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老朋友牛万,回来了。 最近一直在交易美股里的“币资产”,观察不多说,交易得挺顺。今天不聊太复杂的结构性推演,就讲清几个我最近频繁翻阅、反复思考的词:货币,法币,锚,信用,未来。 以及,为什么我在看 $MSTR $、$COIN $、$CIRCLE(通过$CRCL SPAC)$这些东西的时候,越来越觉得,“币资产”的时代逻辑变了。 从分歧到否定再到肯定:币的路径 回头看这十年,比特币这类资产,其实经历了一个很清晰的三段论过程: 第一阶段:分歧 2009–2017,币圈还是个极客和反叛者的世界。它挑战央行,挑战铸币权,挑战你手里的美元本身。这个时候的主旋律是:“这不是货币。” 第二阶段:否定 2018–2021,币价暴涨暴跌,监管收紧,银行不支持。你开始听到的是:“这只是投机工具”,“波动太大无法作为支付手段”,“谁敢把工资发比特币?”整个主流金融市场对它的评价是:“这不是信用。” 第三阶段:肯定 从2022年开始,逻辑悄悄变了。先是传统金融机构(BlackRock、Fidelity)申请ETF,接着Saylor把MSTR变成了半个比特币ETF,接着Circle准备上市,把USDC做成了“合规锚定币的模板”。到2024年,你可以明确看到,美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始用**“结构性信用资产”**的方式接纳了它。 币,不再是反叛者。它开始成为金融结构的一部分,甚至是“信用锚”的候选。 币资产的锚,不再只是价格 现在我们看 $MSTR $、$COIN $、$CRCL $这些票,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特征:它们不再跟着比特币的涨跌简单联动了。 比如: $MSTR 是BTC的高杠杆表达式,但它多了一层企业信用溢价。Saylor把比特币当做金本位资产在运营。 $COIN 是Web3交易基础设施的出口,不直接等于币价涨跌,更反映的是交易深度+制度松动的预期。 (Circle)准备借壳上市,它代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