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99%用户的策略(2)——如何正确面对市场下跌!

石头
2022-10-08

大家好,我是石头。

粉丝私信我,想让我出来聊聊有关现在市场情况及对未来市场的看法。今天的内容会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判断,本人并非从属于任何机构和投行,以下内容偏近于个人判断和对未来的推演,并非所有的内容均有强烈的数据支撑和参考文献,观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有所启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今天我就来授渔,今天的文中没有鱼。

从2022年8月中下旬开始,美国市场出现了连续下跌。美联储在加息步伐上没有任何退让,缩表、通胀、经济衰退等等因素都加剧了市场的下跌,从而引起了全球市场连锁反应,无论是欧美地区还是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我的账户A利润率,一个月时间从最高点59.48%回落至31.49%,抹掉近30%。这种回调既是有市场预期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本文将着重探讨市场预期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如何正确面对市场下跌。

2022年5月25日,我曾写文表达对未来市场的一些悲观情绪,认为会有一个比较长周期的回调情况:《市场大溃败?!无限QE是什么,缩表后会怎么样?》这篇文中提出了一些可能会导致市场走低的情况,根据历史情况来开,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在经济于市场中反复寻找摸索平衡点,试图平衡市场,这其实就是一种预期。但是即便在有这种预期的情况下,我也并没有大幅度调整自己的仓位。

请记住下图在2022年9月29日的收益率31.49%,在文章靠后的阶段,我会贴出2022年10月,短短几个交易日的收益情况用于佐证本文思想。

博弈

2022年的市场逐渐趋近于*零和博弈,如果说此前的市场是*协同效应下的产物,我们很容易见到一件商品融合了很多人、企业或者国家精英的智慧,随处可见的“美国设计”与“中国制造”。跨国行业和中概股也曾是香饽饽,股价也是水涨船高。

如果说之前的市场是资本之间的较量,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当红赛道上的参与者变得越来越多。比如某行业有前途,随着时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你们系统好,那我们就堆料。只要进入这个行业,就可以吸引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有的时候并非是企业选择产品,而是变成了金钱选择产品,如果你不做,就有人做,那么热钱就会涌入到了别人兜里,于是顶着各种压力,各种舆论,即便赛道上的企业少有赚钱的,依旧要挤进去。

那么从(2022年)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已经逐渐从这种资本上的博弈变成了更大的博弈;协同效应越来越少,出现了诸如技术互殴、资源争夺、单边压制等等等等……的现象。疫情前,我们会发现很多跨国大企业更愿意与其他公司合作,这样风险更小,利润共享,这就类似于投资银行之间共同分担销售股票和债券的风险。

*零和博弈的出现,让我们更难以推测市场的走势;今年有一些企业在试着并购,这种并购督促起同类企业需要加速并购或者成立新的业务部门才能赶上步伐,技术上的遏制以及某些原因的打压也让市场更加摇摆不定,市场振幅巨大,一些股票从原先的涨个不停到现在的跌跌不休。

这种情况是整体的大方向发生了变化吗?还是说短短的一年,整个环境都变差了呢?我觉得都不是,这是某种零和博弈的体现,就如市场上有人赚钱,那么势必就有人在赔钱。这意味着从之前的协同作用变成了互殴式赚钱,大家从合作变成了竞争,通过相互博弈而维持生计。市场上同样的行业一边大量裁员一边又在大量雇佣新员工,看似相悖但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两者的赛道是不同的,大家一边抽血以前的业务,一边又开始在新业务上放血。

2022年Q3季度,我看了很多不同领域公司的财报,看的越多越愈发焦虑,大部分公司的财报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几次重看2020年、2021年甚至2022年财报,依旧无法体会部分行业的领导者是对于发展过于乐观,还是此前立下的目标在2022年出现了改变。这到是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没有人会记得那些按时发售的垃圾游戏”,对应财报也是同样,没有人会记得股价下跌的原因。不知道大家经历了2020年的市场后,有没有想过2年后的2022年会变得如此消极?

当然并非所有行业所有公司都是一种消极状态,有些优质行业和公司还是蛮不错的。在市场整体行情都在下行的时候,我反而觉得下跌未必是件坏事,可能短期内会影响到自己账户的整体情况,但却给了我们“捡便宜”的机会,买入便宜的公司股票也正应该是当前要做的事情。

如果担心很难找到优质的公司,或者担心看走眼,不如考虑存银行生息,现在美国加息还很凶猛,弄不好2024年前都很难看到降息。如果因为是懒得看财报或者是没有用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公司状况就断然买入股票,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最基本的做法也是要把财报通读一次,有些你想不通的地方或者某个时间段内突然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但是如果看都没看就说看不懂,或主观臆断或随大溜的方式买入股票,那又是另一个说法了。

此前的市场我们只要押对了赛道就可以赚钱,无所谓赛道中的什么公司,甚至只要我们跟着大佬或者民间up主买股票都能赚钱。那么在市场动荡期间、缩表期间、加息期间内的下跌该怎么办呢?为什么有些公司的季度财报明明没有任何问题,每个季度的盈利都是符合预期的,但股价还在下跌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不如换个思维考虑:如何正确地面临市场下跌?或者是在市场下跌的区间内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应对?毕竟,倾巢之下无完卵。

*协同效应就是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者是指并购后竞争力增强,导致净现金流量超过两家公司预期现金流量之和,又或合并后公司业绩比两个公司独立存在时的预期业绩高。俗称1+1>2的效果
*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零和赛局,(英语:Zero-sum game)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零和博弈表示所有博弈方的利益之和为零或一个常数,即一方有所得,其他方必有所失,双方相加后等于零。

预测未来

证券交易市场中我几乎试过一切能用到的交易方式:动量交易、2/5/10/50/100倍杠杆、CFD差价合约、期权、期货、货币,甚至民间“看图说话”的玄学也试过。这些方式都未能给我带来大量财富,或许期间中确实有些方式可以在短期获得爆发式增长,但是随着时间和交易次数的增多,保持胜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容易出现一次交易损失掉数次交易的利润。

直至我不经意间接触到了“价值投资”,从“卧底”在某店搬箱子发现了奶粉销量的异常增长,那也是我第一次试着拿一家公司的股票超过1年时间(具体的情况在之前文章中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我也犯了一个错误,在股票价值出现回落的时候选择了清仓,然后又尝试着抄底买入,直白一点就是在“预测未来”。

预测未来这件事很不靠谱,低买高卖。但凡出现这个想法或者按照这种想法行动的情况下,大概率都会面临极大的风险。现实中有很多人都在做“预测未来”的事情;“占卜”、“算命”、“投资”、“买彩票”,等等。这里着重说明的是“买彩票”,我们可以用很少的钱博取最大的收益,一旦中大奖就发财了,但是如果本金全无也损失不了多少钱。

是不是听起来蛮像市场交易中的“期权”?用小钱博大钱在合法不影响自己现实生活的情况下偶尔调剂下心情并无可厚非,但是过于痴迷或者过于在乎其中的涨跌很容易着魔。不如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思考下当前市场上有哪些行业哪些公司是值得我们参与的,然后缩减列表直至剩下心仪的公司。这种由面到点的方式可以帮助你事半功倍,而且还能想清楚很多问题。倾巢之下无完卵,有些摔得稀碎,有些还有点价值。

“预测未来”最可怕的是自己设下的预期。预期没有达到,或多或少会出现心理上的波动,这些波动如果控制的好还好说,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做出错误或者灾难的决定。我们理智的来看待“预测未来”的这件事,会发现只有坏处,没有任何益处。

因此在投资上不要轻易​“预测未来”也不要给自己“设立预期”,秉着优良资产就买,卖出停滞不前或者可以一眼看到头的​公司股票。具体怎么跌,跌到多少,为什么跌都不用理会,只要公司没有问题就买。需要卖的时候后也不要想着还能多涨一点这种心态,对于一眼到头的公司我找不到任何理由继续持有他们的股票,有时候可能止损会让你难受几天,但是跌跌不休可能会让你难受一整年。

交易日市场会出现涨或者跌,如果随意找100个人让他们投硬币,也会出现正面或者反面。让这100人通过投掷硬币的方式预测市场当天收盘情况,假设其中50人预测涨、50人预测跌。此后每次预测都按同样比例分配。

第一天收盘后,这100人其中有50人成功“预测未来”,然后再让这50人预测下一个交易日的涨跌,其中25人两轮命中。之后我们反复进行多次进行50%概率的“预测未来”行为,随着时间线拉长,总会有人留下来,即便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但依旧不会是0。

几轮过后,“聪明的人”会选择退出市场不玩了,然后开始出书,或者写文章录视频,名字诸如《如何预测未来》、《未来人的自述》、《如何赚到第一个100万》、《股市交易的秘密》、《摆脱穷人思维》等等等等。同时你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这些作者一段时间很活跃,之后便再无踪迹。有些人说自己财务自由解甲归田,有些人则说赚够了,细思恐极。

这些内容都离不开各种神奇的步骤,比如他的“幸运硬币”,现在把幸运硬币分给大家,只要购买书就可以获得幸运硬币的复刻版,这本书售价1999元,一共200页。有些会提供一些能带来幸运的动作,比如投掷硬币前都要摸一下自己的手表、每次都要对着某物件祈祷、每次都洗手,或者在押宝前先去买彩票,彩票没有中奖后在选择来押宝试图让概率达到某个均数。这种言论一经面世获得了大量追捧,认为跟着他学习便可以复制他的成功,距离财富之路又进一步。

那么这些幸运儿到底是靠运气呢,还是靠真正“预测未来”的超能力呢?亦或他独特的“祈祷”和“垫刀”方式真实有效?大家心里应该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提高成功率又有科学依据的方式呢?我认为是有的。比如“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根据各种复杂的数据和天气现象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因此对于这种“预测未来”的方式,我认为是比那些依靠摸某个物件祈祷、每次都洗手、“垫刀”、幸运硬币等等诸多此类的方式有效的多。

但是,这种科学的预测方式也并非能保证100%有效。天气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此刻的形态变化,可能预示着未来的情况,但并不代表就是未来会发生的情况。现如今科技发达的世界无法准确预测,就算过很长时间,依旧无法保证100%预测。毕竟气候存许多未知或者突发事件,就好像我们面对的市场一样。你是想用抛硬币的方式博几率呢,还是认真仔细研读财报、公司公告、公司发展动态等等来关注公司的发展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预测未来”的人可以观天象,晴天之中看到了乌云,于是他说“要下雨了。”这种预测我们都会做,问他十天之后的情况呢?结果又变成了抛硬币,好天气或者坏天气。不能再细问了,再细问就变成“天机不可泄露”了,而这种好天气、坏天气还是靠概率的,错了消失于茫茫人海,对了变成大师就此发家致富。

哦豁,是不是有上面提到的“买彩票”那个意思了?市场也是一样,我们会发现这个大神,那个大神在某个时间段内真的非常神,赚了不少钱,晒单比谁都凶,单子上的数字比谁都长,让人好生羡慕。但是我们把时间拉长一点,你就会发现大神们跟市场的玩家差不多,一批批出现,一批批消失,但是总是有不断的新出现的和不断新消失的。他们抬头看天,罗列出来一些财报数据,然后告诉你“要跌(下雨)。”

价值投资

在回答“想听听2023年的情况,2023年能不能抄底美国资产,什么时候可能反转,停止加息的时候?”前,我不得不把价值投资的这些老掉牙的知识拿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在我们探讨价值投资是什么之前,不如我们逆向思维,考虑一下什么不是价值投资。就像我们考试做选择题一样,你可以从选项中找出对的选择,你也可以从选项中删除掉错误的选择,两者都是答题策略,都可以让你得分,无非是思维上出现了差异。

正如大部分投资者或者投资人都不会承认他们寻找的是卖价高于股票的实际价值,大白话就是他们不承认自己在“预测未来”,他们会搬出图形、技术面等来佐证他们的想法,或者截取一段时间的交割单,这些交割单都是赚钱的。

所有涉及到“技术”方面的,无论是技术分析师,还是技术操作人员,他们都不属于价值投资。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回避基本面分析。不过有些技术分析师会带有粗糙的基本面分析,长达几百页的季度财报或者年报用短短几百字或者几千字就能说完,然后再加入大量的技术分析,对于未来的推测,他们不会深入的关注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从属行业的天花板、行业内运行方式、产品面对人群、产品特征、以及种种财报中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发现的内容,比如财报中字号小到不行的批注。

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交易数据,大单、特大单都会让他们感觉到敏感,股票的交易价格、成交量、市场波动情况等等,通过这些交易数据或者拓展出来的数据分析并推导未来股票的走势。他们其中也会有人通过构图的方式汇总归纳这些信息,然后用图表的方式演算出未来的涨跌幅,他们会仔细反复研读这些图表或者数据,花费大量的时间试图通过其中的共性寻找出某种规律。

例如,技术投资者会通过当前的价格波动和趋势买入那些价格正在上涨的股票,卖出那些价格下跌或者突然跳水的股票。有时候他们会找到30日均线、60日均线、90日均线、150日均线……进行对比和比较,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超过这些均线,都可能预示着方向。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图表低买高卖,但是无论是低还是高,参照的也是对于过去历史的参考以及对未来的股票价格估算,与真正的公司价值、真正的股票价值无关。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将技术面分析从我们整个分析的环节中剔除,关注诸如企业收入、行业情况、产品迭代、生产技术迭代、管理层、产品需求情况、财务报表、企业负责杠杆情况、收购并购剥离等等等等,综合这些内容后通过公司的盈利情况估算当前市场公司股票的价值所在,在低于估值内的股票实行买入,高于估值的股票在市场情况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酌情考虑减持。

没有必要为无法“预测未来”的市场买单,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预测到美联储是否会继续加息,无法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后加息,更不知道他们会采用那些技术互殴、资源争夺的方式,甚至是更多的经济数据。用这些时间预测他们下一步会干什么,不如考虑一个长周期后,又有哪些价值展现在我们面前。

股票也是一样的,我们排除掉“预测未来”的部分,保留的是价值公司。面对如今市场的下跌,也没有太多需要恐慌的,低于一定价值买就好了,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价值公司就如加油站的油,也如2020年的原油期货,它不可能一直负价值,也不可能一直不值钱。参考《跑赢99%用户的交易策略,如何利润最大化?

最近跟C聊天,聊到了学生时代和毕业上班。我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上学时候学习的知识在上班后没有太多用处,我们学习按理说应该是为了生存,怎么书本上的知识都没交给我们怎么赚钱呢?C否定了我的想法。她告诉我,并非是书本上的知识无用,而是每个人在消化书上知识的看法不同,知识是由面到点,又大方向一点点变成了专业领域,于是我们大学才会有专业课,而此前我们都是在这个大方向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寻找自己的优势。

我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一份财报,很明确的写满了知识点,有些人在面对这上百页的财报读出来的内容很少,而有些人则看到了不同。确实就如“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并非是作者不想给我们信息,而是我们读者对于相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想法。

重回当前低迷的市场,面对我们肯定的公司、财务没有问题,每年盈利、负债良好、且盈利能力稳定向上、股价又没有那么夸张的情况下,即便市场出现了大幅度下跌,我也找不到理由要现在就卖掉这些股票。除非我遇到了经济问题或者我急需要用钱的情况下,可能会卖出一些。

有些公司处于当前火热的赛道,公司发展不错,未来可期,财报数据也相当给力。但是高额的股价,过高的市净率都成了“预测未来”的方式。在存在巨大波动的市场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求稳,将“预测未来”这部分内容从中拿掉,留下那些被人称为“传统”、“旧”、“保守”之类的公司,他们虽然无法跟一些可以飞速发展的公司比拟,但是他们下跌的速度也不会那么快,同时回归到应有的价值也只是时间问题。

投资偏见

讲完了价值投资,那么怎么才能找到股票的价值所在呢?首先我们先关注些市场上的大部分机构和投行,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绝对不去试错。试错更像是风投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一种“预测未来”的买彩票方式,投入小量的资金试图博取大量的收益。

为什么很多投资机构都愿意扎堆投资某一行业,甚至不惜冒着“买彩票”似的“预测未来”呢?为了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投资决策是如何做出来的,或者说是由谁做出来的。尽管投资机构和投行掌握着市场上大多数资金,但投资决定是由小部分人做出来的,我们总结为个体。

这些个体通常被权威的管理层或者规章制度约束,但是他们依旧是带有情绪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成长情况等等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了心理上影响,以及存在各种偏见。

我听过一句话,“没有人会因为业绩平平或者与其他机构持有相同的股票而失去工作。”你可以理解为,如果你持有的股票跟其他大型机构几乎一样,那么当股市下跌的时候后,他们跌去了30%,你也跌去了30%,没有人会觉得你水平太烂。反而当其他机构跌去30%,你跌掉了28%,那你则战胜了大多数人,并且投资水平可以排进上流。

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有某位投资人或者投资经理冒险买入了一支其他机构看都不想看的股票,如果有幸该公司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股价水涨船高,那么会怎么样呢?这位敢于冒险的人可以暂时获得短暂的奖励和吹捧。但如果市场出现了下跌呢?因为他/她跟其他人不一样,因此大家都会记得这个人是个十足的“赌徒”或者其他更差的词汇才能形容的。你需要个例子?来看看曾经辉煌的ARK基金,封神的、骂的,他们之中有一部分就是同一批人。

既然人多的地方才安全,人少的地方风险高收益小,那么有什么道理不选择人多的地方呢?因此资金量越大的投资人或者投资经理出现了从众心理,他们把资金放在了大多数人认为安全的地方——那些大而不倒的公司、那些根本不缺钱的公司。

每年的第四季度会尤为明显,我们会发现年底市场的走势跌宕起伏。这些投资经理希望可以在年终报告上体现出更好的成绩,他们会卖掉那些价格下跌的股票,买入那些价格上涨的股票。因此股价处于顶峰,市盈率高的离谱的股价还在上涨,而那些没什么问题但是股价下跌的公司总是能传出各种利空小道消息。

如果你不幸买到了一只正在轮换的公司股票,在这个轮换周期过程中,不巧又是高点,那么就惨了,股价会一直跌跌不休,直至下一次机会来临。此前的文章我提过海运的问题,海运公司就是一种典型的周期公司,即便不到1的市净率,甚至是超过100%的股息,如果你不懂,就千万管住自己的手。消息会通过“预测未来”的方式告诉你,下一个周期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

以星航运(ZIM)月K线图,目前市盈率不足1,上市后一路暴涨,股息率超过了100%,现在开始了漫长下跌

证券价值

正如前文提到的分析思维,有时候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正着思考行不通的,那么不妨试试看逆向思考。就如画圈一样,无论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只要我们能完成这个圈,那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删除掉那些被机构强烈关照的股票,删除那些靠“预测未来”的方式的股票,深挖这个市场中有什么可以找的公司;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有一些自己的行业优点。同时他们的财务上是增长的,他们可能增长很小,但绝对不会出现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暴跌的情况。

有两类公司可以着重考虑,一种就是从大公司中分拆出来的,另外一种就是稳定到分析师和投资经理感觉到无趣的公司。切记一定要看其财报,这种公司最大隐患就是容易踩雷,但是一旦我们用财务数据作为筛选,你就会发现符合这些规定的公司少之又少。

有时候我会形容这种行为是垃圾堆里找宝贝,有些东西对别人是垃圾,但是对我们来说或许有用,枯燥无趣又难受的阶段。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其实也只不过是起点而已,即便你找到了一些公司也并不代表这些股票就可以轻松买入。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估值分析,需要了解行业情况,有时候想要获取这些信息数据需要翻阅很多行业内的出版杂志,需要在公司发布的公告中寻找蛛丝马迹,甚至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了解行业。

给公司的股票计算估值的工作是无聊无趣乏味并且时刻充满了自我怀疑的过程。(有关估值的方法未来会专门写文章说明)不过一但认定股票对应公司份额,是与公司的业绩未来挂钩的,那么这条路就会简便很多。

有些脱离公司价值的股票无非是没人愿意要或者是买的人太多了,因此股票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是属于区间关系,比如公司价值为1块钱每股每年,那么在1.5-0.5之间我们都认为正常,高于1.5每股每年算是高估需要用未来的时间弥补和价值之间的空间,就好似信用卡,我们透支了未来而满足现在,但透支出去的钱还是要还。反之低于0.5则属于低估,这类低估的股票也是我们未来选择条件之一。

但是不代表0.5以下买入,1.5以上卖出。寻求低买高卖这个心里,带有预期的心态便属于“预测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低估区间分批买入,确保自己买入的价值都至少处于合理位置。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估值是必须要做的步骤,不然很大概率把垃圾看成有价值的物品,而把有价值的物品看成垃圾,这两种事情无论发生哪一个,都是灾难。

凡是物品都会有其自身的价值,或许大多数眼中的垃圾在某一时刻会突然变成了别人眼中的香饽饽。而大家眼中的今日黄金也并非全是价值连城,或许明日便会出现抛售潮。市场总会是一种涨涨跌跌的形式出现,如果我们无法真正意义上的预测未来,不如换一种思维方式,关注未来1年、5年或者10年的发展。

我换个例子来说,我们都知道金子是有价值的。当我们遇到了灾难,所有人入不敷出的时候,金店的生意会很冷清,此刻金店A是卖金块的,价值3000元,卖价2800元。旁边的金店B主要是做饰品,同样重量的在A店里面2800元到这变成了首饰,每一件都在80000元以上。

在市场蒸蒸日上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首饰,因为首饰有用途,还有设计概念,还有“信仰”以及能带来运气和成功率的“玄学”。然而在市场萧条或者处于下跌恐慌的时候后,这些饰品就像是无穷无尽似的被人抛售变卖,因为他们溢价太多了。

市场从萎靡状态开始转好的时候后,金首饰会最先被卖掉吗?不!我认为是那些金块会最先恢复到市场应有的价值,而后才会是金首饰。把这个例子代入到股票市场,你又会想到什么呢?对于估值上有没有些启发呢?

下图是我在按照以上理念,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低于估值的股票就买入,收益率重回到了年收益55%以上。

虽然证券投资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但是在博弈的市场中,还是需要保留自身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最终也可以让你在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中保持应有的理智。

人类历史上有关直觉或者心理影响决策的研究非常多。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把心理学融合进经济学的这一做法称作为“行为金融学”。我们想要在这一领域中长期生存,则必须要考虑到消除掉这种“预测未来”的现象,并且要保持自己处于一种平常状态,避免因为激动或者其他心理上的影响。

当买入的股票下跌,你知道你持有公司价值并不贵,而且早晚都会回到它应有的价值上,那么就没必要卖出股票。不要因为心情激动上头而追高股票,那些“金饰品”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后价格波动最大,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找那些低于应有价值的“金块”,避免被金饰品的样子吸引,然后耐心等待这些“金块”回到他们应有的价值。

公司的年度财报最为重要,其次才是季度财报。这里面可以找到你想了解的一切内容。小心那些在市场中用价格或者数据“预测未来”蛊惑你买入溢价上百倍的公司的消息或者大师,非要买,那么请考虑清楚金块与金饰品之间的关系,你是为了收藏还是为了投资?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祝大家投资愉快,希望本文能对你的投资生涯中有所启示。

我们下次再见。

修改于:2022-10-09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交易策略分享,说一说自己在交易中的那些神操作吧,你的idea说不定价值百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我是股神的小腿毛
    2022-10-08
    我是股神的小腿毛
    很同意你的看法[强]与其去预测未来,不如从行业 公司出发,认真的研究基本面,寻找那些被错杀的公司
  • Woshidui
    2022-10-11
    Woshidui
    做市场中的最好1%,几乎是偶然因素。有这个目标,几乎决定了不会成功。其实只要是10%,就能一直赚钱,无欲则刚。我大多数时间只能战胜90%的人。最好记录也不过94%.
  • 云水闲9
    2022-10-10
    云水闲9
    空仓至少能跑赢百分之80的用户
  • xiufeitian
    2022-10-09
    xiufeitian
    内容很多,啰哩巴嗦,干货很少。语言风格像是老外翻译过来的
  • 专薅羊毛融
    2023-01-02
    专薅羊毛融
    ”教科书”而已,可执行性不可取
  • Julio堂
    2022-10-11
    Julio堂
    石头可以写书了,且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
发表看法
6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