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 you
比亚迪代工特斯拉4680电池——比亚迪的优势和风险
@晓彤有财:
$比亚迪(002594)$为什么特斯拉找4680电池代工 就选择了比亚迪呢?比亚迪的市值还能有多少空间?今天就以比亚迪为例告诉你们,到底怎么看一家公司的优势和风险点! 首先为什么选择比亚迪?因为比亚迪做4680电池真的就是成本最低的!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一月份交付量下滑的原因,可以确定的是后面交付的modek3/Y都会有比亚迪代工的4680电池出现,产能大概有15-20GWH。 然后,我们再来说怎么看比亚迪的优势和风险点?看财报吗?不!财报是过去式,相反你只信财报可能会让你踩到大坑!投资记得是站在当下看未来,那我们先说优势,有人说比亚迪的三电技术,还有人说比亚迪的制造能力,然而我还是那句话,你无论单拿出哪一项软件技术也好还是硬件的制造能力,都是不足以成为一家企业的竞争壁垒!底层逻辑就是任何一项技术只要它出现了又被证明有市场,有利润空间,或者说对其他竞争对手而言,存在威胁了,那么就会有大量的资本涌进来,通过或学习或引进人才或直接收购某一家公司的手段,从而达到对该项技术的突破。 我知道你们肯定会想到芯片,为什么我们突破起来好难哦……?那我问你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芯片落于人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对吗?而且芯片事业属于一个产业升级得问题,前几年我们还正处于解决温饱的问题呢,换句话说,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我们是没钱的呀! 好了,那对于和我一样都真金白银的支持了比亚迪的小伙伴而言,我们再问自己一遍,比亚迪到底有什么让别人现在替代不了它,而且在未来也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东西呢? 我的答案,一共有三点: 第一个,全产业链发展。我之前就说过比亚迪做电池比宁德时代做电池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于它还销售整车,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到大量的交通数据和客户体验,但宁德时代就只能通过车企的间接反馈,由此及比,链条上的其他零部件也一样,当它们都是由一家企业生产出来的时候,这些零部件才能做到取长补短,充分配合,而如果各种零部件都是出自不同企业,最后再拼凑成一辆整车,这样是没有办法最大化的发挥出每个零部件的优势和特点的!所以就像王传福说的“新能源车企对汽车的理解还是片面的”说这句话的底气应该也是源自于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发展。 第二,将理论变为现实的能力。比如疫情期间,从 从未接触过口罩行业到能将口罩批量生产出来,比亚迪只用了七天时间;再比如,电池冬天续航能力变低的问题,比亚迪将早在几年前就有的文献理论变为现实并实现了批量生产,也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比亚迪的DMI可以通过脉冲自动加热,实现了即可以稳定输出动力又能控制温度的效果。所以,比亚迪现在在机构的眼里也是“给它一张图纸,它能帮你造出你梦想中的东西”的存在,其实我觉得这很中国,因为它让我想到了以前生活里常见的“能工巧匠”,善“巧”的工匠人! 第三,产能足够大!唯一一家具备年产100万量电动车能力的企业,你会发现“生产制造”不是优势,但当我能标准化输出的体量足够大就是优势,就是壁垒了。 还有一点你们发现没,我们国产新势力总在说缺芯片,但从来没听过特斯拉缺芯片对吗?真实原因就是我们新势力去拿芯片都是被排在第三第四梯队的,因为量不够大呀,我们自己做生意的时候,也肯定是先安排大客户订单再去满足小客户的需求对吗?所以体量大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资源的优先供给。 好!那优点先说到这,投资里有一句话叫你不了解这家企业的风险就等同于你还没有了解这家企业,那比亚迪有什么风险?你们肯定会说显而易见嘛~软件,智能驾驶系统!但你想,就比亚迪这种做汽车全产业链的一贯作风,你觉得他真的不会在智能驾驶系统上发力吗?但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都说传统车企很难转型? 关键在于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说一个最重要的,传统车企生产汽车的过程中,硬件部门是老大,里面都是工程师级别的,然后生产软件的部门去配合生产硬件的部门,硬件部门也肯定不太会去听取销售部门的建议,而电动车呢?目前你可能只能看到能源替换和较高的性价比,但以后的电动车的竞争力一定是体现在以智能辅助驾驶为主的整个车身的体验上的,怎么才能做出更人性化,更高效的产品才是关键!那硬件就变成了最关键的配合和辅助了!那有些人会说,那就改呗!然而,一个东西一个物件儿很好改变,但是一个企业里的人员组织架构,思维模式会是那么好转变的吗?风险 就先说这一个,剩下的我价投社里说。你可以进价投社,也可以点赞加关注等我后面慢慢说~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1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