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老板/陈慧隽 编辑:储松竹 支持:远川研究所私募研究组 2018年10月,上海虹桥站飘着些细雨,一群年轻人背着沉重的背包,互相目送对方踏上了离沪的火车。 他们沿着三条铁路干线,一路向西深入到内陆省份。车厢上的铭牌显示火车终点是攀枝花、延安和惠州,但他们会在铁轨途经的小城市下车,待个几天后再搭火车赶往下一个地方。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这些人跑遍了不同省份的15个城市,做的事情却是同样一件:调研拼多多。 每到一个城市,他们就会找一个当地的酒店住下,并马上开始访谈提前联系好的拼多多用户,半个小时一位。访谈对象大都由当地的市场调研公司负责组织张罗,有商贩,有工人,有主妇,这些用户对拼多多的喜爱、吐槽和建议,都会被仔细聆听,一字不差地敲进笔记本电脑里。 这群年轻人并非来自拼多多的友商,而是来自一家著名的投资公司——私募基金景林资产(GreenwoodsAsset)。在一个多月前,成立仅三年的拼多多上市,首日市值即达300亿美元。景林在零售和电商领域耕耘已久,但对拼多多却感到一阵陌生——周围几乎没有人是它的深度用户。 更重要的是,尽管拼多多历史业绩增速惊人,但由于其备受争议的价格策略和不怎么透明的财报披露,拼多多始终像蒙了层面纱般神秘。而在上市前后,有关拼多多平台上商品低质、假货泛滥的负面新闻铺天盖地,有的投资人被争议吓退,有的投资人则认为拼多多毫无价值。 景林并没有停留在盲人摸象的阶段,而是组织了这次深入三四五线城市的调研。除了对15个内陆城市的用户进行了访谈外,分析师们还前往义乌、武汉和广州等待走访平台商家和产业人士。而凭借着几百位产业链参与者反馈的上百万字调研纪要,拼多多的真实面貌也被逐渐勾勒出来。 这种认知上的突破,几乎是立刻就反应在了投资上。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景林在一片唱衰的声音中开始逐步买入拼多多,并一路买到接近重仓。根据2020年Q2景林提交美国SEC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