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和瑞幸是一回事吗?
跟$瑞幸咖啡(LK)$不同的是,$爱奇艺(IQ)$不是自曝的,因此涨回来也快。
不少媒体也曝光了这次做空方Wolfpack Research的来历,从之前对趣头条QTT的做空报告,到创始人的蓝鸟上发布一些对中国不甚友好的发言,很让人联想到这次是趁瑞幸自曝之机来打压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
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可能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数据多多少少有些水分,不过为啥不直接去瞄准阿里京东呢?
粗看了一下报告,这次的焦点是“虚增用户+虚增收入”,顺带着就必须虚增费用,这肯定是绑定在一起的。
做互联网的多多少少都有些水分,貌似已经是被行业默许了,电商刷一刷GMV,直播刷一刷DAU很正常。但毕竟上市公司,是会被拿来做标杆的,而且行业间的横向对比也会决定公司估值,因此保持某些关键数值(比如ARPPU(每个付费用户带来的营收))的正常化就非常必要。
流媒体行业,有着巨大的递延收入(用户一次性订阅一年),在用户基数大增的情况下,实现盈利没有那么那么困难,比如奈飞Netflix就实现了盈利,但是爱奇艺并没有。因为国内流媒体竞争太激烈了,而且内容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影视圈的整体收入水平又高)。
同时,因为巨额的内容制作支出,现金流会大量流出,Netflix盈利到现在其自由现金流还是负的。
于是爱奇艺必须更倚重收入的增长,Why?
因为对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来说,收入(大部分来自订阅费)几乎是唯一重要的估值标准。券商的分析师,无法用市盈率估值、无法用现金流折现估值(得出合理价格),那就只能用市销率(市值除以收入)来凑合。
大家可能多多少少都有听说,广告行业在2019年逆风翻不了盘,且因为国庆档的原因,流媒体的广告收入都受到影响。所以订阅会员翻盘是爱奇艺的唯一的可行方法。
Wolfpack说它造假,但它并没有像浑水接到瑞幸做空报告那样,雇佣1000个人天天盯着门店,拿对方的小票和流水单,真刀实枪地进行最合理最正确的方法,那它参考了什么因素呢?
财务上有三张表,最难造假的是现金流量表,是用来窥探营收利润真实性的第一扇门。
爱奇艺报表上有一栏叫做Prepayments and other assets,就是用户的预付费收入,简而言之就是年费用户一次性付了一年或更多,但当期并不需要计算那么多。
Wolfpack通过计算历年预付费收入的增长,来与营收、订阅用户对比,发现匹配不上,因此造假的可能性很大。
这一套在Netflix上很管用,不过爱奇艺有独特的中国国情。国内视频三傻的激烈竞争,逼得这些流媒体商不得不纷纷跨界合作,找京东、唯品会等电商互通会员。而且当时的折扣力度还使得很多用户一连买了好几年的会员。
尽管可能爱奇艺会把同时购买“京东+爱奇艺”套餐和“唯品会+爱奇艺”套餐的用户算为两个,但是从计算订阅用户上,用户实打实地付了两份钱,因此算作两份并不好说造假。
这种只看财务报表就判断虚增27-44%的做法,显然和实地蹲点考察差了好几个level。
爱奇艺究竟有没有造假?Wolfpack其实根本拿不出证据来,除非它能拿得出证据,爱奇艺用把很多虚增的成本增加到了内容制作,抑或是通过银行网关付费的用户远远没有那么多。
至于稍微有没有通过财务注点水分?这个恐怕只有爱奇艺知道了。
但显然,这并不是投资者要考虑的重点。
比起这个造假,爱奇艺10年不盈利,且越亏越大,就更值得被关注。
- 一方面,是对目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的思考,比如之前的共享单车、共享出行、共享办公,都被广泛的质疑,
- 另一方面,则是对行业环境的思考,腾讯、爱奇艺、优酷、B站,太多的竞争导致谁都不好过?
- 此外,公司自己的运营效率,高管的治理能力,是不是也有反思的余地?
会有人觉得,前脚瑞幸,后脚爱奇艺,中概股的整体信誉又崩塌了?美国SEC会不会针对中概股进行一次全面的大调查?
其实SEC一直对公司财务要求非常高,也不排除他们会把标准提得更高。但是对中概股来说,虽然他们都姓“中”,但是每家公司都是独立的信用体,在市场经济下和全球其他公司一样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并不是事事都需要上纲上线上升到家国层面上的。
最后,安永也是爱奇艺的审计,可能有人会阴谋论,但是平心而论,本来选择也就不多,是不是更有可能是个巧合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爱奇艺跟瑞幸的确很不一样。[微笑]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