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遇到一局上限足够高的新游戏,它可能试试就放过吗? 文丨王与桐 程曼祺 编辑丨程曼祺 黄俊杰 面对 AI,字节依然是那个字节:一旦看到有潜力的方向,就加倍、饱和、全面出击。 一个最新例子是:智能体应用 Manus 出圈前后,字节已有至少 5 个团队在开发不同智能体产品,其中有些是对内工具。Manus 是 3 月 6 日刚由创业公司 Monica 开始内测的智能体应用。 在中国所有大科技公司中,字节本是大语言模型起步最晚的一家。在 2022 年底 OpenAI ChatGPT 上线前,百度、华为、阿里、腾讯(按发布时间顺序)都已发布过大语言模型,字节却没有。 但在 2023 年年中决定靠自有团队做 AI 后,字节就加快了全链条、全应用方向的投入。 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创业公司的字节不可能一开始就投入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的链条也短于 AI 产业。这一次,字节在算力芯片层、云计算层(火山引擎)、模型研发层、应用层全链条均有投入。 字节两年来推出的 AI 产品也已涉及聊天机器人、AI 搜索、AI 浏览器、Agent 平台、AI 陪伴社交、AI 教育等大部分主流应用方向。其中主力产品豆包在 2024 年底成为中国日活最多的 AI 应用。 但在此刻,字节以大量资源堆出的阶段性成果被横空出世的 DeepSeek 遮掩了光芒。DeepSeek 以不到 200 人的本土化小技术团队拿出惊艳模型,这是汇聚大量聪明人,习惯大力出成果的字节套路的反面。 更大的威胁还有:中国另一家主业强大、资源丰富、有余裕腾手抓住 AI 机会的互联网大公司——腾讯,也终于等到了自己的 AI 拐点。 字节从没垄断过好想法,但一直试图垄断对好想法的商业化实现。过去大部分时候,它成功了。无论是信息推荐、短视频、免费小说还是短剧,字节都不是第一个做的公司,但它往往能凭更好的产品体验、更高的商业化效率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