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真比大部分垃圾新闻和营销号强得多
简单聊聊昨晚的CPI
@交易员Owen:
技术上的形态变动,往往是基本面发生深刻变化后的市场反应,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当我们看不懂股价变化的时候,先别忙着怀疑市场,梳理一下基本面的消息,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不太起眼的微妙变化,却正是市场整体“变天”的根源所在。 就像现在,我们等待了近一个月的美元反弹行情突然夭折,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在小幅反弹后掉头直下,几乎刺破长期上涨趋势线,交易员对利率顶点的押注已经不断下移,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市场的交易逻辑正在渐渐发生扭转。 从交易加息到交易衰退,是一个利空向另一个更大的利空切换的过程,必须有足够的精力和足够的专业认知才能紧跟市场的脉搏。 今天,我们将结合CPI拐点之夜来整体聊一聊这个风波诡谲的金融世界。。。 ----- 最近的美股市场确实越来越诡异了,单看标普指数的形态,正处在一个大型三角震荡的区间之内,日线的波动幅度变得越来越大,市场正在为中期走势寻找方向。 统计一下波动数据我们会发现,最近一年里,标普的上涨交易日占到年总体交易日的比已经回落到了1974年以来的最低,没错,也就是近50年来的最低位,而离奇的是,标普的日涨幅中位数却爆出更大的冷门:出现了自1940年以来的最高读数,也就是80多年来的最高。 看吧,我们所在的市场是怎样一个极端波动的市场:涨的时期最少,但涨的幅度却最猛,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这种上窜下跳的走势往往是风暴来临前的预兆,意味着一个更大级别行情的冲击: 正如我们之前多次强调的,美股对衰退的计价很可能就要开始了,而CPI之夜引发的一次反弹行情更大概率上,是为了之后的跳水建造一个跳台而已。 一个看似利好实则利空的日子 每次CPI公布之夜市场都会出现大幅震荡,而这种波动很可能还会延续6个月左右,所以未来半年,CPI之夜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恐怖之夜”。 你还记得上两回CPI数据么,美股都出现了超过2个百分点的涨幅,而我们也已经历了连续两次的低于平均预期的CPI数据,这让美国CPI见顶回落的预期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自从2021年2月开始,美国CPI已经连续6次好于预期,这让利率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不断抬升,而从8月10号开始,CPI同比涨幅就开始了超预期下跌,直到最近两次,市场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已经从松动转为降低,从11月后的CPI开始,利率市场对未来加息顶点的计价就已经回到了5%以下了。 但对这个预期,从近期各位美联储官员的发言来看,他们显然不够满意,这其实很合理: 因为保持物价稳定,让市场保持未来持续加息的预期是他们的工作宗旨,但保持加息预期,并不等于真的去推进加息,美股市场早已洞悉了美联储的把戏,所以从美元指数的超预期下跌上,10年美债收益率的大幅回落上,人们不断的去押注这样一个前景: 美联储很难将利率提升到5%以上,收益率已经见顶,而未来市场要迎接的,大概率是衰退的冲击。 你看美元指数日K已经无限接近重要死叉形态 而10年美债收益率也无限接近跌破长期上涨趋势线 所以你应该明白了,刚刚公布的CPI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毫不夸张的说,如果CPI的最终结果仍然是同比涨幅大幅放缓的话,将成为压垮美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如预料,根据昨晚公布的12月CPI数据,同比年率仍然是稳稳的落在了市场平均预期的红线里头,6.5%,这和华尔街大行预测的,短期美股可能将持续反弹的数据区间相对应。 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CPI公布前,华尔街的普遍预测: 整体预期是这样的: 12月CPI的月率昨晚的预期是 -0.1%,低于 11 月份的 0.1%,注意,这是第一次预期环比月度下跌。 12月核心 CPI的月率预期为0.3%,高于前值的0.2%。 而12月的CPI年同比涨幅预期为6.5%,低于前值的7.1% 具体为什么市场会给出这么低的预期,上文链接里也有详细的解释。 摩根大通的预期是: 如果CPI同比年率超过6 .6%,这是一个看跌的结果,概率只有15%,标普将下跌2.5%到3%。 如果CPI同比年率在 6.4% - 6.6% 之间,这是一个看涨的结果,概率有65%,标普将上涨1.5% 到2% 如果CPI同比年率低于6.4%,这将是一个非常看涨的结果,概率为20%,标普会出现3%到3.5%的上涨。 高盛的预期是 如果CPI同比年率>7.1% ,标普将下跌超过 2% 如果数据在6.6% – 7.1% 之间,标普将下跌1%到2% 如果在6.0 – 6.5% 之间,标普将上涨 1 – 2% 如果<6% 标普将上涨 2% 以上,并收复 3990 的 200 日均线。 那么结果是: 美国12月季调后CPI月率录得-0.1%,完全符合预期,。 未季调CPI年率录得6.5%,重回“6时代”,出现连续第六个月下降,完全符合预期。 未季调核心CPI年率录得5.7%,完全符合预期。 美股为什么涨不上去?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即便是10年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都在昨晚出现了大幅的回撤,但美股却没有如大行预想的那样出现超过1%的上涨,这点是不是很奇怪? 如果你拆分通胀数据的细项就会发现,其实CPI数据里仍然大有值得我们担心的因素存在。 可以这么说,这三次CPI的降低,最大的贡献因素都是商品价格的暴跌,这和我们之前反复提醒过的“长鞭效应”有关, 也就是当物价飞涨,但消费需求并没有降温的时候,供应商为了保证货源就会大量囤积库存,但当加息的负面压力出现,消费需求下跌的程度远超供应商预料的时候,那么这些堆积的库存就会为未来物价的大跌制造了隐患。 图1 你看,这个核心商品通胀(深蓝线)下跌的幅度是不是很可怕,同时加上天然气和原油价格的降温,乌俄战争接近尾声的预期和欧洲能源库存的补足都让能源价格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低位徘徊。 在商品价格降低里,二手车月环比减价的贡献最大,上个月二手车价格急剧下跌了2.6% m/m,而新车价格也出现了自 2021 年 1 月以来的首次下跌。 同时能源价格与商品成本的同比下跌是这次CPI年率整体下跌的最大驱动因素 但你别忘了,上图1中核心服务类价格通胀(青蓝线)却始终没能彻底降低。 整体服务类通胀硬是一路飙升到了 1982 年 9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反应出了住房成本的上涨,特别是租金 而根据社区大咖甘灿荣先生的分析,如果CPI彻底回归下跌趋势,并让美联储暂停加息的话,首先可能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CPI年率要回归到5%以下,2,工人薪资增长和服务类通胀要出现降温才可以。 那么这两个条件要达成,可能还需要更多次的加息才能看到。 很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股在昨晚的涨幅并不大,这一方面反应出cpi整体年率放缓对股市的助涨作用在边际放缓,另一方面,也说明标普在200日均线上出现了一个较强的压制位,是否反弹继续向上,还需要继续观察。 市场在交易衰退?美股何处是底? 但我们不要忘了,即便是这次CPI刺激下,标普涨破200日均线持续反弹,那也只是在未来衰退预期更加强烈的基础之上出现的,所以,物价回落的短期利好对长期而言,也只是一个利空而已。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衰退的程度,这将直接影响美债收益率回落的程度并间接决定美股这轮熊市的底部估值, 也就是当计价衰退的市场风暴出现后,我们应该在何处抄底? 这个决定权,在债市上: 其实这场风暴,早已在美债市场上开始了,大量避险资金已经开始低吸美债来为可能的衰退做准备,毕竟衰退期买债,复苏期买股是美林时钟预示出的规律。 上周,有超过 17 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了 180 亿美元的 iShares iBoxx 高收益公司债券 ETF(股票代码HYG ),这是自 2020 年 11 月以来最大的周度净买入量,而这个买入行为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 随着美债价格从底部的不断抬升,美债收益率也开始了高位回落,正如我们开篇提到的,10年美债收益率即将跌破上升渠道下沿,给出了收益率计价衰退更为明显的信号。 而如果我们把2年和10年期的美债收益率倒挂的程度,和历史上美联储在衰退期的降息幅度做个对比,会发现这些事件点可以拟合成一条规则的左低右高的线段,而把当下倒挂程度带入我们会发现,这个模型预示出未来美联储甚至有可能降息500个基点 当然这个模型的参考程度有限,因为采样并不多,但它起码给出了一个明显的预示是,当下的收益率倒挂程度已经是历史的衰退期数据里相当高的了 那我们再把PPI和CPI的差值和历史衰退期做下对比,会发现,目前生产和生活成本一同暴跌的时候,也大都出现在衰退期,而这个差值的下跌幅度距离引发衰退并不很远 最后,ISM的服务业PMI指数,同样给出了相当强烈的衰退预期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美元的反弹会突然夭折,因为市场的逻辑正在扭转,从美联储加息的利空在向计价衰退的利空上转换。 你看,标普和10年美债收益率的相关性,正从极度负相关的区域里走出来,如果未来美债收益率继续向下,可能也很难再引发美股的持续上涨了,而再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很可能就是美股和美债收益率的同时下跌 让我们看一下国内券商对各大资产对衰退的反应先后顺序,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美股,所以这轮衰退的程度,对判断美股熊市底部位置至关重要。 我们简单引用摩根斯丹利的判断来做个收尾: 如果这轮衰退只是个程度轻微的短期衰退的话,那么标普未来在3500到3600的位置驻底是没有问题的,大摩认为,如果只是轻度衰退,那么美股已经触底, 但如果是个重度衰退的话,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会回归2.7%,标普整体市盈率将跌至13倍左右,这意味着标普向下还有超过20%的空间。 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毫无疑问,一场金融市场的风暴都会在天边等着我们。 做好准备,一起迎接吧! $NQ100指数主连 2303(NQmain)$ $SP500指数主连 2303(ESmain)$ $道琼斯指数主连 2303(YMmain)$ $黄金主连 2302(GCmain)$ $WTI原油主连 2302(CLmain)$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点赞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