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高速发展的同时,新一轮煤电装机也在“狂飙”,这对碳中和大业来说是幸与不幸? 10月31日,三峡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三峡能源(SH:600905)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将在新疆巴州若羌县投资718亿建设新能源基地,项目配套建设煤电6×66万千瓦。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三峡集团此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其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中,同样配套建设400万千瓦煤电,两个项目合计要上马近800万千瓦的煤电。 三峡集团水电起家,绿电装机占比超九成,与煤电近乎“零接触”,却要如此集中大规模地上马煤电,着实让业界出乎意料。 无独有偶,传统老牌煤电巨头——国家能源集团也在大上煤电装机。8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甘肃巴丹吉林沙漠新能源大基地4×100万千瓦煤电项目获得集团立项批复。 两家央企巨头的新上煤电项目,有一个共同点:煤电都是作为新能源项目的配套电源同步立项上马的。作为“风光火储”打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电央企上马新能源项目都需要配建相应数量的煤电,以作为新能源的调峰电源。 这是否意味着大上煤电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风光火”打捆是逼不得已的模式,可结果却是越要发展新能源,煤电的配套装机需求就越大。“风光火”打捆模式作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引发了各方对煤电依赖症是否会长期固化的担忧。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新能源装机有望达到60-80亿千瓦,若“风光火”打捆模式牢不可破,那么还需要建设多大规模的煤电装机?这一矛盾问题,不仅会带来煤电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还会带来如何循序渐进去煤的大难题。 煤电装机换种方式开闸? 三峡集团的两个煤电项目,其一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其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配套煤电400万千瓦及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拟通过蒙西-京津冀特高压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