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行业还远未到“内卷”时刻
@陈达美股投资:
1. 中概股太拉胯,聊个股的同时,我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我的主业是想做投资教育;而投教而言,基金自然是最好的抓手,连矩阵ID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张江镇老司基”或者“一个基佬的自由之路“。要不就去粗暴叫做“陈达基金投资”。 既然要搞基,我们先来看看行业发展情况。 2. 最近,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二季度公募基金代销保有量的100强榜单,总共有51家券商、29家银行上榜。腾安基金、蚂蚁基金、天天基金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也上榜了。蚂蚁的一个数据也引发了一些关注:非货币基金的保有量在行业内首次超一万亿。就有人说,蚂蚁的基金规模是不是太大了? 第一我经常说,国内公募基金的规模还太小了。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规模,中国仅为美国的1/10多一丢丢(来自于《2021美国基金业年鉴》,美国29万亿美元,中国2.8万亿。 所以,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还远没有到需要担心“太大”的阶段。行业蛋糕还那么大,机构们完全不需要“内卷”。等中国公募基金业规模先到100万亿,再去看哪家大哪家小,更有参考意义一点。 说到底,在国内,大多数人的财富贮存及增值方式,还是将钱买成砖头。城镇居民的财富主要构成是实物资产,其中房产占家庭总资产六成(当然其中一大块是负债),而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就只有二成。 当然不是说砖头不好,事实是,过去的几十年砖头战胜了甚至是最牛的龙头。但基金平均只占城镇个人资产的20%X3.5%=0.7%,也就是你有100万的资产,60万是房子,13万银行现金+理财,但是基金只有7000块,这也实在太少了点罢。如同医美、医疗、养老,在基金这个行业,与发达市场渗透率的差距,是这个行业最有想象力的punchline。 毕竟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国家庭至少10%的资产是在共用基金(mutual fund,你可以粗博理解成美国的公募)上,如果加上退休账户里的基金,居然可以占到25%以上。 工作叫搬砖,财富靠砖头,结婚问房产,个人实力等于有几套房,这当然有文化的,近到孙中山的“居者有其屋”,远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房子的爱,是渗透骨髓的。但0.7%的基金配置,与美国家庭25%的差别,实在是太远。 渗透率是一定会飞快提升,虽然规模是23万亿人民币,但在五年前的2016年,公募规模仅仅为9万,在沒有大牛市的五年间,增加了14万亿,增长速度肉眼可见非常快。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30%以上的年增速),是在政策监管支持下,基金行业这几年取得不错的成绩。 当然美国人是出了名的偏爱投资基金。截至2020年,美国约有1亿个人投资者拥有共同基金,45.7%的美国家庭(即5870万)拥有共同基金。在购买基金的美国家庭里,九成接触过股权类基金投资,五成家庭会投资货币类基金。 在这场大趋势里,投身于基金教育的大潮里,做一个基金的布道者,是一个靠谱的选择。而我的那些同行者们,哪怕用一丝微弱的力气,能推动基金投资的普及往前挪动哪怕一毫米,行业之善,也是善莫大焉。 3. 在美国基金销售渠道,比北京的自来水管道还枝繁叶茂。我之前在TD Ameritrade做投顾,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为客户配置基金,虽然没有销售任务(因为是赚后端管理费而非前端销售费用),但本质上也是某种销售行为。美国的基金销售,以投顾等三方机构为主,其他包括银行、养老计划、基金公司直销等等,参差多态,这也是成熟基金市场的表现之一。 而相比而言,国内基金的销售渠道,银行仍然是主力里的主力。在二季度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里,按股票和混合来算,银行上榜29家,保有规模达3.66万亿,占比超50%。银行在前10名里占到8个,包括招行、工行、建行等等。招行在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AUM高达7535亿元,对比Q1环比增速高达12%,稳稳的第一,真乃银行里的行母。 另外,蚂蚁基金、腾安基金、天天基金这样的第三方销售机构能进入前十(希望雪球在这个赛道上也能再接再厉),说明公募基金是很典型的普惠投资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投资者的认可;而代销渠道的多样性,也进一步壮大了整个公募市场。我本人也非常看好这些新形态的基金销售平台。基金公司作为最有市场活力的金融机构类型,也基本是在主动拥抱互联网平台,抢份额。所以,互联网平台的基金销售规模,归根到底还是基金公司们的。 那公募规模大了,于国于民有什么用?许多人对基金也有诸多偏见,认为他们是镰刀,是你狡猾的对手盘。公募于民的价值自然毋庸置疑了,让你资产增值;而于国,一方面是分担退休金、社保的压力,另一方面公募本身就是财富的守护者、创造者与传承者。 一个被人讲烂的例子,但也是我认为最生动的案例,就是诺贝尔基金。在诺贝尔的遗嘱里,基金会的资产一共就3000万瑞郎,以购买力而言大概相当于现在18亿瑞郎。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投资也不分配,这3000万到现在还是3000万;如果你投资了某个完全抗通胀的资产,哪怕一分钱不分配,现在也就只有18亿瑞郎;但如果你是投资到了一个多样化的证券组合呢? 这3000万,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长河,在一共发了600多个诺贝尔奖、每个奖的奖金是900万瑞郎的情况下(经通胀调整后诺奖每年都差不多,以2019年来算奖金是900万),发了一个多世纪,而到2020年12月我们一看,这个基金居然还剩了50亿瑞郎。 难能可贵的是,这期间诺贝尔基金会几乎没有接受任何的捐赠,一些有限的捐赠也被用于建个诺贝尔奖中心这样的非投资、非奖金类用途。 这就是一个多样化组合(基金)在时间复利的点燃下能产生的威力。一个好的基金就像恒星一样不断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阳光普照万物。 中国公募基金的历史使命,这样一看,是不是就显得非常伟光正了? 4. 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会问说当然是为了赚钱。但如果再追问一句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你人生的一些目标。 常见的,说小一点,买车度假环游世界;说大一点住房、教育、医疗、退休、养老、传承,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实现的时间周期,也有自己目标的优先级;但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给自己多少时间,分散的投资组合都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靠谱手段;这也是投资公募基金的价值,也是为什么说公募基金是真正的普惠金融。 以前P2P吹自己普惠金融,最后一地鸡毛,成了看守所金融;而我们现在说普惠金融,就是你打开某个App,将你刚发的薪水里的一部分,定投入某一个你心仪的基金,并通过长期持有,提升物质财富,完成你的人生心愿。我总是说的,个人之善,善莫大焉。 普惠的投资方式,通过机构化的专业投资降低所有人参与资本市场的门槛,是一场韭与刀的和解,大家都能赢。小白们绿油油的样子很可爱,镰刀没处下口的窘态很可笑,而你定投基金的动作,也很可赞。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点赞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