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主战场早已不在下沉市场,而在一二线城市,一方面是下沉市场的增量已经不再诱人,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人群的消费力才是提振拼多多GMV的利器。拼多多想要兑现二级市场给出的高估值,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升客单价拉升收入。当拼多多的运营重心放在家电3C的折扣吸引五环内的用户时,它的正面对手将是线上家电3C唯一霸主京东而不是阿里。拼多多的天花板也将由京东的用户们决定,这样看来拼多多的估值并不便宜。 如何从获客成本和客单价分析拼多多的运营重心从下沉市场转向一二线? 为什么说拼多多拉升收入的唯一方法提客单价? 为什么下沉市场对移动购物行业没有吸引力?从消费力、使用时长分析? 拼多多每用户消费额增长到底是用户买的多了(用户黏性)还是买的贵了(用户结构)? 拼多多的天花板究竟在哪里?拼多多的估值便宜吗? 一、拼多多的主战场不在“下沉市场” 拼多多的主战场早已不在下沉市场,结合几份报告来看,2019年6月拼多多APP用户同比增长1.77亿,下沉市场APP用户增长只有7220万,下沉用户增长只占拼多多全部用户增长的42%,拼多多的注意力早就不放在下沉市场了。 那么拼多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一二线用户的增长的?可以从获客成本和客单价两方面分析: 1、获客成本从2018年Q4开始飞涨 从图中不难发现,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在2018年Q4突然跳升,从Q3的77元每用户跳升至182元每用户,反应的就是去年四季度拼多多在3C产品放出大量折扣、吸引一二线城市消费力较强的用户(消费力较强和对价格敏感并不冲突,例如iPhone X比市面上便宜1000元,一二线城市用户也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拼多多(PDD)$ $京东(JD)$ 2、拼多多的客单价增速在2018年Q4达到顶点 简单来说,客单价 = 每用户花费 / 每用户订单量,GMV = 客单价 x 每用户订单量 x 用户数 对一二线用户比较敏感的3C产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