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投财经
满投财经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满投财经
IP属地:广东
1关注
2594粉丝
6主题
0勋章

要降本、要盈利、但更渴求增长——腾讯2023财报分析

回顾腾讯过去一年的表现,鹅厂似乎在每个阶段给出的反馈都挺让股东感到“平淡”的,没有拿出什么特别亮眼的成果。但每当来到年终总结时,你总会发现腾讯还是能赚钱,有增长动力的。 3月20日,腾讯控股(00700.HK)发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四季度业绩报告及全年业绩报告。2023年全年,腾讯实现营业收入达到609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毛利2931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经营溢利1600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152.16亿元,同比下降39%,实现经调整后净利为1576.88亿元,同比增长36%。 从业务分布来看,游戏依旧是占腾讯收入大头的核心业务,也是腾讯最赚钱的业务。但从增长活力来看,金融科技业务和广告收入业务的增长动力是最强的,游戏相较之下就略显颓势。不过随着《地下城与勇士手游》的版号过关,公司对游戏业在2024年的增长充满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在财报中发布了大手笔的股份回购计划,预计2024年的股份回购金额将较2023年翻倍,实现千亿以上的股份回购计划,或对股价形成有力支撑。 尽管腾讯的财报表现远没有腾讯画的千亿回购、游戏业务回暖的大饼好看,但信息量与含金量依旧十足。结合财报数据,看看腾讯过去一年的业务表现究竟如何,而未来一年,腾讯画的饼又能带来怎样的机会? 01 增值服务:游戏业务表现平平,24年改善预期出炉 先从腾讯的核心业务——增值业务谈起。全年来看,腾讯游戏业务是最符合“不及预期”这一评语的。尽管全年视角下游戏业务依旧维持了增长趋势,但核心游戏的收入下滑和新游戏布局的不及预期,都让投资者对腾讯游戏的未来产生担忧。而这样的情况绝非从2023年才开始的。 具体来看,包含游戏收入在内的增值业务全年收入达到2984亿,占总营收比重过半,同比去年增长3.8%。细分来看,全年仅有一季度表现亮眼,实现了9.1%的增长,二、三季度表现平
要降本、要盈利、但更渴求增长——腾讯2023财报分析

通过年初楼市看全年, 地产回暖需要什么条件?

​ 3月过半,地产业逐步进入“小阳春”时间点,而随着近期的地方地产政策的出台,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回暖开始抱有期望。但从高频数据来看,3月前二周累计成交量较2023年11月/12月/2024年1月同期分别-23.15%/-32.12%/-29.86%,17城二手房3月前二周累计成交量较2023年11月/12月/2024年1月同期分别-10.32%/-7.19%/2.05%。新房、二手房均低于去年四季度水平。 2023年以来,地产行业的政策环境持续展现出宽松趋势,但即使在《政府工作报告》出炉,部分地区限购完全松绑的政策出台以后,地产行业的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加大,房价探底过程仍未结束。 从当前时间点出发,制约地产行业发展的限制是什么?而推动地产行业的数据回暖,又需要哪些必要条件?结合房地产销售数据,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01 产业新逻辑尚需时间 谈及地产行业,我们一般认为房产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是商品属性,其二则是投资属性。时至今日,市场上将购置房产视作投资的观点已经相当稀少了,一方面是“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奠定了政策不支持将炒房炒地作为经济主体,尽管当前这一标签已经从地产政策中撤去。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的商品房具有一定“供过于求”的情况,以供需视角来说国内地产的投资属性并不太好。 从商品视角出发,地产业供过于求的情况同样存在,但分布却并不均衡。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房屋需求依旧紧张,而二、三线城市却因为过往年份的过度开发而存在不少积累下来的存量楼盘空置。同时,无论是高线城市还是低线城市,其发展往往以产业区为中心,而距离中心区的远近则会显著影响居民对住宅的偏好,形成另一种层面上的“供需不均”。 以北京为例,在2009年以后,北京每年的二手房成交套数均大于新房成交套数。在2023年时期这个差距甚至达到两倍以上。究其原因,是因为北京的中心区在建设完成后,新房的增量只能依赖旧城改造,供应
通过年初楼市看全年, 地产回暖需要什么条件?

降息预期越跑越远?浅析美国通胀二月回马枪

对于鲍威尔和他的同僚官员而言,二月的超预期通胀是他们过往在降息预期上支支吾吾,不肯给出准确时间的主因。 美东时间3月12日上午,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美国2月的通胀数据,其CPI、核心CPI同比分别增长3.2%、3.8%,相较一月同比变动+0.1%、-0.1%,两者均超出市场预期。 自加息周期开始以来,美联储在利率方面的核心目标便是压制通胀回归。而随着时间临近加息开启2周年之际,市场开始对通胀的粘性产生担忧。 如何解读美国2月的通胀反复?而这个数据是否会对后续的降息周期产生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01 通胀超预期,但不算太坏 拆分来看,美国的通胀数据可分为非粘性通胀和粘性通胀两块,本次美联储2月CPI回升,则与两端的价格指数上升均有关系。 非粘性通胀主要指向能源和食品价格,其中能源价格在2月上涨明显。根据美国汽车协会数据,普通汽油价格较一个月前上涨约20美分,涨幅超过6%,成为能源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推动CPI能源项目环比上升2.3%。 从原因上看,OPEC+此前发布了减产的延期公告,宣布将2023年11月30日宣布的额外减产延长至二季度。在减产执行过程中虽有部分国家减产不及预期,但大部分成员国还是兑现了减产,对原油价格供应端形成了支撑。而展望3月,苏伊士运河近日宣布了运费涨价的消息,或对油价形成进一步支撑。 粘性通胀主要指向核心商品、住房以及非住房核心服务三项,而这三项的数据表现属于“不太坏”的水平。其中住房服务2月环比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0.4%,同比增速为5.7%。虽然实现了增速回落,但在回落速度方面偏慢;核心商品价格环比增长0.1%,结束了8个月的负增长,但多数商品项并未明显波动,仅二手车一项有所贡献。而除去住房以外的核心服务基调后则基本与前值持平。 结合细分项来看,2月的美国CPI上行主要是受到能源价格推动影响,但市场所期待的核心CPI通胀进一步下行并未
降息预期越跑越远?浅析美国通胀二月回马枪

预期三季度盈利的B站,还需要给出多少商业化成果?

上市多年,B站终于走到了敢于对自身的盈利预期给予“倒计时”的时期。 3月7日晚间,哔哩哔哩(09626.HK)公布了截止至12月31日的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在实现营收增长,亏损收窄的同时,董事长陈睿在电话会议上给出了盈利预期:有信心在2024年三季度实现调整后运营利润转正,并开始盈利。 在过去一年,B站具体取得了怎样的财务表现,而在未来一年,B站又该如何兑现董事长许下的承诺?结合四季度以及全年的财报,来看看B站究竟能给出怎样的解答。 01 增值&广告业务扛大旗,降本增效持续 四季度,哔哩哔哩实现了63.4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9%,实现经营亏损13.05亿元,同比收窄43.9%;实现Non—GAAP净亏损为5.56亿元,同比缩窄57.7%。从全年来看,B站全年实现营收为225.28亿元,同比增长约为3%,实现净亏损48亿元 ,同比缩窄36%,实现Non—GAAP净亏损为34亿元,同比缩窄49%。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拆分来看,公司四季度手游业务、增值业务、广告业务、IP衍生品(电商)业务分别实现10.1亿元、28.6亿元、19.3亿元、5.56亿元的收入。其中手游、IP衍生品业务收入下滑,而广告、增值业务均实现营收增长,而这一趋势也是B站各项业务在2023年全年的写照。可能与许多人印象不同,B站上市时赖以生存的游戏业务目前收入占比仅不到20%,“B站变了”这个描述并非空穴来风。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在经营成本方面,B站四季度实现毛利率为26.1%,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是公司2023年全年减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结合收入情况分析,自然可以看出收入结构的变动是引导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高毛利的增值服务与广告业务目前成为公司营收的主力,包括日益壮大的直播业务、逐渐兴起的付费视频内容,让公司在整体营收变化其实不大的情况下实现了进
预期三季度盈利的B站,还需要给出多少商业化成果?

稳增长预期之外,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哪些机会?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202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成绩,并明确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取向。5%的经济目标以及3%的赤字率目标整体上符合市场预期。 一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而言具有政策风向标的重要作用,其报告亮点往往会成为未来政策的关键发力点,形成政策主线。如何理解2024年的经济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有哪些亮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01 ​经济目标——目标求稳但政策积极 先从经济数据方面来看,整体来说2024年的经济目标的倾向稳定,但在财政政策与投资领域上有一些具有变数的布置。经济目标方面,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为5%,与2023年目标持平,也与地方两会统计的经济目标预期吻合。相较于2023年,2024年的经济目标低基数效应趋弱,因此整体上相较去年,经济增速的目标是较为积极的,但不多,突出稳增长的目标指向。 CPI目标方面,2024年的通胀预期目标为3%,相对2023年而言算是较为积极的目标。2023年我国通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状态,CPI同比为0.2%,核心CPI同比为0.7%,均低于2022年数据表现,而截至2024年1月,全国CPI环比上涨0.3%,连续两个月上涨,或进入温和修复区间。想要实现2024年的通胀目标,或需要更多宏观政策,财政政策方面的支持来调控。 赤字率方面,2024年的财政赤字率拟按照3%安排,预算赤字规模4.06万亿元,较2023年初增加1800亿;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3.9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000亿元,在赤字率目标上与去年增长幅度较小。 但另一方面,工作报告专门提出“拟连续几年发行不计入赤字率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在2023年底已增发了1万亿国债,其中5000亿结转至2024年使用。因此在财政可用资金上,2024
稳增长预期之外,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哪些机会?

叮咚买菜23Q4财报浅析:降本增效换盈利,自研品牌做进取

时至今日,疫情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仿佛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了。对社区零售类赛道的企业而言则是相反的情况。随着线上消费的回落,社区配送赛道迎来了一次赛道洗牌,而在洗牌过后依旧坚挺的品牌,或能在2024年迎来休养生息,重回增长的机会。 2月29日,叮咚买菜(DDL.US)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止的2023年四季度财报。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9.9亿元,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3%;四季度公司GMV为55.3亿元,同比下降18.3%,环比下降2.4%;实现Non-GAAP口径下利润为1630万元,连续五个季度实现Non-GAAP口径下的盈利。 结合财报来看看,叮咚买菜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叮咚买菜及其行业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01 聚焦降本增效,扩张静待时机 整体来看,叮咚买菜2023年的收入是有所下滑的,2023年叮咚买菜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99.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242.21亿元同比下滑约17.6%。根据公司管理层所述,业绩下滑一方面是由于22年同期订单短期激增,一方面则与公司23年部分城市的战略收缩有关。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2023年以来,叮咚买菜就陆续传出了“撤城”的消息,包括关闭川渝地区多个站点,以及在2024年2月被曝出关闭了广州、深圳的38个站点。根据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彼时的说法,“短期内难以在这些市场实现盈利。” 通过调整运营区域规模。叮咚买菜在2022—2023年实现了营业成本端的降本增效。2023年全年,公司营业成本总额为138.48亿元,同比2022年同期下降17.25%,基本与公司营收下降幅度持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公司现存运营区域也并未能实现显著的营收增长。 从四季度来看,公司四季度下单用户数量增长了1.9%,每月下单平均次数为4次,同比增长4.5%。全年来看,叮咚买菜的用户平均消费金额为72.1元人民币,尽管较20
叮咚买菜23Q4财报浅析:降本增效换盈利,自研品牌做进取

氢能利好政策纷至沓来 2024年板块价值将迎黄金发展期?

在全球碳中和共识的推动下,ESG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发展理念。企业不再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是更加注重自身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这一大势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其在实现“双碳”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进程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近日,氢能利好政策频频加码,产业发展似乎将要驶入“快车道”。 2月29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科技厅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正式将氢能源行业推向市场风口,通知指出,自2024年3月1日起,对本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到期后再根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落实该政策文件的执行细节。 同时,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围绕多个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 在多重政策驱动利好的加持下,港A两地氢能板块热度再度被点燃,氢能源概念相关个股均迎来暴涨。个股方面,A股美锦能源(000723)单月4次触及涨停,累计反弹幅度已达64.85%;四川金顶(600678)2月反弹超60%。港股方面,潍柴动力(02338)自阶段低点至今,累计涨幅已超60%。 个股狂飙的同时,人们更加关心的是氢能源板块的行情能否持续下去,是昙花一现的跟风炒热度,还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01 政策驱动提速,氢能行业发展蒸蒸日上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绿氢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阶段。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氢气产能约4000万吨/年,产量3300万吨,产量同比增长32%,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签约、获批及公
氢能利好政策纷至沓来 2024年板块价值将迎黄金发展期?

AI赋能百度(09888.HK)产品重塑,效率提升下净利润大幅增长

2月28日,百度(09888.HK/BIDU.US)发布2023年四季度及年度财报。2023年全年,百度实现收入13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非美国会计准则下(Non-GAAP)录得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39%。 百度的全年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但在财报发布后并没有在股市引起正面反响,百度美股开盘走低,收跌8.05%,报103.31美元/股。百度港股29日低开逾4%,收于91.65元/港元,跌6.57%。 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百度的AI业务。作为国内AI大模型的头部玩家,文心一言的商业化进程一定程度上能视作为观察国内AI大模型整体发展情况的窗口。曾经的互联网巨头追逐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百度能否讲好AI故事?为何业绩超预期市场却不买账? 01 净利润大幅增长,运营效率提升效果明显 先来看百度的具体收入情况,百度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1346亿元,同比增长9%,而2022年的收入同比增速为-1%,收入恢复正向增长。从单季度业绩来看,百度Q4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6%,同比与Q3持平,维持在低速增长,季度收入表现并不算亮眼。 结合此前的季度业绩来看,百度季度增速并不稳定,呈现一种大起大落的态势,想上又上不去,给人一种缺乏核心增长动力的感觉。或许是此前的支柱业务的增长难以为继,而百度新培养的业绩引擎尚未完全成气候。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非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的录入剔除了投资亏损,如果将这一项加上,百度的净利润就不太好看了。根据财报数据,百度仅四季度就产生了约30亿元的投资亏损,在通用会计准则下,百度四季度的归属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降48%。全年视角下,百度实现的归母净利润相较去年同期依旧表现亮眼,但相较于Non-GAAP数据来说则尚有超过70亿元的差距。 但百度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增长还是非常亮眼的。2023年百度Non-GAAP归属净利润为2
AI赋能百度(09888.HK)产品重塑,效率提升下净利润大幅增长

携程4Q23业绩超预期,文旅业的“龙王归位”或多次上演

对于文旅行业而言,2023年是一个令人安心的年份。随着国内出行消费热度的恢复,旅游业的景气复苏基本板上钉钉,缺的只是一个验证数据的场合。随着年报窗口期的到来,文旅行业“龙王归位”或将成为常态。 2月22日,携程集团(09961.HK/TCOM.US)公布了截至2023年四季度止的季度及全年的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全年翻倍的营收与同比6倍的利润增速对于2023年来说称得上完美的答卷。从市场走势来看,截至2月23日,携程港股自财报发布以来累计上涨10.34%,美股则实现了12.96%的累计涨幅。 在旅游需求从压抑走向景气的当下,携程的财报质地如何?而这样的趋势又是否能够持续? 01 行业景气带动业绩复苏增长 从单季度来看,携程2023年四季度实现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105.5%,基本符合彭博一致预期;实现毛利83.15亿元,同比增长117%,毛利率达到了80.53%。得益于2022年的低基数以及2023年国庆假期亮眼的出行数据,携程当期业绩表现实质上是比较超预期的。2023年四季度,公司实现Non-GAAP净利润26.75亿元,创近年来同期历史新高,Non-GAAP净利率为25.91%,超过2019年年度。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全年视角来看,携程全年营业收入达到445亿元(约63亿美元),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122%,其中主要收入来源为出行票务收入(184亿元)以及住宿收入(173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86%、133%。同时,得益于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公司年度旅游度假业务收入实现了294%的收入增长,为公司细分业务中增速最快的部分。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携程2023年的业绩离不开旅游市场的复苏。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达到48.91亿,同比2022年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达到4.91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40.3%。作为
携程4Q23业绩超预期,文旅业的“龙王归位”或多次上演

从春节数据看龙年消费:如何让消费“刚需”多一点

假期结束,市场将目光放到了假期间的数据上。根据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班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2月10日-2月17日之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到22.93亿人次。同时,春运统计还给出了一个“90亿”的预计数据,以表明2024年春运数据之火爆。 从出行数据来看,2024年的春节出游数据不可谓不壮观,出游人次的增长以及消费服务的提升都象征着国内居民的消费欲望恢复。从年初的消费数据,或许能对当前环境下的消费恢复水平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全年消费赛道的一个风向标。 01 居民消费欲望高,消费强度稍弱 首先要指出的是,2024年的春节是一个“8+1”的超长假期,其假期时长相较过往春节更长,统计周期的拉伸会影响到平均数据的变化,而官方本次又引入了包含自驾这一口径的新统计方式——“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导致数据与过往相比或有所偏差。整体来看,2024年春节期间人员流动的频次变得更高,但消费的总额却未必有较大的提升。 具体来看,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54亿人次,可比口径下较2023年和2019年增长16%和14%。与2019年相比,春节返乡的日期有所提前,而除夕之后的人员出行强度有所提高,反映假期内出行的次数较多。根据春运工作班的统计,绝大多数的跨区域人员流动由自驾提供,占总出行量的80%以上,自驾车出行创历史新高。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的统计,如果排除自驾游数据,仅统计铁路+民航+水路+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等公共交通的话,2024年的春运客运量约为18亿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约45%,但是相较于2019年依旧是偏弱的,大概恢复至2019年的60%左右。这或许说明了自驾游在过去数年中出现了结构性的增长,取代了许多公路客运需求,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统计口径变化对数据规模的影响,不能过度看高2024年的人流热度。 旅游出行方面,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春节期间全国
从春节数据看龙年消费:如何让消费“刚需”多一点

悲观情绪释放,反弹时机将近,节后哪些数据与赛道值得关注?

面对1月以来的市场震荡,无论是港股的朋友还是A股的朋友在近期都饱受市场行情摧残。1月正如预料那般并未迎来所谓的“开年行情”,而是以一种更为悲观的姿态下行,以至于市场中鲜有“持股过节”的声音。 时至2月初,本周的反弹让所有投资者都感觉底部已经临近了,但想必也有不少人依旧对是否触底抱有疑虑。笔者自然也无法预测底部到来的时间,但相应地,一些或能揭露反转时机的数据信号,笔者希望在本文中尽可能地指出,让投资者用于参考。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本文更像是一碗反转行情下的鸡汤,鼓励一下深套的投资者以平和的心态度过春节,对节后的市场能够有所为,有所期待。本文观点多为个人主观,若有偏颇还望海涵。 01 悲观预期得到释放,市场反转要素逐渐充裕 从环境来看,2024年的开年是和2023年是有些相反的。在去年的当前时间点,国内因为疫情防控政策的变更而对市场充满信心,对经济数据的好转抱有盲目的信心,而事实上的数据预期偏差使得市场一直处于“不及预期”的状态。而在当前时间点,国内常见的观点便是“基本面不确定性高”,对增长抱有疑虑,因而风险偏好偏低,也因此才会导致1月的弱势走势。 正因为处于一个预期偏低的环境,市场实际上的数据可能是好于预期的。1月市场的超预期下跌大多来自微观流动性的冲击和风险偏好的下行,而上述情况在1月末-2月期间已经逐渐迎来了改善,而这些改善信号便有可能是日后反弹的基石。 就流动性而言,国内的货币政策使流动性进入了一个宽松时期。2023年以来,央行累计降准0.5pct,并于2024年2月5日再降准0.5%,市场释放的流动性约为1万亿元。同时在1月末,央行通过逆回购累计向市场净投放了9670亿元,维护流动性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尽管面对春节取现需求和1月下旬的缴税高峰期,其资金压力还是明确地反映到了国内市场中,但这种压力大概率是不会持续到节后的。 另一方面,2024年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创
悲观情绪释放,反弹时机将近,节后哪些数据与赛道值得关注?

1月议息会议后,降息预期与港美股市场如何演变?

美东时间1月31日晚,美联储议息会议(FOMC)声明公布,各位委员以12:0的投票结果,一致决定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5.25%-5.5%,同时保持既定缩表路线不变,该利率水平自2023年7月已连续6个月保持不变。 一方面来说,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不变是符合市场预期的,这也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加息周期结束”的观念。但另一方面,本次议息会议整体偏“鹰派”的论调也让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有所后延。 议息会议后,高盛将美联储首次降息时间的预期推后至5月份,之前预计3月行动。仍然预计FOMC将在2024年降息五次。 春节前夕的这次议息会议该如何解读,对市场的影响几何? 01 降息预期延后,但周期基调不改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再次重申了当前利率达到最高点的观点,明确了本次加息周期的暂停。但与此同时,鲍威尔明确表示3月降息并非他的基准预测,他认为当前的就业市场仍旧偏强,通胀虽好于预期,但仍需要进一步下行。提及具体的时点,鲍威尔只是模糊地表示“今年的某个时候将适合降息”。 从2月2日出炉的1月非农数据来看,美国的就业数据或是导致美联储“放鹰”的主因。1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35.3万,几乎两倍于市场预期的18.5万人,且平均时薪环比达到0.6%,为2022年3月以来的高点,失业率维持在3.7%,劳动参与率维持在62.5%,尽管是低于预期的数值,但考虑到近期德州的波动,当前的就业数据也属于相当强劲的结果,与此前相对走弱的“小非农”数据相比显著超出了市场预期。 就非农数据而言,就算考虑上季调扰动带来的数据波动,美国当前的就业数据也仍然偏强。但从市场反应来看,美联储的鹰派表态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根据CME期货给出的数据,在美联储会议前,市场预期3月将降息的概率为56%。在美联储会议后,市场预期3月降息的概率仍高达53%。而在1月非农数据出台后,市场对3月降息的预期仍有38%,且3-5月存
1月议息会议后,降息预期与港美股市场如何演变?

远眺海外:印度股市十年长牛,是因为印度的“世界工厂”预期吗?

在经历1月下旬的触底与反弹后,当前A股和港股处于一个探寻底部—蓄力上行的过程中,期间或许有市场机会a,但更多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立场资金与接纳入场资金,而往后看又正值春节时期,资金谨慎度只会更高,这将是一段反复的过程。 在此期间,笔者想聊一个或许有些过期的话题:印度股市。作为中国之外的另一个新兴市场,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在2023年12月达到了4.38万亿美元,达到疫情前的两倍,取代港股市场跃升为在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证券交易市场,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新宠。 国内的投资者惊叹于印度市场长期上行的估值走势,但却对印度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抱有疑虑。笔者也想借此机会探究一下印度这个国家的情况,以及其股票市场能够如此昌盛的原由,或许能够对股票市场的理解有所帮助。 印度具有怎样的经济结构,印度股市持续向好的原因是什么?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动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它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笔者期望能够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观点或有偏颇,仅供参考。 01 印度:人口资源丰富,非正规经济占比居多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与中国、尼泊尔、缅甸等过接壤。根据印度官方给出的数据,印度共有29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国土约298万平方千米。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印度位于印度洋航线的枢纽位置,三面环海,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 图片来源:google map 与曾经的中国相同,印度是一个以人口红利著称的国家。截至2022年,印度人口总数超过14.09亿人,且仍旧保持着0.8%的正向增长趋势。从结构来看,印度人口结构非常年轻,呈现出明显的纺锤形态,以青年人口为主。印度的劳动人口从2000年以来持续超过60%,这也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联合国预测,印度将于2023年成为人口第一大国。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第三产业是印度的核心产业,占印度GDP比例长期接近
远眺海外:印度股市十年长牛,是因为印度的“世界工厂”预期吗?

又一中式餐饮冲击港交所,小菜园有何优势?

​近期,小菜园国际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瑞银银行。 据悉,小菜园于2013年在安徽成立,是一家大众便民中式餐饮,成立仅10年就在2023年开出了第500家门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门店收入计,小菜园在客单价50元-100元之间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品牌中排名第一。 相较于其他赛道,国内上市监管对于餐饮企业更为“苛刻”,想要叩响资本市场大门的餐饮品牌不少,但最终成功上市的却寥寥可数。同样来自安徽的中式餐饮品牌老乡鸡,就在2022年递交招股书后折戟。 相较于老乡鸡,小菜园不管是业绩还是知名度都更为“低调”,选择此时上市,要面临“市场冷淡”的挑战和“无形的门槛”,小菜园有何优势?其基本面表现如何? 01 业绩处于快速增长通道,成本管控效果明显 小菜园经营中式餐饮,菜品主要以农家红烧肉、地锅仔鸡、臭鳜鱼等徽菜闻名。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九月,小菜园实现收入26.46亿元、32.13亿元和34.2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5%、41.6%,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其中,小菜园的外卖业务在疫情期间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堂食人流下降的影响。2021年至2023年前九个月,小菜园的外卖订单笔数为481.6万单、1379.0万单、1334.0万单,同比186.33%、43.52%,外卖业务金额4.09亿元、10.27亿元、10.76亿元,同比150.91%、56.22%。外卖业务增速在疫情期间远高于堂食,后续随着客流量的恢复显著回落。 同期的净利润为2.27亿元、2.38亿元和4.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107.6%。相较于收入,净利润于2023年的增长幅度更大,净利润率也从2022年9月30日止的8.5%大幅增长至2023年同期的12.5%,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数据来
又一中式餐饮冲击港交所,小菜园有何优势?

台积电(TSM.US)2023年Q4财报拆解:AI将成2024TMT行业主旋律

1月18日,台积电(TSM.US)公布了2023年四季度的财务报告和法人说明会报告,对四季度的财务业绩作出了详尽的阐述。 以美元计,台积电四季度实现营收196.2亿美元,同比下降1.5%,环比增长13.6%,略微超出此前给出的业绩指引;实现毛利率53.0%,同比下降9.2%,环比下降1.3%;实现营业净利率41.6%,环比基本持平但同比下降10.4%。 单从财务数据来看,台积电四季度交出的答卷并不算令人满意。但从市场反响来看,台积电美股在1月18日跳空上涨超9%,证明了市场对这份财报的乐观看法。究其原因,更多是在于台积电向市场传达了一份向好的预期,一份半导体/芯片产业新复苏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台积电究竟何处令市场青睐?结合法人说明报告会的内容,又是否能对2024年半导体/芯片行业形成一个预期指引?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01 3nm工艺2024年预期贡献三倍速爬升 台积电在2023年四季度给出了三个令市场关注的信号,分别是3nm芯片的收入快速爬升,HPC领域的高速增长以及智能手机芯片需求的回暖。 台积电的3nm芯片工艺于2023年3季度正式投产,并在4Q23实现了规模化的增长。按照制程收入拆分,四季度台积电3nm芯片的营收达到29.4亿美元,占比达到15%,环比提高183.9%,实现了高速的增长。根据公司管理层表述,公司营收的环比提升和同比降幅缩窄的主要原因就是3nm工艺带来的收入提升,随着3nm工艺的产能爬升,预计会有更多的公司发来3nm芯片的订单。 截至4Q23,公司3nm/5nm/7nm芯片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5%、35%、17%,先进制程芯片(7nm及以下芯片)的收入贡献合计达到67%,环比提升8%、同比提升13%。根据公司预期,3nm芯片将成为公司2024年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3nm芯片的营收提升将达到2023年三倍的水平,贡献15%左右的年度收入。 值
台积电(TSM.US)2023年Q4财报拆解:AI将成2024TMT行业主旋律

银发经济发展迫切,行业潜力或将在政策助推下快速释放

银发经济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老人的需求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经济的重要性愈加不可忽视,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国家卫健委预测,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步入重度人口老龄化阶段,国内对银发经济的行业关注度也不断提升。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已经上升至政策层面,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银发经济的发展涉及哪些产业?或许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的老龄化社会中得到一些启示。 01 国内人口形势迎来拐点,银发经济潜力有望快速释放 国内人口形势在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速度加快的情况。新生儿数量从2016年开始明显减少,并在2022年迎来“死亡交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数量约为14.11亿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新生儿出生人数为956万人,而死亡人口数量为1041万人,死亡人数高于出生人数,两者出现85万人的差值,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国际上普遍将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用来衡量老龄化的程度,比重达到7%为轻度老龄化,达到14%为中度老龄化,20%为重度老龄化。近几年国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呈明显的提升趋势,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65岁以上人口在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而2011年的占比为9.1%,目前中国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的加剧必然会导致劳动力减少,社会产出出现产量下降和创新受限;同时增加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出,给财政带来压力;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问题的增长给医疗保障系统带来挑战等问题。但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需求也催生了潜力巨大的银发经济,围绕着老年人的
银发经济发展迫切,行业潜力或将在政策助推下快速释放

2024年春季行情预期:数据验证推动行情延后,或蓄力至年报窗口期

随着2024年的开年,各地政府陆续进入到新的工作规划节奏中,各部门陆续喊话谋定2024年工作,而根据过往历史来看,地方两会也将在1月中下旬陆续召开,设立包括GDP目标,地方地产与城中村政策等。而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或许更为关注的是所谓的“春季行情”能否落地。 无论是A股投资者还是港股投资者,对当前的行情应该都难言满意,但终究是抱着对春季行情(或称新年行情)的希望在谨慎地观察着市场。那么2024年是否具有春季行情的可能性呢?结合政策面和数据面,来看看2024年春季行情的预期如何。 01 春季行情:基本面改善的预期是主力 春季行情并非具体的某个月份的上涨,而是泛指12-3月时期股票市场由于政策宽松、流动性改善等因素带动的上涨行情。以2023年春季行情为例,受益于政策端的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地与地产行业的“三箭齐发”让市场情绪面改善,带动了1月份市场的上涨。2023年1月,恒生指数涨10.42%,上证指数涨5.39%。 本质上来说,春季行情炒作的是政策窗口方面的潜在预期差,其核心在于基本面的边际改善预期能否被市场接受。2023年的着力点便是疫情防控的改善对经济改善的预期向好,而新一年的地方预算、政策预期也会为对应行业带来稳增长的政策窗口,让这个对于海外来说相对数据真空的窗口期能够迎来独特的行情。 而从历史来看,起于政策端的行情往往会因为基本面、流动性或风险偏好边际转弱等因素而结束。同样以2023年为例,由于后续经济数据的不及预期,基本面转弱,叠加海外加息、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因素,春季行情在1月末就草草地结束了,历史上同样也有多次春季行情并未起效的年份存在,究其原因,均可以用“不及预期”四个字来概括。 从2024年开年来看,A股与港股市场都令人遗憾地并未迎来开门红。截至1月5日收盘,上证指数跌1.54%,恒生指数跌3.0%。从估值层面审视,当前AH股均属于历史低位,只是市场尚未
2024年春季行情预期:数据验证推动行情延后,或蓄力至年报窗口期

2023年港股IPO市场回顾:低迷的打新市场能在明年迎来转机吗?

受经济复苏、地缘摩擦、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深刻的在去年影响了国内股票市场,港股IPO活动在2022年大幅放缓并延续至2023年。由于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持续的高息环境叠加外围的恶意唱衰,让整体投资市场情绪也非常低迷,IPO活跃度低,募资额大幅下降。 但临近2023年年末,港股IPO市场却一改年初以来的疲态,12月获批上市的公司数量快速增加,为年度单月新股上市数量之最,在新年更替之际市场回暖信号明显,是否预示港股IPO将在2024年迎来转机? 新股数量和募资额明显下滑,以中小型IPO为主 回顾港股IPO市场2023年以来的表现,Wind数据显示,2023年港股主板迎来73家新股上市,其中70只为首次公开招股,3只为GEM转板。新上市公司数量较2022年减少了18%,并且出现两个月零只新股上市的情况,分别在2月跟8月。 (数据来源:Wind) 整个2023年,港股IPO市场整体表现相对清淡,但在年末时出现回暖迹象,11月和12月新增上市公司7家和14家,环比分别增长40%和100%。主要分布在药品及生物科技、软件服务、食品饮品行业,累计占比36%。 IPO募集资金规模和往年相比也明显下滑。Wind数据显示,港股2023年70家主板上市公司的总募资额合计约为463亿港元,较2022年的1046亿港元同比下跌56%;平均募资金额为6.6亿港元,同比下降43%。全年募资额创十年来的新低,主要原因为上市新股数量的减少,以及缺少大型的IPO。 2023年港股上市的新股中仅有13家达到了10亿港元以上的募资额,其中前三的IPO为珍酒李渡(6979.HK)、药明合联(2268.HK)、极兔速递-W(1519.HK),募资总额分别为53.09 亿港元、40.71 亿港元、39.19亿港元。而上市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的也仅有极兔快递一家,占比1.4%;市值多数介于10
2023年港股IPO市场回顾:低迷的打新市场能在明年迎来转机吗?

蜜雪冰城&古茗同期递表港交所,新式茶饮赛道再迎上岸潮?

1月2日收盘后,港交所公布了两份新递交的聆讯后资料集,这两份2024年首次冲击上市的公司,又恰巧同属同一赛道的同类产品,蜜雪冰城和古茗选择在同一时间递表,不得不说期间充满了“撞车”的竞争感。 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是起源于河南的连锁冰淇淋与茶饮品牌,而古茗则是起源于浙江地区的新式茶饮品牌,两大品牌在新式茶饮赛道均有亮眼的成绩表现,选择上市的举措并不令人意外。在2022年,蜜雪冰城曾经寻求在A股上市,如今转战港股,或许A股消费赛道标的饱和,审核趋紧有关。 截至目前,国内成功实现上市的新式茶饮品牌仅有奈雪的茶(02150.HK)一家,茶百道在去年曾经尝试过冲击港股,但至今仍未有招股的消息,那么本次出击的两家茶饮是否能够登陆港股市场,为新式茶饮这个赛道带来一些新血液新气象? 01 新式茶饮: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饮水需求” 新式茶饮是中国市场近几年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新式茶饮又被称为现制茶饮,本质上是消费升级,居民生活改善后的一种产业体现。消费者在不想喝水,想喝饮料的同时,又想追求美味、无防腐剂、甚至于希望有时尚、潮流等元素。这些需求叠加起来,就是新式茶饮作为商业产品需求火爆的主因。 根据古茗招股书的研报,新式茶饮可以分为现制茶饮、现制咖啡饮品和其他类现制饮品。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现制饮品市场的GMV为人民币4213亿元,其中现制茶饮、咖啡饮品的分别占整体现制市场GMV的50.7%和32.0%。根据灼识咨询的预测,预计到2027年,中国现制饮品市场GMV将达到1.03万亿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9.6%。 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现制茶饮,或者餐饮业的公司的投资风险是小于其他行业的。不同于前景未知的科技企业,餐饮企业的品牌效应在上市的时间点往往已经得到了验证,其商业模式也基本处于可持续深耕的状态。但正因为模式的确定性高,其单店的大类成本结构较固定,如何保证竞
蜜雪冰城&古茗同期递表港交所,新式茶饮赛道再迎上岸潮?
avatar满投财经
2023-12-22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招股步入尾声,优必选或成2023港股打新收官之作

优必选(09880.HK)将于今日结束招股认购。作为被国内称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科技公司,优必选本次的招股打新给人的感觉就是低调。 一方面,这与当前时间点,A股&港股的低迷市场环境有关,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或许也与大家对新股的“概念炒作”逐渐免疫有关,毕竟过去一年已经有无数炙手可热的概念股倒在了上市首日,因此现在对于港股上新的股票,股民们多少有些谨慎。 说回正题,优必选的打新自12月19日开始,于12月22日结束,预计将于12月29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从时间上看,优必选很有可能是年内最后一只新上市的港股。在本次IPO中,优必选以86-116港元的价格发行1128.2万股,计划募资10.29亿港元,以最高价116港元计算,优必选上市当日的总市值预计将达到485亿港元,估值并不便宜。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光环加身,优必选的标的质量如何?打新表现又是否值得期待?本文将对此进行浅析。   人形机器人方兴未艾,收入重心向C端产品倾斜 公开资料显示,优必选是一家从事智能服务机器人以及其相关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企业。相较于其他机器人企业而言,优必选最出名的特征在于公司对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由于公司现有的产品列表里存在相对成型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也让其获得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称号。 由于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相关解决方案尚处于早期阶段,尽管参与者众多,但是能够提供全栈式核心技术的参与者是非常稀缺的,而能够支撑运行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参与者更是极其罕见。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2年收入计算,优必选在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以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产业排名第三。 从产品划分来看,公司将产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企业级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及消费级机器人业务。拆分收入来看,公司当前大多数收入都是由企业级智能服务机器人相关的业务创造的,招股书显示这部分收入在2022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招股步入尾声,优必选或成2023港股打新收官之作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