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后果

@w奔波儿霸
昨天提到稳就业稳物价。 很多人有个疑问,难道上边认为经济将过热,所以要提前预防?我认为物价的确有非常大的上涨压力,只不过不是过热式物价上涨,而是低需求伴随物价上涨。 多数人对日本长期通缩的理解是,年轻人躺平导致需求不足、产生通缩。对此我的观点恰好相反,我认为年轻人和企业家躺平会导致通胀而非通缩。 年轻人和企业家是经济中的高活跃群体,他们的产出能力要强于消费能力;老年人和混日子者是低活跃群体,他们的产出能力很弱,比消费能力弱的多。 这个产出能力不是指收入,而是指实际产出,经济的运行模式是高活跃群体通过各种方式补贴低活跃群体,高活跃群体的产出贡献肯定是更大的。 如果年轻人和企业家躺平,对产出的影响要远大于对消费的影响,因为没人肯努力干活,却都还要保持一定限度的消费,供不应求,就必然会涨价。 那为什么日本年轻人躺平后,却导致通缩而非通胀呢?因为: 需求是区域化的,供给是全球化的。 如果日本是一个封闭经济体,年轻人躺平是会导致通胀,可在全球化之下,几千万日本年轻人躺平后,几亿中国年轻人支楞起来,充分弥补了日本年轻人躺平所导致的供给不足,而日本年轻人躺平对本国消费的压制却是无法弥补的,本来应该供给受影响更大,实际却变成需求受影响更大,通胀变成通缩。 2020疫情爆发后,美国一直有个比较奇怪的宏观特征,低劳动力参与率、低失业率,这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失业率这么低,可那些人就是躺平、不肯再出来工作呢? 直到最近我突然理解了,看中国沥青和螺纹钢,低开工率、低库存,这不就类似美国的低劳动力参与率、低失业率吗?低开工率=低劳动力参与率,低库存=低失业率。 这种双低特征,就是躺平的典型表现,供需双弱,供给更弱,价格上升。 那为什么全球都陆续陷入躺平呢?因为年轻人和企业家都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什么大用,社会格局固化,平民百姓向上跃迁的窗口越来越窄,最后只能被迫躺平。 至于为什么阶层跃迁的窗口越来越窄,之前已经写过很多,这里不展开细讲。 躺平的结果,要从阿尔法和贝塔两个角度来看待。 躺平是有利于贝塔的,因为躺平之后恶性竞争的局面大大缓解,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再打价格战,不再做内卷恶斗,集体议价能力提升,这也是为什么躺平会导致涨价。 躺平不利于阿尔法,因为那些有竞争力的人和企业,本来可以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周期,不断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蚕食对手的份额,拉开自己和对手的差距。一旦躺平,这种阿尔法就会被大幅削弱。 换句话说,奋斗会贫富差距会扩大-阿尔法行情,躺平会导致贫富差距缩小-贝塔行情。 长期来看,阿尔法才是核心竞争力,躺平会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 这里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这100年来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因为美国阶层跃升的窗口一直都相对较宽,年轻人和企业家奋斗的回报比较大,躺平意愿一直都比较低,这让美国保持了强大的阿尔法竞争力。 而其他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总是会出现阶层固化、阶层跃升窗口收窄的问题,导致年轻人和企业家被迫躺平,最终导致国家竞争力下降。 最后回到通胀的话题。 需求是区域化的,供给是全球化的。 全球四大经济体——美中欧日,在躺平的上半场,当日本和欧洲年轻人躺平时,对全球供给的影响不算太大,对本国需求影响很大,导致本国通缩。 日本在90年代陷入躺平的通缩,欧洲在2010年代陷入躺平的通缩。 2020年疫情后,美国年轻人和企业家终于开始躺平,这标志着躺平正式进入下半场。 美国的低劳动力参与率和低失业率,导致劳动力议价能力增强,工资不断上涨。经过疫情冲击,很多风格激进、资产负债表脆弱的企业破产清算,剩下的都是些早已躺平混日子的企业,能源企业尤其页岩油体现的最为明显,坚决不做太多资本开支。 美国对于全球供给的重要性要远强于日本和欧洲,美国躺平,终于导致供给端出现大量缺口,全球供需失衡,陷入大通胀。 现如今更可怕的事情来了,中国年轻人和企业家出现广泛的躺平意愿,从地产到传统行业到互联网到教育医疗,躺平的氛围蔓延;年轻人一面骂自笨甲一面拷攻,能拷进去的沾沾自喜,拷不进去的干脆躺平,最近无论是二舅还是三伯都在强化年轻人的躺平意愿。 中国对全球供给端的重要性要远强于美国,如果中国几亿年轻人躺平,没有哪个国家或区域能承接住,通胀将更加严重的恶化。 一条通畅的道路上,先出现一辆汽车趴窝影响不大(日本躺平),再出现两辆汽车趴窝影响也不太大(欧洲躺平),再出现四五辆汽车趴窝终于导致拥堵(美国躺平),如果再发生一连串集体性趴窝,那可就彻底堵死了(中国躺平)。 做好大通胀的准备。
躺平的后果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