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店特卖》巴菲特打败对冲基金经理的ETF (美股VOO)

温馨提醒:如果你买电脑手机名牌都会进行研究,那花更多钱的股票岂有不研究的道理!这是我的笔记仅供参考,后续会持续留言更新,只要出现优惠价格就会实际购买,若有更好的标的让我转移目标也会公告,投资有风险!盈亏自负!牛郎店特卖将持续在股市中寻找好货

一定很多人想阿文疯了!怎么今天连打这么多篇文章,是的!因为牛郎终于等到织女相会,等了10年的熊市黄金坑,我不想没准备好就错过,财富重新分配的最好机会就在这,不是要你们现在抢进摸底,是要赶快找你心目中觉得最有机会的股票,研究它!摸熟它!这样你才敢在逆风中大步前进,暴利只会在熊市中发生!不要在怀疑我牛郎的心,现在顶多是熊皮牛骨

介绍之前,先来看一下这篇文章

从与经理人的10年赌约,看巴菲特「价值投资法」:持续买「这档」股票,获利竟高达125%

第1次推荐:1993年

「如果投资人愿意长期投资,应该进行广泛的分散投资,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业的公司股份。例如,利用定期定额的方式投资『指数型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第2次推荐:1996年

「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投资股票最好的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型基金』。投资指数型基金,在扣除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之后,所获得的净投资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的投资专家。」

第3次推荐:1999年

约翰・柏格是「指数型基金」的创造者,他创立的先锋(Vanguard)基金公司,首次开发出指数型产品,并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巴菲特一直向散户推荐购买「指数型基金」,而且对柏格的著作《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书名直译为:投资常识的小小一本书),评价很高:

「这是每个投资者必读的书籍,约翰・柏格为美国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柏格先生在这本著作中提到:「要想获得『市场最大的可能报酬』,就必须降低买入和持有基金的成本。而散户要做的,就是购买『持有成本低』、没有『买进费用』或费用很低的基金,然后尽可能长时间持有。」

第4次推荐:2003年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想要投资股票的人来说,申购成本很低的『指数型基金』,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5次推荐:2004年

「过去35年来,美国企业创造出非常亮丽的成绩。只要大家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投资『所有』企业,利用『指数型基金』,就可以轻松分享美国企业创造的优异业绩。

然而,绝大多数投资者很少投资指数型基金。他们的投资成绩大多只是平平,甚至亏得惨不忍睹。」

第6次推荐:2007年5月

「事实上,你买入一支『指数型基金』,就相当于同时买进美国『所有』的产业。如果你长期、持续、定期买入指数型基金,你可能不会买在最低点,但也不会买在最高点。」

「我个人认为,如果基金投资人的投资,每年要被管理费等吃掉2%,那么你的投资收益要赶上或超过指数型基金,将会『十分困难』。散户透过持有指数型基金,轻松投资,时间过得越久,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

第7次推荐:2008年5月

2008年5月,波克夏年度股东会上,一位股东提问:

「巴菲特先生、蒙格先生,如果你只有30几岁,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只靠一份全职工作谋生,根本无法每天进行投资。假设已经有一些储蓄,足够一年半的生活开支,那么你的第一个一百万,会如何投资?请告诉我们具体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率。」

巴菲特回答:「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追踪标准普尔五百指数的『指数型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蒙格补充道:「那些『投资专家』,从这个金融体制中,获得相当于赌场庄家的暴利。他们根本不会给你买进指数型基金的建议,因为这样做他们根本赚不到钱! 」

第8次推荐:2008年6月「十年之赌」开始

巴菲特个人,和纽约一家管理350亿美元资金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立下一个「十年之赌」。巴菲特断言,一支标准普尔五百「指数型基金」,未来十年内的收益,将会「跑赢」对冲基金公司精心挑选的五支对冲基金。赌胜的一方,届时会把赢得的百万美元,捐赠给自己选择的慈善事业。

「对冲基金整体表现相当不错,但基金收取的费用拿走很大一部分回报。不管对冲基金经理表现是好是坏,他们每年向投资者收取『2%的管理费』,以及『20%的盈利』。」

「从长期平均值来看,投资者购买成本较低的『指数型基金』,肯定比购买『基金中的基金』获得更多。」

第9次推荐:2013年巴菲特致股东信「现金遗产90%放指数型基金」

「我以我宣扬的投资方式管理自己的资金:我有一笔遗产是将一些现金交给受托人管理,而受益人是我太太。(这必须是现金,因为我持有的全部波克夏股票,将在我的遗产结算后十年间全数捐给一些慈善组织。)我对受托人的指示再简单不过了:拿10%现金购买短期政府公债,另外90%投资非常低成本的S&P500『指数型基金』。我相信遵循这些方针的信托,长期投资绩效,将优于支付高费用、请经理人管理资产的多数投资人。无论他们是退休基金、法人还是散户。」

第10次推荐:2014年巴菲特致股东信-重申「现金遗产90%放指数型基金」

「短期来看,企业股价虽有起伏,但长期来看大多是具成长的。最好的投资标的是,一个涵盖市场范围很广的S&P500指数。最好的买进时点是,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累积持股。投资『指数型基金』,便不需要选择特定企业,而是投资『所有企业』的综合表现。长期来看,这会是一项很好的选择,而且与一般共同基金相比,它的成本非常低。」

「共同基金的投资报酬率时常落后大盘。与其投资高成本的共同基金,低成本的指数型基金会是更好的选择。」

「我留给太太的遗产信托基金,就是投资在10%的短期政府债,以及90%的S&P 500『低成本指数型基金』。这长期的结果,会比那些高费用的经理人或投资机构好多了。」

第11次推荐:2016年股东会「经理人多余!买标普指数基金摆50年就可致富」

「避险基金收取受托资金总额的2%当管理费、还要求分享20%利润,这样的费率实在太高、让人无法置信。只要购买一档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基金』、然后摆上50年就可致富,但如此一来投资顾问就不会获聘、也无法每年向投资人收取管理费。」

第12次推荐:2017年2月年度公开信「没人可以打败大盘指数型基金」

「在波克夏2005年度报告中,我说所有专家主动投资策略表现,都会在几年之后落后业余坐着不动的投资人。各种『帮手』所收的庞大费用只会让『所有』他们的客户更糟,还比不上仅投资低成本、无管理的『指数型基金』。」

「随后我公开赌50万美金,赌没有任何投资专家可以选至少五档对冲基金、绩效还在长时间后与无人管理的S&P 500 指数基金匹敌… 我选了低成本Vanguard S&P500 ETF ( 美股代号VOO ) 作为我的参赛者。」

「随后就没有任何声音了。尽管有『上万名』专业投资人透过选股技术累积惊人财富,只有『一个人』-Ted Seides-接受我的挑战。」

第13次推荐:2017年5月14日专访如何存退休金?「别选股了、买指数型基金吧」

「持续买进追踪美国标普500指数的『低成本指数型基金』,是打造退休计画的最合理办法;而且不管市况好坏,都要买进,特别是情况不佳之际。」

「人们看到坏消息时,常会觉得今年或许别买了,不要这么做,得继续购入。长期而言,美国企业都表现不俗,投资前景可期。」

「不要选股,别以为自己会选股,明白这点将有优势,事情不是这样运作。购买指数型基金,可以避免挑选个股的风险;诀窍不是挑对的公司,而是透过标普500指数买进所有大公司,并持续以『低成本』购入。成本极为重要,必须压低投资成本,减少管理费或佣金,才能获得更多退休金。」

第14次推荐:2018年致股东信「十年之赌比赛结束!获胜的是…?」

(前情提要)巴菲特认为,没有任何高费用、高成本的避险基金组合,能够在十年期间,超过低成本的「指数型基金」。

唯一敢站出来与巴菲特对赌的避险基金业者,挑出了五个基金组合,它们是「基金中的基金(funds-of-funds)」,总共涵盖超过两百支避险基金。两百支避险基金,不是小样本。十年累积总报酬,五个避险基金组合分别是:21.7%,42.3%,87.7%,2.8%,27%。

S&P500指数型基金是:125.8%。如下表所示:

十年之赌,巴菲特赢了。

巴菲特说,「从这个十年之赌可以学到,投资最重要的是:简单,避免「好动」。在过去十年间,避险基金组合中,超过两百个避险基金经理人,肯定执行超过上万次的「买进-卖出」。

这每一次的「进出场」决定,每个经理人肯定都「很努力」,而且每个人都相信,这样的决策可以证明是有利的。然而,数字会说话。「买进-持有」整体指数,打败了上述两百多个避险基金经理人。」


听巴爷爷的话准没错!在他面前阿文就是一个屁

列了这么多,如果你不在熊市中,将投资清单中纳入$Vanguard S&P 500 ETF(VOO)$ ,我会认为你是个笨蛋!上天送钱给你还不接住,我们现在只要考量一件事情,就是尽量让自己的持股价位接近到熊市底部区,因为是巴爷爷介绍的,我列购买价位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直白的说,现在买!我都认为10年内必赚钱,预计我会在这周先投入第一笔播种金,开始慢慢向下摊平,记住!管理费只要0.03%,选股搭配与USMV有互补功效!

真希望巴爷爷能长命200岁!这样我能确认在我有生之年,都可以偷瞄到他的持股和理财智慧,祝您身体健康

# 今天什么值得买?晒晒你的交易计划!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阿兰若若
    ·2020-03-17
    推荐一支A股的指数型基金吧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