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盗团团长按:本文的作者是我的一位前同事和好友。他目前担任某券商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在培训新人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根据我过去多年的经历,国内投资行业对年轻人总是要求太多,恨不得入职之后立即发挥巨大作用;训练又太少,几乎谈不上成熟的培养体系。其实,中国的职场哪里不是这样呢?工作了几年,只能依靠自己领悟,没有形成工作框架的大有人在。本文题为“证券分析师的第二堂课”;第一堂课已经在此前的公众号推文发布股了,但覆盖范围不仅限于有志于当分析师的人。在投资研究中形成的方法论、分析能力,广泛地适用于各式各样的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感谢战车(元芳)将自己的内部培训框架分享出来。以下为正文。招股书和定期报告是最好的学习材料,但大部分A股分析师并不会重视。在A股市场,甚至流传着一个说法:“看财务报表,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尤其是很多老一辈分析师,习惯于跟管理层“勾兑”,认为“勾兑”的成果才最权威。至于这种研究方法的结果如何?过去十年,A股市场回报率的普遍低下、上市公司爆雷层出不穷,已经说明了它的无效性;A股投资者在投资港股、美股等“无法勾兑”的市场时的拙劣表现,也说明了它的非普适性。所以,咱们还是要好好读财报、读招股书,不要被那些投机取巧的东西给忽悠了。尽管招股书和定期报告非常冗杂,但也是最官方的、经过审核的信息和数据的汇总。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想要从这些材料中学习到什么,最终以怎样的形式展现。拆解招股书可以成为证券分析师第一年学习的重要训练。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拆解招股书。首先是“定义或确认方式”,看似非常简单,但最容易被忽略,重视“附注”。第一,经营数据:看似相近的名词,不同公司的定义可能并不一样。比如说“月活用户”,在B站的财报中“平均月活用户”是按指定时期内的月活用户总和除以该期间内的月数计算;在趣头条的财报中“月活用户”是指某个月的月活用户数(例如趣头条定期报告中对于月活用户数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