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最近把这本书再读了一遍。李录的思考很深刻,除了对价值投资思想和方法的坚持,更是站在人类历史演进和文明发展的高度审视现代化与中国的问题。他在书中总结了什么是现代化、中国是不是进入了现代化、这个过程是不是可持续、不可逆,从而为是否长期投资中国作出了一个方向性、战略性的判断。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李录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它使人类经济进入了可持续的复合增长,而进入到这种状态就是现代化。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衡量文明的尺度在于对能量的利用和转换能力。地球上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转化,或者我们直接吃植物,或者动物吃了植物后再被我们吃掉,或者转化为石化燃料埋藏于地下。
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但其产出和容纳能力是有上限的。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土地无法养活时,就会爆发战争瘟疫等导致人口减少,产生所谓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而在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不仅提升了单位土地的农业产出,也提升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原来100平米只能住两三个人,现在只要拔高容积率住两三百人都没问题,此外,在前工业化时代,我们转换能量的方式只能靠自身肌肉或者驱使动物,效率十分低下。
1776年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小事。两件大事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和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件小事是美国独立。这“两大一小”分别从技术、经济和制度上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我们对能量的转化和利用有了质的飞跃,人类从此进入动力时代。此后的电力革命、核能都是人类在探索动能上取得的进步。《国富论》的发表意味着自由市场经济的确立,那只看不见的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并通过比较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
1776年之前,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基本是一条平缓的直线,而在此之后,变成了一条陡然上升的曲线。即便发生战争、瘟疫,人类社会财富持续增长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李录对现代化的认识,是强调科学技术和自由市场结合的威力,但排除了政治制度的影响,这有别于一度普遍盛行的『华盛顿共识』。李录是在考察了中国等东亚后起国家经济成长轨迹后作出的这个结论。这些国家走了西方国家在经济上走过的道路,但在政治制度上却没有没有完全或者完全没有照搬照抄。
李录的思考,是为了回答中国经济是不是能够保持持续增长。按照他的结论,科学技术和自由市场是满足经济持续增长的充分条件,而中国从改革开放后就具备了这两项条件,所以即便中国没有采取西方的政治制度,也不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我想他的观点一定影响了芒格,芒格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就比巴菲特乐观。
二、市场比土地更重要
科技进步降低了土地的重要性,而一个广阔自由的市场比幅员辽阔的领土更重要。市场的广度从根本上讲是参与主体而非地理面积。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互动,参与的主体越多,覆盖的范围越广,容纳的品类越丰富,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市场经济产生“1+1>2”的效果根本原因在于比较优势和充分竞争。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未对战败国提出领土要求并自动撤离的国家。不是美国人傻,而是美国人认识到,它能从自身主导的的自由市场中获取更大利益,完全没有必要占那一亩三分地。中国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经历客观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我们全面参与到全球分工,深度融入国际市场,才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跨越式发展。
全球分工体系大致可以分成这么六个部分:金融、科技、高端制造、低端制造、物流、原材料供给,任何一个占领某一大类分工的国家都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坚力量。在这个分工体系中,越往上附加值越高,获取的利润越大。金融、科技基本是美国人控制,中国主要是占领了低端制造,目前正向高端制造和科技领域爬升,俄罗斯基本就是一个原材料供给的角色。
不要看不起低端制造。从历史上看,凡是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国家,大概率能实现经济腾飞,比如英国、日本、四小龙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基本无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比如苏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道理很简单,轻工业产品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才能解决大规模的人口就业,才能广泛深入地参与全球分工,才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领土很大、市场很小的国家。这个国家热衷于领土扩张,国土面积比美国和欧盟加起来还大,但GDP连中国的广东省都不如,根源还是俄罗斯未能真正接入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它只在原材料供应和国防军工这种受众非常小的细分领域占据优势,而在原材料领域又没有定价权,所以俄罗斯经济始终好不了。
俄罗斯一直想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重新纠集过来自成一体,这本质上还是计划经济思维,关键人家也不乐意。谁愿意和代表落后生产力和落后生产方式的国家混在一起?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西方想借机把俄罗斯踢出全球市场,至少让俄进一步边缘化。
美国现在也有很多人想把中国踢出去,就怕有人里应外合!
三、中国的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复合增长
关于中国经济的前景,李录在书中的结论是积极肯定的,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这么看,但我还是想到几个问题:第一,当经济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社会政治制度是否具备足够的张力去保护和容纳这些财富;第二,我们能不能在科学技术上持续创新去引领经济发展;第三,美国作为移民国家能够从全世界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而全世界其他非移民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面临人口下降的问题。考虑到李录特殊的经历和背景,我觉得他可能刻意回避了这些问题。
2014年我在日本时,几乎把日本全境走了遍,给我留下最强烈的印象是日本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口衰减。我当时感觉日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也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是最原始但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和财富要素。
我们的人口问题比预想来得更快。我倒不认为这是开放二胎来得太晚,放松乃至取消计划生育后会延缓老龄化进程,但整体看,经济社会发达后人们的生育意愿会降低、生育时间会推迟,这基本是一个普遍现象。日本由于单一民族构成极不愿意放开外来移民,我们是多民族国家,未来如放宽移民阻力肯定小一些,但也绝对达不到美国甚至欧洲某些国家的程度。
我们的科技创新能不能跟上?科学技术是实现从0到1的关键,而自由市场是实现从1到N的基础。中国人口多、市场大,所以我们很善于从1到N,但从0到1的原创能力就差远了。这首先需要强大的基础科学,我们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主要是投入太少、时间太短。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科技创新需要一个思想活跃的社会,就像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几百年的文艺复兴为铺垫,改革开放之前也有真理标准大讨论,天天看样板戏肯定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创意。
无论是实业还是投资,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比黄金都重要。
今年因为疫情此起彼伏,各地接二连三封城,实际经济形势应该非常糟糕,股市这么差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这种和外部世界近乎隔绝的状态已经延续了两年,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莫里哀曾经说过,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治疗。
当然,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所有的困难,无论现在看起来有多么严重,终究会被克服。有人认为有了大数据和强有力的政府,就可以实施计划经济。可能这种模式能够管理秦朝的经济。现代经济的复杂程是任何精妙的数据都无法穷尽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需求不可能被提前预置。
哈耶克在他那篇著名的演讲《以为有知识》里说过:“人类在改善社会秩序的努力中,如果不想弄巧成拙,他就必须明白,他不可能获得主宰事务进程的充分知识。因此他不能像工匠打造器皿那样去模铸产品,而是必须像园丁看护花草那样,利用他所掌握的知识,养护花草生长的过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梅川洼子·2022-04-24《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被你说的有点心动了,回头买一本点赞举报
- 弹力绳22·2022-04-24我了个去,被你种草了这本书,有点喜欢李录和李录的这本书了点赞举报
- 丹尼尔加·2022-04-24日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我现在也是这样认为的点赞举报
- 老夫的少女心_·2022-04-24芒格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就比巴菲特乐观,所以买了阿里巴巴,所以亏得不要不要的点赞举报
- 宝宝金水_·2022-04-24美国现在也有很多人想把中国踢出去,就怕有人里应外合,这话很有深意呀点赞举报
- 低买高卖谁不会·2022-04-24这么好的文章竟然没有什么人气,这很是不科学点赞举报
- 揭人不揭短·2022-04-24怪不得芒格对李录的评价比较高,李录确实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