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豹
公子豹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0
1关注
270粉丝
0主题
0勋章
白酒,水电,煤炭,是躺赢的商业模式。 1)商业模式好,赚钱简单,投入少产出大,现金流好。( ROE,现金流,分红,都是一流) 2)垄断,具备资源和品牌垄断优势。 3)具备长期稳定的经营根基,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再过10年,甚至20年,几个行业的龙头还是那2-3家。 4)固定资产或者存货,越来越值钱,不管是酒窖,大坝,煤矿,长期看都是增值的。 5)管理规范,国有资产,都是各级利益团体的金蛋,他们会派出好的管理层守护,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们只需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和价格进去,多点耐心,一直躺好就行。 6)信心,好的生意模式,基本面,分红,是持股的信心和耐心来源。 7)越早明白和看懂投资本质和原理,越早享受投资乐趣和复利回报。目前我30多,目测可以持续到70,那就是30多年,值得期待。
avatar公子豹
04-01 14:15
创新药大涨的4个逻辑: 创新药板块逆势集体大涨,是不是觉得很突然? 其实早就埋下了政策伏笔。今年的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意味着创新药的市场化落地已为时不远,盈利不会被人为压制。 直接催化剂是业绩,多家创新药企宣布2024年盈利,包括信达生物、和黄医药;还有多家企业2025年盈利的目标,如百济神州、再鼎医药。 随着AI板块炒作过高,创新药可能接过牛市的大旗,成为科技牛市下的新主线。主要逻辑如下: 1)科技含量够高: 创新药是中国高科技的皇冠之一,是本轮科技资产重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5工作报告,“创新药”作为新兴产业重要一环的地位,已经得到高层确认,符合当前市场科技风格。 2)基本面够硬: 过往国内诸多创新药公司已经研发出多项重磅产品,临床数据领先全球,并完成多项重要BD,持续证明自身临床价值。 和铂医药、联邦制药、恒瑞医药相继达成首付款近2亿美金的授权deal,同时信达生物依靠海外授权费用率先实现盈利,均体现了创新药公司强劲的基本面地位。 根据我们跟踪的情况,一季度已有不少公司业绩有反转预期。 3)估值低: 在今年普遍EPS标的相对表现较弱的背景下,医药其他子领域业绩表现相对平淡,财报季更容易产生调仓行为。 创新药不仅基本面扎实,而且估值低。医药板块自2021年7月高点至今一直阴跌,创新药指数的市盈率为26倍,处于近十年14%估值分位点,是非常安全的。 板块去年低基数,尤其CXO和上游、医疗设备、服务等板块基本已把负面影响消化完成,叠加创新药、出海业务高增长,院内支付环境边际向好,医药板块重回增长轨道。 4)政策大幅改善: 医保局表示,计划于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将会提高创新药的医疗用药占比。医保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可以支撑40-50亿级别的大单品存在。商业化快速放量(
avatar公子豹
04-01 13:11
医保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可以支撑40-50亿级别的大单品存在。 商业化快速放量(收入持续环比增长、进医保1-2年)的品种,值得重点关注。 华领医药(25市值、多格列艾汀片) 凯因科技(41亿市值、凯力唯) 艾迪药业(41亿市值、艾诺米替) 微芯生物(76亿市值、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 智翔金泰(92亿市值、赛立奇单抗) 益方生物(107亿市值、贝福替尼、格索雷塞) 康诺亚(111亿市值、司普奇拜单抗) 兴齐眼药(139亿市值、低浓度阿托品) 亿帆医药(142亿市值、亿立舒、丁甘交联玻璃酸钠注射液) 荣昌生物(195亿市值、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 迪哲医药(199亿市值、舒沃替尼) 和黄医药(208亿市值、呋喹替尼海外) 云顶新耀(209亿市值、耐赋康) 贝达药业(222亿市值、贝福替尼) 泽璟制药(250亿市值、重组人凝血酶) 君实生物(299亿市值、特瑞普利单抗) 诺诚健华(319亿市值、奥布替尼) 再鼎医药(327亿市值、艾加莫德等) 特宝生物(333亿市值、派格宾) 信立泰(340亿市值、信立坦、SAL0107、恩那罗、福格列汀) 艾力斯(351亿市值、伏美替尼) 海思科(391亿市值、环泊酚、克利加巴林、考格列汀) 科伦博泰(590亿市值、SKB264) 康方生物(641亿市值、卡度尼利、依沃西) 信达生物(683亿市值、多个创新药+潜在玛氏度肽) 中国生物制药(683亿市值、多个创新药品种整体拉动占比) 翰森制药(1249亿市值、阿美替尼) 恒瑞医药(3016亿市值、多个创新药品种拉动占比) 百济神州(3116亿市值、泽布替尼和PD-1海外)
avatar公子豹
04-01 06:11
金融圈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出现了巨大争议,甚至清仓式出逃。理由是,机器人根本做不到实用,只会耍猴。 今天调研,了解到一个情况:国内唯一大规模采购机器人的领域,就是高压电相关的行业,使用机器人检测是否漏电。 这个领域,以前用人进行检测,要么没事,要么就一条人命,代价大到承受不了。 现在有机器人,出事了,大不了废掉一台机器,完全可以承受。 所以业内公司很大方地买机器人。 这个领域可以继续大规模拓宽。 举例来说,大型商办建筑,每个月都有高压电房的检修,断电与通电的操作都依赖人工。 外行很难想象,通电的操作极其危险,电工推上电闸的那一刻,每次都是生死考验。如果可以让机器人承担,几乎所有的商办物业运营商,都会租一台机器人来做。 数以千万计的商业需求摆在这里,机器人需要掌握的,只是开合电闸这一个简单动作,训练成本并不高。但这一个动作,就能把电工从生死考验里拯救出来。 机器人最大的用处,就是去做这些实际工作,有没有脚并不重要,会不会翻跟斗,更不重要。 $HSI(HSI)$
avatar公子豹
04-01 01:38
A股调整两周,该弱不弱,昨天量能1.24万亿也有修复,很多宽基都来到均线密集支撑位置,港股受外围影响大点,恒科距离5200点还有空间,但也不远。情绪上北证50重回调整趋势,小盘短期调整还没有到位,但科创50为代表科技大票,昨天支撑位反抽。 春节后的上涨行情有基本面支撑,但也意味着,近期出台增量内需政策的可能性下降,现在是空窗期,可能要聚焦景气和业绩。不过拉长点看,因为提前跌了,所以4月比之前更乐观点,如果关税超预期冲击,可能会主跌一波,调整到位,后面迎接修复。 昨天新传的特朗普关税思路,让全球继续在“Risk-off”交易,亚太股市普跌,欧美开盘后也走弱,美股全线低开,纳指低开到16800点破位,风险资产风声鹤唳,都在等4月2日大决战日落地。 不过早上起来还是有点超预期,美股低开高走居然还一路到收盘,尤其是道琼斯指数率先翻红,最近波动还是小得多。目前大概率也会被解读为利空落地。 $HSI(HSI)$
avatar公子豹
03-31 10:55
铅酸电池,逆天改命的时刻来了。 电动车、储能,最怕的是着火。 最近,梅州一个代驾小哥的折叠电动自行车或着火,半个小时内竟接连复燃9次。不用想,代驾的电动车为了长续航,肯定用的是锂电池。 近两年,铅酸电池实现了重大升级,续航更强,小短腿补齐了。目前的二轮电动车新国标,鼓励用铅酸电池,这是一场泼天富贵。 但很多人忽略了,铅酸电池的另一个大用场,是数据中心储能。 说出来吓你一跳,IDC全球95%以上都使用铅酸电池,与二轮车用的铅酸电池配方差异很大,价格相差一倍以上。 铅酸电池的购买成本是锂电池的1/3,购买成本便宜,而且更安全,热失控的机率非常低,即时热失控也不会起火爆炸,最多是鼓包变形。 铅由于环保受限等因素,扩产困难,认证周期长(一年以上),已经多年没有产能新增,且短期内无新增产能,极高壁垒。 因此,国内头部企业有涨价话语权。 更巧的是,铅酸电池在AIDC中成本占比极低,涨价接受度高。 目前电池价格调整与供需关系更大,与铅价关系相对较小,预计价格上涨的部分,将转化为公司毛利,盈利能力提升。 需求方面,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各大厂上调资本开支,25年需求持续超预期,使得AIDC铅酸电池处于爆发期。 近期我们了解到,数据中心用近期我们了解到数据中心用铅酸电池价格已出现一定上涨,主要是由于铅价上涨、需求旺盛、产能相对紧张三重因素驱动引起。 年初因下游需求旺盛等因素,铅价又有上涨,年初以来已上涨1000元/t。 下游的自建数据中心,需求量大。目前制造商对客户已提出全款提货、加价提货等要求。 铅酸电池扩产不易。目前通信用高功率铅酸电池头部玩家为圣阳股份、双登集团、南都电源,三家合计占70%多,产能均较满。 总之,铅酸电池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曾经被锂电池摁着摩擦,如今逆天改命。
avatar公子豹
03-31 03:36
进入3月,汽车公司再融资挺多啊,打算搞白刃战了这是。 比亚迪宣布通过H股配售融资433.83亿港元,为全球汽车史上最大规模; 蔚来集团宣布完成超40亿港元港股配售; 小米集团以"先旧后新"方式,启动397亿元配股。 三大巨头单月融资总额突破875亿港元,相当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2020年融资额的1.8倍。 何小鹏说,华为是榜样,靠融资不可能有正向循环,一定要靠利润。 你认可谁呢?
avatar公子豹
03-31 03:02

银行为什么需要补充资本,差钱了吗?

理论上讲,银行补充资本可能有3方面的原因: 一是当前资本已经不够充足,资本压力较大,比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最低要求已经不远; 二是存在潜在资产质量问题,也就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分子不够真实,银行需要进行不良处置从而消耗存量资本; 三是未来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将超过资本内生速度,导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增速超过分子增速,因而需要提前补充资本。 当下的情况并不是以上原因。 目前六大行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稳定、拨备充足。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是为了提升未来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包括保持较高的资产增速、加大投贷联动等高资本消耗业务发展以支持新兴产业、应对降息带来的净息差下行压力等。 1)当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六大行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监管最低要求比较近的是邮储银行,但其超过最低要求的部分仍然有1.28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这一冗余度也处于正常水平,不算很低。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更是远超最低要求。 整体来看,六大行当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 2)不存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子不够真实的情况。 近几年六大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拨备覆盖率稳中有升。 六大行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均处于上市银行合理水平,拨备覆盖率水平最低的中国银行也有202%,拨备充足。 此外,2024年上半年六大行的“贷款减值损失/不良生成”均超过100%,仍在超额计提拨备。 3)六大行未来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或将持续超过资本内生速度,因此有必要提前补充资本。 大行的资产增速一直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大行盈利能力下降、资本内生补充速度减缓,制约长期资产增速。 比如在支持科技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加大股权类资产投资力度,需要消耗更多资本。 ROE有可能继续回落,或者分红率可能会提升,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减弱。 银行的内生资本基本都来自利润留存,从六大行2023年的
银行为什么需要补充资本,差钱了吗?
avatar公子豹
03-31 02:48
本周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关税和业绩期。 不在于风险存不存在,而是在于这些风险有没有被市场定价。 关税风险:海外有定价,但A股没有完全定价。 第一是铜价,COMEX铜相比伦铜的溢价拉大,说明海外市场对进口铜的关税预期足。 第二是上周五美国消费数据公布,VIX突破20,但A股的VIX已经回落到去年924的水平,说明A股市场对未来波动的预期较低。 第三是海外营收和利润占比高的行业如汽车,过去两周几乎没有异动。 相反的论据是,关税不确定性的风险大于实际政策的风险,市场可能预期落地之后情绪会有修复。 业绩期风险:有定价,但不完全。 第一,业绩下修快的板块,如地产煤炭化工等内需板块,股价没有调整。 第二,业绩风险大的小盘股,如中证2000过去两周从最高点回撤5%,幅度不算大。这一层风险可能至少延续到4月中旬。 相反的论据是,资金面上周情绪较积极,融资余额在高位,交易型资金不愿意离场,半导体也有积极事件催化,对后市不必悲观。 方向上,短期偏谨慎,长期看多;板块短期比较纠结,科技周期消费都有机会,也都有瑕疵,长期泛科技+红利。 业绩期推荐景气韧性且估值低位的细分行业,如白电、航空、电池、工程机械。 $HSI(HSI)$ $上证指数(000001.SH)$
avatar公子豹
03-30 14:01
中国石油年报要点: 归母1647亿元,同比+2%。四季度剔除非经影响86亿,经营性利润408亿元。计划分红860亿,股息支付率52%。 1)勘探开发板块,原油产量同比+0.5%;天然气同比+4.1%。实现油价74.7美元/桶,同比-1.9美元。经营利润同比+107亿,主要来自去年矿权出让收益金一次性因素。 2)炼化&成品油销售板块,原油加工量比-1.5%;汽柴煤油销量同比-3.9%,化工品产量同比+13.6%。公司炼化和销售板块经营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55亿和75亿元,因成品油和化工品市场低迷。 3)天然气销售板块,天然气销量+5.2%。实现均价2.28元/方,同比-2.5%,主要是国际贸易价格下降所致。板块经营利润同比+110亿,主要来自进口气成本下降。 4)2024年经营现金流4065亿元,资本开支2759亿元。全年拟分红860亿元,对应A/H分红收益率分别5.8%/8.3%。2025年计划开支2622亿元,上游开支仍占主体。
木头姐认为,强硬的关税政策使得就业预期恶化,居民的储蓄率升高,消费承压。美国经济已经陷入“滚动衰退”(不同产业轮流衰退),预计美国经济将出现1至2个季度的负增长。 $纳斯达克(.IXIC)$
很多人认为,商品价格上涨,才是周期股上涨的核心。 并不是这样,这是两类不同的资产。 周期股是长久期资产,对于资产定价的考虑,需要跨越周期,周期性行业股票市场往往喜欢以商品价格上涨作为买入依据,我们可以把产品价格和股价进行耦合,结论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基于基本面变化的方法,对股票投资并不准确。这个方法对的地方是可以跟绝大多数人站在一起,按照趋势投资的方式,别人也这么认为,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比别人发现得早,就占领了先机,买入的成本就足够低。 以上做法,不对的地方是过于强调变化,而没有考虑估值问题。 行业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是注定发生的事情。好的周期研究是以产能周期为线索,而不是短期的价格周期。 在估值低位的时候多讲逻辑,多看长期的事情;在估值中间的时候看市场情绪;在高估值的时候,要借助技术分析。 逻辑在投资世界里,更多只是事后的解释。 在这个单纯的世界中,估值最终一定会胜出,投资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收益,而在于对估值的理解和把握。 足够便宜,上涨是必然。什么时候涨、以什么样的方式上涨,则是未知的。 研究能做到的是确定性,在于判断是否低估。但是在低估的基础上还能跌多少,要交给市场;怎么涨起来,什么节奏,很多时候是随机偶发的事件。 任何资产价格的底部,都是莫名其妙的原因涨起来的,也许技术分析更能捕捉这个底部。 极高的估值往往代表交易的拥挤,预期很高,随时有可能出现黑天鹅,资金踩踏出逃。 以钢铁冶炼为例,按照市值与重置成本的比对来看,目前部分公司已经处于价值低估区,具备较好的战略配置价值。冶炼业资本回报的长期低迷本身就是供给调整的重要条件,周期问题一定是可以用时间解决的,没有一个周期是永远向下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可以靠价格去调整供需。经济增长本身就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演变过程中螺旋式上升。 在估值安全边际下,行业盈利的均值回归,来自

复盘消费的3波大行情,当下买什么?

复盘过往,传统消费行情的启动,源于大规模经济刺激或地产周期回升,以及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打开成长空间。 第一,全面大规模经济刺激,推动消费的全面回升,政策退坡是潜在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提振需求,政策直接支持的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率先反弹,行情在政策退坡前1-2个季度结束。 2009年中,白酒行情的基本面筑底回升,一直持续到2012年下半年“三公消费”限制政策,冲击行业长期盈利逻辑。 第二,地产周期是影响消费需求,特别是白酒、家电。 2015年国棚改货币化安置加速,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长均加快,估值更低、业绩更早见底的白酒行业反弹领先于家电,2016-2017年白酒、家电行业累计涨幅分别为148%、40%。 此外,在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外资加速入市,增配消费,进一步推升板块估值,本轮消费行情持续到2021年初,白酒、家电估值最高升至60x、28x。 第三,科技创新催化与新产品放量,是消费电子、汽车行情的重要因素。 消费电子行情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新产品预期放量阶段,估值扩张对行业涨幅的贡献率平均在7成左右。 汽车行业投资逻辑自2020年以来转向电动化和智能化,个股分化加大,乘用车以华为合作商和头部电动车企比亚迪领涨。 短期看,消费板块在估值底部,伴随着情绪改善而有短期博弈性机会(通常1-3个月左右),行情能否持续,取决于行业基本面拐点的确认。 最近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是一个信号。对于消费的表述有了很多新内涵。 优化服务消费方面,除了养老、生育、餐饮、文体等,动漫、电竞游戏成了消费的新宠。 大宗消费方面,最大的看点就是以旧换新。同时将住房消费也纳入了。 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方面,推动数字消费升级,加速“人工智能+”与消费的融合,开辟低空消费等,这是新事物。 对比当下,促消费政策加码发力家电、消费电子等方向,部分消费行业估值在历史中枢以下水平。 政策端,
复盘消费的3波大行情,当下买什么?
刚刚读完《乔布斯传》,他有多神,已经无须赘述了,但他也是个很作的人。得了胰腺癌后,不相信现代医学,反而去搞食疗、通灵,最后作死了。 当然,他是个引领时代的人。诺基亚 CEO 还说,我们也没做错什么,错就错在和乔布斯生在同一个时代。 有一说一,乔布斯这人的性格,实在是有问题。 首先,太邋遢。 乔布斯第一份工作是做设计,在一个叫雅达利的公司,每天穿着凉鞋上班,大雪天也穿着。红杉的投资人第一次去车库看他的时候,按说你该重视一下吧。不,乔布斯就是蓬头垢面地出去见面。后来那投资人说他像七老八十的胡志明。 最让大家受不了的,就是他不洗澡。乔布斯有一个执念,就是不能总洗澡,他坚持七天一洗澡,差一点都不行。别人一问他,他就说,我吃素身上没那么大味道,所以不用总洗澡。 乔布斯倒是也没撒谎,他从大学就和同学一起研究吃素,而且一辈子都在吃素。病的很严重的时候,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才吃点蛋卷。连蛋白质都不吃。 他早年间还信了一种叫做果食主义,这都有个专有名词。就是只吃果子,而且还必须是处女在月光下采摘下来的果子。估计就跟古巴少女大腿上搓雪茄,茅台少女踩酒曲一样。 这把他妈给愁坏了,上哪去给他找处女摘的果子? 苹果公司为什么叫苹果呀?乔布斯回忆,大家想了好几个名字,都觉得不好,他觉得叫苹果多好啊。大家都觉得苹果和电脑没啥关系。 乔布斯又来脾气了:就叫苹果,因为我喜欢吃苹果。 第二,酷爱吹牛。 最开始大家还都忍着,毕竟有才华嘛。时间一长很多人就彻底受不了了。乔布斯干脆晚上工作,白天在家睡觉。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愿意和傻子为伍,那帮人都是蠢货。我那么耀眼的唯一原因,就是其他人都太糟糕了。 他的特别喜欢骂人,而且换着花样骂人。狗屎这个词在乔布斯传里出现了不止 10 回,你说他平时都得什么样? 好几次,底下设计师把设计方案给他,他看都没看就给扔回去了。重做。旁边看着的人都惊呆了。
当前时点,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产业趋势已较为明确并迅速加强。目前美国早期研发管线中约20-30%资产与中国有关,后续随着这些管线推进,获批上市,中国创新药将逐步参与分享全球1.6万亿美金(2024年数据)药品销售市场。 从行业发展来看,现在是两个商业变现模式的叠加共振,高速增长的业绩叠加BIC潜力的产品输出。一个是创新品种在中国获批上市,带来收入以及利润;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加强,BIC潜力管线海外权益授出带来收入以及利润。 从节奏来看,两个逻辑都处在加强阶段。 1)产品上市销售的商业逻辑兑现在25年有望加速。创新药板块处在国内政策支持拐点确认,商业模式显著改善,迎接行业全面盈利的阶段。以A股创新药公司为例,整体合计收入增长从2023年开始加速(YOY51%),2024-2026年收入增速有望维持在30~40%区间,随着收入体量增大,经营杠杆显著提升,减亏大幅加速。 2)BIC潜力在研品种的海外权益授出的商业逻辑也处在迅速加强的阶段,已经形成了中国创新药公司分享全球市场的基础。根据2024-2025至今的统计,美国早期研发管线中约20-30%资产与中国有关,后续随着这些管线推进,获批上市,中国创新药共享全球1.6万亿美金(2024年数据)的份额、体量值得期待。 建议沿多条主线关注: ①全球大单品:百济神州,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百利天恒 ②全球产品BIC潜力:益方生物,泽璟制药,歌礼制药,科济药业,再鼎医药,和黄医药(H),来凯医药,和誉,复宏汉霖,基石药业 ③国内大单品:艾力斯,信达生物,云顶新耀,翰森制药,恒瑞医药,贝达药业,亿帆医药,华领医药,奥赛康 ④ 资产价值:和铂医药,和誉
转,如何看待化工板块大涨? 前几日盘面,陆续透露出化工的蠢蠢欲动,因为钢铁(国内减产)、有色(关税、地缘)都阶段性的在上涨,化工也是全社会产业链中上游环节(相对重资产),肯定不该缺席。 今年的化工板块所处周期位置,和去年类似,库存周期的底部,产能周期尾声(更多细分行业产能释放差不多了,比如有机硅)。 前几天各种细分板块的大涨,已经把情绪打开,同时激活了去年正丹股份的记忆。除了打开高度的双季戊四醇之外,再举两个例子: 1):近期以色列化工企业氯气存储装置需要检修造成溴素产能阶段性减半,日本宣布溴素运输周转率下降,影响一半到中国的量,另外老挝10000吨的产量检修,运输到中国的溴素也减半,年后国内海水、卤水制溴还没有复工,受多重因素刺激,国内溴素价格已经从3月初2.2w/吨,上涨至2.9w/吨。溴素价格上涨会带动溴系阻燃剂价格上涨。 2):近期吡啶阶段性停车,造成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吡啶近期涨价,吡啶华东价格已经从3月初的19200元/吨上涨至19900元/吨。吡啶涨价会带动大量农药品种价格上涨。 3-5月是化工品相对容易的涨价窗口期,建议重点关注溴素、农药、兽药细分品种。 需求端,很多下游行业有金三银四说法比如春耕、生猪补栏、地产小阳春等,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原因,趁着需求好,有想法的企业会在这个时候挺价拉价,至少可以锁一些高价单。 拉长周期来看,上游挺价,能够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提价的理由(22年初以来化工周期回落很久了),这不是迎合“反内卷”。 3-4月,看好化工板块涨价带来的行情。 $万华化学(600309)$
市场风格高低切,短空科技板块的策略是正确的。不是长期看空科技,而是风格极致后必然出现修正。 科技这边抽离的资金,流向哪里?还是看到红利的价值洼地。 险资是红利的旗帜,也是大资金。考虑到OCI分红记账收益,险资最合适的买点就是年报发布之前,能够保证6月7月分红到账的收益是最高的。 一个信号是,近日瑞众人寿斥资超3000万港元买入中国神华H股,持股比例达到5%。 当下分红的是2024年分红,梳理2024年红利板块股息率,主要是这些:煤炭、银行、石化、交运、家电、通信等。 $HSI(HSI)$

便宜量又足的钠电池,正在闷声大发财

便宜量又足的钠电池,正在闷声大发财 与固态电池的长期故事相比,钠电池才是闷声大发财。昨天的集体涨停,只是先亮个相罢了。 价钱便宜量又足的钠电池,浑身都是优点,典型的经济适用男。 钠离子电池的优点不少,便宜、能放电到0,没有过放电的问题,在过充放、短路、针刺、挤压等安全性测试中不起火、不爆炸。大规模储能很看重这点。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能做到160左右,它不需要去争夺电动汽车,目标客户是替代铅酸电池,储能端,以及矿山大型车辆。铅酸蓄电池能量密度才30~40呢! 成本低,这是核心,钠电池的理论BOM成本低于锂电池(碳酸钠0.3万/吨),当前价格高是因为钠电池产业链不完善。 关键原料便宜,氯化钠就是食盐啊!海水里多的是,钠资源占地壳资源的2.75%,而锂只占0.0065%,两者相差423倍。 钠盐分布均匀,全球雨露均沾,而锂资源仅仅南美的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三国就占据了全球56%,其他国家没有安全感,石油时代养肥了海湾各国就已经让人心理不平衡了。 而且钠电很安全,安全性比锂电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在安全性测试中不起火、不爆炸。纳电可以用于潜艇,替换铅酸电池不要太舒服。 钠电池缺点就2个,一是能量密度低,对追求续航的移动电源来说是硬伤。二是循环次数还比较低,更适合换电方案,充电快,成本低,又不那么在乎能量密度。 钠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这一项,就有巨大的市场。 钠电池的应用场景包括:A00-A级车、小动力(两轮车、叉车)、数据中心储能、大储及特定消费电池场景。。 相较于全固态电池远期的星辰大海,钠电池产业化脚步早已迈开。 3月28日,中科海钠官宣,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将全球首发,实现“少装、快充、多用”三大特性。 3月24日比亚迪的年报披露了钠电池研发项目。已实现了200Ah的电芯容量,10000+圈的循环性能,以及优于锂电的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温性能等。目前已达成了MWh级储能系统
便宜量又足的钠电池,正在闷声大发财
昨天,A股成交量萎缩到1.3万亿下,创了春节以来地量,也是情绪冰点,不过在大小盘风格再平衡支撑下,回调空间应该有限。 昨天情绪退坡很多,跌停批量增加,北证50虽然技术性反抽但被5日线压制,小微盘的波动明显变大。 算力和机器人跌幅比较大,主要是两则消息:1) 阿里巴巴蔡崇信:开始看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出现泡沫;2)高盛大幅调低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全线下调相应供应链股价预期。目前还是在关税窗口,资金做了一个避险。 相应的,红利防御方向走得比较好,低位的电力、煤炭和公用事业代替银行发挥。可控核聚变和钠电池助攻了一波。 除了黄金坚挺外,铜也是今年一大亮点。据报道,特朗普可能在几周内实施铜进口关税。这是一个信号。全球几家最大的贸易商称,今年铜价很可能创下每吨 12000 美元或以上的新纪录。 配股的消息流传,港股回调是意料之中的,获利盘那么多也要兑现的,恒生科技已经回到3月4日前低附近。南向净流入138亿,已经不算少了,但恒生指数和恒科的量能却没有周一的一半,港股情绪也比较差,南向并没有顶得住抛压。 虽然关税缓和,外围情绪修复,港股获利盘依然在跑路,恒生科技如果击穿平台,往下就要看5200点的支撑。 港股资金也在高低切。一个信号是,近日瑞众人寿斥资超3000万港元买入中国神华H股,持股比例达到5%。 $小米集团-W(01810)$

“AI+创新药”第一股,港股黑马云顶新耀的新投资逻辑

港股创新药指数势如破竹,今年来涨幅接近30%,“AI+创新药”是核心催化剂。 谁是“AI+创新药”第一股?投资人纷纷发问,志在最快的黑马。 揭晓答案之前,先来看云顶新耀(1952.HK)一套密集的组合拳,令人目不暇接。 3月24日,公司宣布,通用型的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成功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AI技术赋能研发的最新成果,也是公司”AI+mRNA”走向国际化的明证。EVM14的意义不凡,是云顶新耀首款进入国际临床阶段的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同时也是首款获得美国FDA IND批准的国产通用型的现货mRNA肿瘤疫苗。 3月19日,公司正式启动了位于浙江嘉善工厂的伊曲莫德(VELSIPITY®)生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7000万元,预计正式投产后伊曲莫德的年产能可达5000万片。该嘉善生产基地不仅将推动伊曲莫德的本地化生产进程,更将作为”AI+mRNA”技术产业化战略支点,保障公司mRNA肿瘤及自免治疗药物从研发到商业化全流程的核心能力。 3月7日,公司召开“AI驱动的自研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研发进展”线上投资人会议,全面介绍了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稀缺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平台,数十名卖方研究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无疑刷新了市场的认知,当天公司股价大涨20.12%,创下单日最大涨幅,市场认可度体现无余。 3月4日,公司通过AI赋能研发的新型mRNA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顺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一套密集的组合拳显示出,云顶新耀授权引进+自主研发的“双轮驱动”战略进入全新阶段,公司的自研能力、mRNA平台的创新优势及其全球价值,此刻彰显无疑了。 过去几年,云顶新耀一直在“AI+mRNA”赛道上潜心磨剑,目前基于自研mRNA平台三款核心管线产品(EVM14、EVM16、以及自体生成CAR-T产品)已成为其在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战略
“AI+创新药”第一股,港股黑马云顶新耀的新投资逻辑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