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今年美股最赚钱的AI公司是哪家?你的答案是英伟达?微软?还是苹果?
不,他们全都不是。
最赚钱的可能是一家老牌半导体巨头Broadcom, 中文名博通,股票代码AVGO。 $博通(AVGO)$
自从ChatGPT发布,AI一度点燃了整个美股。但鲜为人知的是,除了七巨头,美股市场还有一些在这波AI浪潮里闷声发大财的企业,比如博通。
即便最近美股出现一些波动,但今年以来,博通的股价仍然上涨51%,五年内增长超过500%。
根据博通今年二季度财报,公司净收入达到125亿美元,同比增长43%。
更重要的是,公司在AI领域的营收达到创纪录的31亿美元,占公司整个半导体解决方案总营收的31%。
伴随股价持续上涨,博通的CEO Hock Tan也击败PaloAlto Networks的Nikesh Arora和黑石集团的Stephen Schwarzman,成为全球薪酬最高的CEO,23年薪酬高达1.62亿美元(约11.6亿元)。
博通赶上AI风口,与其芯片设计能力和芯片通信技术密不可分,让公司成为谷歌等大厂自研AI芯片的关键合作商。
而公司之所以能在芯片领域建立护城河,又离不开CEO Hock Tan一系列大胆激进的并购扩张。
正是这位50多年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穷小子,靠着多次重磅级“买买买”,买下了今天的芯片帝国。
华裔平民之光
按通用闽南语的姓氏拼写,Hock Tan应该姓陈,中文互联网上称Hock Tan的中文名叫陈福阳。
这位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大佬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他没有社交网站的公开账号,网上的介绍少得可怜,甚至在17年收购高通事件公开前,连维基百科的词条都没有。
大部分时候,他的名字只出现在博通的交易新闻里,以及为了高通的交易和特朗普一起参加发布会。
陈福阳1953年出生在马来西亚华人聚集地槟城。1971年,18岁的陈福阳到美国求学。
陈的家庭并不富裕,承担不了美国留学的学费。他曾经讲述:“我的父母无力供我上大学,更不用说麻省理工学院了,但这所伟大的美国教育机构在看不见的情况下给了我一个机会,为我提供了追求美国梦的奖学金。”
1975年,陈福阳获得MIT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又从哈佛大学获得了MBA学位,并返回马来西亚。
早年,陈福阳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从事的都是金融投资领域的工作,后来在百事可乐、通用汽车等美国传统跨国企业担任高管。
从早年经历来看,他不是扎根于半导体行业的高管。
直到1999年,陈福阳才开启了他的“一把手”生涯,担任ICS(Integrate Circuit Systems,一家美国的工业冷藏设备系统集成商)的总裁兼CEO。
后来ICS作价17亿美元卖给了硅谷半导体公司IDT(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陈福阳也因此进入IDT,担任董事会主席。
作为硅谷的古早科技公司,90年代玩DIY的人可能听过IDT,当年也是造出过X86处理器的公司。
这应该也是公开简历中,陈福阳最早步入半导体行业的记录。
声名鹊起
不过陈福阳真正在半导体行业声名鹊起还是在安华高。
2005年,私募基金KKR和银湖资本(Silver Lake)以26.6亿美元收购了从惠普公司剥离出来的半导体事业部,成立安华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并且请来陈福阳出任CEO。
在陈福阳的操盘下,安华高风格激进,通过一系列裁员、降本的手段,强行裁撤了比如公共关系部门等所有被认为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的成本部门。
独立1年后,安华高就实现营收15.3亿美元,4年后就在纳斯达克上市。
上市后,陈福阳更是开启了安华高的一系列买买买。
其中一笔引人注目的经典交易是,2013年,以66亿美元,溢价40%,收购美国老牌芯片供应商LSI。
收购之前,LSI年的年营收25亿美元,而安华高的年营收只有24亿美元,甚至低于自己的收购对象。
为了这笔收购,安华高从银行拿了46亿美元贷款,又从曾经的股东银湖资本那里融了10亿美元可转债贷款。
虽然疯狂加杠杆,但完成这笔收购后,安华高营收增长了70%,股价从收购之前的50美元飙升到100美元。
更重要的是,安华高获得了利润颇丰的数据中心存储芯片业务,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半导体行业的话语权,并且取代了LSI成为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
尝到甜头的陈福阳,之后一笔交易更是创下了当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最大并购规模:2015年收购老博通。
根据两家2014年的财务数据,博通当年营收84.3亿美元,而安华高只有42.6亿美元。
但这并没有阻碍安华高以370亿美元收购老博通,这个价格在当时比安华高自己的市值高出近7倍。
合并后,公司保留博通的品牌名。新博通的市值一度达到770亿美元,年营收约150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公司,排在英特尔、三星、台积电和高通之后。
诸如此类,大大小小的并购案在博通“买买买”的历史中还有很多。
梳理这些交易,风格激进、出手阔绰、以小博大是陈福阳的惯用招数。
当然,也有不少华尔街分析师曾经DISS陈福阳,认为在他的操盘下,博通越来越像软银。
“即使这些被收购的公司之间彼此业务毫无联系,只要有利益可赚,博通也会像软银一样买,最终成为一家私募股权公司。”
不过陈福阳并不在乎这些。
他认为,公司多元化的业务更接近于投资组合,公司倾向于主动收购优质标的,构建多元、全面的业务矩阵。
通过收购这些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毛利高但运营费用过高、净利和现金流低于潜在水平的标的,纳入博通平台后往往可实现“1+1>2”的效果。
对于这位低调的马来西亚华人,财富杂志认为,他更像是一个金融极客。
和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台积电的张忠谋这些侧重技术的华人不同,陈福阳通过资本运作建立起了自己的半导体帝国。
现在,这位年过70的金融极客,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计划。
继17年收购高通失败后,2023年,陈福阳再现大手笔,以61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云服务商巨头VMware。
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陈福阳说:“我刚刚又签了五年的合同。我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很开心。”
看起来,无论博通的下一个重大举措是什么,这位职业经理人都打算继续领导这家公司,尽管他已经过了大多数高管退休的年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