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探底
今年以来表现比较好的三个板块-价值高股息/美国通胀/中国稳增长,近期我一直认为美国通胀很可能见顶,但具体是半年后、三个月后还是一两周则不太确定,直到本周五晚上,基本可以认定,美国通胀已经见顶。
美联储今年杀疯了,加息之后搞缩表,缩表确定后加码加息,从三次50bp升格为一次75、两次50,这几天甚至有了两次75、一次50的预期。
去年的美联储有多鸽,今年的美联储就有多鹰。狗哥的一个理论,解析了为什么美联储会有这样的变化。
美联储的决策受制于公众舆论,当公众都没觉得通胀很高的时候,如果美联储贸然加息缩表、把经济带崩了,肯定会挨骂,18年就是这种情况,去年美联储吸收教训,鸽派到底。
而一旦公众都觉得,通胀已经太严重,对通胀的负面情绪超过了经济下行,美联储才敢于鹰派。
总之,美联储也是人,那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美联储不敢做,它只敢执行公众共识。所谓的预防重于事后修补,在美联储这里是行不通的。
之前我写过,全球经济有两大引擎,美国可选消费和中国地产基建。今年的周期点位是,美国可选消费的末期和中国地产基建的初期。
美联储层层加码后,现在大概率可以确定,美国可选消费将下行,对应的出口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要下行,最坚挺的上游商品也已经扛不住。
这几天美股的几个妖股-BTU/AMR/MOS都已经大幅下行,美国铝业、南方铜业和自由港都已经破位。AH股的煤炭有色是与这些强相关的,大概都已经见顶。
期货盘面看,最坚挺的天然气、铁矿石和焦煤都已经破位。当然了,由于供给因素,这些未必会跌的很深。
但也要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这一轮下跌外资并没有撤离A股,反倒流入不少,最近七天分别为-58/91/-5/-19/-53/9/68亿,总计流入33亿。
对比中概互联和arkk的走势,中概互联比三月低位高23%,arkk只比三月低位高1%,眼看就要新低。昨天美股所有版块里只有中概互联是涨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港股表现好于A股,最近的特征比较类似今年初,美股和A股两头都是跌的,都呈现破位态势,港股却相对抗跌。
红筹指数仍然是神一般的表现。
这些都表明,外资其实是看好中国资产的,只是中国人自己不自信了。
回顾下18年:
18年初到9月,AH股一路下跌,美股仍然在上行。
9月到10月,AH股加速下行,美股此时才迎来第一波下行。
10月,鹤总发言,政策底出现,AH美股都反弹一个月。
12月,美股迎来非常猛烈的第二波下跌,跌幅远大于第一波,A股也迎来二次探底,跌破10月的底部,这个时候港股表现却相当坚挺,表现好于A股和美股,二次探底没有创新低。
再来看去年和今年:
去年2月至年底,沪深300和恒生指数一路下跌,美股仍然在上行。与18年不同的是,这个阶段A股小盘股仍然在上行,因为小盘股与出口强相关,跟随美股走势。
今年初到3月,AH股加速下行,美股此时才迎来第一波下行。
3月,鹤总再次发言,政策底出现,AH美股都反弹一个月。
4月中旬开始,美股迎来非常猛烈的第二波下跌,跌幅应该会远大于第一波,A股也迎来二次探底,大部分指数都已经跌破3月的底部,这个时候港股却相对坚挺,表现好于A股和美股,二次探底尚未创新低。
整个节奏不能说非常类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我还是维持那个观点,等二次探底之后,AH股将迎来为期两年的牛市。二次探底的原因并不是中国疫情,这些已经被充分定价,而是美联储愈发鹰派的态度。
新一轮牛市周期干什么?
内需的基建地产产业链,目前阶段首选基建,然后是地产,然后是管道、螺纹、水泥,然后是银行、可选消费,最后干保险、券商。
上游商品价格下跌,中下游制造业能不能投?我认为大部分都不能投,因为中国整个制造业体系主要就是服务于出口的,现在美国需求下行,这些产业链都承压。
但有两个行业会真正受益,火电和燃气运营,这几天火电已经有起势的迹象。
最后总结下:
随着美联储层层加码,出口链条上的绝大多数环节都将下行,大宗商品大概率已经见顶。
AH股正在二次探底,这个阶段港股将成为全球最坚挺的市场。
等二次探底结束后(不会很远),AH股将迎来为期两年的牛市,基建地产产业链是牛市主线。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阿门阿前·2022-04-25有个关键不同 当时的总统是特朗普点赞举报
- 在妖风阵阵中冷静·2022-04-25这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吗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