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的答案》:解答世界的秘密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最新力作《To Explain the World: the Discovery of Modern Science 》中文译本——《给世界的答案:发现现代科学》近日正式出版。

这本关于科学史的书,以天文和物理为主,主要评述了从泰勒斯到牛顿长达两千多年的科学征程。

温伯格以其雄厚的理论基础和幽默的语气,带我们回顾了挑战前人又扣人心弦的认知发展历程,足迹从古代的米利都到中世纪的巴格达和牛津,从柏拉图学院和亚历山大博物馆到沙特尔教会学校和伦敦皇家学会。温伯格富有启发性地探索了思考世界和分析世界的方法,说明找到现代科学的目标和方法是何等的艰难,并论述了这一发现对人类认知和发展的影响。同时,温伯格还探讨了科学和各大竞争领域(宗教、技术、诗歌、数学和哲学)的历史性冲突与合作。

他将其学术资质和科学史知识结合起来,研究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解释世界的努力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并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向我们展示、理顺了一条解答世界秘密的科学思维路径。

而人类之所以苦苦求索,执着于解释世界,因为答案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自己和未来。这不懈的坚持和追求,正是“非凡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中最有趣的故事之一”。

《给世界的答案》透析了人类如何探索和理解世界万物的运转,从而领悟未来;并犀利点评科学人物的成败得失及影响,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进步的大门。

斯蒂芬•温伯格出版了多部极具影响力的理论物理教材。在专业领域之外,他致力于将科学理念与人文知识相结合,所著的《最初三分钟》《终极理论之梦》《仰望苍穹》等书畅销全球。

温伯格小传

斯蒂芬·温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家族,是一个无神论者。幸运的是,年幼时他对科学的追求,获得了父亲的支持和鼓励,并最终一步步迈进了物理学研究的天地。

温伯格一直致力于粒子物理研究,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时,就开始接触粒子物理中的许多课题,如量子场论的高能行为,对称性破缺,π 介子的散射等等。

而后,当温伯格开始担任哈佛大学讲师和 MIT 客座教授后,他提出了统一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模型,并依托所建立的模型——电弱统一理论,得出了存在希格斯粒子的重要结论。

通过温伯格的这一模型,科学家预言了当时尚未发现的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如今所说的中性流。中性流通过 Z0传播,1973 年,科学家通过物理实验发现了 Z0,也进一步验证了电弱统一理论。

温伯格在粒子研究方面的脚步从未停歇,量子场论、引力、超对称、超弦等都在他涉及的范围内。经过长时间在该领域的摸索与研究,1979 年,温伯格与格拉肖和萨拉姆因对基本粒子之间的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统一理论的贡献,共同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说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本职工作,但却不是唯一的本职工作。对于一名科学工作者而言,捍卫科学同样重要而紧迫。斯蒂芬•温伯格在身为物理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科学发言人”的工作。

1999 年,温伯格还曾获得一项令人瞩目的大奖——“刘易斯•托马斯奖”。这一奖项旨在鼓励那些在文学领域有建树的科学家,而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因为揭示了科学之美,也被誉为“诗人科学家”。

温伯格的论点涉及到了哲学、历史、宗教、诗歌、戏剧、物理学史等许多方面。他涉猎领域之广,思想角度之独特,为自己加上了哲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者这样的称谓。

“宇宙越显得可以理解,它就越显得没有意义。”——《最初三分钟》,这是温伯格最有争议的一句话之一。

“物理学理论就好像是一些吸引我们走向它们的不动点,起点可能由文化决定,过程可能受个人哲学影响,可是不动点仍然在那里。那是任何物理理论都会朝着它们运动的某种东西:一旦我们到达那里,我们就会知道它,然后停下来。”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坚守在自己的领域,并通过日积月累的积淀,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但他又不只是一名物理学家,他思考哲学、思考宗教、思考宇宙的起源,并将他的思考,通过富有文采的笔触,将思想与争辩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读者要做的就是徜徉在他所营造的世界里,感受一个科学家的哲学思考和文字魅力。

附:温伯格给科学工作者的四条黄金建议 

1

没人知道所有的事情,你也无需知道每件事情

我取得学士学位的时候,那是百八十年前的事了。物理学文献在我眼里就像是一片广阔而未知的海洋。开始任何研究之前,我都要仔细研究它每个部分的内容。要是不熟悉这个领域的已经做过的所有工作,我又怎么能开展研究呢?幸运的是,读研究生的第一年,我运气很好,有资深物理学者们的引导。尽管我忧心忡忡地反对,但他们却坚持认为,我必须先开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就好像是要么选择淹死,要么奋力游泳。令我惊讶的是,我发现这样做真的有用,我很快便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尽管拿到博士学位时,我对物理学几乎一无所知,但是我确实学到了一个重要道理:没人知道所有的事情,你也无需知道每件事情。

2

游泳时不想被淹死,应该到波涛汹涌的水域去

如果继续用海洋来打比方,我学到的另一个重要道理就是:游泳时不想被淹没,就应该到波涛汹涌的水域去。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时,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想去研究广义相对论,而非我正在研究的基本粒子物理学。他的理由是,前者的原则已广为人知,后者却好似一团乱麻。在我看来,他所说的恰好是做出相反选择的绝佳理由。

粒子物理学是一个还能做出创造性工作的领域。它在上世纪60年代的确像一团乱麻,但从那时起,许多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逐渐厘清这团乱麻,把一切(几乎一切)纳入一个漂亮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标准模型。所以我的建议是向混乱进军,混乱才是有所作为的所在。

3

原谅自己浪费时间

我的第三条建议或许最难被接受,那就是原谅自己浪费时间。学生们只被要求回答教授们(一贯残忍的教授除外)认为存在答案的问题。此外,这些问题是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无关紧要,解答这些问题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但在现实世界中,你很难知道哪些问题是重要的问题,而且在历史的某一时刻你也无法知道某个问题是否有解。

二十世纪初,包括洛伦兹(Lorentz)和亚伯拉罕(Abraham)在内的几位重要物理学家试图建立一个电子理论,部分原因是为了解释为何地球在以太中运动所产生的效应为何无法被探测到。我们现在知道了,因为他们研究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当时,没人能提出一个成功的电子理论,因为那时还没发现量子力学。直到1905年,天才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才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运动对时空测量的效应。沿着这一思路,他创建了狭义相对论。你永远也无法确定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是正确的,所以你花在实验室或办公桌前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被浪费。如果你想富于创造,那你就要习惯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创造性,习惯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停滞。

4

了解科学史,让你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

最后,了解一些关于科学史的知识,至少是你研究的科学领域的历史。最起码,历史可能为你自己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帮助。例如,科学家们常常会因为相信从培根(Francis Bacon)到库恩(Thomas Kuhn)、波普尔(Karl Popper)等哲学家所提出的过分简化的科学模型而前行受阻。挣脱科学哲学的束缚,最好方式就是了解科学史。

更重要的是,对科学史的了解,能让你更加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你可能富不起来。你的朋友和亲属或许也不懂你在做什么。而且,如果在像基本粒子物理学这样的领域工作,你甚至无法获得做那种立见成效的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感。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的科学工作是历史的一部分,你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回望百年前的1903年,谁是英国首相,谁是美国总统又有多重要?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和索迪(Frederick Soddy)在麦吉尔大学揭示出放射性的本质。这项工作(当然!)有实际用途,但更重要的却是其文化内涵。了解放射性之后,物理学家终于能够解释,为何历经数百万年,太阳和地球的内核仍然炽热。许多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认为太阳和地球有着巨大的年龄,这就消除了科学上对此最后的反对声音。自此以后,基督徒和犹太教徒要么不得不放弃相信《圣经》字面所述之教义,要么不得不承认自己与理性毫不相干。从伽利略到牛顿,到达尔文,再到现在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削弱了宗教教条的禁锢,而卢瑟福和索迪的工作只是其中的一步。今天,只要随便阅读一份报纸,你就会知道这项任务尚未完成。不过,这是一项使人开化的工作,科学家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来源:赛先生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bp@pelist.com。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
  • 司徒在广州
    ·2022-09-05

    回复
    举报
  • 大雁塔
    ·2022-09-05
    科技股,长期价值投资
    回复
    举报
  • 发发发超
    ·2022-09-05
    打卡
    回复
    举报
  • 电脑
    ·2022-09-05
    打卡
    回复
    举报
  • leoguml
    ·2022-09-05
    8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