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遍世界景赚足天下钱
看遍世界景赚足天下钱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深耕商业地产超十年
IP属地:广东
244关注
14502粉丝
9主题
0勋章

一位波音股东给马斯克的一封信

尊敬的马斯克先生: 你好,作为一位波音的小股东,我强烈的建议您去收购波音公司,这个建议不单是出于对波音公司的考虑,也有对于您的考虑。 第一,波音公司其实一直代表着美国先进的制造业和美国文化和实力,您的特斯拉跟 space x同样也是这个领域的代表,波音公司的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它背后的精神已经慢慢在没落,而您依旧饱有这种精神,美国的进取精神、工匠精神和不断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的贯彻需要由您来做,所以波音给任何一家企业或者任何一个人来管理目前都我觉得没有您合适。 第二,您对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未来出路的思考,肯定也要包含了航空领域。特斯拉如果能够推动整个汽车领域的电气化,走向更环保的领域,我相信航空领域也是需要这样的变革,而航空领域的变革是需要由您去参与的。 第三是从性价比来来看,目前波音已经跌到快不足1,000亿美元的市值,您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去控制一家全球航空制造领域最好最大的企业,这个阶段是非常的合适,当然这样的行为肯定会影响到您的精力的分配,但是我觉得您本身就具备多头管理的能力,您有这样的精力去解决问题。我始终相信您可以办到,就像当年日本的稻盛和夫拯救日航公司一样,我相信您将比稻盛和夫先生还更具优势,毕竟他接手日航时已经70来岁,而您不同。帮助波音冲出当前的困境,然后朝着航空电气化进发,于波音、于美国、于航空制造领域甚至于人类都是一大幸事。谢谢。 祝身体健康 一位波音小股东 $特斯拉(TSLA)$ $波音(BA)$
一位波音股东给马斯克的一封信
很纠结的事情,波音在航空业的地位肯定比很多新能源势力在汽车行业的地位高,地位稳,奈何航空业的任何安全事故都是成本巨大的。大家怎么看波音呢?$波音(BA)$ 
特斯拉 要推出低价版汽车,那就真的要看看 比亚迪 的竞争力了,这个领域,我还是更相信比亚迪,作为一个代工起家的公司,对成本的控制力有理由相信会强于特斯拉,论科技含量,天平向特斯拉,论卷价格,还是偏向比亚迪$特斯拉(TSLA)$  
最近看了不少大咖的演讲和心得分享视频,有几个心得分享,而且跟投资相关。 1、好奇心和乐观精神是所有优秀者必备的素质,对新事物要有好奇心,面对困难要乐观,然后找到进步的机会点。 2、长期主义是任何事业的基础,没错,但凡是个事业,就必然要长期地去看待,这个认知从李嘉诚、郭鹤年、再到段永平、雷军、再到所有新生代创业者,都一致认为。 3、所有优秀者都极为专注,他们专注的程度,就像光领域里的激光一样,可以冲破层层困难。

浅谈房地产和汽车产业

今年的楼市会怎样,实话讲,我是一点都不看好,因为供需在疫情期间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出生人口那么点,结婚人口那么点,房产的增量又是那么多,所以,多出来的房子,注定没人住,这是常识,不是经济学理论。 未来的汽车产业会怎样,实话讲,有点悲观,看看现在各个车企的产能,再看看现在整体的消费力,消费者口袋里的钱那么少,需要用车的人不多,汽车的产量又是几何型增长,所以,多造出来的车子,注定卖不出去,这是常识,也不是什么经济理论。 搓破房地产泡沫的,是疫情,因为快周转的房地产碰到了慢流动的特殊场景,资金链就崩了,雪崩就开始了。汽车产业,也会有那个时刻,也算是汽车产业的灰犀牛吧,当然,如果杀向全世界,那增量就不是现在国内市场的量级,但是,国外,特别是那些优质的国外市场,哪个不是有强大的车企品牌,拼杀过他们需要时间和强大的技术积累,一两家强者冲过去是可能的,而剩下的,一种是炮灰,一种是有强大后援团的国企。
浅谈房地产和汽车产业

拼多多,长期依旧看好

拼多多2023年四季度,实现总收入888.8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大幅增长123%,远超管理层预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32.8亿元,同比增长146%。2023年全年营收为2476.39亿元,同比增长90%;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600.27亿元,同比增长90%。 但是,这样好的财报,迎来的是高开低走,今天的盘前还下探了2.5%,发生了什么呢,让投资者信心如此不振,要知道上次季报发布之后,拼多多可是直接15%以上的涨幅当天就没有下来过。 1、美国政府对tiktok的封杀,带来的对中国科技企业可能继续被封杀的恐惧。 美国对tiktok的封杀是长期性、系统性且极为坚决的,tiktok可以制衡的手段似乎很少,这给众多的中概科技股敲响了警钟。 2、在众多中概股陆续选择分红的情况下,一毛不拔的拼多多显得缺少了诚意。 阿里巴巴起了个头,而且我们看到连英伟达、台积电这些需要巨额研发投入的企业都有分红(虽然不多),而拼多多依然选择一分钱不分。这就让一些价值投资者微微有疑心。 3、极卷的电商市场,看不到绝对优势。 电商是个寡头市场,丁点优势是不足与阻挡竞争者的赶超的,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稍有不慎就容易被赶超,即使是有较大优势的美国市场,拼多多也保不准竞争者们谁会突然异军突起。 虽然这些短时吓到投资者,但是,笔者对拼多多还是较有信心。 1、tiktok被封杀主要还是其强大的宣传能力和用户洗脑能力,也就是说这个应用可能影响意识形态,这是美国没法容忍的,而纯商业的电商领域,被坚决封杀的概率比较低。 2、不分红反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为意味着拼多多有更多的钱投入研发和新领域,这些都为长期发展铺路。 3、拼多多就是在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杀进市场并取得今天的定位,三大寡头之间,我觉得拼多多是最不怕竞争的。 所以,长期还是看好拼多多的股价。
拼多多,长期依旧看好

《马云传》节选

在今天各种有关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传记中,这段艰难的融资经历被描述为“马云拒绝了38家投资商”,但彼时的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每一次,马云都坚定地告诉所有投资人: “我们认为,阿里巴巴的总价值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你们的看法与其差距太大,所以我们看来无法合作。” 最终,对方只能客气地宣布会谈结束。从上海来的一家投资机构,在结束了商谈后,还在电梯间里给了马云这样的答复:“很遗憾,你们错过了一个机会。” 马云在数年后阐述了自己那时对投资者的期待。他说,除了钱之外,他尤其希望第一笔风险投资能够给阿里巴巴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例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例如其他的海外资源等等。而这,就需要投资者对阿里巴巴有真正的信任。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需要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他们应该对我们有长远的信心,20年、30年都不会卖的。两三年后就套现获利的那是投机者,我是不敢拿这种钱的。” 此外,早期前来的这38家投资商,大多是内地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风格过于中国化,对他和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无法达到充分信任。在马云看来,这种投资是无法接受的: “一种是他天天看着你,你动一步他就就要管你;还有一种就是他管都不管你。” 有过“中国黄页”的失败经历之后,马云深知那些管得过分严格的投资人,往往都带有极强的功利心。对这类投资者,马云认为: “不如他们自己来做算了,还要我这个CEO干吗?” 而那些从来不管的投资商,则是: “把鸡蛋压在篮子里面,投了十几个二十几个项目,根本就不关心你。” 在融资上,马云更倾向于西方的思维方式,投资机构在审核决定项目时可以非常严格,但对具体经营要能充分信任,才能确保创业团队的独立运营。这样,阿里巴巴才会有真正健康顺利成长的环境。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尽管创业初期的企业最需要资金投入,但马云的态度却和普通投资者不同。起码在表面上,他显得并不着急。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对阿里巴巴
《马云传》节选
普通人失去财富往往不是因为过度消费,而且是因为不当投资
从购物中心的角度看新能源车。 当下很多大型购物中心的一楼核心位置都给了新能源车,其中有新能源的新势力也有老牌油车企业的电动系列。 这些品牌在各个购物中心里有如下特点: 1、一般贡献着最高租金,当然他们也占有最好的位置。 2、并没有带来很多客流,相反地是需要购物中心的客流。 3、给业主也带来了困扰,业主们其实也知道这些车企会倒一批,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好有什么更好的可替代的品牌可以支撑这么高的租金。 购物中心的核心位置是很能反映产业升级和变更的。 最早的快时尚到之后的数码3c到现在的新能源,最显眼的位置昭示着最新兴的产业。 然而问题是这波之后,还有哪一波呢,好像目前看不到,大家都在纠结。
“投资,是一生的游戏,被打回原形是很可悲的事情。这本书中虽然是对话形式,但书中的内容含金量相当高。无论是从最初的建仓、止损、资金管理、利润最大化、以及如何保护你的仓位......这些答案都在书中。 “资金管理”在一个人的交易模式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资金管理,才能保证资金积累的长期稳定,在某种程度上,这比任何的技术都重要。而且随着你的资金体量会越来越重要。 幽灵在书中说:“为什么看起来超过90%的人在市场中都是失败者呢?”因为这些人不舍得“止损”。 更有一小众人,被深度套牢后打着“价值投资”的幌子。说句不客气的话:您那是“价值投资吗”?难道不是被深套后的无奈之举吗?被迫戴上了一顶所谓的“价值投资”的帽子而已 接受亏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止损”就是承认自己犯错。但是在金融市场里,犯错是不可避免、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幽灵的“规则一”说要保护好自己的仓位,其实简单理解就是“止损”。通过规则一把你的交易资金保护周全,才能在规则二、规则三那个环节获得高获利。” 引用自微信读书的书评
推荐一本书 备受尊敬的交易者汤姆·霍加德在本书中解释了他的交易方法是如何让他赚到数百万美元的。他曾获多个交易大赛的冠军,在其中一次大赛中,他在一年内将3万美元的起始资金变成130多万美元。普通交易者交易1个点的风险是10美元,而他交易1个点的风险常常是3500美元。这样的风险敞口需要不同寻常的思维。 作者之所以能成为市场常胜军,是因为他曾观察过数以万计的交易者行为,理解大多数输家的行为模式,并找出了其中的制胜关键。大多数交易者只会运用正常思维交易,因此只会产生一般的结果。要想获得出色的结果,交易者必须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本书是关于思维、心理与自我认知的,将帮助读者彻底翻转输家的行为模式,养成赢家思维。作者以独特且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叙述了他是如何像聚焦于技术分析一样聚焦于心理方法,从而将他的交易游戏提升到不可思议的高度的。本书解释了交易者可以如何通过在交易中采用不同的思维,使自己的交易水平从平庸提升至卓越。单纯的技术分析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作者认为:人们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技术分析。他们失败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市场对他们的思维的影响。 由于作者是一名实战派操盘手,所以本书涉及交易者经常遇到的挑战,内容包括如何解决过早止盈、无法及时止损的问题,如何正确加仓,如何面对恐惧等。 本书将以其他同类书所没有的方式指导和启发你。它是对传统与错误交易思维的一剂良药,也为那些想要把自己的业绩提升到他们从未梦想过能达到的水平的交易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信念体系。

英伟达还能涨多久

从chatgpt面世以来,英伟达已经涨了一万多亿,它的上下游也跟涨一圈,台积电和阿斯麦这些基本都跟涨了50%以上。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就算把全行业的应用因为ai而加持而增长的那部分全部加起来,还不及英伟达涨上去的市值的一半。 是英伟达涨太多了,还是ai赚钱的能力还没有开发出来呢? 目前来看,应该是前者,起码木头姐也是这么觉得的。 大家很容易把ai的成熟类比之前互联网或者是移动互联网成熟带来的改变。 然而,不同的是,后者全部是增量市场,任何东西一上线,就是那个时代的增量,而现在,是个存量市场,任何ai的增量都需要在现有的存量里抢,所以,ai赋能所能产生的增量,是远不及互联网时代的。所以,对ai应用的创收,我个人觉得是需要打个问号,或者说保守点去预估的。 所以,对于英伟达,我觉得肯定是家伟大的企业,但是,不能把它无限联想,它也有它增长的边界,而边界的核心,是各个应用大厂的营收和投资思路。
英伟达还能涨多久

投资的心智

当自己越来越接近有点尴尬的35岁,烦心事越来越多,成长压力不减反增时,我们真切地懂得了某些道理——生活中总有困惑与迷茫,但当它们袭来时,我们的脑袋里往往并没有相应的思维或心智模式来帮自己在迷局中清晰思考,在忙碌中有效行动。投资本身是非常考验心智的,没有不断去健全自己的心智的能力,就很难有持续的投资成功。 和财富一样,心智肯定会成长成熟,但前提是尽早进行系统配置,并有节奏地进行投入。今天对更高心智能力的期待,并不能换来5年、10年后自动获得这种能力。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对挑战心智这个抽象的话题就没有顾虑了,很多人在投资上亏了不少钱,让自己原本就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有些人在投资亏损后产生了很多投资以外的问题,比如说社交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在考验我们的生活能力,同时也会刺激我们系统地思考如何去应对、解决这些不顺心,并在这些不顺心中磨炼出更加坚韧的心态,从而收获成长。 生活中的很多不顺心,都来自某种不满足。只是,我们在遭遇不顺心时,总会不自觉地陷入厌烦、焦虑的情绪中,却不能集中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假如说你的亏损额超过了你三年以上的收入,如果是你会怎么应对?一般大家有两个选择:一是任由情绪消耗自己,等时间慢慢修复受伤的心;二是在失望之后,尽快理性地分析局势,重新专注到事情本身,实现自身的提升与成长。前者大概率会让人越来越消沉,后者则会让人在短暂不开心之后,再次获得动力,最终实现突破,韧性成长。 如果生活真的只是如上一样的选择题,其实并不难,大部分成年人都会选择后者,但难就难在,现实中很少有人真的能在思维与行动上做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行动力受思维与心智的影响。要做到第二点,则需要更有效能的心智模式,而不是简单地让自己更积极点。所以,在经历打击后,鸡汤文章、热血电影、报复性放松虽然可以让我们短暂忘却痛苦,但并不能让我们真的解决生活或工作抛来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提
投资的心智

闲聊新能源汽车

上周开了次五菱星光,没想到10万左右的车子,内饰已经相当给力,甚至可以说比我自己的小鹏还要好。 结合着前段时间试驾智己、特斯拉、蔚来和家里人的另外一台小鹏,说说一些感受。 1、从服务上来说,蔚来没得讲是最好的。 蔚来的服务是全方位的,社区运营和管家式服务贯穿始终,从试驾就开始体现。小鹏、特斯拉和其他品牌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也是蔚来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但是也是蔚来溢价之所在。 2、从产品力来说,实话讲,智己和蔚来没差很多,小鹏的g9也不差。 也就是说,产品上,大家没有太大的区分度,除了外形有所不同,基础功能都没差多少,而且,基础功能就算一家公司有短期优势,在下一代里就会被追上,汽车间很难有明显的技术代差。 3、从销售能力上讲,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都是展厅销售介绍,然后约试驾,再约下单,流程都是一样的,没有那家有特别之处,区别在于销售人员本身的素质。这部分目前也没有看出哪家有特别的竞争力。硬要说的话,可能特斯拉算一个,毕竟有个全球网红老板,推广的费用全部都省了。 4、最后的决定因素。 还是如我之前文章说的,就是规模和技术。 所以,比亚迪才过得能稍微舒服点,所以,特斯拉才有优势。 除此之外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包括现在理想拥有的优势。 所以,如果小米这个时候在规模和利润之间选择,我觉得没有第二选择,只能选规模。
闲聊新能源汽车

理想和小米的定价难题

最近理想因为网上的几张恶搞照片,导致股价下跌,订单量减少,今天李想也发朋友圈表达了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       刷新两大世界纪录!“公路高铁”理想MEGA正式上线官网:11月17日开启预订-新势力造车-新能源汽车--国际充换电网 而我个人觉得,这件事的背后,隐藏着高于事件本身的风险,那就是“定价”。这个风险跟小米汽车的风险是一样的。       长期以来,电动汽车因为首创效应加上电池本身的高价,头部品牌总能获得较高的品牌溢价,特斯拉就是个比较合适的案例,毛利高达27%,理想因为精准的定位和优质的产品同样获得较高的品牌溢价。       但是,这样的溢价,随着比亚迪、极氪等品牌的降价,而备受怀疑,为什么差不多的品质,别人卖20来万,你理想就卖30来万,而且mpv还直接卖到50万个w,这种质疑声,才是本次理想恶搞照片风波背后的最大风险。而恶搞照片,影响只是短期的,而高额溢价才是痛点。      目前理想mega的毛利率我们不得而知,这个要等下一份财报才好分析,但是就着现有的小鹏X9或者腾势D9,定价都远低于mega,当然,很多人会说品牌和配置不一样,但是,在MPV竞争愈发白热化的阶段,这个问题,很多购车者都会考虑。      这个问题也是困扰现在小米汽车的难题,在竞争白热化之后,配置层面的东西,消费者都能看懂,而且车厂与车厂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最后,差不多定位的汽车,很多人就会价格导向,而这就越发容易引起新的价格战,车企间的内卷也就这么卷起来。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燃油车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到差不多的逻辑,福特在燃油车时代的崛起,本质上就是靠着规模和价格,卷起来的。       再回归到理想和小
理想和小米的定价难题
做好日内交易的几个核心观点: 1、打鱼要去鱼多的地方; 2、吃鱼只吃最新鲜美味的那一段; 3、不要为了打一条鱼放走了之前已经辛苦抓到的一网鱼; 4、状态不好的时候,不要撒网,小心整个人掉进海里。
芒格带给我影响 忘了是2016还是2017年吧,开始用老虎,然后研究美股,然后研究投资方式,然后就自然而然看了不少巴菲特和芒格的书。价值投资领域,芒格相关的书籍并不比巴菲特少。巴菲特对外讲的内容,都比较聚焦于投资,而芒格不是,芒格分享了非常多他的认知、生活、学习心得等等。所以,芒格的角色更像人生导师,巴菲特更像投资大师。 而芒格给我的影响有这么几点: 1、更加重视读书的价值。 芒格和巴菲特都是出了名的书虫,芒格对读书的热爱程度超越常人想象。读书的快乐只有在真正热爱读书后才能感受到。我自认在读书上是找到芒格说的感觉,书本不只是书本那么简单,其实书就是最早的元宇宙,只是这个元宇宙的开启是靠思想和想象。 2、更加重视家庭的价值。 芒格的家庭是美满的,家庭和婚姻的稳定对他投资稳定是否有助力这个不好说,但是对他的健康和长寿是百分百助力的。芒格的思想很多方面接近中国的士大夫,可能全世界的绅士的核心价值观都是类似的,而其中对家庭的重视,对家庭的付出和担当都是一致的。 3、全方位的长期主义。 查理芒格教育他的小孩借完别人的车要加满油再还给别人,交代给小孩的买报纸的小事小孩忘了要重新跑去买回来等等的案例,都在说明投资以外也存在长期主义,而这种长期主义,没法简单地用公式说明。而如果用一句大白话来讲就是“做人要靠谱”。 最后,投资不是简单的股票买卖这么简单,生娃是一种投资、学习是一种投资、社交是一种投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习和精进。芒格的一生告诉我们的,不是怎么赚大钱,而是在诠释一种理念,就是——幸福人生离不开终生学习和长期主义。
感恩这一单
上周五到期的期权有2.5万亿美金,这是一天的到期量,当天A股+港股的交易量不到1万亿人民币。所以,可以想象现在的期权市场有多大,而我只能说可能行情不好,大家都更爱赌博吧,毕竟期权的波动很容易带来跟赌博一样的腺上激素的飙涨。

请容许我作一个最悲观的经济预测

日本今年的经济数据很亮眼,今年前三季度有1.7%的GDP增长,要知道,长期的负增长是日本的常态,而很多人开始解读日本的增长背后的原因,其中有一种很值得玩味,这种说法说因为日本高位买房的所有房奴今年都开始全部偿还完房贷了。这确实是一种有趣的说法,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国民对自己高位套牢的调侃,而一部分也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查了下日本的房贷年限,一般是25年或35年,而按下图所示,日本最高位的房价刚好在1990年到1995年之间,而这波人还完房贷的时间主要就集中在2020-2025年之间。按这个时间线,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再看一下日本的出生率、房价和GDP之间的一些关联度: 1、经济泡沫之后,出生率高的年份,房价才有所回升,出生率和房价是强关联属性; 2、从出生率暴跌开始,经济增长就再也没有恢复到高增长轨道; 3、人口开始暴跌之后,房价就无法回归到之前的最高位,经济增长率也是。     中国的情况跟日本有非常多相似之处,一是同为靠人力和制造创造收入的经济体,二是同为人口密集的国家,三是传统思想高度相似。这种情况下,两个国家可以做一些类比。 1、中国的人口出身率大约是在2000年开始低于1.5%,也就是低于日本86年左右的水平,而中国的房价却没有跌,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的城市化起步慢,人口基数大,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城市房价的上涨,一定程度抵消了人口增速慢带来的问题;二是政府层面的政策导向。 2、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给房价带来的影响虽然没有跟日本同步,但是GDP和人口出生率的关联性有一定的趋同趋势。 3、中国的房价在过去的三十年从未有过拐点,而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的拐点,将是类似日本91年的楼市拐点,其表现有几点:
请容许我作一个最悲观的经济预测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