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 2024 年上半年的交付节奏,小米汽车正在加快交付中心、旗舰店的建设。
据汽车之心了解,小米汽车从 7 月开始进行 10 大交付中心建设,首批城市包括北京、深圳、成都和西安等,同时也将优先在一线城市建设一批旗舰店专门展示小米汽车,目前已经在筹备选址阶段。
门店渠道是汽车品牌必须夯实的基础。
截至 2022 年,小米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一万家。
据了解,小米之家多数门店设立在核心商圈,店面面积普遍在 100 到 460 平米之间,如果从现有的小米之家门店划出一块区域专门卖车,并不会增加额外成本。
而这些门店,将为小米汽车创造天然的销售渠道。
「小米前期的新车会在小米之家展出,后期再根据新车数量做调整」,一位渠道人士向汽车之心透露。
距离原定的上市时间不到一年,如今小米汽车的产品+渠道已经进入量产前的冲刺阶段。
01、聚焦服务体验,一、二线市场渠道优先全直营
汽车作为平均售价最高的大宗消费品,无论是销售还是交付,都需要强有力的线下渠道支撑。
这是因为,销售渠道直接和用户体验挂钩。
自特斯拉开启商超模式之后,新造车势力甚至传统品牌都纷纷相仿,甚至进一步迭代。
比如理想开创商超店(展厅和零售中心)+交付中心模式,和特斯拉早期非常接近。
极氪跟随了理想汽车的模式,还借鉴了蔚来的社交空间理念,比如极氪中心,既有展示、体验、销售功能,又提供给车主社交空间。
特斯拉、理想和极氪,可以说是三个拓展渠道的典型代表,目前也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拿下销冠。
据车安人安的消息,小米汽车的渠道体系将分为零售中心+交付中心+服务中心。
这样布局的优势在于,自建的直营销售与服务体系,包括零售中心、交付中心和维修中心,全渠道规划会带来更统一和高效的服务。
新势力能迅速积攒口碑,靠的就是全维体验——从坚持直营,到用户共创,从自建充电桩换电站,到包办维修保养,新势力拉通了一台车全生命周期的体验流程,并阶梯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这是小米之家过去不太擅长的部分。
据微博账号 @ 长三角行健者透露,小米交付中心要求候选场地至少能提供 120 个车位,并且建筑面积不能低于 3000 平方米。
据了解,雷军此前在参加小米供应商生态链大会时,也会顺便拜访一些长三角大型经销商集团,学习如何开展汽车营销工作。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前期 10 大交付中心,以及旗舰店都将在今年 7 月开始建设、选址,并且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小米国际总部将成为小米汽车的全球旗舰店。
总体而言,不同于传统品牌普遍采用的服务外包形式,小米汽车选择的是聚焦服务体验、渠道优先全直营。这也是摸索了 2 年时间,华为智选模式所总结出的渠道优势。
在雷军看来,线上+线下是互补的关系,一、二线市场将优先全直营,授权、代理制形式则视为补充作用。
不过,更先进的渠道体系也会对品牌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带来了挑战,以及门店如何最大化覆盖用户生态,小米汽车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
02、小米汽车:电动汽车时代的「丰田」?
当下,小米汽车生产进程在稳步推进。
今年 5 月,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造车已进入研发加速阶段,会在今年开始夏季和冬季测试。
7 月 4 日,小米汽车供应商一汽富维在被问及「与小米汽车合作情况如何」时,其在互动平台上表示:
「正积极与小米汽车进行业务沟通,多家分子公司已经进入到小米汽车的采购组当中。当前,小米第一款车型报价完毕。」
就在前不久,网络有消息称小米首款新车将推出标准版、Pro 版两个版本:
前者为后驱单电机配置,WLTC 续航达到 800 公里;
后者为四驱双电机配置,WLTC 续航达为 700 公里左右;
两个版本起售价分别为 14.99 万元及 17.99 万元。
虽然小米公关负责人王化进行了辟谣回应,但外界大部分人认为这个价位符合小米汽车的定位和预期。
随后也有网友调侃,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期待红米汽车了。
早在 2021 年 4 月,雷军就在微博发起了 3 个投票:
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是什么车?
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使用「小米」品牌还是重新取一个品牌?
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概是什么价钱?
随后雷军公布了投票结果:今日微博投票结果显示,粉丝希望我们做中高端的汽车,因此第一款小米汽车价格区间为 10 万-30 万元。
尽管在用户调研中,用户对小米 10 万以下车型呼声最高,但这一价位与小米汽车的品牌战略定位并不相符。
2022 年,有知情人士向汽车之心透露,小米汽车主要定位为中高端车型:
中端车型,价位为 15 万-20 万的 A+级车(L2+自动驾驶)
高端车型,价位为 20 万-30 万的 B 级车(L3 级自动驾驶)
主打 15 万元至 30 万元车型,这个区间类似于目前 3000 元价位的智能手机市场,预计会是入场者最多、竞争最激烈、淘汰率最高的一个电动汽车细分市场。
随后,来自晚点 Auto 的消息显示:小米首款车型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 Modena 摩德纳),并且基于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推出两个不同版本的车型:
Modena 低价版本基于 400V 平台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智能驾驶方面采用供应商大陆提供的 5R1V(5 个毫米波雷达、1 个摄像头)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类似于 2021 款理想 ONE 的解决方案。
Modena 高价版本则是基于 800V 高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将实现 15 分钟充电 80%,智能驾驶方面搭载英伟达 Orin X 芯片,激光雷达,软件部分由小米自研。
对于造车这件事,雷军从一开始就为小米汽车定了基调:「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要用上尖端技术和尖端水平。
显然,把纯电动车的价格打下来,是小米当下的首要任务之一。
那么,小米汽车有没有砍价能力?
客观来看,销量是所有新能源汽车追求的终极目的,而价格是通往这一目标的捷径之一。
目前有能力被称为「价格屠夫」的玩家,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
前者是成熟供应链、零部件国产化、规模化生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使然。
后者则是经年打磨的垂直整合供应链。
无论是哪种模式,都需要时间积累和成熟技术支持。
而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小米汽车,前期或许只能贴钱卖车。
据 36 氪报道,目前小米汽车正在对物流、供应链结算、研发等各个环节进行拆解,想要把成本极限压低。
通过技术革新带来效率的提升,从而把产品做得又好又便宜,这是雷军创办小米时候的思路。
这种依然适用于小米汽车。
如果将这个思路放在整个汽车行业里,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大众朗逸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代表车型。
凭借「成本–质量–效率」的精妙平衡术,轩逸、卡罗拉、朗逸相继成为全球畅销多年的家用车。
如果是聚焦在智能化领域,小鹏 G6 无论在产品能力还是产品定价上,看起来都像是小米最想打造的那款智能汽车。
36 氪消息称,雷军曾在高层会议上果断为小米汽车「瘦身」,提出聚焦资源打造首款爆品车型,搁置一些不紧急的研发项目,以及敲定 400V 和 800V 高低压两个配置方案,保证价格灵活度,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不能少。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国内市面上主流的纯电动车型基本都是 400V 电压平台的车型,售价至少也要 13.96 万元(埃安 Aion S PLUS)。
而采用 800V 电压平台的车型数量仅有 8 款,售价最低是 20.99 万元起的小鹏 G6。
如果打上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选项,无论是 400V 平台,还是 800V 高压平台,小鹏 G6 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台售价最低的车型。
在米粉眼里,小米汽车性能比肩特斯拉,有出色的交互、超酷的智能体验。
在普通消费者眼里,小米汽车代表了不必作功课就能闭眼购买的便宜又靠谱产品。
高性价比家用车的定位,有利快速建立起小米制造体系的优势,这也是丰田打造爆款产品的秘诀。
但如果把「小米」和「年轻人第一辆车」的定位时放在高端智能汽车市场,至少目前这个商业逻辑很难实现。
03、工厂竣工,小米生产资质解决了吗?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一款新车刚刚发布时不被关注,但只要产品足够好,配合后续更到位的终端优惠价格,以及给力的渠道资源,一样能够翻身畅销。
大众新速腾、丰田雷凌和雪佛兰科鲁泽都是其中的代表车型。
但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市场的迭代速度快于燃油车,如果一辆新车在发布之初不够出位,很难再找到销量翻盘的机会。
只有在市场中快速起量,用实力和销量占领用户心智的品牌和产品,才能获得再次出牌的机会。
那么,小米出牌时间是否太晚?
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造车新势力布局汽车产业比小米提前了 6-7 年,但是小米的优势在于电子技术和用户体验上。
结合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小米首款新车(内部代号 Modena 摩德纳)的蛛丝马迹:全栈自研、激光雷达、宁德时代麒麟电池、8295 芯片、定位中型溜背式轿车。
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小米首款新车将采用自研芯片和车机系统架构。
从产品上来看,这样的配置确实符合雷军眼里的「尖端技术」,但对供应链整合以及生产制造有所欠缺的小米汽车而言,好的产品也要经得起产能爬坡和质量管理的考验。
为了确保供应链运行稳健,小米从汽车行业挖来一员老将——黄振宇。
黄振宇曾是全球供应商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参与过北汽极狐阿尔法 T 的生产,拥有丰富的供应链把控经验。
将供应链业务交给黄振宇后,小米汽车部副总裁李肖爽的工作重心转向市场业务,其将兼任汽车部市场部总经理,向汽车部 CEO 雷军汇报。
当然,小米汽车能够造出来,还取决于是否有生产资质。
据悉,小米汽车已经从有关部门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具体的牌照路径并非收购已经停产的传统车企,大概率是来自于主管部门的新增批复。
消息的真实性暂不得知,但结合小米工厂的进展或许能够验证这一消息。
据了解,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已经在 6 月竣工验收,部分设备也搬入了工厂,包括一体式压铸的压铸机等核心设备,即将开始试验生产,预计在 7-8 月会有关于牌照的信息确认。
按照计划,小米汽车工厂年产 30 万辆汽车项目分两期建成,其中一期项目已经按原定时间(2023 年 6 月)完成竣工,二期项目将于明年 3 月开工,预计 2025 年 3 月竣工。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这意味着小米汽车落地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相比 2024 年上半年新车上市,外界更关心小米汽车如何盈利。
小米曾经提出过「硬件综合利润率永远不会超出 5%」,如果在造车项目上仍然秉承这个原则,那么如何通过运营将这种「收支」进行平衡?
精彩评论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