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口服药能否终结疫情?哪些行业将受益?国内药企谁能突围?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发酵,不过近日国内新冠药物的研发也频频传来捷报。
先是石药集团、康希诺生物等三家国内药企的新冠疫苗(其中两款mRNA疫苗,一款二代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得了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接着开拓药业又公布了万众期待的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治疗轻中症非住院新冠患者的临床相应保护率达100%,结果喜人。
4月6日,受此利好消息刺激,开拓药业在开盘后短短不到两分钟的时间,股价暴涨超过200%,妥妥地上演了一场资本市场的“疯狂神话”。
不禁会问,为何开拓药业股价如此疯狂?
归其原因,就在于检测手段、疫苗、中和抗体等多种措施仍未能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而拥有独特优势的新冠口服药,则被寄予了终结新冠疫情的厚望。
尤其是在目前全球范围内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口服药物仅有4种,远远无法满足疫情需求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更多新冠口服药公布喜人的临床试验结果,相应地,无疑就能激发资本市场的积极情绪。
那么,基于当前新冠口服药火热的研发浪潮,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思考,本文将侧重解读以下问题:
新冠口服药为什么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哪些行业受益于新冠口服药的发展?
有哪些国内药企能从“竞速赛”中成功突围?
一、被寄予终结新冠疫情厚望的新冠口服药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新冠口服药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在《西方哲学思维观》一书中,曾经对黑格尔的经典名言“存在即合理”做了解释:“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医药领域。
无论是传统小分子药物,还是生物大分子药,尽管都有不足之处,但也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新冠口服药作为小分子药物,之所以被寄予终结新冠疫情的厚望,主要因素在于:
首先,新冠口服药有着高效、显著的治疗效果。
例如,辉瑞的Paxlovid是3CL蛋白酶抑制剂奈玛特韦与低剂量利托那韦的复方制剂,利托那韦有助于减缓奈玛特韦的代谢或分解,使其在体内有效浓度维持较长时间,持久对抗病毒,能有效降低住院或死亡概率约89%,临床数据相当优秀。
其次,礼来的Baricitinib能降低死亡风险38%、默沙东的Molnupiravir也能降低住院率或死亡风险30%,加之配合其他新冠药物的预防和治疗,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新冠病死率。
新冠防治图谱 来源:Clinicaltrials、CDE、公司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另外,“新冠病毒又变异了,我们打的疫苗还有效吗?”一直都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对此,相较于中和抗体、疫苗等生物大分子药物,小分子口服药就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从作用机制看,小分子口服药是以阻断病毒复制为技术路径,有着广谱抗毒特性以及高度保守的靶标,能确保在出现多个突变时仍有抗病毒活性。这意味着,新冠口服药有着更高的抗变异毒株能力,即便是面对不断变异的毒株时,仍然具备治疗能力。
根据中泰证券研报显示,Omicron变异株对小分子药物影响有限。新冠病毒通过刺突蛋白(S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与宿主细胞ACE2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而中和抗体和疫苗均是采用中和新冠病毒S蛋白从而阻断其进入细胞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当突变较多时,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而由于小分子口服新冠药物的作用机理并不依赖与病毒结合,因此预期对于变异毒株仍然有效。
最后,作为小分子药物,新冠口服药的优势还在于:不但给药更方便(可自行居家服用)、价格和成本较抗体药物相对较低,而且由于产能限制小、储运更便捷,可以快速地实现全球分发,从而有效遏制全球新冠疫情扩散蔓延。
新冠口服药优势明显 来源:Atea官网,各药企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二、哪些产业受益于新冠口服药?
梳理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4种新冠口服药物获批EUA紧急使用,分别为默沙东的Molnupiravir、辉瑞的Paxlovid、君实生物的VV116(乌兹别克斯坦EUA)、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乌拉圭EUA)。
Paxlovid可用于治疗患新冠轻症至中症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以及具有较高重症风险的人群,目前已经分别在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等获批EUA。
辉瑞在2021年财报中披露,Paxlovid已经拿下美国政府2000万疗程订单,预计2022年将实现1.2亿疗程产能。同时,根据截至1月底签署或承诺的供应合同提供的治程剂量,预计Paxlovid 2022年度财务预期收入约220亿美元。
2月11日,Paxlovid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附有条件批准进口注册,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冠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目前国内定价为2300元/盒并纳入医保,低于美国的定价530美元(约合人民币3367元,为期5天疗程)。
默沙东与Ridgeback共同开发的Molnupiravir虽然早在2021年11月便获得英国EUA,率先拿下全球首款获批的新冠口服药物,此后也在美国、日本获得了EUA,但治疗效果却远不如Paxlovid。
目前,Molnupiravir在美国的定价为700美元一疗程(为期5天),根据默沙东公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Molnupiravir贡献了9.52亿美元的收入,预测在2022年销售额将达到50亿-60亿美元,同时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到2000万疗程。
那么,从商业化和产业链发展角度来看,辉瑞为了能尽快抢占市场份额,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广撒网”,“共享”抗新冠口服药的生产权,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原料药和CXO产业的发展。
由于Paxlovid是奈玛特韦与利托那韦的复方制剂,涉及的供应链就包括CDMO与医药中间体供应商。例如,凯莱英、博腾股份作为国内知名的CDMO公司,都与辉瑞达成合作签订了大额订单。
根据年报数据,凯莱英2021年临床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的小分子CDMO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17.23亿元和25.15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37.15%和54.22%。同时,截至年报披露日,凯莱英在手订单总额18.98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20%。
中间体供应商方面,美诺华、乐普医疗均能提供SM1和SM2两个新冠药物基础原料药,金城医药、飞凯材料、金达威、新和成等也是国内知名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产业链上游公司,未来也有望与更多新冠口服药企业深化合作。
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产业链上游公司梳理(部分)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中航证券研究所整理
3月17日,在药品专利池组织(MPP)宣布可生产辉瑞新冠口服药奈玛特韦及Paxlovid联合包装的权益的35家企业中,包括了九洲药业、普洛药业、华海药业、复星医药、上海迪赛诺等5家中国药企。其中九洲药业被授权生产原料药,其他4家企业可以生产原料药和制剂。
此外,复星医药、博瑞医药、迪赛诺等5家国内药企入围了默沙东与MPP达成的协议名单,获得了许可同时生产Molnupiravir原料药和制剂。
除此以外,中国医药作为一家医药商业公司(主要辅助医药企业更好的进行药品营销活动),凭借国际化的渠道与终端覆盖能力,此前也与辉瑞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2022年负责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借此案例,未来或许会给医药商业或者CSO(合同销售组织)板块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思考。
三、国内新冠口服药研发“竞速赛”,谁能率先突围?
那么,把目光转回国内,新冠口服药的研发“竞速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从进度情况看,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君实生物和中国科学院、旺山旺水制药共同研发的VV116、真实生物研发的阿兹夫定研发进度最为靠前,其中,前两款产品已经分别获得乌兹别克斯坦、乌拉圭EUA紧急使用。
开拓药业近日公布了鲁胺治疗轻中症非住院新冠患者I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关键数据结果:相应保护率为100%,或许有望成为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
在商业化方面,复星医药在去年7月斥资5.6亿元与开拓药业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普克鲁胺在印度和28个非洲国家的独家注册和商业化销售权益。
另外,目前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已分别启动了针对轻中度新冠感染者的II/III临床试验和重度新冠感染者的III期临床试验;真实生物正在中国、巴西、俄罗斯开展多项阿兹夫定治疗新冠的III期临床试验,去年12月已完成一项III期试验,等待揭盲,另外一项III期试验预计今年6月完成。
除此以外,国内还有很多药企抢滩布局新冠口服药,包括歌礼制药、先声药业、广生堂、云顶新耀、科兴制药等,竞争格局变得愈发激烈。
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研发进展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东北证券
四、结语
整体而言,小分子药物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史中从未缺席。面对此次疫情的爆发,新冠口服药不仅凭借独特的优势有望早日终结新冠疫情,同时还能助推原料药、CXO等行业加速发展。
而在国内这场新冠口服药研发“竞速赛”中,开拓药业、君实生物和真实生物已然走在了浪潮的最前沿,有望率先突围。
参考资料:
1.《20220117-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国产新冠口服药物梳理:Omicron来袭后国产新冠治疗药物的机会再梳理》
2.《20220329-东北证券-生物医药行业周报:国内新冠疫情加剧,新冠口服药物研发企业迎来利好》
3.《20220328-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新冠治疗专题报告:百花齐放,研以治“疫”》
4.各公司财报、公告、官网等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犇鑫磊·2022-04-20[鬼脸]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