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与流动性杠杆 1/5 结构性的视角分析 五一节的时候,我写了《我有一计,可让股市重回4000点》,文章以利润在产业链上下游分配的视角,解释了今年前四个月股市下跌的结构性原因: 从2021年开始,由于大宗商品的持续上涨,利润在各条产业链的分配中,从下游向上游和银行集中,由于下游的行业估值普遍高于上游和银行,同样的利润上游增加的市值小于下游企业减少的市值,股市自然就下跌了。 从这个逻辑出发,那篇文章还提到一系列的涨跌逻辑: 1、2014到15年的大牛市,除了杠杆的原因,更是行业利润从低估值的上游向高估值的下游转移造成的。 2、资本总是从低估值的行业流向高估值的行业,所以A股历次放开再融资和鼓励资产重组的高潮,总是伴随着“估值牛市”,比如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5~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2014~2015年移动互联网,2019~2021年再融资松绑和双碳革命,都是传统低估值企业注入资产,变成新兴高估值企业。 3、一轮大产业趋势中,大量企业新进入行业,即使只能从产业链中转移少量利润甚至没有利润,仍然可以得到极高的估值,这种大的产业趋势也容易增加市值,甚至创造牛市。 4、低估值行业中,国企的比重更大,高估值行业中,民企的比重更大,所以“国进民退”也可以抑制股市上涨。 从结构而不是总量角度解释股市的涨跌,往往会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国庆期间,我继续用结构性的视角分析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资金在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流动,会发生什么? 资金从热门板块流向冷门板块,会发生什么? 2/5 流动性陷阱 以2022年9月30日这一天的成交数据为例,当天流通市值6942亿A股排名第六的大盘股招商银行上涨1.51%,成交金额18.17亿。 我在流通市值50亿以下的小盘股中,选择了当天涨幅从0.72%到2.76%的全部269支股票,总流通市值为6960亿,其平均涨幅为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