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蠡测(二)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在前篇中,我粗略地阐述了我个人的看法,经济周期来自于人们用过去有限经验对未来的预测,必经常失败。这里的人们,不仅包含了纯投机的商人,还包括生产销售型的商人,管理物价的政府部门(如果有的话),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

只要是凡人,都不是能预知未来的先知。而人们做的跨期决策,必然要对未来有估计和预判,一旦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不稳定性。

我们回望历史,从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开始。

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是个挥霍无度的主,死后留下了一大笔债务,一个年税收只有1.45亿的政府却负债20亿,国家财政每年支付国债利息后,几乎就没剩多少了。继位的国王只有7岁,法国的国政由摄政王奥尔良大公执掌,面对如此无解的财政困局,奥尔良大公在尝试了传统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大胆启用他的朋友——约翰·劳,来解决财政问题。

约翰·劳有一个观念,国家经济要好,必须使用纸币,他上台主管后成立了一家叫做劳氏公司的银行,并且宣布所有税收都要用劳氏银行的银行券缴付,由此法国迎来了纸币时代。

约翰·劳制定了如下规则:

1.劳氏银行券“见票即付”,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来到劳氏银行,可以用银行券换取足够的硬币(贵金属,当时的流通货币)。

2.规定银行券可以换取旧银币,如果政府采用缩水的银币(把银币收回的时候,掺杂一些其他金属,降低银的比例,政府经常这样做),那么约翰·劳的银行会支付原始含量的银币。

总之,他努力使得银行券和贵金属等价,保持可兑付。纸币本身作为更好的交易媒介,很快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在纸币能获得信任的前提下,奥尔良大公对纸币的建议非常满意,既然纸币这东西能当货币使用,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结果,为什么我们不多弄些纸币呢?

怀揣着这一朴素美好的构想,奥尔良大公下令劳氏银行再印制了10亿的纸币,这超过了之前所有印制纸币的16倍。然而在好多年后,直到孔蒂亲王拿着巨量的纸币要求兑换成银币才被人怀疑,最后才造成挤兑破产。

在这整个过程中,奥尔良大公犯了一个经验主义错误,因为看到纸币有效了好一阵子,就断定纸币一直有效。因为在慢慢无贵金属储备的情况下多印纸币暂时没有发生问题,就认为多印发纸币没有什么问题。

而公众为什么会在没有贵金属储备对应的情况下,依然使用纸币呢?事实上,他们不知道有没有一比一的足量的贵金属对应,既然他们不知道银行的真实储备,那他们为什么相信见票即付的承诺呢?

还是因为经验,这就如同庞氏骗局的受害者为什么会相信做局者有持续支付高息的能力?因为他们试验过几次,成功了。做局者真的支付了好多笔利息,使得他们相信做局者自己有超强的盈利能力,能够继续支付高息。

而法国民众没能力去清算市场上所有的纸币的数量和劳氏银行储备的贵金属的数量,为什么在那么多年里相信纸币有价值呢?经验主义暗示:如果在最初发行的时间内,一旦有人要求兑付,银行就能兑付得出相应的贵金属的话,人们就不会经常测试兑付。

奥尔良大公和法国使用纸币的民众们,都将自己过去有限的经验,做了线性外推,以此来预判未来做决策。因为纸币过去有用,所以它未来就一直会有用。

孔蒂亲王为什么突然要求将纸币兑换成银币呢?并不是因为他对纸币是信用产生剧烈的怀疑,而是因为他要求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时候(该公司也由约翰·劳管理负责)遭到了拒绝,从而为了报复约翰·劳而故意刁难他。

对于约翰·劳,他当然不会无故去得罪一位有权有势的贵族,对于整个纸币体系来说,孔蒂亲王的超大规模兑付要求完全属于意外事件。它是由纸币体系外的一个事件,密西西比股票大泡沫引起的,完全是外部性的。对于设计纸币体系而言,这是不可计算的因素。

话说惹祸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泡沫,由产生、发展到高潮和破灭,一样充斥着经验主义的主导和其缺陷带来的问题。

约翰·劳建立了密西西比公司。该公司在1718年取得了烟草专卖权。1718年11月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Senegalese Company)负责对非洲贸易。1719年约翰·劳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改名为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垄断了法国所有的欧洲以外的贸易。并且该公司拥有为期9年的皇家造币权,税负征收权,烟草专卖权。论基本面,简直无法被超越。

无疑,这样的公司会产生高额的利润。约翰·劳还想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办法。在购买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时候,可以使用行政债券来购买。因为之前路易十四的挥霍无度,负债累累。之前政府发行的债券,普遍被人质疑,折价率很高。票面价值100万的债券,购买的价格仅仅是20万。而购买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可以使用这种债券,这使得本来分红收益率就高达40%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实际收益率达到200%!

顷刻之间,申购股票的投资者蜂拥而至,整个法国为之疯狂,所有人都争相购买这支神奇的发财神股,股票的价格一下子涨了10倍。

然而公司的业务,去新大陆(北美洲)淘金的业务与描述并不太契合。新大陆不是美好的天堂,而充斥可怕的事情。派去的人员,有四分之三死于疾病或者印第安人的袭击。

就如同民众无法获悉纸币发行的总量和劳氏银行储备贵金属的总量一样,购买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人们也无法得知远在美洲的业务的实际情况。民众相信纸币是因为纸币曾经兑付成功的经验重复出现过许多次,而股民购买股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目睹了股价的飞速上升,并且身边有人因此获利颇丰。

购买股票的原因是股价持续在上升,购买股票本身又推升了股价。远在千里之外的殖民地掘金并不是人们关心的事情。人们关心的是目前如火箭般蹿升的股价。因为过去的股价不断攀升,所以判定未来股票还会上升,不也正是经验主义的线性外推吗?

可没有上市公司真实利润的股价攀升,不过是空中楼阁(参考拙作股市最简单的逻辑),当孔蒂亲王没有购买到股票而报复约翰·劳所引起的质疑,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使得没有利润支撑的股价迅速雪崩。

在雪崩的过程中,人们恐慌性地抛售股票,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公司的业绩报告中看出来端倪,得知美洲可怕的未知细菌病毒及当地土著要了淘金者的命,而是股价的快速下跌。我观察到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当人们在炒作一个股票的时候,有时候对该公司的业务是空中阁楼,并非完全无知,但因为过去良好的涨势,就会选择跟进。

在上涨和崩溃的过程中,人们始终秉持着简单的经验主义,而造成戏剧性反转的,恰恰是经验样本外的事件。(参考拙作外部硬约束是唯一能让人冷静下来的东西)

不但在投机领域如此,经验主义在实体产业生产销售上,扮演着几乎一模一样的角色。

我们知道古时候的管仲,施行了“常平仓制度”,为了对抗谷贱伤农带来的危害。这一制度一直被历来的政府所采纳。生产并不是越多越好的,生产同质商品过多,没有足够的买家的话,滞销的商品不但难以成为利润,反而会是沉重的负担。

农民在做种植决策的时候,会考虑种植成本和最终售价的因素。这意味着,农民被迫去猜测,未来哪种农产品的价格会高。

那农民能预知未来吗?显然不能,如果能的话,炒期货能成为世界首富。农民做种植决策的时候,只能依赖经验主义,即过去几年里,什么作物涨价了,便跟风加入。

过去的经验的线性外推,过去卖得好的未来也能卖得好,过去涨得好的未来也能涨得好。可事实呢?未来并不能预测,也许未来如预期售价喜人,也许未来供应过剩,滞销积压。

经济危机的循环往复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色,我国古籍记载里,早在春秋时代就发生过供给过剩而产生的经济危机。

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人们必须做未来的决策,而未来不能预测,人们天生依赖经验主义,认为未来的事情会是过去现象的重复,以此决策,必然发生决策错误。而一旦生产和投资决策的错误集中爆发,则经济危机无可避免。

回到欧洲,就在法国的密西西比大泡沫结束之后几十年,有一个英国的年轻人,名叫桑顿。他被誉为中央银行之父。他18岁就跟父亲在会计室工作,并且之后去了一家银行工作。由于工作非常出色,被邀请成为了这家银行的合伙人。

桑顿发现,经济危机这种东西,不仅仅是法国有,英格兰经常发生经济危机。1702年、1705年、1711~1712年、1729年等等等等,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一轮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不但一直顽固存在,并且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在他观察到的18次经济危机中,每一次都是经济自我修复。但是,每一次复苏都只有几年时间,随后又会发生新危机,并再次摧毁经济。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经济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复苏,循环往复。如果我们认可,基于过去经验线性外推未来的方式无法预言未来,必然导致决策错误的集中爆发,为什么呈现出周期性呢?

我们在下篇里试图提出解释。

#必知的金融真相#

#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