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kuang
liukuang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公司创始人,投资人
IP属地:未知
5关注
4002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liukuang
04-23 09:28

在线办公:巨头通往新质生产力的一把利剑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渐退,产业互联网势头正盛之下,国内许多互联网巨头为了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加速向B端业务迈进。而作为国内To B市场“香饽饽”的在线办公,也就成为了阿里、腾讯、百度、网易、拼多多、字节跳动等一众互联网巨头短兵相接的另一个战场。 在线办公市场尚有潜力挖掘,可以说是巨头们发力To B方向的一个较好的选择。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会,各种不同流派的玩家对在线办公产品也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理解。相继入局的一众互联网巨头们更是凭借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在线办公领域上演了一场攻防战。 百度如流、华为云welink:以云技术为基底 事实上,由于企业本身人员众多,业务摊子铺设较大,从而衍生出了很大的在线办公需求,所以许多知名的大公司,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在线办公系统。比如,百度早前就推出了具有“AI+知识管理”特色的百度如流,华为也上线了强调“安全协同”能力的华为云WeLink。众所周知,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上,百度云和华为云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积累,百度如流和华为云WeLink也以自身云计算为基底,在在线办公市场释放出了巨大能量。 在智能化上,如流和WeLink分别基于百度云和华为云的技术支撑,为其产品赋予更强的功能,从而提高了企业用户的工作效率和便捷性。百度云和华为云的技术实力是如流和WeLink最具竞争力的“武器”。借助百度云和华为云的云端存储和处理数据,如流和WeLink不仅能实现更加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决策,还能进行智能日程安排、智能任务分配、自动化文档处理等,进一步简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带来了更加个性和精准的协作体验。 在安全性上,如流和WeLink继承了百度和华为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积累,加强了产品的安全性能,有效保障了企业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百度如流和华为WeLink都在企业客户中有着较高的信任度。如流以信息安全为核心,采用了多层加
在线办公:巨头通往新质生产力的一把利剑

服装撞上AI,美图、云快反、SHEIN“枕戈待旦”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AI和服装,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摩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国潮风口带动了汉服、马面裙、旗袍等等不少“新中式”服装的兴盛,有的商家借此契机赚了个盆满钵满,也有的商家苦于追不上风口。 以马面裙为例,得益于“新中式”风潮的兴起,马面裙销量不断上涨,市场规模呈持续扩大趋势。根据魔镜洞察统计,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马面裙的线上市场规模达到了23.5亿元,同比增长503.1%。 风口之上,许多嗅觉敏锐的服装企业开始切入马面裙赛道。仅仅一个曹县,马面裙企业就有1500家左右,从业人数达6万人,马面裙产业的占比超六成,不过曹县之外的绝大多数的追风者都没能如愿,主要原因是产能不匹配。 为了提高服装整体供应效率,服装供应商们打起了AI的主意,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服装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快”需求下,服装供应显疲态 受社交媒体影响,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对各类穿搭爆款产品,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需求,如流行的鞋子、包包、外套等等。消费者希望能够跟上最新的穿搭潮流趋势,展示自己的时尚品味,所以对上新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年轻人“快时尚”需求,服装供应商需要缩短设计、生产和上市时间,加快服装产品供应速度。这意味着服装供应商要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但是传统服装供应链条繁琐而复杂,如何加快供应链效率是一个难题。 一来,传统供应链周期长难以灵活调整生产和供应计划,无法迅速响应市场变化。二来,传统服装供应链涉及多个主体,协调管理的效率低、难度较大。三来,传统服装供应链库存成本压力大,难以应对快速变化和适应小批量生产的需求。 传统服装供应产业周期长、成本高、管理难等特性,使其难以适应“快时尚”的生产和供应需求。在这种趋势下,服装供应商积极对服装供应链进行改进和创新,加快供应链数字化成为行业共识。 设计端:AI提效率 从市场认知度来说,AI设计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AI
服装撞上AI,美图、云快反、SHEIN“枕戈待旦”

竞逐智能家居大模型:美的“蓄力”,海尔“疾行”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ChatGPT火热出圈,AI大模型便成为了各行各业必争的高地。“BAT”等互联网大厂、华为、小米等通讯巨头,以及一些垂直AI公司,都开始在大模型市场积极布局。众所周知,发展大模型的关键在于应用场景的落地,因此作为大模型应用的重要领域,家电行业也开始加快了与大模型融合的步伐。 目前来看,大模型的浪潮正逐渐向家电和消费电子终端蔓延。对于家电行业来说,智能家居一直以来就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AI大模型之火烧到智能家居领域也是顺理成章。在此背景下,国内众多家电厂商,便也开始借着ChatGPT的东风,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 巧借大模型东风 智能家居这一热点话题往往能吸引很多人的关注,而大模型爆火,则让智能家居厂商将目光瞄向了新技术,智能家居大模型自然也就成为了整个行业的看点。如今,智能家居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而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智能家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各智能家居厂商之所以在大模型领域大有所为,其中的原因自是不言而喻。 首先,大模型能给智能家居带来技术创新,能助其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如今,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而AI大模型在多轮语言分析与逻辑推演方面的能力,恰好击中了当下智能家居不够智能的痛点。利用大模型,智能家居可以实现更自然、更智能的控制方式;而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推荐算法,智能家居系统也能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环境数据,自动做出最佳的决策和行动,从而有效帮助人们提高生活的效率和便利。 其次,大模型能给智能家居提供情感交互,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传统智能家居系统往往依赖于预先编程的规则和命令,限制了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方式。有了大模型,不仅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能力,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指令和需求,从而提供更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还可以通过分析每个用户的交互数据和偏好信息,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建议。显然,大
竞逐智能家居大模型:美的“蓄力”,海尔“疾行”

AI遥感日渐升温,商汤、珈和坐上加速器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过去一年,得益于AI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数据的处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AI遥感领域时而传来融资消息,行业升温的趋势逐渐显现。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球植被情报平台Overstory完成1400 万美元A轮融资;AI遥感企业Impact Observatory完成59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光学及雷达成像卫星制造服务商中科星睿科技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AI遥感应用企业LiveEO完成1000万美元融资…… 新的一年,AI遥感产业继续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1月份,国内最早的遥感农业创业团队珈和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计划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广面向农业与保险客户的应用,通过成熟的解决方案持续获客。 显然随着AI算力的不断突破和算法模型的不断成熟,“AI+遥感”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且充满了无限可能。 冷门赛道的AI梦 有人说遥感技术就像是“给地球添了一双眼睛”,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遥感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得到地球各地的图像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获取到关于地表物体、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遥感技术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 遥感技术对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相较于其他热门技术领域,它算是个冷门赛道。“冷”的点在于,遥感技术的关注度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而这是因为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难题。 一来,传统人工模式或低自动化模式下,数据处理、解译能力供给不足。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蕴含的数据信息越来越丰富,传统的人工解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专业知识,而且处理大量遥感数据的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快速处理、敏捷应用的行业需求。 二来,遥感数据的融合和共享一直是一个挑战。遥感领域使用的多源数据包括光学、雷达、红外、夜光等,这些数据来源于不同
AI遥感日渐升温,商汤、珈和坐上加速器

医疗大模型,巨头们的新赛场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说起近两年最热门的话题,那一定非大模型莫属了。众所周知,伴随着ChatGPT的强势出圈,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人工智能热潮,国内外的诸多企业都开足马力,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产品。而AI大模型产品的不断问世,也上演了一番“百模大战”的盛况。 随着越来越多AI大模型产品的相继推出,AI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也逐渐提上了日程,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点关注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用大模型之外,针对细分行业的垂直大模型数量也日渐增多,医疗场景更是受到各方关注的重点领域。事实上,自2023年以来,已经有诸多头部企业都在加码医疗大模型领域,而这也意味着大模型正在逐渐深入医疗行业。 大模型,医疗行业的新加速器? 近两年,AI大模型的热度居高不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AI大模型,希望AI大模型能够为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医疗行业也不例外。AI大模型这股风已然吹到了医疗行业,一系列与医疗相关的大模型产品和应用正在相继涌现出来。 比如,京东健康正式发布了面向医疗健康行业的大模型“京医千询”;百度正式发布国内首个“产业级”医疗大模型“灵医大模型”;医联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卫宁健康则是发布了医疗领域大模型“WiNGPT”。在各路玩家相继布局医疗大模型背后,也自有其逻辑。 对企业来说,AI大模型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医疗效率,降低成本。AI大模型是深度学习模型,这也就意味着AI大模型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进行推理和预测。正因如此,医疗大模型能够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根据医疗信息进行相应的诊断,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而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护工作者医疗效率的提高。比如,医疗大模型就能够将医生口述转化为带有对话语言的结构化笔记,极大地节省了医生手写病历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对用户来说,AI大模型产品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医疗大模型,巨头们的新赛场

NOA狂奔背后的车企智驾拼杀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自去年“智驾”火了之后,整个智能驾驶市场便掀起了新一轮的血腥拼杀,随后这股杀气逐渐蔓延到了高阶智能驾驶市场。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ADAS交付1238.06万辆。其中,L2级及以上标配交付同比增长36.97%,而以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市场,则同比大增189.02%。 进入2024年,尽管车市增速出现了一定不确定性,但NOA高阶智驾依然热度不减。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乘用车前装标配NOA新车交付量同比增长201.42%,增速继续保持上行态势,车企围绕NOA的内卷,也是逐年愈演愈烈。 狂奔的车企NOA大战 今年以来,不少企业都加入到了城市NOA竞争中。随着高速NOA在近些年,逐渐成为主流车企智驾的标配功能后,一些企业想要在智驾能力上更进一步——向城市NOA进发。2022年9月,小鹏P5率先在广州推出城市NOA;随即,极狐阿尔法S、蔚来、长城、理想、赛力斯等车企,纷纷宣布加速城市NOA的发展,一时间城市NOA站上行业风口。那么,NOA到底有什么吸引人之处呢? 一是,推动智能驾驶从高速NOA进化到城市NOA,对于车企而言意义重大。如果说此前的智能驾驶,主要集中于城市封闭道路以及高速路的话,那么城市NOA则意味着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因为它意味着智能汽车,在路况复杂的应用场景下,逐渐具备了“自我学习、自我纠正”的能力,其在识别、感知、决策、执行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向更高阶智能驾驶进化的能力。对于车企来说,借助大模型搭建好基础的算法框架,然后通过大量实践应用,往相关框架中去“填充”数据,从而通过数据标注和挖掘,来仿真和还原出更多的场景,助力城市NOA的落地。目前来看,以小鹏、赛力斯等为首的头部车企,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算法层面的框架搭建,下一步就是推动NOA在更多城市
NOA狂奔背后的车企智驾拼杀

博弈加速,58同城、同道猎聘、牛客抢滩AI面试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疫情三年出行不便,企业对远程办公、面试的需求激增,促使了协同办公、远程会议、AI面试等新产品的涌现。现在尽管疫情影响散去,但这类产品已经成为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特别是在招聘领域,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筛选、精选人才的难度不断增加,AI面试产品成为企业更快速地筛选和招聘人才的最佳工具。据报道,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1158 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AI面试需求旺盛,用户接受度不断提高,HR SaaS服务商以及在线招聘平台顺势加码相关技术和产品,一场围绕AI面试展开的暗战已经打响。据了解,BOSS直聘发布招聘行业垂类大语言模型“南北阁”、同道猎聘发布“多面·Doris”、智联招聘发布了“AI改简历”等等。 这是求职难、招聘难的一年,也是AI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年,利用AI提升效率,重构在线招聘行业已不可逆。 AI面试渐入佳境 2024届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少求职者在网上分享被AI面试的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AI面试简单来说就是AI替代HR,对求职者的语言表达、情绪状态、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有的网友觉得这样的方式新颖、方便、效率高,也有网友觉得缺乏人性化和人情味,可能无法真正了解求职者的个性和实际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AI面试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是好还是不好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欢迎AI面试的声音比较大。 对求职来说,AI面试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加,无需安排额外的时间和路程,方便快捷。此外,在AI面试中,求职者可以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不会受到面试官的态度和表情影响,提升了自信心。 对于企业来说,自动化和标准化的AI面试流程,可以更快速地筛选和评估大量候选人,成本低、效率高而且还稳定,极大程度节省人力资源部门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整个招聘流程的效率。 对于平台方来说,引入AI技术可以 提高面试
博弈加速,58同城、同道猎聘、牛客抢滩AI面试

竞逐财税大模型:金蝶做“深”,用友做“广”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业界就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模型”运动。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覆盖金融、医疗、办公、财务、旅游等领域,一些业界巨头也早已踏入了这场变革之中,试图借助大模型来升级自己的产品。 在大模型的风口下,各行各业都在重构,目前,大模型的热度已经从TO C领域慢慢传导至TO B市场。因此,除了互联网大厂们在积极推进大模型之外,国内SaaS巨头们,也正加速冲上与AI大模型相结合的道路,这其中,先上牌桌的就是从财务软件起家的金蝶和用友。 大模型赋能SaaS 自去年用友发布了业界首个企业服务大模型YonGPT之后,金蝶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金蝶云·苍穹GPT大模型,号称填补了国内第一个财务大模型的空白。显然,在财务领域这场大模型的比拼中,头部玩家正在急速竞赛。而金蝶、用友之所以相继押注AI大模型,其中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 首先,大模型能增强产品的智能化,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程度并不高,传统财务管理方式不仅低效,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差。财务大模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智能地处理财务数据和管理财务流程。这种智能化的产品特点,能帮助用户更加轻松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大模型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企业对于高效、智能的管理软件需求不断增加。财务大模型能否提供多种功能模块和定制化服务,满足用户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多样化需求。无论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税务管理,财务大模型都能够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功能模块和服务,实现个性化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和粘性。 最后,大模型有助于打造差异化产品,从而有
竞逐财税大模型:金蝶做“深”,用友做“广”

钉钉“牵手”微信,互联网“拆墙”大步迈进

随着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各互联网大厂之间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大厂们越来越认识到,单打独斗不是长久之策,强强联合、资源整合才能在竞争中扬长避短,扩大优势。于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也不再局限于“圈地运动”的竞逐,而是纷纷开始寻求合作。 事实上,各互联网大厂“互联互通”的故事在近两年内时有发生,“BAT”等互联网巨头除了一直在加强与抖音、B站、小红书等新晋独角兽的合作之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在加速“拆墙”。而作为行业的头部玩家,阿里与腾讯的“互联互通”更是受到了多方关注。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钉钉“牵手”微信 近日,有相关报道称,阿里旗下的钉钉迎来了最新版本,新增了允许用户通过微信直接参加钉钉会议的功能。钉钉和微信,一个是阿里旗下的企业级移动办公平台,一个是腾讯的王牌通讯产品,这二者互联互通,为用户办公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和便利。 一方面,钉钉与微信的互联互通将实现用户之间的无缝沟通,极大地提高企业内部协同办公的效率。在此之前,当用户使用钉钉会议与外部人员进行远程会议时,对方往往需要先下载并注册钉钉App才能参与会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会的即时性和便利性。而如今,钉钉与微信互联,用户能够直接进行跨平台的消息沟通和信息共享,不再需要频繁地切换应用,就可以更加便捷地与同事、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交流,很好地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另一方面,钉钉与微信的互联互通将带来灵活多样的办公方式,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协同办公的重要工具,钉钉和微信都在各自领域拥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功能模块。随着二者互联,无论是在钉钉上进行任务管理和日程安排,还是在微信中进行文件共享和讨论,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方式。这种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更是促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企业协同办公工具的重要性日益
钉钉“牵手”微信,互联网“拆墙”大步迈进

AI电商正当时,阿里、抖音、百度“严阵以待”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已然成为热点,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AI技术,试图借力AI技术,实现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就连离人们最近的电商行业也不例外。AI技术正在逐渐融入电商行业中,为电商行业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改变。 近年来,电商行业的竞争态势不改,电商巨头们为了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保持业务的稳健增长,也是铆足了劲,在内容、价格、产品方面持续发力。继价格力比拼之后,AI成为电商巨头们争相押注的对象,以阿里、抖音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们纷纷发力AI电商。不仅如此,另一位科技巨头百度也借由AI开路,再度入局电商领域。 阿里“奋勇争先” 阿里作为电商行业的资深玩家,在电商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淘宝、天猫等一系列购物平台的推出也为消费者的网购生活带去了方便与快捷。面对AI电商这个新方向,阿里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事实上,说起AI电商,最早的提出者也与阿里有关。2023年11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内部罕见发声,称“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今,AI电商已经成为新的方向,阿里也在积极朝着AI电商方向发力。 在消费者方面,阿里推出了AI助手“淘宝问问”,以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在逛购物平台时难免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需要购买某款东西却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搜索,逐一筛选适合的商品。而阿里推出的AI助手“淘宝问问”,就能比较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用户只需要通过语音或者文字提出问题,淘宝问问就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用户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除了承担智能客服的角色,回答消费者所提出的问题之外,“淘宝问问”还能够对用户的购物历史、浏览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推荐算法提供个性化的推荐,让消费者更快地找到心仪的商品;另外,“淘宝问问”还具备图像识别功能,AI助手能够根据图片快速找到相似的
AI电商正当时,阿里、抖音、百度“严阵以待”

大模型重塑电商,淘宝、百度、京东讲出新故事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AI技术日渐成熟,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国内互联网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大模型竞赛的后半场,开始从“百模大战”转向了实际应用。大模型从通用到细分垂直领域的跨越,也让更多行业迎来了新的商机。 作为AI大模型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电商行业的格局也正在被重塑。当“AI+电商”被更多电商玩家视为重要的战略,国内一众电商巨头自然也就成为了AI大模型应用最大的试验场。于是,同赛道下的淘宝、京东等也都纷纷按下了AI电商布局的加速键。 条条大路通“罗马” 近年来,淘宝、百度、京东这三个平台相互之间的竞争早已屡见不鲜,如今,在AI大模型的推动下,这三大巨头又再次被拉到电商领域的同一个竞争舞台上。只不过,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搭上AI大模型快车的互联网大厂,淘宝、百度、京东在布局大模型上则有些大同小异。 淘宝自研了“星辰”大模型,进一步丰富了淘天集团在电商及生活服务场景的应用。前不久,淘天集团自研了大模型“淘宝星辰”。据介绍,星辰大模型能够从淘宝、天猫等电商消费数据和公开数据中学习,从而给用户提供电商和生活服务场景下的文案生成、多轮会话、知识问答、智能决策等能力,并可以通过对用户行为、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为商家提供更为精准的营销策略,同时也有利于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百度升级了导购助手和数字人,有效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实现了商家的销量增长。在百度前不久的“AI重构新电商”生态大会上,作为“业界首个AI全栈式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慧播星在形象生成、语音生成、互动问答等五大能力上进行了升级;智能导购助手也在进行了改进后通过三步即可有效激发用户购物兴趣,挖掘用户潜在需求。而这无疑不是在帮助百度电商重构和改变用户的网购行为,让其商家更好地得到降本增效。 京东推进了言犀大模型的应用,深入解决了大模型与实体结合、场景需求落地等难题。言犀大模型一经推出,就
大模型重塑电商,淘宝、百度、京东讲出新故事

大模型重塑电商,淘宝、百度、京东讲出新故事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AI技术日渐成熟,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国内互联网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大模型竞赛的后半场,开始从“百模大战”转向了实际应用。大模型从通用到细分垂直领域的跨越,也让更多行业迎来了新的商机。 作为AI大模型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电商行业的格局也正在被重塑。当“AI+电商”被更多电商玩家视为重要的战略,国内一众电商巨头自然也就成为了AI大模型应用最大的试验场。于是,同赛道下的淘宝、京东等也都纷纷按下了AI电商布局的加速键。 条条大路通“罗马” 近年来,淘宝、百度、京东这三个平台相互之间的竞争早已屡见不鲜,如今,在AI大模型的推动下,这三大巨头又再次被拉到电商领域的同一个竞争舞台上。只不过,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搭上AI大模型快车的互联网大厂,淘宝、百度、京东在布局大模型上则有些大同小异。 淘宝自研了“星辰”大模型,进一步丰富了淘天集团在电商及生活服务场景的应用。前不久,淘天集团自研了大模型“淘宝星辰”。据介绍,星辰大模型能够从淘宝、天猫等电商消费数据和公开数据中学习,从而给用户提供电商和生活服务场景下的文案生成、多轮会话、知识问答、智能决策等能力,并可以通过对用户行为、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为商家提供更为精准的营销策略,同时也有利于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百度升级了导购助手和数字人,有效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实现了商家的销量增长。在百度前不久的“AI重构新电商”生态大会上,作为“业界首个AI全栈式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慧播星在形象生成、语音生成、互动问答等五大能力上进行了升级;智能导购助手也在进行了改进后通过三步即可有效激发用户购物兴趣,挖掘用户潜在需求。而这无疑不是在帮助百度电商重构和改变用户的网购行为,让其商家更好地得到降本增效。 京东推进了言犀大模型的应用,深入解决了大模型与实体结合、场景需求落地等难题。言犀大模型一经推出,就
大模型重塑电商,淘宝、百度、京东讲出新故事

AI搜索起风,昆仑万维、360“争先恐后”

去年,国内外掀起了一波AI热潮,包括互联网大厂、科技企业在内的各路巨头积极参与其中,并且推出了自家的AI大模型产品,一时间,更是出现了“百模大战”的盛况。AI大模型的出现,也让各界再度将目光聚集到AI领域,其中,AI技术的落地应用更是成为了各方关注的重点。 随着AI技术逐渐与各行各业相融合,一些传统行业也被AI赋能,挖掘出了新的可能性,搜索领域便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搜索早已成为了人们的了解新知识、获取外界信息、寻找问题答案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下,AI与搜索的联系愈发紧密,AI搜索更是成为了新战场,吸引了各路巨头竞相追逐。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AI+搜索=新机遇? AI热度持续水涨船高,AI搜索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玩家们相继发力这一领域,或推出相关产品,或探索相应功能。具体来看,在2023年7月,B站就开始内测“搜索AI助手”功能,只需在搜索框内搜索问句或在搜索词中输入“?”即可体验新功能;12月,抖音在其主App开始内测基于人工智能的搜索问答功能“AI搜”。而在巨头竞相加码AI搜索背后,是看到了AI技术与搜索相结合的可能性。 一来,AI技术与搜索的结合,能够为搜索行业注入新动力,助推行业发展。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早已习惯通过搜索引擎来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据《2023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了9.8亿人,同比增长了4.3%,占网民总量的93.2%。可见,搜索早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行为之一。目前,AI技术正在不断发展,而AI技术在搜索领域的应用,同样为搜索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搜索结果也逐渐从“笼统”变得“精准”。 二来,AI技术与搜索的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搜索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事实上,AI搜索与传统搜索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精准度更高了。在传统搜索模式下,通过输入关键词就能够获得海量信息资
AI搜索起风,昆仑万维、360“争先恐后”

低空经济:大疆创新、纵横股份的突围与成长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近期,“德国无人机初创公司Wingcopter试点无人机和电动货运自行车的联合运输项目”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在惊叹海外无人机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步的同时,不忘对比自家无人机技术。 其实,国内早就实现无人机运载货物,只不过还未实现大规模应用。大疆运载无人机已在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山区和南京、天津等岸基运输场景进行试点应用,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研发的运载无人机也进入了试运行阶段。 除了大疆、顺丰、京东等知名企业之外,也有一些把运载无人机做得很好的初创科技公司。近期,初创科技公司微至航空科技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股权融资,计划此次投资资金将用于研发团队扩充、迭代试验样机生产制造和试验等。 可以预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无人机市场的规模和地位将会不断提升,低空经济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低空经济渐入佳境 日渐火热的低空经济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市值将超过万亿规模,蕴藏着巨大商机。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拓展新场景的有力工具,正迎来快速发展。 一来,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无人机的多元化应用。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为无人机提供更强大的通信、数据处理、定位和控制能力,使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 二来,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 三来,越来越多创业者入局,为无人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赛迪研究院《2024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形势展望》显示,据
低空经济:大疆创新、纵横股份的突围与成长

从卷算力到拼性价比,智能驾驶的“风向”变了

在汽车NOA风潮席卷全行业的情况下,自动驾驶芯片商再次站到了聚光灯下,但创业至今,中国企业仍面临“艰难”的现实。作为港交所第一家申请上市的自动驾驶企业,黑芝麻智能的上市材料,目前已经处于“失效”状态了,这意味着外界期待的“自动驾驶第一股”上市暂时搁浅,想要上市还需等待新的时机。 而在黑芝麻智能IPO搁浅背后,芯片行业高投入、慢产出的行业特性,也再次成为行业热议的高频话题。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来看,其实不只是黑芝麻智能,对包括地平线、行歌科技等一众厂商而言,其面临的行业境况也同样严峻。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自动驾驶的“国产”之殇 从行业本身来说,作为一个足够前沿的领域,市场、政策、优势都有,资本市场也向他们开了一扇门。但困扰自动驾驶芯片厂商的行业难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根治。数据显示,在对电动汽车性能至关重要的功率半导体中,国内芯片产量只能满足约15%的车型搭载需求,在自动驾驶领域更是只有5%。综合下来,中国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仅为10%。“国产”了这么多年,入场的企业数量已达到约300家,但依赖进口的现状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一方面,与海外自动驾驶芯片厂商相比,国内初创企业与国际头部企业之间的技术代差,仍然很大。在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中,英伟达Orin芯片可以达到200T的算力。而与之相比,国内两家代表性企业,地平线目前量产的征程5单芯片算力仅为96T,黑芝麻智能旗下的华山A1000系列,也只有58T-100T。再往前看,英伟达、高通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2000TOPS 的自动驾驶芯片,而地平线、黑芝麻智能连研发的进展都还没有。 地平线的自动驾驶主力芯片征程5,采用的是16nm制程;而英特尔面向边缘计算的至强芯片Sapphire Rapids,已使用10nm工艺;Mobileye面向全自动驾驶专用的EyeQ5,是7nm工艺。总体来看,国内自动驾驶芯片厂商,与国际头部芯片厂商
从卷算力到拼性价比,智能驾驶的“风向”变了

淘宝京东决战新疆包邮,包邮服务的“下沉”刚刚打响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一直以来,国内各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止,为了争夺更多用户,电商平台之间拼低价、拼内容、拼模式、拼服务等,可谓是花样百出,而自去年的“仅退款”动作之后,各大电商平台有关服务的比拼又上升了一个等级,步入了性价比阶段,开始拼“包邮”。 众所周知,新疆等偏远地区不包邮已经成为电商行业默认的“潜规则”。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和商家盯上了新疆消费市场,现在新疆也成功被纳入了包邮范围。只不过,由于自身商业路径有所差异,淘宝、京东等参与玩家的打法自然也是各有不同。 淘宝扩地域 近日,有消息报道称,淘宝已面向部分新疆用户测试“新疆包邮”频道,或将开启新疆全面包邮计划。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电商平台之一,始终秉承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念,而此次,为了实现新疆地区包邮,淘宝也是做出了多方努力。 一来,淘宝建立了新疆地区的仓储网络,以便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缩短配送时间。为了提高发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淘宝已经联合合作快递伙伴先后在杭州、西安等货物中转的关键节点设置了新疆集运仓。对于新疆消费者的订单,商家只需要将快递寄送至设在西安的中转集运仓,经中转集运仓拼单后,再由平台及合作的快递企业负责从中转仓运输至新疆,而这将极大减轻商家和消费者的运费成本,提高商品的存储和配送效率。 二来,淘宝提供了新疆地区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商家参与活动的同时激发用户购买热情。淘宝上线新疆包邮频道之后,就对新疆包邮订单给予了相应激励,包括基础权益和考核豁免两方面,以鼓励商家参与包邮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另外,淘宝还针对新疆地区消费者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如满减、优惠券等,以激发消费者购买新疆地区商品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促进了新疆地区商品的销售。 三来,淘宝整合了新疆地区的物流资源,以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和覆盖范围。为了给广大新疆消费者提供更快速
淘宝京东决战新疆包邮,包邮服务的“下沉”刚刚打响

云服务商赛跑:电信运营商“进击”,互联网云厂商“反攻”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互联网云厂商狂奔十几年,一路遥遥领先,直至从增长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增长速度才慢了下来。与此同时,身处行业第二梯队的电信运营商后半程发力,以超100%的增速追赶互联网云厂商。 云厂商竞争日益白热化,互联网云厂商主动作出调整。2月29日,阿里云宣布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其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的官网价格平均降低20%,最高降幅55%,涉及计算、存储、数据库等。 对此,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解释:“阿里云瞄准的是“28%之外的部分”,我们希望通过降价扩大规模,把降价产生的短暂损失补回来,今年我们会进行一些差异化,做出新的战略选择。” 毫无疑问,云厂商试图采用产品降价的方式来争夺存量市场,而这不是云厂商们的第一次降价,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云厂商又“打折促销” 阿里云又一次降价再次掀起市场热议,有人猜测其他云服务厂商也会跟着降价,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普惠,也有人觉得降价是一种市场策略,可能会导致云计算服务质量下降。 2023年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被外界成为“史上最大力度”的降价。不曾想,未到一年阿里云又再次下调价格,力度还比上一次更大。 去年阿里云大规模降价后,京东云、腾讯云、天翼云相继发布降价的消息。京东云高呼“击穿低价,再低10%”的口号,腾讯云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移动云全线产品最高直降60%;天翼云则在首页刊登头图广告称有产品低至1折…… 无论是一次降价还是二次降价,云厂商的目的都一样:吸引更多用户,增加用户数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一方面,云厂商降价是快速占领市场最直接的手段。当前云计算市场缺乏创新,云计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互联网云厂商增速趋缓,急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而电信运营商们也需要获取更大的市场份
云服务商赛跑:电信运营商“进击”,互联网云厂商“反攻”

天猫京东唯品会,一种“精准分散”消费悄然兴起

“多情在年轻人中不算个好词,但其实自己也不见得有多‘专一’,以前买东西只盯着一个平台买,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开始选择在平台间拉通横跳消费”。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95后成都姑娘乐乐,感慨地说道。看似简单的吐槽,实际却揭示了一个巨大变化——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变了。乐乐进一步表示,现在没有哪个平台能完全掌握自己的钱包,都是哪里性价比高去哪里。 如今跟乐乐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社交平台上甚至有网友总结年轻人中出现了一种“精准分散”式消费。大概的意思跟乐乐形容的差不多,“大家手机里不再只装着一个购物APP,而是天猫京东唯品会抖音等都要装上。” “天猫买生活百货,京东买家电数码,衣服鞋子这类的消费需求,通常第一个想到唯品会,不同的需求经过对比,被大致均匀地分配到了不同平台”。 也有网友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网友表示,“买电子产品一般用京东,买生活小东西用拼多多,剩下的都是唯品会解决我的网购需求”。还有网友称手机平板拼多多,活动期间京东自营,淘宝天猫618双十一拼单满减,唯品会化妆品衣服…… 尽管选择习惯不同,但比较的核心其实都一样,年轻人不再盲目迷信一个平台,每一次消费态度都格外审慎,追求在各个平台的拉通比较中,寻找一个最优解。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随着年轻人越来越理智清醒,使得电商玩家不得不将更多注意力放到消费者和优势品类提升上,通过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以求实现突破。 上一个季度,整个淘宝天猫营收增长了2%,其中生活百货品类贡献了很大一部分。京东Q4营收3061亿,增长3.6%,而家电数码品类猛增6.1%,成为了“大功臣”。特卖电商唯品会也一样,全年GMV增长约18%,但其中衣服鞋子GMV猛增24%,占了整个线上消费50%以上。 从这一个方面来看,“生活百货天猫、家电数码京东、衣服鞋子唯品会”的精准分散式消费,反而让各大电商
天猫京东唯品会,一种“精准分散”消费悄然兴起

拼多多2023年实现营收2476亿:助力品质好物与消费升级双向奔赴

3月20日,拼多多集团发布截至12月31日的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该季度,拼多多集团营收为889亿元,同比增长123%;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为224亿元。去年全年营收为2476亿元,同比增长90%。 去年是拼多多积极拥抱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围绕该战略展开的助商惠民系列举措不断获得用户及商家的正向反馈与广泛支持。在整体消费稳步回升的大背景下,平台四季度全域消费表现持续向好,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国货潮品、优质农货供销两旺。 “2024年将是拼多多深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赵佳臻表示,“这次的业绩也激励着我们更加积极、坚定地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长期投入,从‘多实惠’和‘好服务’两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助力消费者实现高质量的消费升级。”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财报显示,拼多多集团去年四季度研发费用为29亿元,全年研发费用达到110亿元。拼多多集团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今年,我们将保持投入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探索、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前沿技术在农业及制造业中的支撑能力。” 助商惠民成效显 去年,拼多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年核心工作,有效助力消费者得实惠,优质商家多卖货,巩固了平台生态的正向循环。 “平台的营收增长是我们推行有效的促消费举措以及整体消费回升的结果,也是我们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更多价值的结果。”赵佳臻表示。 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全国各地积极施策,恢复和扩大消费。拼多多团队在与平台用户的接触中发现,消费升级的需求不仅广泛存在,且越发旺盛,但同时,消费者也关注如何用更经济、更便捷的方式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 ▲在“中国桔橙之乡”丹棱,曾夺得当地不知火技术大比武“果王”称号的赵刚入驻拼多多后,借助直播将优质桔橙卖向全国各地。赵烨▕摄 鉴于此,拼多多尤其注重更丰富的优质产品供给,以及更匹配的补贴资源倾斜,促
拼多多2023年实现营收2476亿:助力品质好物与消费升级双向奔赴

AI交通再加速,蘑菇车联、弘目信息负重前行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交通流量增加,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让AI“上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5万起,较2022年上升了8%。其中,死亡人数达到50万人,上升了4%。另外,受伤人数达到6万人,上升了5%。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3.6,与2022年基本持平。 理想中,AI技术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监控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AI技术自然而然被当成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和优化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 经过多年的爬坡,AI交通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想真正将AI技术落地并深耕到具体的细分场景,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与此同时,也对蘑菇车联、弘目信息等AI交通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AI“上路”快车道 AI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正日益深入和广泛。 比如常见的有智能导航、自动驾驶技术等等。智能导航系统利用实时数据和智能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导航服务,从而提升了出行的便捷性和效率;自动驾驶技术辅助驾驶,为车主创造了更加舒适和自由的出行体验。 毫无疑问,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为城市交通管理和出行体验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推动智慧交通领域的发展,AI“上路”快车道的大势已不可逆。 一来,政策的支持为AI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 二来,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AI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每年下降5%,降低至每年119万人,但道路交通事故仍是
AI交通再加速,蘑菇车联、弘目信息负重前行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