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时期的阿里巴巴
@圈内新知:
作者:蚂蚁 出品:IT爆料汇 2003年,包括副总裁阿里斯曼在内的7名阿里人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其中就包括回到杭州后被确诊为非典的小宋。从广州飞回杭州十几天后,小宋因咳嗽,发烧等症状被确认为非典疑似病例。 结果是,出于隔离的需要,包括马云在内的阿里巴巴400多名员工进入在家办公状态,马云为此给全体阿里员工写了一封道歉信。在小宋确诊的第二天,阿里巴巴决定,自行隔离,全体员工进入在家办公状态。 这是杭州市自非典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隔离措施,人民日报刊发《**代价》一文,不点名批评了杭州某网络公司在非典疫情面前的侥幸心理。作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马云本人难逃其咎。 但错误之外,阿里巴巴的成就也不小,马云他们在非典时期做了几件大事。 一是马云一反公关零预算的思路,在央视做了一些电视广告。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马云预判到非典疫情会将人们禁锢在家中,而是当时伊拉克战争即将爆发,马云预测将有很多人观看新闻,结果阴差阳错,赶上了SARS袭击的高潮。 二是敲定进军C2C电商的计划。早在阿里全员隔离的前一个月,马云就从阿里内部抽调出C2C的人员主攻淘宝网。这项任务在阿里的保密级别是绝密,网站正式推出时,除少数几个公司高层外,大多阿里员工都对此不知情。 那场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风暴过去后,有人说,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吹响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向线上销售全面进军的号角。理由是非典对刘强东的影响,刘强东在非典期间看到了线上交易的巨大生机,由此种下了创立京东商城的念头。 然而对于阿里来说,非典并不是淘宝高歌猛进的开始。准确的说,非典对阿里的B端业务有一定刺激。受非典影响,对中国发布旅行禁令的国家越来越多,进入中国的外商数锐减,线下出货渠道陷入紧张,阿里巴巴的线上业务就成为不二之选。整个疫情期间,阿里巴巴的业务增速在50%以上。 除此之外,非典对阿里的影响更多是不可见的:从决策层到民众,在线下活动被病毒遏制时,举国上下开始关注线上消费。对日后淘宝的兴起来说,这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1 新肺炎时期的阿里 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期间,阿里巴巴一样做了不少大动作。 与17年前不同的是,尽管电商仍然是阿里的绝对主营业务,但重心已经从跨境B2B转为国内市场为主的C2C。在电商以外,阿里已经拥有阿里云、阿里大文娱等多个业务分支。17年前若不是员工偶然感染非典导致的全员隔离,整个疫情对于阿里这样一家在当时为数不多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更趋近利大于弊。 而新兴冠状病毒肆虐的眼下,阿里的利益覆盖范围发生了变化,眼下的阿里巴巴主要受益于中国的高人口,举世无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日益旺盛的全民购买力。肺炎疫情对于无接触快递的要求,与国内当前人力当面配送为主的配送方式相悖,间接导致全国的消费需求锐减。 肺炎对于阿里无疑是一场打击。 尽管双十一的购物高潮已然过去,一季度历来是电商销量的淡季,销售量少些也属正常,但淘宝在年货节期间仍然组织策划了多场年货节活动。疫情全面爆发的1月20日,正值春节前夕,相当一部分行业已提前进入休息阶段,正是全网年货置办的最后高峰。在淘宝年货节的页面赫然写着,不买点硬通货,亲戚朋友都不知道你混的有多好。而如今疫情蜂起,各大电商年货节的投入不得不就此罢手。 如果看阿里巴巴的官方描述,疫情将对公司财务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幅度较大的增长率放缓等,天猫、淘宝及其它本地生活服务可能出现增长为负的现象。 对此,阿里的应对措施还算得当。 相比17年前,阿里的体量增长了无数倍,淘宝已经从襁褓时期的初级产品转变为基础设施一般的存在,整个阿里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的商业体系当中。在如此大的体量下,阿里巴巴甚至无需专门研究新闻传播的特点,只需要做好手头的防疫工作,就能满足传播的效果。 以电商业务的抗疫准备为例,一方面,天猫免收2020年上半年全部商家的平台服务费。另一方面,淘宝直播取消门槛,向全国所有线下商户开放。另一方面为商家提供百亿级别的免息或低息贷款。此外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补贴供应链及物流。 阿里动作的主要方向是,确保小商家不被需求锐减击溃。平台服务费在阿里的营收生态中,是类似个人所得税的存在。自2008年淘宝整合阿里妈妈以后,阿里巴巴C2C电商业务在未向入驻商家收取平台服务费的前提下已经取得了收支平衡,后续的商家服务费一项只是锦上添花,是奶油蛋糕上的一朵鲜花。实际上直至今天,阿里电商业务主要出活的也是电商广告收入而非服务费。 这部分服务收入,是店家在入驻时缴纳的“入场费”,天猫会根据店铺的销售额和诚信经营情况作出一定的折扣返还。因而缴纳这笔服务费的大头,恰恰是数量较多,但销售额不足的中小商家,这无疑违背了“多拔鹅毛,少听鹅叫”的税收原则。 淘宝直播的门槛开放也是同理。一个直播平台的良性生态本身就是金字塔形的,塔尖走质,塔座走量。更多中小商家的入驻,尽管在商品量上对头部主播形成了一定冲击,但总体有利于平台。不排除一部分有直播天赋的中小商家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直播突出重围。这样无论对于平台还是商家来说,都是一种双赢。 阿里目的十分清楚,保住中小商户,也保住平台内的店铺量和商品量,不单是疫情期间一家电商平台的企业责任,更是为平台的长远发展计。当今电商江湖,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分天下的格局下,阿里自己断然没有松懈的道理。拼多多上就遍布了相当一部分由阿里出走的小店主,阿里巴巴不能让同一道坎绊倒两次。 2 财报中的阿里 从阿里巴巴最新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看,前肺炎时期的阿里的状态就更加清晰。 在财报中,阿里将主营业务分为电商、云计算、大文娱和创新业务。如果按最新财报的总营收额计算,电商主业务的占比高达88%,云计算、大文娱的占比分别为7%和5%。创新业务的营收在财报中占比较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纯线上业务形成了实质性的利好。 几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云计算、大文娱和钉钉。其中,钉钉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学校的在线教育官方软件。据相关报道,疫情期间,阿里方面仅在阿里云扩充的云服务器就多达十几万台。这一方面显示了钉钉等产品的超高热度,另一方面也宣传了阿里云计算的强大实力。而原本以社交产品闻名的腾讯,在此次线上教育、办公等话题中的热度弱于阿里相关产品。有媒体形容,钉钉对企业微信来了一手反偷袭珍珠港。 在各大应用商店,出于调侃,钉钉频频被首次使用的学生群体打出一分。钉钉官方也趁热打铁,借机在B站等视频平台发布《钉钉本钉,在线求饶》的视频,在广大师生热议相关话题的背景下,该视频仅用了两天,总计播放量就高达574万。在B站视频数据生态中,这是毋庸置疑的超级爆款级别。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的隐患同样不少。 隐患主要是营收结构传来的:大文娱、云计算等业务均处在亏损阶段,其中又尤其以优酷代表的大文娱业务为甚:版权费用高企,行业盈利前景仍不明朗。而作为主营业务的电商收入增速也由去年1季度的54%降至38%。这或许传递出一种信号:阿里巴巴以电商为主的超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落幕,下一个增量点可能需要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进入高度市场化阶段。 在一个增速放缓的关键节点迎来新冠肺炎,这并不能说是阿里之幸。 3 转危为机 新冠肺炎是举国上下线下社会活动的一脚急刹车,换来的是线上活动的加倍活跃。非典疫情,对于电商成为中国社会的基础设施起到了部分助推作用。 重大事件对行业的最大影响,在于改变了用户习惯。一朝非典肆虐,能使北京人民达到十年怕井绳的地步。禁足时期对行业模式的深刻影响,更足以让用户接受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此次新冠肺炎期间,无接触配送一经推出,就成为整个物流行业的共识。 如今新冠肺炎面前,疫情加重了人们对于线上服务的依赖,使大公司的产品有更多向基础设施迈进的机会。例如阿里的在线办公和线下生鲜同城配送业务,就在此次疫情中突飞猛进。据相关报道称,疫情期间的盒马鲜生的订单数暴增,不少城市到了有单无人送的地步,这无疑又是盒马增加新用户的机遇期。 阿里巴巴总能化危为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点赞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