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抄底了吗?理解流动性地狱
@大空神:
金融市场的本质是信心(confidence)失去了信心,就失去了一切。 货币的本质,也是基于信心的。 作为最后债务人的美联储,发现它不得不去对抗整个市场的衰退,以及微观上形成的反向自我强化。因此在拯救经济的过程,就是拯救民众信心的过程。倘若无法挽回企业,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的信心,在失败的去杠杆经济周期里,央行决策者将绝望地发现他们正在和滞涨(stagflation)甚至是通缩(deflation)打交道。 现在全球央行都在疾驰飞奔在通往负利率的道路上。 到最终无可挽回的时候,货币总是最后一条防线,比如说曾经和现在的卢布。过去体制内贵族做的投机倒把,做到大米换步枪,粮食换飞机这类“奇迹”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并非我们所觉得的这么富有传奇性和匪夷所思。 而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也会影响人们微观上的经济行为,而金融市场的本质是流动性(liquidity),流动性决定了你的卖单会不会有人购买,而你的买单会有足够的人来买单。很简单的道理就是who is going to buy it from you? 而人类历史上每当我们经历巨大的挑战,市场的流动性并未如同官员或是精英口中所言那么坚不可摧。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切都有其脆弱性(fragility)而在全球媒体发达的自我强化中,一个看上去很强势的可能很弱势,一个看上去事实上很弱势事实上非常强势。也就是媒体以及利益集团扭曲了我们眼中的强弱,真假,甚至是对错。 所谓信息的传递,在类似big brother注视下的1984一样严重失真。我们过去经历过类似的时期。战争敌我的矛盾从来都不是一天激化的,人们也远远并没有自己认为的反战以及热爱和平。 纳粹德国的崛起曾经仰赖着的是大众对于美国金融问题以及大萧条(TheGreat Depression)的恐慌。在纳粹的铁蹄推向波兰甚至整个欧洲之际,为纳粹德国这种充满优势的经济体的褒奖甚至是溢美之词无处不在,对于资本以及市场原教旨最大的进攻端来源于人们对于大萧条的经验以及痛苦。 而最终我们可以看到看上去“很强”的纳粹德国经济体的最终下场为何。以战养战的经济模式和日本军国主义,甚至是后期整个苏联经济体模式的改制是极为类似的。整个以战养战,就如同进攻古希腊城邦的波斯帝国一样,表面上非常强大的军团,看似无坚不摧,最终被斯巴达人和希腊人联军抵挡在温泉关。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很多,那就是属于这些帝国的强大不断地崛起,而罗马帝国也在改变了其ZZ生态之后经历了集权之后极盛而衰的过程。 温泉关战役的背后逻辑其实并不和如今发生的超限战有多少区别,都是制度背后的价值观之战。 分析师以及经济学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立场以及其工作的道德甚至是雇主的利益。因此往往他们只能尽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尝试客观的描述他们所能表达的极限。而由于缺乏对历史以及市场微观的理解,他们往往理解成相反的含义。在流动性迅速收缩的情况下,金融工具集体出现问题,恐慌指数VIX成为市场上几近唯一具备涨幅的指数。 这个时候对于绝大部分人绝不意味着抄底的时机已经到来。 这仅仅意味着你应该暂时观望远离这个底部形成的过程。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流动性紧缺的过程中就是反复震荡的过程。 无论是你的资金还是你的心理,都会非常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被消耗殆尽。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点赞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