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不动的洽洽

@深氢商业
天花板看起来依旧难以突破,洽洽又该何去何从? 撰稿:氢小妹,全文32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洽洽食品前不久发布了最新年报和一季报。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9.85亿元,同比增长13.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9亿元,同比增长15.35%。看似营收与净利双增,但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至2020年间,公司净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35.58%、39.44%、30.73%。 同时,一季报中洽洽食品的业绩增速也明显放缓,大幅低于市场预期:2022年第一季度,洽洽食品实现营收约14.32亿元,同比增加3.86%;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20.22%。显然,两位数的增速已经远去。 洽洽,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瓜子品牌经历了怎样的起伏? 01 创办23年 国民品牌洽洽曾走过的路 洽洽创办人陈先保,起初是捧着铁饭碗的——他早年从无锡轻工业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安徽省商务厅下辖的糖烟酒公司管理岗位,这是一份被人羡慕的工作。 三十多岁时,陈先保坐上了科长的位置,但他并不安于现状,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他辞去了铁饭碗,转头做起了小买卖:卖冰棒。 毕竟资金有限,陈先保只能租了一个小小的车间,专做儿童冷饮食品,还有个名字,叫维多利棒棒冰。不多久后,南方的棒冰生意逐渐饱和,当地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陈先保大着胆子,决定到东北闯一闯。天遂人愿,棒棒冰一进入东北市场就卖火了。 但陈先保很快意识到了危机。棒棒冰是一种差异非常小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东北地区很快也会饱和,于是他决定来一次彻底的转型——在考察了很久后,他决定卖瓜子。 身为安徽人的陈先保知道,家乡历来以炒货而知名,合肥更是有“中国炒货之都”的美名,出过“陶永祥”、“史义兴”等百年老店。陈先保开始了深入的研究,前往各地考察不同品种的瓜子,久经分析之后他发现,当时主要炒制的瓜子有三个问题:吃多上火、不够入味、吃完手脏。 陈先保发现了一种新瓜子,瓜子皮白,嗑起来不脏手;他进一步发现,把瓜子先浸泡去粗皮,同时通过浸泡将咸味“喂”进去,接着再炒,就能完美解决入味和上火的问题。于是,打出“百煮入味香”的口号,1999年9月,陈先保正式推出了洽洽瓜子。 陈先保做了很多创新,在瓜子的外包装上采用了环保的红色牛皮纸包装,从外观上和其他用塑料包装的瓜子品牌区分开来,此外,还在包装袋里面放入文化卡片。在营销端,刚一推出就砸下400万登上了央视黄金段。 洽洽瓜子一夜爆红,到2000年,洽洽瓜子的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2001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4亿,也是在这一年,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爱企查APP的信息显示,洽洽经历过5轮融资,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投资机构。 2008年,洽洽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成为中国炒货市场不折不扣的龙头企业。三年后,洽洽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炒货第一股”,陈先保摇身一变成为了安徽首富。 功成名就,陈先保选择了隐退,上市后不久,他就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由其侄女陈冬梅接任。但效果并不理想,尽管陈冬梅推行了多元化业务,但发展不顺,营收增长十分缓慢,直到2015年陈先保归来,剥离薯片等副业,回归主业,进而调整公司战略、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调整组织架构。 2017年,在陈先保的带领下,洽洽食品正式推出小黄袋每日坚果,并将其设定为下一个“大单品”,成绩似乎不错——2020年,每日坚果系列年销近10亿,他似乎找到了洽洽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如今,洽洽新的难题又出现了。 02 净利增速创新低 洽洽瓜子“嗑不动了”? 我们先来看看洽洽食品的基本盘,也是陈先保白手起家的业务——瓜子。 2021全年,葵花籽依旧是洽洽食品收入的顶梁柱,卖出了39.43亿元,占比为65.89%。往年也不例外,前财报显示,2018年间至2020年间,洽洽葵花子类产品占到总营收的比例为66.94%、68.27%、70.43%。 但如果从增速上看,主营业务已经很是乏力:时间拨回2019年,洽洽葵花子收入增速为17.54%;2020年下降到12.8%;2021年仅增长了5.86%。这自然也造成了公司整体净利增速的明显放缓。 实际上,洽洽瓜子已经进行过一轮全线涨价。去年10月,洽洽发公告称,葵花籽系列产品以及南瓜子、小而香西瓜子出厂价格提升8%-18%不等,价格执行于10月22日开始实施。但显然这也并未带来利润的显著增长,洽洽为什么越跑越慢? 首先,上游原材料暴涨,带来了成本的上涨。因种种原因,北方葵瓜子种植减产、年底采购季(供应明年)瓜子成本持续上涨,其中内蒙古、伊犁瓜子市场价格上涨至6400-6500/吨(公司报表端成本小于此),同比上涨超30%,瓦楞纸等包材市场价格上涨超15%。 这让洽洽在压力之下选择了提价,但这只能带来短期提振业务的功效,涨价无法带来长期红利。更何况,瓜子并不是刚需品,洽洽更不是一家独大的品牌,用脚投票的消费者大可以在涨价后另投向其他的品牌,反而得不偿失。 其次,“第二增长曲线”的后劲不足。2017年,洽洽食品陆续上线了以坚果为核心的每日坚果、原味坚果单品、风味坚果单品、坚果麦片等系列,陈先保把坚果作为了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且不说坚果品牌强敌林立——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等早已牢牢占据了市场份额;在洽洽食品的总业务上,坚果也只能占到两成,2021年,洽洽的坚果业务总营收13.66亿元,占到整体营收的22.83%。 第三,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口碑下滑。瓜子行业的入门门槛非常低,在经历涨价后的洽洽失去价格优势,其他品牌则趁虚而入。洽洽也在不断做调整,例如推出海盐瓜子、藤椒瓜子、山核桃瓜子等等新口味,但很快,其他类似的产品也是接踵而来。 在黑猫投诉上,有关洽洽产品的投诉则更加多,不是产品存在不明异物,就是瓜子吃出石子,又或者漏发缺乏不处理……洽洽的口碑,再也不是十年前的备受追捧了。 03 卖瓜子的新课题: 讨好年轻人、沉迷做联名 作为一个消费品牌,洽洽不免也要面对所有人都要经历的残酷现实——一个曾经的品牌渐渐老去了。 要怎么办?洽洽在年报中回答了这个问题,2022年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品牌力,整合线上线下营销,全面品牌年轻化”。 首先是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一直以来,洽洽食品都是一家严重依赖线下渠道的传统零食企业,截至2021年12月31日,洽洽在全球共有1000多个经销商,其中国内有980多个经销商客户、国外有50多个经销商客户。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洽洽食品的线下渠道收入为54.15亿元,占比90.5%;电商业务营收5.6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9.52%。两相对比,线上线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更何况,洽洽电商营收的占比是越来越低的。 这不免带来了品牌老化的顽固印象,洽洽食品传统的销售渠道增长已经相对饱和,只有抓住新的年轻消费市场,才有可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线上电商业务则不能“输”。 但要如何整合?如何把线上的红利挖掘地更透彻,如何让年轻人爱上嗑洽洽,这也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次是年轻人都热爱的营销方式——联名。洽洽如今沉迷于做联名,不久前,洽洽悄悄在微博宣布,与王者荣耀手游联名,五种口味的瓜子分别换上带有游戏角色的新包装。不过,这条置顶微博发布后不久,仅得到百余次点赞。 更早前,洽洽还与蜜雪冰城联名推出的水蜜桃味瓜子;和小龙坎合作售卖火锅味瓜子;跟元气森林共同推出樱花白桃味瓜子;和乐乐茶合作,推出脏脏坚果。洽洽的联名对象还可以列出一长串:keep、安慕希酸奶、B站、五谷道场、卫龙、芬达、康师傅、李宁…… 功夫做了很多,但实际效果上,知之者甚少,口碑也差强人意。这些从未破圈的联名,与其说是洽洽佛系,不如说是还没有掌握讨好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洽洽食品曾透露未来的战略目标,“到2023年,要实现含税销售收入100亿元,其中瓜子含税收入60亿元,坚果含税收入30亿元,休闲食品含税收入10亿元”。 天花板看起来依旧难以突破,洽洽又该何去何从?
“嗑”不动的洽洽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