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Meta公司财报分析,元宇宙是未来还是大饼?

@石头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聊现在非常火的概念——“元宇宙”。这个概念乍一听似乎有点缥缈无边,非常不贴近生活,但是却让无数公司为之疯狂,无论是社交、游戏、影视、动漫、音乐、写作等等很多公司都来蹭这个热度,尤其是在Facebook改名Meta后,市场的情绪直接燃到高点,到处都充斥“元宇宙”概念。 在动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用了一段时间来了解“元宇宙”概念,并反复读了几次$Meta Platforms(FB)$ 的财报,所以未能在第一时间出来跟大家分享有关META公司财报和“元宇宙”相关内容,今天希望可以做一个汇总,争取用有限的篇幅把“元宇宙”这个事情说清楚,鉴于“元宇宙”概念过于复杂和虚幻。 在文章开头,我可能会用一些文字来描述些个人经历,逐渐解开“元宇宙”的面纱。 Metaverse,现在翻译为“元宇宙”,最初源于1992年出版的《雪崩(Snow Crash)》,本书作者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与1992年最先提到了虚拟实境(Metaverse)这个概念:人类以数字分身在其中生活。跟现实社会一样,Metaverse也有一套完整的社会体系,就像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宇宙”。这本科幻小说是一本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现实物质世界残破不堪,而虚拟世界却富丽堂皇。 书中描述元宇宙是互联网的虚拟现实后继者,人们大量时间活在虚拟环境里面,使用者突破数百万,玩家日以继夜地活在虚拟网络。 Metaverse是由Meta和Universe两个单词合并而成的,通过Oxford Languages字典中描述,Meta是一种创造型的产物(of a creative work),Universe则是代表了宇宙,而Meta公司的LOGO直接取用了数学中的“∞”(无限)符号,寓意着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 2018年翻译成简体中文版的《雪崩》小说,最近也突然重新火了起来,但是几乎发货时间都要等到12月了,可见这本小说现在是有多火: 不知有没有人好奇,怎么1992年的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在2021年突然就爆火起来了?甚至连科技巨头Facebook都直接全力投入这种似乎虚无缥缈的世界中了?还是说我们真实的世界已经无法满足资本的需求,借而通过概念而转移大家对于陷入泥泞的公司注意力呢? 搞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元宇宙”的概念是什么,这个模型为什么会让这么多人着迷? 什么是元宇宙 那么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呢?近期我看了很多阐述元宇宙的文章和影片,大多数都过于抽象化,让很多人尤其是传统的老一辈人感觉到无法理解和天方夜谭,后来我又查阅了Meta公司的很多资料,包括财报、新闻、以及扎克伯格在电话会议中的记录稿,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阐述下对于“元宇宙”的定位和看法。 “元宇宙”,目前的最终形态类似“头号玩家”中的绿洲,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交织在一起,现实中拥有的事物在虚拟世界中一样可以拥有,但是现实中没有的事物,在虚拟世界中还是可以拥有。 似乎看起来“元宇宙”只是个游戏?但是如果我们脑洞在大一些,如果一个游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呢?而且成为一个类似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会怎么样呢?物质世界中我们能做的事情,虚拟世界都可以做,甚至还可以在虚拟世界里玩游戏,那么这个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还是“游戏”吗?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物质世界因为某些选择而导致了我们不想要的结果。那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一次,你还会这么选吗?或者还是会做另一个选择呢?现在“元宇宙”概念提出来了,在选一次的机会也就来了,比如你买入某只股票而后大跌,你悔不当初不应该早早入场,那么当你遨游在“元宇宙”中,重新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买吗? 最终的“元宇宙”模型,就是一种可以让世界虚拟化的宇宙,现实中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在元宇宙中也可以办到,创造、生活、赚钱、打工、看虚拟偶像、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或者有些我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办到的事情也可以办到;当英雄、当坏蛋、重新活一次、选择不同的人生轨迹、重拾当时因为抉择而造成的遗憾,你甚至可以在里面遇到逝去的亲人、朋友、孩子或者伴侣。 整个理想化的模型一旦形成,人类的生活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实和虚拟的界限也将会更加模糊,最后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信号、字符串或者虚拟的几行代码。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在5G时代之前,是只有人敢想,却没人敢做。 然而时代不同了,事物也正朝着更加先进/退步的方式发展,5G的到来让我们重新燃起了对于虚拟化的可行性。元宇宙便是最终的产物,一个物质和虚拟的世界相互交错在一起,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的我们就是肉身,而生活在元宇宙中的我们,则变成了“化身”(更像是一个游戏人物),在这里面我们少了很多距离感,更多的是“体验”,里面将会有许多公司、个人经营着自己的空间(事业),甚至还会拥有虚拟经济。 于是这么一块涉及到全人类的蛋糕,自然不可能只给一家工作做,谁都想成为领域最先分蛋糕的主宰者,谁都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很多带有互联网属性的公司都跳出来了,甚至有些已经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公司也跳出来了,来了一场“逆袭”战。 一个“元宇宙”概念将所有人、所有公司又拉回到了一个起跑点,毕竟现实中屡屡碰壁、创意枯竭、遭遇瓶颈的公司,只要将其理念复制到“元宇宙”中,就又可以成为巨头,又可以体会一次从无到有的快感,而大家拼的也不是谁的创意更好,而是谁的进入“元宇宙”的速度更快。 举个“元宇宙”概念的例子:比如你和你的朋友身处的距离很远,跨省或者跨国。如果是在物质世界中你们想要聚一下,聊天吃饭或者出去逛街,你们需要做的就是碰面,飞机也好,火车也好,开车也好,总之你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见面,最后很有可能你们碰面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都要比你们吃饭、逛街、聊天的时间还要多,长此以往你们会发现,碰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元宇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可以成为“化身”通过“瞬移”的方式直接碰面,节省掉很多路程上的时间,你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在同一个物质世界的时间相同即可,也就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你们都很空闲,都同时进入了“元宇宙”,但是如果是一个光秃秃的世界,似乎又没什么意思,我们需要各行各业来完善这个平行宇宙。 “元宇宙”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地产、设计、音乐、人工智能、办公、娱乐、社交等等等等。 开发完成的“元宇宙”几乎可以实现所有现实世界中可以做的事情,甚至可以复制一些曾经因为历史硝烟而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建筑物、历史片段的重塑等等。总归一句话,现实中你能做到的事在“元宇宙”中都可以做到,而且现实中做不到的,存在我们想象中的事情,“元宇宙”依然可以做到,而且“元宇宙”也不是法外之地,也会有法律和条款。 试想一下,我们未来的办公环境可能是有各种肤色的人汇集在一起,而我们之间也不会因为语言不通而导致沟通不畅,并且我们所有人都会放下成见,不再为了能源、资源甚至领地而斗来斗去,大家把精力放在创作上,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再重新思考“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似乎更像是对一个新世界的重新开发,一切从零开始,那么对于资本来说这个市场就是非常大了,大到无穷无尽。人类再也不用被资源、能源、土地等问题束缚了,“元宇宙”中一切都是科技,一切也都是无限。 就是这个理想的世界,也正是Meta公司的Logo——∞ 如何进入“元宇宙” 那么如何才能进入“元宇宙”呢?其实目前为止,更贴近“元宇宙”领域的还是游戏,那个曾经只有8-bit的像素小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开创了无数个游戏世界的电子产品,竟然会成为“元宇宙”最有可能的雏形。游戏是最先使用“化身”这个概念的。 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尤其是大型游戏,都是由一个强大的“背景”作为衬托,所在的世界也可能各不相同,强大的游戏甚至有个复杂的世界观、以假乱真的画面、复杂的系统、货币、经济体系、乐器,融合了社交、打工赚钱、衣装打扮等等,活脱脱的另一个世界,甚至还能再游戏里玩游戏。 以前最早的游戏只是一个关卡一个关卡的过,没有过于复杂是世界背景,“过关”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新鲜感,“通关”则是成就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很多大作更多的是沉浸感,也就是成为游戏世界中的化身,生活在游戏中的那种感觉,可以扫除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活成一个想要的自己,当一款大作通关后,除了成就感还会有失落感,甚至还有些念念不舍,于是我们去搜索周边,买手办、雕像或者海报、设定集等等用于纪念曾经体验的世界。 经常也有不少玩家在游戏中“打牌”能打上百个小时,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是用游戏在玩游戏,很多影视作品的编剧也在尝试创作更好的剧情,游戏世界可以为这些编剧创造无数可能,甚至我们还有了“虚拟偶像”,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劈腿”、永远不会嫁娶的偶像。 那么我们试着把这种中游戏世界在放大,放大到可以跟真实世界媲美的时候,“元宇宙”也就诞生了。 在VR(虚拟现实)设备出现之前,我就无数次曾经幻想着可有有朝一日进入这种世界中,体验现实中未曾体验过的内容,成为像电影一样的英雄,于是VR设备经历了许多个元年,发展到现如今的的阶段,从百花齐放到资本抛弃。 在拥有VR设备前,我就听过“VR眩晕症”和“失衡症”,但我不信邪,也为了满足儿时对VR世界的憧憬,很快就入手了一套VR眼镜设备,这样的: 拍完照就被我又放回仓库吃灰了 我迫不及待的购买VR游戏,兴奋的带上头盔,拿起控制器,幻想着自己在虚拟世界中一展身手,不到2小时,我便发现了VR的致命问题,也是为什么在一阵VR狂风吹过后剩下了满地落叶:头显连接线限制了空间、狭小的房间限制了活动、手持控制器让我在游戏中跟本无法体会重力。 而最致命的是“VR眩晕症”和“失衡症”,这让我头疼欲裂,甚至感觉到了生理上的恶心,不是因为画面太真实血腥,而是现在陷入瓶颈期的“VR眩晕症”,这是目前VR设备的严重问题,也是进入“元宇宙”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经过了一周调整,我才再次鼓起勇气重新戴上头盔,又过了2个小时,VR眩晕症再次来袭,感觉早上吃的东西都要吐出来了,于是我卸载了游戏,VR设备回盒,从2017年至今,放到仓库里看都不想再看一眼。 VR头显的观看设计并非如此。 在我们佩戴VR头显时,眼睛会始终聚焦在眼前的VR屏幕上,而聚拢过程则由虚拟图像的指向距离和位置来“假装”实现。 这会让眼睛感觉很不自然、很不舒服,进而导致眼疲劳和头晕恶心。——VR眩晕症 我们都知道人类都五感,视、嗅、味、触、听,VR头盔是通过视觉欺骗大脑,然而在其他剩下的四种感官中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我们在VR世界中移动的时候,视觉带来的是运动的场景,而我们人确实静止的,或者因为连接线和场地的限制,没有办法达到VR世界中移动频率和现实频率同步,我们视觉的世界在奔跑而自己真身和游戏画面不同步,在VR世界中坐过山车自己却安静的坐在椅子上,这时候大脑和身体产生了严重的不符,于是身体出现了各种症状,最严重的就是VR眩晕症和失衡症。 因此,在VR设备没有更多的突破之前,遭遇到了寒流。在影视作品《头号玩家》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通过配搭无线VR头盔、触感手套、触感服装、全方位跑步机等等外设用来抵抗VR产生的后遗症,但是这些设备目前的售价昂贵,光一副触感手套就需要1499欧元,大多都是应用在教学领域(比如驾驶)并且存在非常严重的不稳定性。 在个别的VR体验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设备的魅力,但是通过网络搜索的资料来看,这些设备非常昂贵,暂时还没办普及到家庭个人,但是好消息是有了雏形的设备。“元宇宙”是需要“化身”的存在,当这些设备可以普及到家庭和个人的时候,真正的“元宇宙”大门,才会向我们打开,不过好在目前已经有了这些原型设备,在经历几轮演变发展,剩下就是时间问题了。 “元宇宙”的奇异点 使用过VR设备的朋友都经历过,在进入VR世界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人都是一个奇怪的造型——面无表情的头和两只浮空的手套,看起来非常奇怪,完全没有代入感,没有代入感就更没有沉浸感。所以想要沉浸在“元宇宙”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对面的化身看起来更加真实。 2021年8月19日,Facebook退出了一款名为“Horizon Workrooms”的VR会议,人们可以通过佩戴VR眼镜进入会议,通过“化身”的方式进行虚拟开会,会议中可以看到会议中人物的脸,手以及上半身,而且部分表情和手势可以做到同步状态。虽然这些化身不能动,看起来还是有点卡通化,但是却完全打破了之前VR的一头两手套的造型,看起来更加自然,更加真实一些。 当使用者佩戴上VR眼镜,设备不光会捕捉你的部分表情,也会捕捉到你的手势,这样我们就可以脱离使用手持控制器模拟手套,直接用自己的双手进行互动,比如更随意的做出手势,竖大拇指,或者敲击键盘,按下遥控器等等等等,来欣赏下Horizon Workrooms的宣传片。 通过演示片可以发现,Meta公司提供了解决VR眩晕症的一个解决方案,让“化身”不能随意改变位置,目前Zoom可以让我们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远程会议,但是摄像头捕捉更像是在一个平面中,而非立体世界,而且我们还无法完整的看清对方的手势、表情、或者现在对方正在做的动作。 而Horizon Workrooms(HW)让会议变得更加立体,我们可以看到HW中每个参会者的手势、部分表情、以及肢体动作,几乎完美的还原了物质世界中不同人的不同举动;有人在开会时候无聊玩手、转椅子、有人在敲键盘记录,你都能看到,下面这个视频中你可以看到更多的HW演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IrIPnX4G8 (因为社区单文章不能多发视频,大家有兴趣自行观摩吧): 看完后,真的想要高呼“牛啊!”至少我们看到了元宇宙的可行性,而不是停留在PPT画饼阶段。现在PPT造电动车,PPT社交都能出来千亿美元的市场,那么带着雏形的“元宇宙”呢? Meta 2021Q3季度财报 在Meta公司首页,能看到标语:“联系正在进化,而我们也是。Connection is evolving and so are we.”可见扎克伯格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当前的社交媒体,他未来将会更着力于“元宇宙”的发展,也就是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继续拉近,同时也将会更多的建设“虚拟世界”。 看财报之前,我听到有投资人称是因为FB(Facebook)等社交巨头遇到了瓶颈,被迫提出新概念,实际上还是旧本质,用于转移大家的视线和慰藉投资人的口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能否从财报中读出来点东西,是不是真的因为FB遇到瓶颈,迫切需要破圈,而搞出来的“旧瓶装新酒”。 财报重点数据(截止于2021年9月30日): 日活跃用户(DAU)平均为19.3亿,同比增长6% 月活跃用户(MAU)为29.1亿,同比增长6% 家庭每日活跃人口(DAP)平均为28.1亿,同比增长11% 庭月活跃人口(MAP)为35.8亿人较上年同期的12%。 包括融资租赁的本金支付在内的资本支出为45.4亿美元 Q3期间回购了143.7亿美元的A类普通股,截至2021年9月30日,股份回购授权剩余79.7亿美元。财报发布日宣布增加500亿美元的股份回购授权。 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为580.8亿美元。 员工总数为68177人,同比增长20% 按照财报公布回购情况分析,公司预计总共回购价值723.4亿美金的股份,相对现在市值9540.32亿的Meta,这个回购差不多占了公司7.58%的股份了,算是相当的大手笔了,也间接说明公司对于未来“元宇宙”的发展看法持有非常激进且正面的态度。 同时按照财报公开的数据来看,通过收入1-9月对比表来看,2021年前9个月的收入简直是大幅度超越了2020年,呈现增长趋势,这对于一起近万亿的公司来说简直是相当利好,并且在“研究和开发Reserach and Development”选项中,可以看到公司在今年大幅度增加了支出。 但是在Q3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是承认实际上公司在营收上遇到了困难,我们来通过看下面的柱状图就可以发现在2020Q4-2021Q3期间确实出现了瓶颈,而且公司营收单一化严重,也就是几乎都是通过广告而盈利,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广告公司”: 因此扎克伯克在电话会议中说道:“正如预期的那样,本季度我们确实遭遇了营收方面的困难,包括来自苹果公司的转变,这些影响不仅对我们的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对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以及审查问题,这里因为内容原因就不提及了,咱们主要说说他对于未来“元宇宙”的一些畅享,内容比较重要,我认为的重点部分我会用粗体标记出来: 扎克伯克:“我认为“元宇宙”项工作对我们的使命至关重要,因为提供一种存在感——就像你和另一个人在一起——这是在线社交体验的圣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这些新平台将开启我在创建Facebook之前就想要创造的体验。伴随着这些社会体验,我预计创造者(the creator)经济、数字商品和商业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如果你每天都在元宇宙中,那么你就需要数码服装、数码工具和不同的体验。我们的目标是在这十年里帮助元宇宙惠及十亿人口和数千亿美元的数字商务。从战略上讲,帮助塑造下一个平台也应该减少我们对通过竞争对手提供服务的依赖。 通过“元宇宙”贩卖虚拟物品,可以让Meta的财务报告好看很多,几乎被广告费用占据整个主营财务的Meta,也从中迫切需要破圈,目前的社会,单一化的收入很容易陷入泥泞,做的大了容易反垄断,做的小的没有话语权,多元化发展才是企业的发展长久之计。 为元宇宙构建基础平台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的第一款智能眼镜发布,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实现“元宇宙”这一愿景,不仅仅是打造一款眼镜产品。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正在同时打造几代VR和AR产品,以及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和开发模式,一个数字商务平台,一个内容工作室,当然还有一个社交平台。 当会议中有投资人注意到了财报中的支出增长,提出这些支出对于未来是否可以在财报收入中体现的时候,扎克伯克是这么说的: 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支出)对我们来说不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投资。但是我们基本上相信“元宇宙”将是移动互联网的继任者。相比今天,我们认为它(元宇宙)会释放大量创造性的经济数字和实物,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可以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经济环境,我认为这将是未来十年我们业务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所以在接下来的1到3年里,我的意思是,我几乎不会——不会过多地关注那里的商业成果,而是——我们正在实施的产品和基础设施、新的平台、硬件组件。 这是整个虚拟现实产品线。这是增强现实产品线。所有这些新的创意工具都有操作系统和开发模式。所有这些新的创意工具都有操作系统和开发模式。这是我们围绕这一问题所做的商业部分,以及它们如何与应用家族更广泛的商业努力相结合。 然后是所有的社交平台工作,我们在Horizon Workrooms的努力涉及到我们正在做的许多不同领域。但我想你们会看到所有这些作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开始被建造并开始变得成熟。然后,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想说在这个十年的晚些时候,我们会期望这更多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业故事。 我们希望在这十年结束时,可以帮助十亿人使用元宇宙,并获得数千亿美元的数字商务支持。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将是一项很好的长期投资。 后面的电话会议内容,围绕着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和大幅度招工上面展开。总体来说,目前对于“元宇宙”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上,需要实现这些概念,至少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在前几年Meta公司将会着力于发展虚拟现实设备,这也就是我在开篇用了大幅文字描述VR设备现在存在的“严重缺陷”,突破硬件上的设备才能进入到那个描绘成无比想象空间的“元宇宙”。 这些内容也反映出了目前Meta公司一个尴尬的境遇,也就是近几年的增长可能都会减缓,公司的精力财力也会着重于对“元宇宙”的开发,而且在电话里会议中,扎克伯克的语气实际上也并不是非常肯定,很多地方都是“如果”,“可能”等词汇。 元宇宙是未来还是大饼吗 目前最接近“元宇宙”的还是社交、各种娱乐,尤其是游戏。 我们成为一个虚拟“化身”,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但是又可以使用现实世界的时间、货币、人际关系等产生的平行世界,让我们的化身在里面生活、娱乐、学习、交流。这么看起来,越来越像是一款MMORPG游戏了。 上文我也提到了,现在的游戏内容很多都是碎片化的,很少有人可以沉下心玩,甚至世界观都是割裂的,玩这个游戏你遇到的是世界1、另外一个又是世界2、3、4、5……,但如果可以将所有的碎片化重新集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呢?不光是一种游戏,而成为了生活呢, 摒弃距离,摒弃物质世界的干扰,让不同地区不同地点不同人种的人,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会怎么样呢? 想象空间真的足够大,但是对于目前来说,仍然无法摆脱VR设备欺骗大脑造成的VR眩晕症,这也是为什么VR设备经过几次元年发展,最后又突然没落下来,但是通过Meta公司的HW来看,目前已经可以解放双手了,这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甚至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些想象力,那些不需要腿,坐着干的事,开会、网络上课、远程办公、开车、开飞机、聊天、打牌、看书、看电影…… 于是一旦十年后的“元宇宙”真的可以成型,那么这个市场确实是充满想象力的,绕过元宇宙的概念,通过Meta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以及近期一系列的动作来看,Meta公司确实是因为陷入瓶颈期而采用的概念,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概念转移了人们的实现,曾经的FB和扎克伯格因为许多事情导致负面产生,在几大巨头破万亿的资本市场处于了下风,此刻提出了还处于构建状态的“元宇宙”概念,的确是让人们的目光转向了不同位置,比如$Roblox Corporation(RBLX)$ 得到资本的特别关注。 Roblox在中国叫做罗布乐思,是一款游戏,画面略粗糙,但是在这里面你可以玩到很多类型的小游戏大杂烩,在游戏产业遭到打击前,我还专门问过不少十几岁的孩子,也跟他们一起玩罗布乐思,别说玩的人挺多的,大多都是打发时间。 罗布乐思没有自己的固定世界观,题材都是取自现实世界中比较火的内容,什么大逃杀、糖豆人、鱿鱼游戏等,也提供创作者开创新的游戏模式。(有点像Steam创意工坊) 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类型的公司可以最终在“元宇宙”中获利,而不是成为“缝合怪”,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带有社交媒体属性,且社交属性尽量要非常完善的公司,其次是有游戏开发经验且在图形表现上有很好的技术,比如Meta、微软、$谷歌(GOOG)$ 、$腾讯控股(00700)$、$苹果(AAPL)$ 、Epic Games、Steam…… 估值 整体看来,“元宇宙”的资源几乎都掌握在巨头手中,也正如赛博朋克、雪崩中那样,往往最后只剩下几家巨头企业,这些巨头企业几乎掌握了经济命脉,现实的物质世界有反垄断法,我们所处的年代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未来也只有在硬件设备达到突破后才会进入真正的“元宇宙”,而具体硬件突破的时间节点或者是奇异点在哪一天,我们还需要慢慢等待。 总体来看,“元宇宙”的概念确实非常亮眼,有些超现实,转移了部分FACBOOK的丑闻,但是当热度过去之后,我们重新回归眼前的现实世界,事情都急不来,就像价值投资一样,期待2021之后的十年。 预估2021Q4 - 2022Q1,META目标价格: $340 - 390 十年长期META目标价格:∞(如果可以成功) 参考文献 Introducing Horizon Workrooms: Remote Collaboration Reimagined” Facebook’s Horizon Workrooms for Oculus Quest 2 Facebook Q3 2021 Earnings Facebook Connect 2021 投资有风险,买股需谨慎。 记录专用,不构成投资建议!!!
Meta公司财报分析,元宇宙是未来还是大饼?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