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费雪最好的一次访谈:如何做成长股投资?

“我不想花时间在赚取微利上,我想要非常,非常大的利润,并做好了为此等待的准备。”

--菲利普·费雪

导读:菲利普·费雪在成长型投资被定义之前就已经是一个成长型投资者了。1987年,他接受了《福布斯》难得的一次采访。大部分采访都围绕着他的投资理念展开。其中一篇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的。费雪认为市场价格过于昂贵,应该会发生重大调整,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次采访发表在1987年10月19日的福布斯杂志上,也被称为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当天单日最大跌幅为22.61%。

巴菲特说,他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这篇是费雪比较好的一次访谈,在十几年的时间中,费雪发现的成长股也不过十几只,几乎一年只能挖掘一只。他对于成长股的要求是极度苛刻的。只有深度研究和苛刻的挑选,才能挖掘出真正的成长股。

费雪解释了他的方法和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之间的区别。

“投资有两种基本思路。本•格雷厄姆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寻找价格便宜、几乎不可能大幅下跌的东西。这一方法有经济上的保障。它不会下跌太多,迟早会显现出价值。但正如本·格雷厄姆所宣传的那样,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几乎人人都知道它,而且已经学会了发掘符合这一公式的套路。

然后是我的方法,就是找到好的东西,如果你买入价格不那么高,它会有非常,非常大的增长。好处是,我的选择中有更大比例的股票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所表现——尽管有些股票甚至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开始发力,而且你肯定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当一只股票真的不同寻常的时候,大部分的波动会发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我不想说我的是成功的唯一方法,但我可能对此感到自豪,因为我在成长股这个词发明之前就开始了这套方法。“

费雪在寻找高质量成长型股票时采取了量化方法。

“他们都是低成本的生产商;他们要么是该领域的世界领头企业,要么完全可以达到另一个标准,日本竞争。这就是说,他们都有前途光明的新产品,而且他们的管理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平均水平。

对增长感兴趣但不太专业的人倾向于用研发投入来衡量增长。事实上,当推出新产品时,研发费用虽然很重要,但其实是比营销成本更低的,也比刚开始推出那些新产品时的高生产成本要低,因为产品还没有走完学习曲线。高营销成本和初始生产成本都会拖累收益。从账面上看,增长似乎正在放缓,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新产品周期中的早期阶段。他以RAYCHEM公司为例:对于一家此前盈利稳步增长但短期下滑的公司来说,让只关注短期的华尔街陷入了困惑。它真的是一家成长型公司吗?对我来说,它就是成长型公司的代表,但它的市盈率并不能完全反映这一点。“

费雪相信要坚持他最了解的领域。

“我自己的兴趣主要是在制造业公司,这些公司以某种方式——我讨厌“技术”这个词——利用自然科学的进步来扩大市场。在其他领域,比如零售业和金融业,都有很好的机会,但我觉得制造业是一个我更了解的领域。我认为许多人投资的一个弱点是,他们试图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最终一事无成。”

费雪更倾向于长期持有期的高集中度的投资组合。他的大部分回报来自于表现大幅好于其他股票的少数股票。

“我有四只核心股票正是我想要的领域。它们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持仓。我还有另外五个金额小得多的持仓,他们有可能加入核心组合,但我还不确定。如果我今天下注,我会赌两个,而不是另外三个。

到现在为止的每一个十年——八十年代除外——我发掘了非常少的几只股票,总共14只。从三十年代的2只开始,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的利润至少是我投入的资金的7倍,最多是几千倍。现在,在我所投资的证券中,赚钱的证券数量是亏损数量的三到四倍。我有过两次损失,最差的高达50%,也有一些赔了10%的情况。这是做交易的成本。但有很多情况下,在一只股票小幅下跌的时候,我又买入了更多,最终为我带来了巨大的回报。这些努力是必要的,使我在这14只股票上取得了真正的成就。我持有了这14只股票最少8至9年,最多30年。

“我不想花时间在赚取微利上,我想要非常,非常大的利润,并做好了为此等待的准备。”

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是,人们想今天买明天就卖出获利,这其中的压力巨大,而且是一个小赢的操作。如果你真的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而我几乎是一个灭绝的品种,利润会大得多。我的一位早期客户曾说过,“从来没有人因获利而破产”。好吧,你不会因为获利而破产,但前提是你做的每件事都会盈利。它不允许你在投资业务中必然会犯的错误发生。有趣的是,我认识很多人,他们认为自己是长期投资者,但他们仍然非常乐意对他们最喜欢的股票进行买入卖出。一些年前,我是一家大型商品交易商的利润分成信托基金的顾问。我给他们买了德州仪器的股票,每股14美元,我想从那以后,股票已经被分割了15次。当股价涨到28美元时,压力就变得很大了(“好吧,我们为什么不卖掉一半,好让我们的本金回来呢?),我已经尽我所能坚持到35美元。然后同样的理由是:“费雪,卖掉一部分,等它再次下跌时我们可以买回来。”这是一个完全荒谬的论点。要么这是一项比另一项更好的投资,要么是一项更糟糕的投资。找回本金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的问题。这与投资是否正确的无关。”

关于作者:刘溪,留学于美国加拿大,工作于香港上海北京。混过顶级投行和公募基金,也走过南美贫民窟欧洲小乡村。相信生活和投资的非对称风险,佛系人生一切皆风景。

#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3

  • 推荐
  • 最新
  • 小白二号
    ·2019-09-10
    有幸度过【怎样选择成长股】,个人认为对于未来确定性机会的把握程度上费雪要优于格雷厄姆
    回复
    举报
  • 这看上去不就是一级市场的投资方法吗?!
    回复
    举报
  • 夏夏夏
    ·2019-09-09
    硬核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