦阻索,原本就在我国民营企业的仓库里吃灰;战斗机用的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居然一直在钓鱼佬手里握着;相控阵雷达最初是用来赶野猪的;激光炮被用来修剪树枝;续航8000公里的无人机原本打算用来送快递;五代机隐身材料,最初是为了帮汽车躲避测试雷达…… 这样魔幻的剧情,居然真实发生在“工业大摸底”过程中。难怪网友给出神评论:午夜梦回惊坐起,列强竟是我自己。然而,核心科技的突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能一秒点亮我国科技树的民营企业,背后必定都有一个非同凡响的掌舵人。 搞出战斗机碳纤维的陈亮 高强度碳纤维,是战斗机上必备的核心材料之一。原本这种规格规格的碳纤维,只有美国和日本能做出来。他们一年的产量,可以碾压全世界。我们也是努力了几十年,毫无进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山东一家做鱼竿的乡镇企业早就搞定了。这家企业就是光威集团。 光威集团原本是以生产钓具起家,入行才知道,这个原本看似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行业,竞争却相当惨烈。为了让天下没有难钓的鱼,同行们疯狂内卷。卷完重量,卷强度。卷完强度,卷性能。一根自重不过几百克的鱼竿,要拉动几十上百斤的鱼,还要防火防潮。 为了满足钓鱼佬们的变态要求,光威创始人陈亮在1998年引进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只用了两年,就把产品卖到了6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渔具生产商。但是高兴没多久,封锁就来了。2000年,西方开始对我国封锁“碳纤维”。陈亮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与其等死,不如搏一把。陈亮下定决心要做出中国自己的碳纤维。就此,光威集团开始自己研究,这一搞就是二十多年。这期间,陈老板根本不把钱当钱,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都保持在10%左右。渐渐,产品、技术、装备,陆续都突破了。2005年,他们做
比小说还魔幻的民间科技!盘点工业大摸底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家
avatar财经观察GC
2023-12-25

中汽研与光启建设联合实验室,智能汽车有望突破通信瓶颈

今年以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开启了加速模式。一方面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推出新技术、新应用,另一方面各级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出台相关细则,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扫清障碍,制定规则和标准。日前,中汽研与光启技术签署《汽车天线OTA性能紧缩场测试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至此,全球首个适用于汽车整车天线OTA性能测试的紧缩场实验室和汽车通讯标准正式诞生。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在技术和销售规模上均达到全球领先,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迈入变革的新时代。然而新能源汽车革命,并非仅仅是能源使用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创新技术的融合与赋能之下,使汽车产业实现整体价值的重构和用户体验的升级。而随着智能网联等技术的成熟,我国智能汽车又将增添新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占比提升至34.9%。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2.4%,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个百分点。 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性能和安全运行水平,今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这意味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智能汽车产业仍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不清晰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像手机信号之于手机的重要性一样,智能网联汽车绝大部分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天线通讯。据了解,作为决定智能网联汽车驾乘体验和智能化程度的基础保障,整车天线性能是智能网联汽车最基础、最关键的测试项目,但目前通信行业没有成熟的方案直接应用于汽车行业,而且全球汽车行业整车天线测试的ISO/IEC
中汽研与光启建设联合实验室,智能汽车有望突破通信瓶颈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