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创业路上其实白骨累累,媒体注意力集中于塔尖的少数成功者,大量长尾创业者隐身在后,但他们却背负同样的压力。本文作者曾有四次移动互联网创业经历,始于2019年的第四次创业,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却因为陡然而至的疫情,再次挫败。创业有1000种死法,但99.99%的创业者,却没有找到一条活法。撰文/李卓澄编辑/陈纪英最近,我在老家陪伴重病的妈妈,虽然又忙又累,但是我每天都在开直播卖课、朋友圈卖茶。疫情以来,我的8家茶馆,关了6家,剩下的两家,也就恢复了三成营收,能多赚一点是一点。没事干的话,我也心里发慌,过去创业这几年,忙习惯了。过去6年,我共经历了四次互联网创业,横跨了三个领域:教育、金融、茶饮,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千万,最后都遭受挫败——死于团队的不All-in,死于平台的封杀,死于股东的内讧,死于疫情,堪称血泪斑斑。我经历了N种死法,却还没找到一条活法。一首次创业集齐AT人才,败在团队没ALL-in2013年,在清华读博的我已经30岁了,对未来很是忧虑。从学还是从商?我必须做一个彻底决断,不留后路。我赌定移动互联网,觉得当下就是最好的介入时机,旁观的代价永远都是错失机遇。2014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我开始全力投入创业,方向是我的专业——教育信息化。核心成员是我的几个师兄弟,有腾讯的产品经理,也有淘宝的工程师,是一个履历漂亮的团队。我们计划做一个包含了O2O和电商概念的在线教育平台,它的业务逻辑大致是:整合线下的教育机构,让他们把课程录制成视频放在平台上,免费或者低价供用户学习,形成一定流量之后,可以赚三块业务的钱:一是直接卖线上的视频课程,包括单课、专栏、会员等;二是为线下机构导流赚取佣金;三是卖广告。放在2020年的今天看,这个业务逻辑没有问题,很多在线教育公司都发展得很好,有很高的市值/估值。彼时,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吹得正响的时候,中央官员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