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1
  • 2

阿里核心业务互动频繁,业务上市计划均有变化

晚点LatePost2024-03-05

距离阿里宣布 “1+6+N” 改组计划已近一年。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阿里核心业务集团之间互动频繁,在业务协同和人员流动方面动作不断,最先的动作集中在淘天集团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之间员工恢复自由流动,预计将于 3 月中启动,近期已开始试点员工转岗打通、工龄延续,淘天员工转岗至国际数字商业,不再需要先辞职再入职。

一年前,阿里启动 “1+6+N” 改组,目的在于推动各业务更灵活独立得面向市场。近一年以来,阿里从最初集团主导的自上而下彻底 “分”,转向近期各业务集团之间主动双向、多向流动。

一位阿里人士评价,给各个业务的 CEO 更多自主裁量权、自负盈亏,是阿里一直在推进的方向,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各个业务最需要的是耐心,按照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节奏。他形容 “1+6+N” 是一个预期被打得太高的概念,这导致很多进程被提前催熟,一些具体执行也更偏向实验性。

等到去年 9 月蔡崇信和吴泳铭分别接棒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和 CEO 岗位之后,整个公司复杂的业务才有了清晰的划分 —— 核心业务,境内外电商和云,要加码投资;其他非核心业务,都存在资本化的可能性。

这样简单直接的业务二分法,在此后得到进一步加强。

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多的钱给到了淘天集团和国际数字商业板块,“加大长期投入” 是电话会上管理层对境内外电商和云计算的统一态度,他们强调,“优先推动协同效应以增强核心业务,是阿里集团价值最大化的最佳路径。”

至于其他业务,蔡崇信称在积极评估 “将各项资产价值变现的创新方法”,上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阿里管理层对外多次强调由于 “市场时机不好”,阿里原计划最先上市的三个业务,目前均出现变数:阿里云放弃完全分拆、盒马暂缓上市、菜鸟推迟上市。

这些更多是阿里的主动行为,一位投行人士称,阿里的态度是业务不会着急上市,会耐心等到投资者愿意给到阿里满意的估值水平时才会再推进。

核心业务之间互动频繁、加大投入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自 2023 年 8 月,阿里关闭了不同业务集团之间的自由转岗,半年后该通道重新开通。

一位阿里人士认为重启转岗对公司是利好,此前员工如果要转岗到另一业务集团,需要先离职,再重新入职,工龄也无法延续,“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过去两年,阿里不少中高层管理者的人才调动从阿里控股集团、淘天集团涌向国际业务,包括但不限于:

  • 原淘宝逛逛负责人魏萌转岗负责 Lazada 用户产品;

  • 淘天原财务负责人李发光(花名:丹涯)调任国际商业智能负责人;

  • 原阿里数字供应链负责人王曦(花名:优昙)调任国际数字零售技术负责人;

  • 淘天原天猫服饰负责人激云调任 Lazada 品牌和中小商家供给运营团队负责人。

这符合现在各家平台将跨境业务作为战略重点、增长引擎的大趋势。

2023 年四季度,国际商业成为阿里财报最大的增长亮点,在集团整体收入微增 5% 的同时,该板块营收增长 44%,在全托管频道 Choice 带动下,国际电商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订单量同比增长达到 60%。

全托管模式目前已经成为阿里国际商业最强的增长动力。2024 年 1 月,速卖通一半订单都由 Choice 频道贡献。国际商业旗下东南亚电商平台 Lazada 也设立了内部目标,2025 年 3 月 31 日之前,全托管业务要为主站贡献至少 20% 的交易额,不过 Lazada 的全托管业务主要面向本土卖家。

平台履约的全托管模式已经成为跨境行业的主流,为行业打开了思路:商家只负责提供货物,平台主导一切,掌握定价权、物流配送,能同时满足低价和履约时效。

全托管模式更适合重复生产、单一或极少 SKU 的商品,一旦商品卖爆了就需要快速生产、入库,否则就会错失流量;因此有生产能力的工厂、工贸一体型卖家更适合这一模式,它们也更有价格优势。

对于产品有差异化、根据潮流迭代新品的商家、有品牌运营需求、经营 IP 商品或是服饰类商家,速卖通在今年 1 月第一周就全面上线了半托管模式商家自己定价、运营店铺,平台负责物流、履约。

订单量、交易用户数依然是速卖通、Lazada 今年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为扩大规模,国际商业成了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的季度内亏损增长最大的板块,经调整后 EBITA 亏损同比增长了 388%。

阿里 CFO 徐宏在四季度电话会上称,国际商业会进行融资,但不急于融资,在此之前,集团有充足的境外现金为其业务发展提供资金。

同时,国际商业也在通过内部整合、提升人效来降低成本。今年 1 月底,Lazada 整体裁员约 20%,Lazada 和速卖通的商业化部门也被整合到一个大团队。

淘天集团自 2023 年末新的管理团队到任后,管理层在产品、供给、服务等几个维度上提升综合体验,回到电商最朴素的需求 “好货、好价、好服务”。

针对 “好货、好价”,目前淘天各个团队已在扩充低价商品,包括增加产业带的商品供给;针对 “好体验”,《晚点 LatePost》了解到,目前菜鸟驿站团队入驻淘天联合办公,相关负责人也同步向吴泳铭汇报,此调整或与阿里计划全面实施 “送货上门” 的配送体验相关。

目前淘天用户平台事业部负责人吴嘉已在手淘 app 的搜索、算法做出一些调整:清理短视频内容的信息流,将过去在首页被内容稀释的流量重新拉回到效率和成交;整体用户端的策略以低价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负责淘宝事业部、商家平台事业部、客户满意部的谌伟业(花名:处端)则首先在重新梳理商家平台和客户服务业务流程和规则。《晚点 LatePost》了解到,过去拆分到各品类的客户服务等中台业务,存在业务流程过长、权责不清晰等问题。

负责天猫事业部的刘博(花名:家洛)则在上任不久就解散了双 11 之后成立的低价业务板块 EDLP(EveryDay Low Price 天天低价)部门。

多个业务的分拆上市计划均生变

2023 年 3 月末阿里巴巴开启 “1+6+N” 改组之后,除了实物电商和云,其他业务都存在了资本化的可能性。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 2023 年 11 月还在三季报电话会上说,资本管理已经成为管理团队以及董事会最为重视的工作之一,阿里正致力于提升各项运营业务的投入资本回报率,同时正在评估 “将各项资产价值变现的创新方法”。

上市是最直接的变现方式之一。

但一年过去,阿里原本设想的多个业务的分拆上市计划均出现变数,没有一个顺利完成上市。一位投行人士总结,“比较准确的说法是,阿里的各项分拆上市计划主动推迟、暂停和终止。”

这有其时代背景,蔡崇信已经在电话会上多次强调,“市场时机不好,无法反映业务真正的内在价值。鉴于市场形势存在挑战,我们不会操之过急。”

一位二级市场人士认为这在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过去几年,不止阿里,大部分公司的上市都不顺利,“很多项目都是 ‘伪上市’,找一些资金方发很少的股票,借窗口期先上市,但即使上市了,流动性不好,估值给不上去,还有很多监管问题。”

菜鸟原本有机会成为阿里拆分后第一个上市的业务板块,于近期推迟了上市。

一位投行人士称,目前菜鸟上市的各项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阿里的态度是菜鸟不会着急上市,会耐心等到投资者愿意给到阿里巴巴满意的估值水平时才会再推进该项目。

作为阿里各个商业板块的物流承接方,菜鸟与其的关联交易关系是其在招股书中着重披露的风险之一。菜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内供应链服务与国际物流服务,两者合计占比超过 90%。这两个业务中,前者最大的客户是天猫超市,后者最大的客户是速卖通。

2023 年的最后 3 个月里,菜鸟的收入同比增长 24% 至 284.76 亿元,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国际快递,尤其是 5 日达的物流服务。而这部分的增长与速卖通 Choice 业务订单的增长有关。

一名国际物流员工称,他们既需要继续拓展外部市场份额,但同时也要顾及集团内的客户。菜鸟需要持续证明的是自己在阿里集团业务之外还能有更多收入来源,并且比例在提升。除了外部市场环境,这也将是它上市的成熟条件之一。

作为核心业务之一,阿里云在去年 11 月公告称放弃完全分拆,按照阿里在 2023 年三季报电话会上的解释,最直接的原因是 10 月美国扩大了对先进计算机芯片的出口限制,导致中国企业要使用美国高端 GPU 更难了,直接影响阿里云可售卖的计算服务。

此次财报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CEO、云智能集团 CEO 吴泳铭还明确了阿里云 “AI 驱动、公共云优先” 的新发展战略,这也意味着未来阿里云拆分可能性更小了。

包括亚马逊旗下云服务 AWS、微软云服务 Azure、谷歌云均背靠母公司开展业务,云业务与母公司共享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技术设施,很难与母公司实现完全的公允分拆,且在今天 AI 算力竞争的背景下,母公司长期投入是最佳选择。

2023 年 11 月底,阿里云成立了公有云事业部,追求规模,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并大举招聘;混合云事业部则追求利润,裁撤了 30% 的团队人员,为政企客户定制行业解决方案的项目制业务也被裁撤,需要投入大量定制化服务、亏钱的专有云订单将大量减少。

为扩大规模,阿里云在 2 月 29 日开启了又一轮 “史上最大力度降价”,100 多款产品、500 多个产品规格的官网价格平均降低 20%,最高降幅 55%,降价范围首次覆盖客户存量订单的未履约部分,距离上一次大规模降价只有 11 个月。

和阿里云放弃完全分拆一同公布的,是盒马的暂缓上市。

按照阿里在 2023 年 5 月的计划,生鲜零售超市盒马将最快将会在去年底完成上市。2023 年 4 月盒马曾准备在上市前准备最后一轮融资,并接触了春华资本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

盒马、高鑫零售都曾多次传出将被出售,《晚点 LatePost》了解到,盒马仍在积极寻求引入新的战略投资方,接触了包括上海地方引导基金、泰国正大集团、华润集团、中粮集团等多个潜在投资方,目前估值约 37 亿美元,2022 年盒马曾考虑以 100 亿美元估值进行融资。

去年 10 月至今,盒马开始从采购、商品等多个角度像素级跟进山姆。

盒马在全国门店推行了多轮降价,去年 10 月推出 “线下专享价”,今年 2 月 18 日开始,在北京、南京、长沙三地试点线上线下同步降价,覆盖生鲜、烘焙、标品等几乎所有品类,降价幅度约 20%,同时提升免运费门槛,从 49 元、39 元统一提升到 99 元,不满则收运费 6 元。据悉,从 2 月 18 日到现在的两周时间,三座城市的订单量涨幅超过 10%。

盒马还将 SKU 从原来的 5000 多个缩减至 2000 多个,希望打造 “宽品类、窄深度” 的品类结构;山姆的选品原则也是类似的逻辑,品类丰富,但每一类只提供个位数(通常为 1 - 3 种)商品选择。

采购上,盒马推行采销分离的组织改革,新设立 “处方师”,由他们提出商品需求,采购则根据市场调研需求计划性采购新品,此前盒马的采购方式是 “看品采购”。山姆也有着类似的采购模式,商品部门负责市场分析、用户调研后决定做哪些产品,采购部门论证山姆能否在这些品上做得比别家有优势,两个部门既相互协作,也彼此制衡。

沃尔玛中国区 CEO 朱晓静在去年 7 月的一次内部讲话中表示,“山姆目前在中国的会员制商超市场远远领先于对手,唯一可能对山姆构成竞争的是盒马。”

四季度电话会上,管理层再次否认出售饿了么的市场传闻,重申是阿里近场业务重要入口。3 月 1 日,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 CEO 俞永福宣布将于阿里本财年结束时(3 月 31 日)卸任他在本地生活集团的管理职务。

阿里在 2024 财年内已退出了价值 17 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根据公告,阿里过去一年大幅减持了快狗打车小鹏汽车,清仓了 AI 公司商汤科技的股票。

蔡崇信称,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不是阿里核心聚焦的业务,因此退出非常合理,但由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存在挑战,这会需要时间。

阿里还专门强调了,如果四季度剔除高鑫零售、盒马及银泰这类有实体零售运营的业务,阿里不管是收入还是经调整 EBITA 率都会有更好的表现 —— 剔除后,集团总收入增长约 8%,经调整 EBITA 率也会比现在高约 4 个百分点至约 24%。

阿里一再强调其不将自己定位成零售公司,在面向资本市场的沟通中,也提到 “淘宝应该成为更多技术驱动的互联网消费平台,而不是沉重的模式”。

一位阿里合伙人在内部曾分享称,所有公司发展都是一个握紧拳头、松开、握紧拳头、再松开的周期。松开是扩张,去找新的方向,当明确了下一个阶段扩张的重点时,一下子就会握紧拳头。聚焦是眼下阿里最该做的事,现在到了它握紧拳头的时候。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举报

评论1

  • 梓坚
    ·2024-03-05
    ✌✌✌
    回复
    举报
errorbox banner

抱歉,当前请求异常(-1)

7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