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为何能够盈利?

数据参考:澎湃、电商报

双11过后,看到有一些人说,今年的双11,他们参与创造的各大电商平台的 GMV中,大多贡献给了拼多多,小到3元钱包邮的袜子,大到几千块的家居用品,拼多多承包了这个双11的主要产品供给。

全网最透明的价格、真金白银到写进财报的补贴、不断拓宽的品牌库厚度,正在一步步加大拼多多在很多人心中的权重。

虽然这次双11,拼多多在宣传上很低调,但是,它在另一个场合意外的高调了一把。

$拼多多(PDD)$

资本市场上疯狂的拼多多

黄峥此前为了避免出风头主动降低他在拼多多的股份,将自己的位置从中国富豪榜的第二名“下放”到第五名,但是股市只用了两天,就劈头盖脸地给他新增了几百亿的身价!

拼多多公布了今年的三季报,年度活跃买家数7.31亿,已经无限逼近阿里同期的7.57亿;在衡量商业价值的重要维度指标交易额(GMV)上, 单季GMV约4383亿,同比增长76%。

曾经被人嘲笑一年亏损40亿冲到电商老二的拼多多,居然盈利了!由此释放出的信号是相当强烈:两天暴增3000亿!

刚刚公布的京东2020年Q3的GMV为3948亿,同比增长30%,这样的成绩不优秀吗?

并不是,而是拼多多跑得太快了!

拼多多的日物流订单峰值,目前已经突破1亿单,这说明,用户对拼多多的复购率在提升,对平台的认可和忠诚度在直线上升。

11月12日和13日,拼多多股价分别上涨20.41%和12.73%,市值两天才涨了3149亿,一下子将自己和京东的市值拉大到300多亿美元!

看到某个领域大V说,新一代电商操盘手中,就在黄峥的战略布局还在徐徐展开,新的杀招还没有完全亮出时,其他人的招都快耍完了,这根本就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这可以说是评价很高了..

为何拼多多能够盈利?

拼多多在季报里给出了两个盈利数字:按照通用会计准则,亏了7.85亿;按非通用会计准则,赚了4.66亿。

两个数字的差别在于,非通用会计准则不需要计算给员工的股权激励费用、给可转债投资者的利息,以及自身长期投资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这三个项目。

而在此前,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拼多多从2018年一季度至今年二季度的连续10个季度里,有8个季度的净亏损是在10亿元以上。因此,这次盈利才会让市场如此兴奋,在财报出来后,直接把股价买涨了20%。

从本质上说,企业经营就是收入增长率和费用增长率之间的差值,拼多多也不例外,它盈利的秘密,就藏在收入和费用之中。

拼多多有两个特点:对消费者讨好、对商家强势!

在吸引消费者上,拼多多不遗余力。过去一直亏损,高昂的补贴、营销费用就是主因。2020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销售费用率为70.9%,相当于每100块钱的收入就有70.9元拿去打广告、拉新和做商品补贴。

然而,70.9%的销售费用率看似很高,实际上这已经是拼多多上市以来的最低值,去年同期为91.9%,今年第一季度甚至达到了111.6%。

但对商家,拼多多就强势多了,即使在早期、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已经这样。

2016年、2017年,拼多多的年末资产总额分别为18亿、133亿,这新增的115亿里边有94亿是“限制性资金”,也就是消费者给商家的钱,暂时放在拼多多的账户里,在消费者确认收货后,拼多多才会把钱给商家。

对比阿里、京东,就能看出拼多多有多强势。2017年,拼多多的商家卖出了1412亿的货,年末的时候有94亿要暂时放在拼多多的账户里。同年,京东GMV为1.3万亿,是拼多多的9倍,但限制性资金只有41亿;而阿里在2017、2018财年GMV分别是3.8万亿、4.8万亿,但限制性资金分别为27亿、34亿。

拼多多之所以可以对商家那么强势,一大原因在于,它瞄准的是白牌、标品的商家,也就是制造业里边产能最过剩、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而且,这些商家不仅要暂时被拼多多占用货款,还要花钱在拼多多上卖广告。在第三季度,拼多多的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129亿元,占到总营收的91%,同比增长高达92%。

总的来说,在三季度,拼多多的收入同比增长89%,以往花费最大的营销费用同比增长46%,这就是在数字上,拼多多季度盈利的原因。

这个数字背后有两大原因:

  • 拼多多降低了补贴力度,但用户还继续买;
  • 补贴的钱不再只由拼多多出,而是商家也出。

国内的三大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虽然经常被拿来比较,但它们的逻辑和定位实际上相差很大。

淘宝/天猫是“平台型”电商,追求“双边规模效应”——用更丰富的商家/品牌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用更多的消费者需求吸引更多商家/品牌入驻,然后平台通过收取交易佣金和营销服务费来赚钱。

京东则更多依赖自营和物流赚钱。京东自营需要“低买高卖”来赚差价,此外物流系统也逐渐成为一大变现渠道,物流等平台服务收入从2017年的5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5亿元。

而拼多多更像是“商品版奥莱”,很多商品并不是由品牌方提供,而是由经销商、代理商来供货。而且卖货方式是“24小时拼单”等拼团活动,比其他平台更长的预售和发货周期,让商家可以“以销定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除了货源不同,更大的差别在于流量分配方式的不同。

在淘系平台,商家越大牌、排名越靠前,流量就越大,机制其实跟百度竞价排名一样。商家为了抢前面的排名,不但要降价冲销量,还要投广告费。

例如双十一,商家要提前一两个月就用淘客、降价、返现、红包等方式降低价格,把货卖出去。虽然亏得多,但排名变好,就有流量,然后到了销售旺季,再适当回调价格赚钱。

而在拼多多的流量分发中,“价格”的权重更高,价格越便宜、销量越大,给到的流量就越大,这就成了促使商家降价的天然动力。例如,只要降价15%就能把货卖出去,比花20%成本卖广告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肯定要好得多。

在早期,由于拼多多上的商家相对少一些,商家降价打造爆款的难度也低一些。但随着商家数量与日俱增,加上疫情驱动众多商家转移到线上,线上的商家更多了。为了出库存、回收现金流,商家们争相降价,这时候拼多多乐开了花:原本要自己掏钱做补贴,现在更多是轮到商家自己掏钱了。

谁曾经对拼多多出现了战略误判?

很多人把拼多多如此肆意地成长归结为有人对拼多多出现了战略误判:以为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是假的。

拼多多今年的三季报中,有一个格外醒目的数字:补贴和推广费用,这一数据达到100.7亿元,同比增长了46%。把补贴数据写进财报的,拼多多可算是第一个!

这么做,主要想表达2个意思

  • “百亿补贴”从来都不是噱头,而是真金白银的补贴
  • 请对手也将百亿补贴的具体数据放进财报中

回到2019年6月,拼多多正式推出百亿补贴时,很多人还都不敢去抢拼多多上比其他平台低了1000多块的iphone

但是今天呢?拼多多没有加入到竞争,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

至此,拼多多百亿补贴的目的也达成了:当人们谈到百亿补贴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拼多多

拼多多这两年进步最大的地方,是平台产品体系的完善和丰富。

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拼多多的模式和产品体系的确是受到不少争议,但是现在看来,也许是拼多多走得太快了,很多制度化、规范化的东西没来得及施展开来。

你们觉得,拼多多的未来还有多大可能?

$京东(JD)$ $拼多多(PDD)$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6

  • 推荐
  • 最新
  • 周先生
    ·2020-11-23
    认同拼多多,会超过京东和淘宝的,从2010年接触网络购物  ,你接触的是京东之后 淘宝 再后来 前年接触拼多多 ,现基本上只在拼多多购物 ,因为便宜,牌子不牌子不在意,生活压力太大了,省点儿钱是点儿钱 。
    回复
    举报
  • 第二菠萝.
    ·2020-11-26
    假的,都是假的
    回复
    举报
  • 随便一个名字
    ·2020-11-25
    因为财报也有办法做数据
    回复
    举报
  • 旧事酒农
    ·2020-11-24

    [思考] 

    回复
    举报
  • AlphaZheng
    ·2020-11-24

    [思考] [思考] 

    回复
    举报
  • 买个仇币
    ·2020-11-23
    ?。
    回复
    举报