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江湖
互联网江湖
简介
IP属地:未知
5关注
578粉丝
0主题
0勋章

滴滴“五一”打车五折起 为司机发4亿元补贴鼓励假期接单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网约车行业大事不断。 先是占据市场70%+份额的老大滴滴,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贴。后是在嘀嗒出行,如祺出行上市后,行业老三曹操出行已经无限接近上市。 近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公告,正式批准曹操出行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申请。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似乎预示着,网约车行业似乎烽烟又起。 流量自给:曹操出行们的难题 根据曹操出行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出行服务、车辆租赁和车辆销售是曹操出行的主营业务。 其中,出行服务是曹操出行的核心业务,相关收入占总收入超过90%。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曹操出行的收入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及61.60亿元, 上述时段内曹操出行的经营亏损分别为28.01亿元、18.66亿元、15.75亿元及5.07亿元,亏损幅度逐渐收窄。 毛利方面,在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7%至4.28亿元。 可以看到,公司的营收稳健增长,但盈利依然承压,这背后,是对流量入口的依赖。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来自聚合平台GTV快速提升,占其总量分别为43.8%、49.9%、73.2%和82.6%;同期,通过聚合平台获取的订单占其总订单量分别为43.6%、51.4%、74.1%和83.1%。 可以看到,曹操出行通过接入各种聚合平台,实现了订单规模的迅速提升,但是GTV占比超过八成也使得公司面临更大的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管理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表示“我们依赖第三方聚合平台处理大量订单。如果聚合平台行业进行整合,我们可能因议价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条款”。 流量入口在互联网时代就是命根子,可以小,但是必须得有,从曹操出行营收的增速和利润的改善我们可以粗暴的认为,离开了聚合平台,公司似乎寸步难行。 而也正是因为此,聚合
滴滴“五一”打车五折起 为司机发4亿元补贴鼓励假期接单
avatar互联网江湖
04-26 12:15

央视报道光峰科技签约法雷奥,开创中国科技出海新路径

$光峰科技(688007)$ 近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2025上海车展”上,法雷奥与光峰科技(股票代码:688007.SH)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集成光峰科技ALL-in-ONE全能彩色激光大灯的新一代汽车照明解决方案。 法雷奥与光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法雷奥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移动出行领域高科技企业,在电动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重塑舱内体验和全域智能照明等领域有着行业领先地位。 光峰科技的ALL-in-ONE全能彩色激光大灯,集成了多项先进技术于单一紧凑模块,可实现自适应远光灯(ADB)、路面投影及车载影院功能。 搭载光峰科技灵境智能车载光学系统的展车 智能技术加持下,搭载该模块的照明系统可以针对不同行车场景切换不同照明模式。比如,高速公路启用远光模式拓展照明范围,城市区域切换防眩光模式避免光线干扰,并且有10级亮度调节功能。 得益于光峰科技的ALPD®半导体激光技术,该照明模块在相同DLP芯片配置下亮度可达标准汽车LED的10倍,光通量提升200%,同时能耗更低。 这两年,随着光峰科技原创的激光显示和照明模组大批量、高品质地交付上车,光峰科技对车载投影显示和照明应用场景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光峰科技投影技术跳出物理材质限制 此次上海车展,光峰科技还发布了“灵境”智能车载光学系统,展现了车载光学技术的全场景应用。 “灵境”智能车载光学系统,可通过发挥激光高亮和高效率的特性,灵活地将显示和照明等功能相结合,可以跳出屏幕尺寸限制,可以把信息投影在车内空间多个表面,智舱光影交互体验进一步升级。 智能激光投影巨幕系统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光峰科技有望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情感空间”,构建起智能激光车载应用的新生态,进一步提升车载空间的智能化、个性化体验。 对于双方的合作,法雷奥照明事业部首席执行官
央视报道光峰科技签约法雷奥,开创中国科技出海新路径

猿辅导员工猝死悲剧背后,一次教科书式的公关灾难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一则新闻,把猿辅导送上风口浪尖。 4月23日晚,猿辅导武汉公司一位老师猝死。 4月25日,猿辅导回应:“李某某是公司优秀的员工,加入公司的5年时间,工作上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业绩表现一贯保持优秀……同事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 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这回应,堪称一场教科书级的公关灾难。 你看网友评论: 然后媒体、网友开始细数猿辅导过去的种种“劣迹”。 比如,2023年4月,封面新闻曾报道过涉事公司超长加班情况。加班超时在猿辅导似乎是个常态。 再比如,当时猿辅导工作人员回复封面新闻公司在考虑扩招人员,以减轻员工加班压力。后来,仍有离职员工表示,超长加班情况依然存在。 天眼查APP司法案件信息显示,仅猿起(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就有数起案件,其中涉及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纠纷的就有10起。 事情发生后,当地人社局已经介入调查,舆情仍在发酵。而就在事发后,猿辅导还在宣传自家的AI大模型能力。 事件终会有真相,舆情需要平息,但斯人已逝,家属的伤痛却难以抹平。 这世态间的炎凉苦涩,冷暖自知。 一场教科书的灾难级公关 官方的回应文本,是经历过细细打磨的,无论是肯定过世员工的成绩,还是肯定爱岗敬业的精神,都是试图安抚公众情绪。 然后,马脚还是不小心露了出来。 回应中一句:“该同事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再度点燃公众情绪。 回应乍一看没有问题,但忽视了情绪,拨动了打工人最敏感那根神经。 公众要的不是一个冰冷的回应,而是一个真诚地道歉,一个负责到底的表态。 你看前阵子同样身处风波中的小米,处理得就很得当。 雷军微博诚恳道歉,上海车展低调出展,原定于上海车展期间亮相的YU7也延后了。天大地大,公众情绪最大,企业业务、战略都要往后考虑。 这就是小米的公关的格局和能力。
猿辅导员工猝死悲剧背后,一次教科书式的公关灾难

阿尔法战略时代的荣耀需要再次“穿越周期”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荣耀Power新品发布没多久,荣耀手机在物理意义上“火了一把”。 近日,有一消费者发布视频,表示使用了2年的荣耀手机突然发生自燃,并且该手机使用期间并未换过电池,并且正常充电。 事件发生后,荣耀客服表示会与消费者取得联系,了解具体损失情况。 其实这几年,手机自燃这事儿没少发生。 百度一搜,这事儿以前也有,而且也不止荣耀一家。以前也有世人皆知的三星note7爆炸事件,至于现在,三星还对快充技术讳莫如深,属实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荣耀手机自燃这事儿,原因可能有很多种。 比如,可能是电池使用不当,也可能使用了非原装充电器充电,如果不是产品质量问题,品牌也就没必要背锅。 只是,于荣耀而言,这个时间节点多少有那么点尴尬。 4月15日,荣耀手机刚在线上举办过荣耀Power新品发布会,8000mAh硅碳负极青海湖电池全球首发。 发布还没两周,媒体曝出这档子事儿,虽然着火的不是新款电池,但是面儿上多少有点挂不住。 ALPHA战略,IPO战略? 客观看,自燃这事儿,公关处理还是最优解,只要措施得当,时间会冲淡一切,该买荣耀手机的用户还是会买。 只是,眼下的荣耀手机正处在关键时期,接下来怎么转型,怎么执行新战略?至关重要。 今天的荣耀,眼下面临着最重要的两件事: 新的ALPHA战略如何执行落地。 IPO上市。 荣耀进入李健时代,要走一条完全不同于赵明时代的路,于是,便有了荣耀阿尔法战略。 新战略,是需要解决新问题的。 荣耀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是,随着高端市场华为王者归来,荣耀中高端市场份额失守。 数据很直观地体现出这一点。 Canalys调研数据显示,到2023Q3,其市占率达到18%,领先苹果、vivo、oppo、小米等厂商,位居国内第一。 到2024年,荣耀全年出货量约4220万台,同比下滑3%,行业大盘增长4%。对比友商,vivo、华为出货量分别大增11
阿尔法战略时代的荣耀需要再次“穿越周期”

用友网络再上市,等待触底反弹?

$用友网络(600588)$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国产软件一哥”用友网络(SH:600588)发布公告称,为推进全球化2.0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公司正在筹划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本以为这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但没想到,很快就有股民投资者在公告下方评论道:“别浪费资源行不行,就你还去港股上市”“这是没钱了,退市前再去香港圈一把”…… 言语之中,无不透露着对用友网络二度上市的不看好、不信任。 虽说这肯定是部分散户投资者的不理性之言,可同时,用友网络准备港股上市的消息发酵了两天,却好像也没有在整个资本市场上掀起太多的波澜,股价走势依旧表现不振。 难道这部分看空的投资者并没有错? 其实不然。有业内人士向我们解释道:港股上市肯定是个好事,但现在用友的主要问题是基本面业绩迟迟得不到改善,每股股价甚至也从2020年巅峰期的每股53.56元跌落至了现在的13.7元左右,套牢了不少人,可如今却又准备去融资搞钱,那么肯定就有投资者“爱之深,恨之切”了…… 用友网络,“缺钱”、缺接班人? 事实上,虽然有投资者不够理性,但却也说对了一半: 现在用友网络的手头确实不算宽裕。 天眼查APP显示,在2019年之后,用友的营收增速就从双位数增长骤降至了个位数,并在去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2024年,用友网络实现营收91.53亿元,同比增长-6.57%。 对应的归属净利润也在2023年和2024年出现了亏损的情况,2年合计亏损约30.28亿元,差不多是把从2019年到2022年的4年净利润之和给亏完了。 至于资金储备状况,截止到2024年末,用友的货币资金为64.2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269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为28.19亿元;对应的短期借款为43.58亿元、一年内
用友网络再上市,等待触底反弹?

曹操出行:聚合平台的“打工人”

$滴滴(DIDI)$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网约车行业大事不断。 先是占据市场70%+份额的老大滴滴,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贴。后是在嘀嗒出行,如祺出行上市后,行业老三曹操出行已经无限接近上市。 近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公告,正式批准曹操出行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申请。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似乎预示着,网约车行业似乎烽烟又起。 流量自给:曹操出行们的难题 根据曹操出行最新的招股书显示,出行服务、车辆租赁和车辆销售是曹操出行的主营业务。 其中,出行服务是曹操出行的核心业务,相关收入占总收入超过90%。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曹操出行的收入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及61.60亿元, 上述时段内曹操出行的经营亏损分别为28.01亿元、18.66亿元、15.75亿元及5.07亿元,亏损幅度逐渐收窄。 毛利方面,在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7%至4.28亿元。 可以看到,公司的营收稳健增长,但盈利依然承压,这背后,是对流量入口的依赖。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来自聚合平台GTV快速提升,占其总量分别为43.8%、49.9%、73.2%和82.6%;同期,通过聚合平台获取的订单占其总订单量分别为43.6%、51.4%、74.1%和83.1%。 可以看到,曹操出行通过接入各种聚合平台,实现了订单规模的迅速提升,但是GTV占比超过八成也使得公司面临更大的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管理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表示“我们依赖第三方聚合平台处理大量订单。如果聚合平台行业进行整合,我们可能因议价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条款”。 流量入口在互联网时代就是命根子,可以小,但是必须得有,从曹操
曹操出行:聚合平台的“打工人”

科大讯飞,等待一场爆发式盈利

$科大讯飞(002230)$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科大讯飞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财报显示:过去一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233.4亿元,同比增长18.79%,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为5.6亿元,较2023年的6.57亿元下滑了14.78%,整体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原因是研发投入的增长、计提坏账减值损失的增加,以及投资收益的减少等等。 然后在今年一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归母净利润为-1.93亿元,较去年一季度的-3.005亿元,实现了大幅减亏。 大面上看,科大讯飞的这两份成绩单似乎还是和过去一样:亮点很多,但痛点也不少。 这也使得,科大讯飞的投资口碑越来越趋向于两极分化:看好的投资者,认为它是爆发前的比亚迪、宁德时代;不看好的,则认为这是一批等待医治的重度ED患者…… 那么现在的科大讯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投资标的呢?又什么时候才能将无数的AI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业绩战功? AI龙头,等待一场盈利爆发? 其实从财报来看,现在看好和看空科大讯飞的投资者们,都能找到不少的佐证理由。 比如说前者,除了2022年和2023年外,科大讯飞在过去十年间的营收表现,普遍都保持着双位数增长的态势,成长性无可挑剔。 同时在备受关注的AI时代风口面前,科大讯飞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现在也取得了很大的市场领先优势。 2021年到2023年,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8.3亿元、31.11亿元和34.81亿元,整体呈明显的上涨之势。至于2024年,科大讯飞的研发总投入则进一步飙升至了45.8亿元,占总营收的19.62%。 在此背景下,科大讯飞逐渐构建起了一个集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自主可控的AI核心技术研究和模型训练体系。比如今年1
科大讯飞,等待一场爆发式盈利

康佳集团追债反被举报,朱新明“盘外招躲债”早有预谋?

$深康佳A(000016)$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相关部门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国内的家电企业也迎来了一个增长窗口期。 行业利好持续释放,深康佳A(000016.SZ)(下称“康佳集团”)作为家电龙头发布了大股东变更公告,随后连续涨停。 在这个时间节点,还发生了一件事儿。 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西新材”)原实控人朱新明实名举报康佳内部管理人员职权侵占。 这事儿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奇怪劲儿。 2018年,康佳集团收购江西新材51%股份,江西新材与康佳,是子母公司关系。也就是说,子公司实控人把母公司给举报了。 后续的发展表明,事情的真相远没有表面这么简单…… 举报母公司背后的“蹊跷” 先来说说举报的事儿。 朱新明对康佳集团高管的举报,已有相关单位调查。 相关调查得出两个重要信息: 1:康佳集团与南方爱视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存在股权代持,股权交易符合国有产权交易规则,并不涉及虚增利润。 2:管理人员职权侵占资金,实际上是南方爱视原实控人与朱新明的个人债务纠纷。 也就是说,所谓的举报,其实是诬告。 作为原子公司实控人,朱新明为什么这么做?是出于所谓的“公愤”,还是“私仇”?其实从一些蛛丝马迹中,不难找到答案。 康佳集团收购江西新材之前,朱新明就曾被指“掏空”公司,把江西新材的资金转移到自己名下。也由此,收购完成之后,江西新材业绩反而更加“崩坏”。 外界猜测归猜测,还是要事实来说话。 2017年,江西康佳的营收为4.95亿元,净利润为1.1亿元。按照收购给予的15亿元估值,江西康佳收购市盈率达到约14倍,康佳集团给出了诚意十足的报价。 可以说,对于这笔收购,康佳集团是寄予厚望的。 彼时,康佳集团想要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加上国家鼓励发展玻璃陶瓷材料产业,再加上江西
康佳集团追债反被举报,朱新明“盘外招躲债”早有预谋?

即时零售,电商巨头的明牌

$京东(JD)$ $叮咚买菜(DDL)$ $美团-W(03690)$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零售行业,从不缺热闹。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巨头在零售的战场打的激烈。 京东、美团、淘宝都在升级“小时达”,京东进军外卖,美团加码即时零售,饿了么紧紧抱住抖音大腿。 动作频频背后,即时零售战略在不断提级。 巨头们在即时零售的战场交火,本质上仍是“无限游戏”的继续,寻找增量是巨头们的天性,在这个过程中,巨头们的边界不断打破重组,然后逐渐找到新一轮的平衡。 为什么是即时零售?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零售最本质的那个原点。 即时零售:人货场的最新排列组合 零售最本质的三个要素是:“人、货、场”。 京东、淘宝、美团、抖音做电商,各自都是围绕这个三个要素做排列组合。 京东、淘宝掌握的是货,核心是货的流动,所以京东淘宝强在供应;美团掌握的是场,掌握的是交易场景,所以美团才能不断跨界打响无限战争;抖音掌握的是人,掌握的是注意力,一般认为,抖音强在流量成本,然后通过电商业务来变现。 今天的零售行业供给过剩,平台其实不缺货,内容供给也过剩,也不缺流量。 那么平台缺什么? 笔者认为是交易场景。 电商平台GMV=流量X客单价X转化率X购买频次,市场这么卷,流量成本逐渐固定下来,客单价提升已经很难,转换率接近天花板之后,只有在交易频次上想办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楼下便利店开始送货上门,逻辑跟巨头做即时零售一样,有限的区域内,可以获得或者说催生出更多的购买频次。 这个例子说明,提升交易频次的方法,除了给到用户足够的精准而且丰富的SKU,还有就是挖掘场景。 实际上,
即时零售,电商巨头的明牌

宇树科技爆火,但优必选不想“取经”王兴兴?

$优必选(09880)$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一场春晚,带火了扭着赛博秧歌的宇树H1人形机器人,也带火了王兴兴和整个人形机器人投资市场。 但说来也有意思,春晚上机器人歌舞表演并不算是什么稀奇节目。 比如现在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就曾四上春晚。2019年春晚深圳分会场,优必选的6台人形机器人Walker便与明星演员同台表演了歌舞《青春畅想》;2021春晚,优必选“拓荒牛”四足机器人同样给无数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可遗憾的是,优必选的机器人上了四次春晚,却没有一次像今年宇树科技这般轰动全国。 这无疑让今年首次缺席春晚的优必选,有点难受。 原因是为啥呢?可能跟生不逢时有关,也可能跟优必选的战略转型有关。 在此前的业绩说明会上,周剑曾表示:“这个行业现在的确有点奇怪,出现了大量的跳舞、翻跟头的机器人,可能比较吸引眼球,可能对融资也比较有利,但老实讲,这个技术路线不是人形机器人要实现的路线,人类也不可能空翻过去把水拿过来递给别人。” “我们圈里面有一句话,在硬件层面你要是把自由度降低了,身高也降低了,sensor(传感器)也去掉了,最后只是为了一个盲打或者盲跳,就有点‘耍流氓’……我认为这是不能取代这个行业的。” 虽然在不少投资者看来,周剑的此番言论不免有点暗指宇树科技,也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艳羡之意。 但事实上,如果结合起2024年财报来看,这也未尝不是周剑和优必选在被现实和商业化“教育”过后,对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最真实的警醒之言呢? 剖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顶梁柱原来是小家电? 天眼查APP显示,过去一年,优必选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毛利润则从2023年的3.33亿元增长至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但对应的毛利率却从31.5%降至28.7%。 归
宇树科技爆火,但优必选不想“取经”王兴兴?

川普挥舞关税大棒,石头科技如何成为“硬石头”?

$石头科技(688169)$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4月3日,石头科技发布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19.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03%, 实现净利润19.77亿,同比降了3.64%。 很明显,增收不增利。 资本市场方面,4月3日就开始跌,4月9日才有所企稳。此前2月份曾一度回到270元的价格,如今又跌了回去。 涨的原因不难猜,DeepSeek、机器人概念大火,当时科技股整体都在抬头。跌的原因也很直接,特朗普一纸书文,外贸市场掀起惊天骇浪,石头科技海外的营收占比为53.48%,其中北美约占30%。 这些都不是经营上的因素,而是外部影响。 外部因素不确定,谁也无法预料,但内部还是那个问题,扫地机器人市场摸到了天花板,新的曲线仍未找到。 跨界做家电,难度几何? 在过去一年,昌敬在石头科技高位时减持套现了9亿,市面上有人猜测,昌敬可能把钱投到了极石。造车的故事的确很吸引人,但奈何烧钱,竞争激烈,能不能活得下来,是个问题。 因此,不少投资人喊话昌敬,多关注石头科技。 但股价下滑时,昌敬回应很有意思,劝投资者要有耐心。 为什么不关注石头科技?可能是业务成熟了,也可能是行业天花板到了。 昌敬说,自己对石头科技主要关注生死问题。“如果这个事情判断错了,公司就会死亡,或者很容易往下走,这个事情我就要格外关注。” 什么是石头科技的生死问题? 往当下看,石头科技专利战一直不停,据天眼查APP显示,去年,石头科技没少在专利上与友商打官司。 这从侧面反映的是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导致专利大战不断频发。 业务上,石头科技海外业务利润贡献大,海外市场尤其重要,这波关税战,可以说是打在了石头科技的七寸上。 如今昌敬就算把重心关注到石头科技,可石头科技的外贸出路在哪里呢? 指望特朗普降关税?特不靠谱。 或许到美国建厂,
川普挥舞关税大棒,石头科技如何成为“硬石头”?

直播电商“豹变”:从【低价刺激需求】到【供给创造需求】

$阿里巴巴(BABA)$ $京东(JD)$ $拼多多(PDD)$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4月2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要求强化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反内卷这事儿,摆到了台面上。 其实,之前各家电商平台已经有了不少动作。 3月31日,淘宝直播宣布,2025年全面加码品质直播,新增110亿投入。 最近,抖音方面,最近也推出九大商家扶持政策,助力商家降本增效。 而京东方面则宣布,针对多类目继续实施返佣降扣政策。 4月3日,拼多多“商保会”宣布,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扶持商家。 以前大家是抢夺用户,今年商家地位显然更重要了。 平台看重商家,一是为上半年的618准备。年初给618做准备是常态,每年这个时间节点各平台都要出一些扶持商家的动作,今年不一样的是,平台投入力度更大了。 二是,电商要反内卷,低价刺激需求逻辑就改变了。 当内卷成为历史,供给重振需求的价值就显现了出来。由此,整个电商行业,从低价刺激需求到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转换,势在必行。 直播电商,供给为王 潘乱说,短视频是互联网的白话文运动。 这个总结很精辟。 如果把这个总结在电商的语境里,那就应该说“直播就是一场电商的十月革命”。 商品是死的,内容是活的。主播在直播间里嬉笑怒骂,与粉丝亲密互动,然后用精致的表演告诉你,就买它! 然后呢,卖货的逻辑彻底变了。 1.0版本里,卖货的本质是卖注意力。 李佳琦、小杨哥、罗永浩、董宇辉,哪个主播刚开始做直播,不是先从搞大流量池开始的?那个时候,直播还有
直播电商“豹变”:从【低价刺激需求】到【供给创造需求】

长城汽车一辆净赚近1万,就是代价有点大

$长城汽车(02333)$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近日,随着年报季的大幕缓缓拉开,长城汽车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一份单拎出来十分亮眼的报表。 营收方面,首次突破两千亿,达到了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 净利润继2016年之后再次站上百亿关口,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80.8%。 而且,这份成绩单,是在友商们不断的卷价格的情况下拿下的,可以说,2024年魏建军的长城汽车凭借着自己的“孤傲”,用产品力卷出了一方自己的天地。 但是,在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用价格战卷份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打价格战,也不全是好事。 //留下价格,丢了份额? 关于价格战,2024年在与新浪财经CEO邓庆旭的深度访谈中,魏建军说到:“价格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六七年之久,其破坏力是巨大的。” “汽车行业的竞争是长期而复杂的,不能只看短期利益。” 言外之意,现在的价格战只符合短期利益,长期来看,对整个行业来说是负面的。 但是,就友商呈现的结果来看,“价格战”这个词似乎没有那么不堪,价格战的本质,是要抢占份额和规模。 这一点被曾经的通用、大众、丰田验证过很多次了,现在比亚迪们也在重新验证,数据上也能验证这一点。 先从毛利率上看,长城的综合毛利率相比去年提高了0.8%,是过去八年时间里最高的一年。 横向对比BYD,通过价格战来抢市场的比亚迪2024年汽车业务毛利率高达22.31%,长城最高的那几年不过25%。 从销量上看,比亚迪全球销量为427万辆,同比增长41.26%,中国第一,全球前五。吉利217.7万辆,其中银河系列全年销量为49.4万辆,同比增长80%。 但是长城汽车2024年销量仅微增0.2%至123.3万辆,这个数据不仅落后同行,也低于行业平均,2024
长城汽车一辆净赚近1万,就是代价有点大

AI棋局:海信视像“落子”高端化,胜负几何?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2024年,是一个与体育深度相关联的一年,6月份至7月份,欧洲杯于德国举办;7月份至8月份,奥运会比赛在巴黎举行。 观看比赛,自然屏幕越大越好,这对于彩电品牌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 海信视像作为全球彩电龙头企业之一,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宣传时机,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赞助欧洲杯,另一方面积极在奥运会期间开展营销活动。 在过去相当利好的一年,海信视像取得的结果如何呢? 业绩公布,喜中有忧 近日,海信视像公布了2024年报。 海信视像实现营收58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17%,实现扣非净利润18.17亿元,同比增长了4.88%。 从整体业绩来看,这是一份不错的喜报,在如今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行业革新情况下,海信能继续保持增长,说明实力,依旧强悍。 但从投资者角度来讲,投资一个公司是对于一个公司的预期看好,如今能实现增长,以后增长情况会如何呢? 海信视像增长的背后,也存在增长乏力的趋势。 2020年至2023年,海信视像的营收增长分别为15.28%、19.04%、-2.27%、17.22%。 除了2022年,由于行业整体受疫情、自身产品结构调整、全球彩电整体下滑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业绩下滑外,其余年份海信视像皆保持着10%以上的高增长。 而且2020至2023年,海信视像的扣非净利润增长分别为314.18%、77.61%、79.65%、21.19%。 从数据可见,海信视像净利润增长近几年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但即使下滑,过去增速依然保持在20%以上,如今直接降至个位数,这难免让投资者揪心。 要知道,在2022年营收下滑情况下,其扣非净利润的增长依然是去年的20倍。 这就好比运动员赛跑,随着体力的下滑,运动员虽然速度在不断增加,但加速度一直在减少,最终会因为加速度变为负数,速度最终出现下滑。 海信视像这种“加速度”下滑趋势较为明显,这一点细扒财报
AI棋局:海信视像“落子”高端化,胜负几何?

致癌毒粮狂卖27万单 百万博主成“刽子手” 毛孩子惨遭“慢性谋杀”

宠物食品行业再曝黑幕!某百万粉丝宠物博主自创的“网红粮”,竟被检测出致癌物质超标!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款“毒粮”已疯狂售出27万单!无数毛孩子吃后呕吐、便血、肝肾衰竭,甚至惨死家中!养宠人撕心裂肺:“这是拿刀捅我们的心啊!” 前有“中国宠物食品之乡”黑作坊被曝“用垃圾做天价粮”——烂肉渣、发霉谷物、工业羽毛粉摇身一变成“高端配方”,为了防止宠物吃完腹泻,有的工厂在制作时还会添加违禁毒物蒙脱石!还有商家为了压成本、压秤,用石头粉来做猫粮,导致猫咪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众所周知,宠物粮的最大差异点之一在于粗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于是,这些可恨的商家在配料表上大玩“文字游戏”,蛋白质含量造假、营养指标虚标,“成分造假”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把宠物主当傻子骗,防不胜防! 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一搜“宠物粮”,满屏的避雷贴子。到底市场上还有让人安全、放心的毛孩子食物吗?铲屎官们表示很心累! 黑猫投诉平台上,宠物粮相关投诉超5000条!过期粮、假粮、毒粮泛滥成灾! 有消费者哭诉:“狗狗吃完口吐白沫,尿血三天不治身亡!”还有“毛孩子”家长崩溃:“猫咪肝脏损伤,治疗费花了2万,最后也没救回来!” 这些黑心商家赚的每一分钱,都沾着毛孩子的血! 为什么宠物食品频频“爆雷”?到底有没有人来管一管?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宠物食品目前在产中产后环节的标准数量过少,在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环节仍存在几近标准空白的问题。幸运的是,有好消息传来!京东超市出手了! 3月27日,京东宣布重磅力推宠物业务,公布超市宠物业务2025年最新战略,将补贴1亿元,通过分析百万商品,为品牌、商家绘制爆品路线图,实现销售超千万的爆品数量翻倍。 京东超市宠物业务今年将实施四项举措助力品牌和商家高速增长,第一项是用户价值挖掘,为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第二项是商品规划共创,通过对市场上一百万款商品的分析,为品牌和商品绘制爆款商品基因图谱;第三
致癌毒粮狂卖27万单 百万博主成“刽子手” 毛孩子惨遭“慢性谋杀”

科技巨头起手下一局:造车的终局是造机器人?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刚刚,vivo宣布有大动作。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现场,vivo官宣成立“vivo机器人实验室”,正式进军家庭机器人行业。 一边是官宣,另一边某招聘平台上,vivo开始年薪百万招人。 入局家庭机器人赛道,vivo这波是来真的。 仔细琢磨vivo这波动作,发现颇有深意:友商们重金押注汽车行业之时,vivo为何选择走一条截然不同的路?选择家庭机器人这个大赛道,vivo的底气在哪? 透过蛛丝马迹,我们不妨来一窥究竟。 vivo做家庭机器人: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战略的延续 vivo有没有造车的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头部科技巨头,vivo不缺用户、不缺技术,也不缺品牌能力和生态能力。最核心的产品定义能力vivo也很强,手机市场的份额领跑行业就是一个力证。 有能力做某件事,不意味着一定要去做。 官宣成立“vivo机器人实验室”,瞄准家庭场景正式布局机器人领域的背后,显然vivo希望另辟蹊径:与其跟风去造车,不如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vivo的战略始终是有洞见性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能抓住本质,汽车不是本质,机器人才是本质。 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对外强调,特斯拉的定位根本就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机器人企业。李想也有同样的观点,按照理想的思路,理想汽车应该是一家AI企业,汽车将进化成AI时代空间机器人。 看来,“汽车只是过渡形态,造车的终点是造机器人”这事儿,造车界的大佬们是有共识的。 汽车行业今天卷成这个样子,再多一个玩家下场搅局没有多大意义,倒不如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回归本质。这其实也是vivo骨子里的内核:不盲目追风口,但找到对的战略方向,也一定会全力以赴。 从2018年成立vivo AI全球研究院,到后来发布蓝心大模型,如今又成立机器人Lab,vivo的风格一向是坚持做对的事,而且做擅长的事儿。 vivo做家庭机器人,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
科技巨头起手下一局:造车的终局是造机器人?

快手财报很好,但还可以更好

$快手-W(01024)$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3月25日,快手正式披露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 表现怎么样呢?相当之炸裂! 过去一年,快手实现营收1269亿元,同比增长11.8%;归母净利润153.3亿元,同比增长139.76%,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72.5%至177亿元,连续两年实现规模化盈利。 对应的,“线上营销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务收入年同比增长率,也均超过了20%。 更令人惊喜的是,快手AI的商业化变现也出现了加速的趋势。自开启商业化以来,截至到今年2月,可灵AI累计营收已超过了1亿元。 从大面上来看,快手这份成绩单已经相当不错了,尤其在当下周期内,利润可谓是开启了狂飙模式。 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投资者对此的情绪却并不高,甚至还有人悲观地表示,“快手已经失去了成长性”“四季度表现平平”…… 这就让人疑惑了:投资者们为什么会对快手这么挑剔?既要利润又要营收增速? 快手一直被资本市场低估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老铁的价值远没有到瓶颈 其实不难注意到,在此次财报中,快手的利润增速是要远高于营收表现的。 并且过去三年间,快手的业绩表现都是如此。 这下意识就会让人想到,是不是降本增效省出来的? 从表象来看,现在快手的盈利确实是靠毛利率提升、三费支出占比收紧所换来的。 但深层次而言,快手的“降本增效”却并非是为了盈利而盈利,更像是在经过前期的基建投入运营后,商业生态逐渐成熟优化的结果。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营收和销售成本的增速差。 2022年,快手营收同比增长16.16%,但对应的销售成本同比增速却仅为10.63%;2023年,快手营收同比增长20.48%,销售成本同比增长7.74%;2024年,快手营收同比增长11.83%,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两者的增速差越来越明
快手财报很好,但还可以更好

拆解美团2024年报,业务协同、生态共赢、科技创新

$美团-W(03690)$ 从早期的千团大战开始,到后来外卖和社区团购们的激烈角逐,再到现在即时零售战场的群雄争霸,本地生活的硝烟从来都没有真正消散过。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头羊”——美团,也一直都是其他平台们的挑战目标,几乎所有入局玩家都会试着与其较量一番。 但美团从来都不缺战斗精神,也不缺积极求变、顺势而为的经营智慧。 甚至某种程度上,现在美团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潜藏着对本地生活领域的长远思考…… 所以透过美团最新公布的2024年财报,我们也不妨试着来窥探一下,过去一年的本地生活行业到底出现了哪些变化? 2024年财报背后,藏着美团经营的道与术 2024年全年,营收为3376亿元,同比增长22.0%。 其中,核心本地商业2024年营收为2502.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69亿元增长21%;新业务营收为873亿,运营亏损收窄64%。 新业务的大幅减亏,也是近两年来美团实现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 整体而言,美团的这份成绩单还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美团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答案在于,美团在经营管理层面做到了道与术的高效结合。 一是战略上有定力。在商业领域,“道”意味着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愿景是什么,以及企业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 从早期的“Food+Platform”,到2021年进一步升级成“零售+科技”战略以来,美团对于“What+How”的思路是越来越清晰了。 所以,在科技支撑并驱动变革零售,零售为科技提供持续的资源投入和丰富的场景支持主线下,美团的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108.9亿元,翻倍增长到了2024年的210.5亿元。对应的零售板块,也实现了从闪购业务的爆发,到对中小商家扶持,以及对骑手权益保障的不断升级,逐渐构建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态。 二是策略上有创新。所谓的
拆解美团2024年报,业务协同、生态共赢、科技创新

双11安全套新品背后:做情绪价值的引擎者

遥想杜蕾斯当年,主打一个社交币,动不动就搞出一个大热门事件,咱们打工人情绪价值,全是杜蕾斯给的。 计生用品赛道,本身就自带流量,喜欢搞事情的品牌还真不少。去年黑神话爆火时,刷短视频,无意间刷到了,一款爆火的名为“吃俺老孙一棒”安全套,品牌名称是双11 ,这个名字把梗玩的,主打一个666,不自觉的就想看看,这个“老司机”,下一步又会搞出什么“新姿势”。 这不,双11 又出了新品——卡布奇诺奶香味。 卡布奇诺虽然是一个明星级咖啡,但以此为药引,真得能吸引到消费者吗? 营销是门手艺活,双11刷屏背后隐藏着哪些心机? 据天眼查APP显示,双11品牌隶属浙江七夕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浙江七夕科技有限公司商标信息52条,专利信息22条。 此前,该公司也创作出过酱香味,“Money”味安全套,到如今推出奶香味。 可以说,这家公司在气味营销上玩的“贼六”。 美国莫内尔化学感官中心的研究表明,嗅觉引起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均高于其他感官,而且对人产生的感受往往比其他感官更强烈。 这也间接说明了,在商业营销中,同条件的气味营销会比其他感官营销带来更高的价值。 可以说,这也是双11品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一直以来,安全套巨头们的产品基本都是在视觉、触觉方面下功夫,强调有多薄,多水润以及有多少颗粒。 可问题是,这些巨头已经在这赛道上占据了消费者心智,中小企业要想在这方面与其竞争,明显是不理智的。 所以气味营销就显得较为与众不同,巨头们虽然也有气味营销,但却都是常规的水果味,这也成了巨头们的产品竞争力薄弱所在。 除气味营销外,从历代产品更新中,也能看出双11品牌习惯利用借势营销。 像酱香安全套,借了酱香公域流量的势;“吃俺老孙一棒”玩转了黑神话悟空这一热点和孙悟空这一国民级IP。 如今的卡布奇诺安全套,则是借助了卡布奇诺这一款备受欢迎的明星级饮品
双11安全套新品背后:做情绪价值的引擎者

滴滴2024年四季度财报:订单同比增长14.8% GTV增至1032亿元

3月18日,滴滴在其官网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及全年业绩。延续前三季度的增长趋势,四季度,滴滴包括中国出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核心平台交易量达42.66亿单,同比增长14.8%,同期核心平台GTV(交易总额)达1032亿元,同比增长14.5%。 2024年全年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量为160.05亿单,较2023年增长18.8%;2024全年滴滴核心平台GTV为3927亿元,较2023年增长16.2%。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068亿元,经调整EBITA 43.3亿元。 分具体业务来看,四季度中国出行GTV(包括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代驾等业务)持续稳健增长。四季度,中国出行订单量同比增长10.8%,达到32.5亿单,季度日均订单量突破至3530万单。季度GTV为784亿元,同比增长9.3%。2024年全年,中国出行总订单量达123.92亿单,较2023年增长14.6%;中国出行GTV为3014亿元,较2023年增长11.3%。 国际业务方面,随着滴滴在海外重点市场比如拉美地区的巴西和墨西哥持续投入和高效运营,国际业务在2024年连续四个季度GTV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 四季度,国际业务订单量达到10.16亿单,同比增长29.8%,季度日均订单突破至1100万单。季度GTV为249亿元,同比增长32%。2024年全年,国际业务总订单量达36.13亿单,较2023年增长35.8%;总交易额为913亿元,较2023年增长34.8%。2024年,国际出行业务已经实现经调整息税摊销前盈利。 滴滴创始人,CEO程维表示: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以及公司产品竞争力和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我们在第四季度实现了业务的稳定增长。国内城际大巴、市内小巴、携宠、包车等多元化出行服务快速发展。国际业务坚持“服务本地”,连续4个季度保持高增长。进入2025年,我们在继续深耕主业同时,坚持“负责任的创新
滴滴2024年四季度财报:订单同比增长14.8% GTV增至1032亿元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